教育写作磨砺卓越教师之梦

2020-03-02 03:1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写作磨砺卓越教师之梦

卓越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有心、有情、有意、有志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自修、自励、自为磨练出来的。让我们紧握教育写作这支“铅笔”,重燃教育之梦!

写作是一种修行,把我们的人生境界变得无限宽广

鲁:王老师好,听说你组建了“燃梦”工作室,将一批有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的青年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激励、学习、探讨,真是一个很不错的举动。我有一件很苦恼的事想跟你聊聊。我工作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在最初的激情之后,我开始体验到自我否定和乏味的感觉。因为我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方式,每天重复的工作让我仿佛深陷囫囵,寻不到出口。

王:你的讲述让我感同身受。你顺利地经历了职业适应期到第一次专业成长期的过程,开始步入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这时,你很难感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的很多事情都在重复。你也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发现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于是,你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而工作热情却明显下降。其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持续的教育写作让我成功地走出了这个发展的“高原期”。

鲁:能分享你的教育写作故事吗?

王:好的。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曾一度因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而陷入浑浑噩噩的职业倦怠中。2013年的一个关键性事件,如一根有力的杠杆撬动了我专业发展之路。那一年我因为参加国培在上海师范大学结识李冲锋博士,他用自己的成长故事让迷茫倦怠、懒于笔耕的我无比汗颜。于是我决心拿起笔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自己去完成。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10万字的写作计划,按自己平时最轻松状态下的写作量――700字,作为每天写作的基准,并照此计算每月完成的写作任务,预计5个月能完成。然而,振奋人心的是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提前达到预定目标,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也让我对“苟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鲁:我觉得真是难以置信啊,你的韧劲太令我佩服了!在你的眼神中,我看到的不是“苦行僧”的凄苦,而是“得道者”的顿悟,你的收获应该不仅仅是“任务”完成后的喜悦吧?

王:你说得很对,如果哪天没有写,就感到这一天是生命里的空白,这一天的生命没有价值和意义。不知不觉中,写作成为衡量生命价值的一种标准,写作成为增加生命重量、赋予生命意义的东西。因为它帮助我们记录生活行迹和思想火花,这成为我重回过去的钥匙,它成为呈现生命价值、绽放思想力量的载体。大大小小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而文字让它们停留,让它们永驻。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修行的过程。这种修行不同于宗教的修行,但同样可以使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甚至自我救赎。行者无疆,写作的修行,把我们的人生境界变得无限宽广。

从教学反思写起,向“立体”写作渐进

鲁:其实我也有过写作的念头,但每次都不知从何下笔,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王: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的写作要从教学反思写起。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路径。一是从怀疑处反思。即从怀疑处寻求问题,并至少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去思考。二是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会有所不同,细究之必有所悟。三是从联系对比处反思。通过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逐渐做到融会贯通。有位老师撰文《由厨房说课堂》,由厨房的演进说到课堂的演化,由餐桌上的长幼顺序想到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由餐饮形态中的“厨师本位”与“食客本位”联系到“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价值观,独辟蹊径的反思,让读者顿觉眼前一亮又回味无穷。四是从事物本质处反思。追根溯源,回到教育的本源,如关于教育使命的反思,从哲学与文化层面去思考就会发现教育是让自然的、本能的、生理的人成为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人的过程。在质疑和创新的反思中,便会逐渐实现从功利写作转向兴趣写作,从强迫写作转向自主写作,从职业化写作转向专业化写作。

鲁:从多个角度去反思解决了教育写作内容的问题,但是如何让写作更加成体系,更有质量呢?

王:这个嘛,我认为管建刚老师的写作经验值得分享。他在《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中谈到关于写作“点、线、面、体”的观点:“点”上的写作就是逮到什么写什么,养成写作习惯并丰富自己的积累,我在国培期间的写作就属于点上的写作;“线”的写作就是要突破“点”的凌乱无序,能针对一个教育研究的“点”作深入的“线”的实践与反思,从而有效地突破了“点”所带来的瓶颈效应;“面”的写作,是在专题实践的基础上,注入了“专题阅读”的活水,进行的是“专题实践”加“专题阅读”的写作;而“立体”的写作,则有了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思想。

卓越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自觉、自修、自励、自为中磨练出来的

鲁:听了你的分享,我觉得自己真得行动起来了。

王:是啊,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你正式写作之前,我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首先,要有真诚的写作态度。正所谓“不益于世而不作”,它是号召大家写东西要有所为,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依然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写作的“为”要么为通知人,要么为影响人。为更好地实现以上两种目的,我们在写作时务必说真话,说实话,叶澜老说:“立场和观点正确的,一步一步推断下来像算式那样的,切合事物的实际的,足以解决问题的,诸如此类的话就是具有准确性的,就是名实相符的真话、实话。”

然后,要在下笔之前想清楚大概。教师的写作务必先心中有数然后再写,因为习作与人的思想紧密相联,思路清晰,通盘考虑,在脑中绘制好写作的“地图”,由此展开写作便能顺理成章,势如破竹。有时思路不清时,可以边写边想,以写促思,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路逐渐清晰的过程。而写作更多来自平时的积累,这积累包括对日常生活的留心观察,也要在教育实践中沉淀正确的观点,更要积累相关教育理论、语言知识等。有了平日丰富的积累,才不会在真正提笔时如一支干枯的泉源,渗不出一滴水来。这也就是“功夫在诗外”的道理。

最后,要养成修改的好习惯。我们都知道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外衣,也是个体想要表达情意的载体。为此,在修改时不可掉以轻心,应用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所用的语言,去推敲其是否充分而确切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并以此为修改的重要标准,同时辅以“读”的方式,通过“读”自己的文章使语言流畅妥帖,富有文气。

经过这样的几个来回,定能逐渐收获由教育写作所带来的精神的富足和思维的精进了。

鲁:谢谢王老师,为了自己的教育之梦,我也要和你一起加入到教育写作的队伍中。

王:欢迎你的加入!我坚信卓越教师不是靠培养出来的,而是有心、有情、有意、有志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觉、自修、自励、自为磨练出来的。最后再与你分享一则“铅笔的启示”:要成为最好的铅笔,第一,不能盲目自由,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着;第二,必须经历刀削的疼痛;第三,要承认所犯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第四,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第五,在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必须写下去。让我们紧握教育写作这支“铅笔”,重燃教育之梦!

教师之梦

小班教师《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教师编之梦

磨砺

磨砺精英意识 培养卓越人才(动员稿)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教育写作磨砺卓越教师之梦.doc》
教育写作磨砺卓越教师之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