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观点具有启发性

2020-03-03 15:07: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考场作文得分指要之观点具有启发性

河南省实验中学 牛卉450002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这样一个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所谓“观点”,即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所谓“启发”,即阐明的道理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使其有所领悟;“观点具有启发性”,则指文章中观点富含哲理、思辩性,能引发读者联想,使人看后豁然开朗,加深或拓展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总之,文章要深刻,能引起读者灵魂的震颤,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

【技法点拨】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等级,需在文章的叙述中渗透感悟、议论中点亮哲思、抒情中渗透理性。那么这就要求考生注意日常生活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去看世界、辨事理。也就是说,要增强几方面的意识:

(1)从道德、精神层面思考生活的意识。人生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的完善。具体到写作时,要体现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人格、信念的尊重等。

(2)敬畏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人生来是平等的,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具体在写作时要体现对人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尊重,着眼于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识理解和珍爱。

(3)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思考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承、科技创新与社会民生的关系、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关系等。具体到写作时,可涉及如何继承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文化,瘦肉精事件与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日本地震的抗震救灾与国际影响等。

(4)思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意识。从自我角度说,要有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要有坚韧顽强、执着沉静的品格,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说,要有崇尚公平正义、博爱宽容、欣赏倾听、团结合作的生活原则。从人与自然角度说,要认识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现在和将来的统一等。

【经典引路】

西风胡杨

潘岳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

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凉壮丽的冬天童话。一看到他们,就想起无数中国古人的气节,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胡杨并不孤独。……

胡杨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文章中的胡杨,客观上来讲,不过是西北荒漠一种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的物种,然而在作者潘岳笔下,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显然,作者眼里,胡杨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物种,它已经被作者赋予精神层面的意义-------一种生命代表,一种“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奇迹!这就让读者在震撼之余也进行生命的思考,从而为全文叙写注入了奔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佳作展示】

《说\"安\"--女性颂歌》

古人造字,寓形于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卑微,终日闭户不出,夙兴夜寐,或织布纺纱,或煮饭浆衣。室有女子,阖家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顶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诽毁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误国\",似乎所有的罪恶安在女子身上都是那么合情合理。

纣王好色淫乱,暴戾昏庸,惹得民怨沸腾,群起攻之,但凭什么非说妲己是妖精转世、祸国元凶?唐玄宗迷醉沉沦,荒淫误国,似乎只要扯出杨玉环做挡箭牌便能得到几分宽恕,却又何须以“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盟誓来掩盖“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冤魂?吴三桂借口“冲冠一怒为红颜”,用“情圣”的披风遮掩“叛臣贼子”的心肝,但为什么将陈圆圆当作亡国的“祸水”咒骂唾弃?林觉民一纸《与妻书》的诀别成就了千古英名,可想到他那“意映卿卿”凄苦的下半生,谁又能说林觉民的壮烈不是和对妻子的薄幸紧密相连?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

那么是谁舍弃了少女清白的名声和恋人深深的眷爱,远赴吴国,为祖国的胜利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是那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浣纱女啊!她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安定繁荣,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那么是谁别离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挟云朵翩跹而来的繁华长安,甘愿远赴大漠黄沙,经受塞外荒原的朔风沙石吹打,换取中原免遭战火涂炭?是那个“意态由来画不成”的弱女子啊!她用纤弱的肩膀,为大汉王朝撑起一片安定、安宁、安全的天空!

那么又是谁兴科举、用贤能,广开言路,严谨治国,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又一片辉煌?是那个“无字碑头字皆满,功过留与后人评”

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啊!她用智慧和坚强,打造了一派平安盛世的繁荣景象!

由西施到明妃,由明妃到武后,她们告诉世人: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空,女子真是平安的福祉啊!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方成真的家,重女子的国才是“安”之国——安详的国家,安逸的国家,安然的国家啊!

[技法点评]

本文为了将\"安\"说得富有启发性,作者将视角投向社会历史文化中的特殊人群---女性,通过对她们\"不安与安\"的独特理解爆发出自己思想的深度。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民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女性带有歧视性甚至侮辱性的认识。而这篇文章,由\"安\"的造字说起,联想到\"室中有女即为\'安\"\'--\"女子与\'安\'\"的概念浮出水面,这对于传统认识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接下来在替女子鸣不平的文字中,众多史事如数\"家珍\"。借几个排比段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高唱了一曲女性颂歌。由此观之:本文的\"亮点\",凭的是作者的才识与胆识,凭的是作者对女性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的再思考、再认识,这样的文章表达才能引人深思、引起共鸣!

