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修改稿)

2020-03-03 05:55: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修改稿)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2005年,教研室颁发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现阶段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供各小学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以人为本,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基本原则

1、《语文课程标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4、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5、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树立大语文观。

三、拼音教学实施意见

汉语拼音是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第一课,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汉语拼音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识字、写字,也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学科情感和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

为了顺利完成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破单纯地强调字母音形教学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和创新意识。

(一)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整合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地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积累词语等方面进行有机地整合,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汉语拼音是一些枯燥无味的符号,要想让学生爱学、乐学、学会,就要使我们的教学变无趣为有趣。教师要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作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带着兴奋和喜悦进入课堂,从而更好地学会知识,形成技能,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情境图。新教材的汉语拼音课的内容中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或较完整的情境图,这些图画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既直观生动,又是儿童熟知的事物,便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接受、探究新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等各种能力的基础上,找到它与本课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对图画的处理切忌一带而过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2、设计一些高效的活动。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儿童无意注意的潜能被极大地激发,并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活动是课堂上最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之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时,一定不要单纯地以“激趣”为目的,“高效”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要想达到高效,那就要活动简洁,易操作、易组织,而且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尽量设计一些充满智慧又有活力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兴趣盎然,又能得到发展。

(三)汉语拼音教学要根据本地的方言抓难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实施意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载体。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为以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学习其它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由此看来,学生过好识字关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识字量大,相对来说教学课时少是老师们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准确把握会认和会写两类字的不同要求

对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大概了解字义。我们不要拔高要求,不要繁琐地分析字形。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意思,会书写,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组织有趣高效的识字活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活动不仅是形式,必须有其内容实质。我们在设计识字活动的时候,不要只把重心放在兴趣上,更要放在效率上。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全员参与,要把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认识水平整合到一起,让识字教学充满智慧和活力。

(三)重视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由于汉字的构造比较复杂,有些形近字的差别微乎其微。所以,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辨析就成为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各种方法突破难点,防止错别字的产生。

(四)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并选择难点进行具体地指导

写字也是与识字紧密相连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在

一、二年级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并选择难点加强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的指导要具体到位,包括起、止笔的位置、占格、结构以及部件间的比例和关系等,并且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加入笔画、笔顺的知识,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五、阅读教学实施意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观,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看到学生是有个性、有思维、有发展的活生生的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其次,我们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就越清晰,所以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2、关注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习题。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被分散在各册的教学目标中,然后又分解在每个单元中,因而单元目标往往既有阶段性,又有系列性。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是从加强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出发,围绕专题来组织的单元。单元内各部分的内容具有互补性和连续性,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单元专题,为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关注了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习题,就把握了教学和训练的重难点;有效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训练,教学就不会走错方向,我们的教学才扎实有效、朴实大气。

3、细化课时目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学段的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4、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当然,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围绕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

从某种角度看,阅读教学的底线应当是“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经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倒(词语颠倒)和不破(把句子读破),能比较顺畅地读完全文。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读通课文又是巩固识字学词的重要途径;读通课文也是阅读理解、感悟、批判、鉴赏的基础;再者,读通课文本身又是一种能力,一种阅读能力,所以,“读通课文”是每一个学生应达到的阅读教学底线。

(三)“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形象的整体,对文章的感悟来自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不仅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了解是怎样写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四)“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五)“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梳理归纳、积累拓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为此,阅读课堂教学可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梳理归纳、积累拓展等环节展开,教师可根据教材、学情的不同,妥善安排。

(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渠道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教材上提供的几个例文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读书一旦成为学生的习惯,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学生心甘情愿地沉浸在阅读中,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从现有条件出发,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借阅,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图书、刊物,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购买,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借阅。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图书,设立“班级图书角”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相信通过扎实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以及课外阅读活动的充分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六、作文教学实施意见

目前,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仍然是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害怕写作文,这是影响作文教学的最大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低年级只注重识字教学,而忽视说话与写话训练,中年级一开始就进入命题作文,坡度太大,学生望而生畏。二是各年级段的作文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到位,衔接不好。三是指导不得法。我们的老师往往在作为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在作文课上大讲习作特点,不注意在读写结合上下功夫,不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注意为学生写作的言之有物创设条件,致使学生写作内容假、大、空。四是教师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指导学生作文脱离了社会生活,学生没有写作源泉,只得胡编乱造,导致作文水平低下。

要改变以上状况,解决好以上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小学作文教学序列

我们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一至六年级的作文训练有个统筹安排,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有序可依。

一年级:主要进行以看图说话为主的说话训练,为从说到写奠定基础。包括游戏说话、对话练习、小制作说话、画图说话等,也要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二年级:主要进行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话训练。包括游戏写话、小制作写话、写对话等,并鼓励学生乐于运用阅读中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要求二年级的小学生要有写话本,为三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

三年级:重点是以写段为主的片段练笔。这一片段是在整篇文章中突出某一部分,它包括在一篇文章里重点进行开头、结尾、总起分述的练笔;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活动场面描写等。

四年级:重点是以观察、想象为主的观察作文练笔,包括定向观察和机遇观察。定向观察重在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方法,形成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机遇观察,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随即观察,将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中年级我们要求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但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而且通过练笔,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五年级:重点是以命题、半命题,并以自拟题为主的篇章写作,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命题等,并以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重点。

六年级:进行以全面达标为主的综合训练,包括快速作文,要求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以上的文章。

这样,一个年级一道台阶,把年级的写作重点分解到各册教材中去,使作文教学呈螺旋式上升,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写作序列。

(二)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可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言之有物,导致学生作文假、大、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需要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源泉,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

在校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组织联欢会、运动会、读书活动、查字典比赛、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等。在校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去认识大自然,领略大自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节日的来源,组织相应的活动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陶冶了情操,还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勇于进行写作,乐于进行写作,逐步养成写作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勤写多练是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作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在教学中不要只局限于每单元一次作文,应该让学生多动笔、多练写。每搞活动必写,每遇到有价值的事必写。在阅读教学中抓准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如学完写人的文章就让学生写人,学完写事的文章就让学生写事,看完电影就写观后感;开完运动会,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运动会一瞥》、《跳高赛》、《接力赛》等。这样,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不断练笔,不断体会,不断提高,逐步地达到一吐为快,写作习惯也就逐步形成了。

要提高写作能力,不但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勤写多练,还要从读学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全面,不仅要熟读,而且要学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四)丰富练笔形式,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

在作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练笔,如坚持写日记,每日对话;办手抄报、黑板报;鼓励学生投递稿件,参加作文竞赛等。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发现、总结写作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针对我县教学实际,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与写作等方面谈了课堂教学的实施,它应该具有原则性和导向性。所以,望各位同仁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运用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去完善、去发展、去创新,从而将我县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唐县教研室

2010年10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第一学期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毕业考命题意见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修改稿).do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修改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