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

2020-03-02 17:39: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

主要参考资料之学科部分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习题

出题人:邓晓光、余涵

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术课程》具体规定了美术课程具有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等基本特征。

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就是通过看到、触摸到各种美术作品,积累经验,提高(感知)、(形象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

4.《美术课标》提出了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和(注重创新精神 )。

5.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和( 综合 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6.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 让学生乐学 )。

7.美术教育要培养学和的(审美能力),就要通过(美术语言)来实现,离开了美术语言就不是真正的美术教育。

8.“欣赏 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 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在保持好原有“欣赏”部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

9.《美术课标》中强调“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也就是提倡学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中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1.针对“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综合性)、(探究性)和( 创造性 )的特点,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要求有许多新的改变和突破。

12.美术课程教学不是一个单独割裂的封闭环节,美术同样是一种(意识形态),这和(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3.《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教学要“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

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14.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健康乐观的心态 )和( 持之以恒 )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

15.《美术课标》要求: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 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16.《美术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美术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评价要“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18.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19.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20.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21.教学基本材料的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2.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某种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系统的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23.《美术课标》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围绕(目标的设定 )以及学生的学情而展开。

24.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25.在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设计 应用”领域与“造型 表现”领域都是倾向于学生个人或者集体的(创作活动),前者注重(实用性 )、(功能性 ),后者注重(自由性)、(表现性)。

26.“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包括(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的学习内容。

27.引导学生参与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审美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学习的优势所在。

28.“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29.“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

30.“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转化(评价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所呈现的创造和表现。

31.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他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32.由于美术教学具有(艺术)的(基本性质),涉及理性、逻辑、抽象,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33.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发展。

34.《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35.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能不能保持其审美教育本质特征,这不仅要处理好(美术学)和(审美文化)的美术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握(艺术审美规律)。

36.美术技能训练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37.新课程美术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8.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光是老师要做出正确的评价,更要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使(美术涵养)得到不断的发展。

39.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把技能训练评价贯穿于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对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做全面评价。

40.全程式技能训练评价可将整个技能训练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兴趣评价),

二、深入阶段(创意评价),

三、终结阶段(结果评价)。

41.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42.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43.《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4.评价技能训练作业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教师给予的评语对学生个人及整个班级都有(导向)作用。

45.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学生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46.(课外活动评价)的主要方式有:

一、活动记录,

二、代表作展览,

三、参加比赛。

47.参加比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美术技能训练评价机制)。

48.(“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49.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指的是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50.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训练相对于其他学习领域而言,更具有美术活动的(基础性)。

51.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训练中,要通过有一定(指向性)的学习内容,使他们的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实现从(原态性美术造型)到(审美性美术造型的过渡),要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5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5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功能就是(适用性),有(目的性)和(用途)。

54.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55.美术学科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56.(“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57.“欣赏·评述”学习包含着两个层面,即以(客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从(理性)的方式进行美术评论。

58.所谓“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形式

美)及(作品的含义)。

59.所谓“评述”就是在欣赏的同时,学生要施以(自主探索),不仅用(美术形式语言)探索作品的特点,还要从(美术史)的角度以及(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再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对作品的感受表达出来。

60.欣赏与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61.“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作为美术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62.在美术技能训练中加强艺术作品的欣赏评述,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方法。

63.(“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6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5.(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中小学美术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应该尊重(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66.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的技能,而且重视(学科的融合),并且对于(探究精神)、(创造能力)等都应非常重视。

67.第一学段(小学

一、二年级,6至8岁)的学生根据其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开始进入绘画的(意向期)。

68.第二学段(3至4年级,年龄9至11岁),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为儿童绘画的写实期,小学

三、四年级的学生属于(写实前期),即(陈述的写实期)。

69.第三学段学生(小学

五、六年级,11至13岁)处于绘画的写|(实中期),即(“分化的写实期”)。

70.第四学段(初中

一、

二、三年级,13至15岁)的学生,属于绘画心理(写实后期),即(“视觉的写实期”)。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有效学业评价

《有效学业评价》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

我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doc》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学业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