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第三单元

2020-03-03 12:06: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框题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利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利,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的事务,并由权利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地位: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③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②作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②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的重大问题。

(6)人大代表:①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产生方式及任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任期五年;④人大代表的职责: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⑤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框题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政体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

(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利机关;③由国家权利机关产生其他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7)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奋斗成果和历史选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注意: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问题包括上面的(5)(6)(7)(8)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框题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

①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②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③是由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的 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党的作用: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7)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8)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框题二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 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形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邓小平理论:①理论创新: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理论创新: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科学发展观:①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理论创新: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7)党以人为本的体现: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8)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后三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9)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框题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民主党派的性质: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者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是强调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只有相互监督才能长期共存,只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才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

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的性质: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的主体:团结和民主;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5)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③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其结果证明它在中国行不通

④主张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框题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依据、地位) 含义:①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义务。 ③民族平等不仅是政治上的平等还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平等。 依据:①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民族一律平等 ②历史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地位:首要原则

(4)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含义、意义、地位)

含义: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地位:重要原则

(5)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地位) 原因:①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总体来说,它们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具体

来讲,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7)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国家: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律保障);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度保障)。

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框题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5)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①由我国历史特点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总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运用第五点和第六点回答)

框题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

(1)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2)宗教信仰自由(①准确内涵:公民有信不信、有信哪种、信哪派、什么时候信的自由。包括两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实质 :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①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结合:爱国与爱教相结合。两个要求:要求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要求服务和服从国家

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两个坚持:支持对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宗教届人士反对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的非法活动,为民族、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作贡献。)

(5)对待宗教的态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唯物主义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6)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7)中学生的做法: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综合探究: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实性的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优秀)

公务员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检测

《政治常识第三单元.doc》
政治常识第三单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