《泥水里的笑容》

在小宾馆旁边的巷子里,每到夜晚,总会有几个外地来的打工者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我每天早晨从宾馆里走出来,总能看见他们运货用的平板车和他们夜里盖在身上的脏衣服——人是看不见了,他们5点多就去什么地方上工了。

对我这样住在宾馆里的人,他们似乎是不敢看,常常回避我的好奇眼神。爸爸说,他们是农民,是冲破阻力从家里走出来离开土地的农民!

农民,是的,我看得出来——从他们脸上的沟壑里,分明流淌着浑浊的泥水,笑起来的时候,那泥水里像长出了稻子。那当然不是稻子,是尘土?亦或是沧桑?我说不清楚。

我所好奇的,是这些窘迫的农民,为什么总能让自己的喜悦,透过层层茧和疲惫,从筋骨里流露出来。我猜想,他们的喜悦,是从破了“守土地”“守老家”“守祖坟”的观念那一天萌生出来的!他们终于离开了“种地生娃”的传统规则统治下的那片黑湿的土地,离开了没有富裕希望的生活。他们终于可以在日落之后依旧劳动—一有偿劳动而不是回家睡觉了!所以,在他门饱尝辛酸苦楚、五味杂陈的城市生活之后,漾在脸上的表情仍是朴实的笑容。

对他们而言,冲破束缚了他们一千多年前的所谓精神规则,仅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们满面春风了。

我简直不能抑制自己为他们的喜悦而感到的兴奋!因为我在历史书中学到的,那一千多年来日复一日索然无味的农民生活终于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这个社会最顽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规则终于在被斩断枝叶的几十后即将被连根拔起了!我怎能不快慰!

我了解“农民问题”是让朱总理失眠的第一原因,困为农民穷。而现在,我敢断言,农民不会这样一直穷下去,一如一千多年那样顽固地守在社会底层。因为第一,让农民穷的政治规则变了。第二,让农民穷的规则也变了。

农民的命运,从他们进城来的第一个微笑开始转变。当然,我所看到的,只是农民笑容的一个缩影,还有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甚至是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打破精神规则而从此笑对人生的笑容!

每当巷子里的农民叔叔发现我在在看他的时候,他总是羞涩地笑着走开,好像怕我看穿他想给自己的爱人买一件新衣裳似的。

[技法点评]

作者有较强的关注社会、民生的意识,笔落凡俗人生的喜怒哀乐、社会万象的真善丑美,写出的文字自然有令人感动的温度和震撼的力量。作者对“规则”的理解大气,不局限于校规、赛规的简单类推,而涉及人类发展的根本规则。他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作为探讨的话题,这样“规则”便超越了庸常意义,显得开阔、冷峻、高远。同时,作者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具有进步意义。农民问题中存在的旧有观念既是国家政府应面对的,也是农民自身应认识到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自觉意识使得“那一千多年来日复一日索然无味的农民生活终于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这个社会最顽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规则终于在被斩断枝叶的几十年后即将被连根拔起了!”对此,作者的观点很深刻且不同凡俗的。

【新题演练】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某个路口相遇,它们彼此用触角碰了碰,互致问候,然后各自继续朝相反的方向爬去。 分别后的它们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什么好东西我没发现。这样想着,两只蜗牛同时掉转头,朝来路爬去。忙碌的蜗牛在不知不觉中又爬回了各自的起点。

[思路点拨]

作文的审题立意首先要学会探究材料,多问“为什么”。如;为什么两只蜗牛不停地忙碌,结果却是回到起点;为什么分别后它们有了相同的想法等。当有了答案,好的立意随即产生: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在盲目的忙碌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相信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生的航船才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对立观点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 观点类

观点类英语作文

观点表达型作文

四级作文对比观点

观点论证型作文

观点对比类作文

《作文观点具有启发性.doc》
作文观点具有启发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