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批量从政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2020-03-02 22:08: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总结辩词

大家好,我是反方四辩。感谢对方精彩的辩论,不过我方依然认为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博士批量从政是弊大于利。

首先,从国家、社会层面来说,博士批量从政会造成国家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商品交换、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文明的产生,根本上都来源于社会分工。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分工精细化更呈现加速化的趋势,现代教育的学科划分应运而生。博士正是这一体系下的杰出产物,是对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学习成果的最高学位认可。国家很注重高端科研人才的培养,给高校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划拨大量的奖学金、助学金。博士们掌握特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却投入到与专业关联极少、相对繁琐的行政事务。这无疑浪费大量的教育资源、违背了国家培养博士的初衷、背离了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历史浪潮。

从个人层面上来看。成为博士的历程,必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博士毕业时,基本已是30而立。让其突然从事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行政事务,这合适么?从政后博士真的能坦然面对个多年来投身学术的沉没成本么。再者,博士也未必适合行政工作。行政工作者往往需要更多地与人打交道,无论上级、同事和群众。博士生涯主要从事学术、理论研究,接触的人也多是学术人员。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对博士的刻画有些夸张,但是至少说明了博士并不是和群众沟通的最佳人选。想象一下,面对上访的农村大妈,博士官员开口就说:“老人家我们来聊聊哲学和逻辑学”。普通群众能听得进去么。另外,行政工作需要具有务实精神,成为领导更是要有大局观和坚毅果敢的品质,博士的优势则在于抽象思维能力、和对真理的不倦追求,他们能在繁琐的行政事务中求得他们习惯的正确结论么。总的来说,博士从政,不具备优势,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博士在行政岗位,浪费了学术优势,也暴露了年龄偏大,缺乏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短板。对用人单位和博士本人都很难说是双赢的选择。

最后,我们想谈谈对方反复提到的,地方政府给予博士生的优待,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博士从政热潮。我们认为,这本质上还是一种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时代所谓“学而优则仕”落后的社会阶级划分。我们都知道,现代国家政府强调的是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我国在十八大以后更是推出放管服、强调市场的归市场,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的精英人才大量揽入政府体制内呢。对方辩友,幻想出一种聚集了大量博士精英的现代政府,这宛如柏拉图由哲学王统治的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政府需要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人,他们不一定要多高的学历,基层经历和多年工作一样可以历练出能力,这样产生的官员和政治家才能真实地了解、和代表各界层的利益。如果,因为有博士学历,就可以免于制度化的晋级途径,破格提拔,那我们的政治岂不成了精英政治,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特点南辕北辙。

对方可以能出现的论据

1、博士从政可以推进现代行政决策、管理科学化。

反驳:简单的将行政人员替换成高学历人才,并不能促进行政科学化。设想一下一个物理学博士做了农业局局长,怎能促进行政科学化。即便是博士当了对应专业的领导,因为丧失科研结论的客观性,决策未必科学。研究者和管理者相对独立的界限被打破,既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又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独立性和综合性。行政的科学化应当依赖于专家智库机制的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寻求高学历领导。

2、博士从政可以解决政府机构外行管内行的弊病。

反驳:物理学本科生成了农业局局长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物理博士当农业部长的问题又凭什么能解决呢?

3、对方一直说博士不适合从政,如何解释MPA博士从政呢。 反驳: 管理学博士只占到博士极小一部分,还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博士。即便是管理学博士也不应当大量从政,保持决策和行政学研究的科学性需要研究者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参见问题1。

4、如何看待我国高级领导人都是博士学位。

反驳: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博士从政,而不是从政后要不要读博。

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兼职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修改版

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总结陈词

总结陈词(四辩)

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 总结陈词

廉洁从政主要靠他律四辩总结陈词

《博士批量从政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doc》
博士批量从政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