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2020-03-03 15:33: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德育,教育中的一朵娇艳之花

开化县实验小学

张斌

【摘要】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教师的努力教导分不开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优良条件,必须用爱用心来浇灌学生,必须俯下身来了解学生,时常“换位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德育教育体现在生活及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德育这朵教育之花开得更加娇艳.【关键词】德育 优良条件 实践 训练与操作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教师只有对其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色彩,教育在此就是一个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首位的。德育教育对人各方面产生长时间的影响,它是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是塑造人的工作,而不只是制造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机器;它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意义的,决不是一时一刻的分数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知识,而是人的优良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是为全民族的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为了人为的制造英才,分化人的等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学校德育的方向应该是

1、倡导“全人”教育,即全体教师乃至后勤人员参与对全体学生的在校全过程的德育渗透。

2、以人为本,就是说,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意识是服务意识。

由此可见,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而教师是服务者。但一个在品德教育方面能获得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能解决问题的一些优良条件。具体的说,这些优良条件是指:

1、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的人。虽说教育事业是一份光荣的事业,但在泥沙俱下的时代,难免会碰到各种困难,受到挫折,这时教师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把德育工作做好。我曾在《中国青年》和《读者》这两本杂志上看到登载热血青年卢克不畏艰辛只身到偏远、贫穷的农村支教的事迹。他说自己自始至终都相信自己能把教育事业做好,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这是怎样的一份自信啊!

2、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还不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犯了错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犯错,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同时从宏观方面讲,德育教育伴随教师一生,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要耐得了那份浮躁,那份寂寞,要像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得者路遥那样,用毕生精力谱写《平凡的世界》及自己的人生。

3、教师应该具有平等的意识。平等意识是德育优效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应在平等的条件下用知识引领学生和他们友善地进行交流,这种平等是人格地位上的平等,是心灵沟通的平等,是没有偏见和歧视的公正交流。“浙江最美教师”陈霞、姜文、江忠红,她们把农民工子女跟城里孩子一样看待,关心她们,爱护她们,而正是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才挽救了农民工子女翁进城、翁明冲一家三口的性命。

4、教师必须具备相当好的专业知识。在教学领域中,教师的知识丰富程度达到一定容量和宽度后,就能清晰表述本专业知识的构成和逻辑走向,引领学生准确获得这个专业知识,在传授知识时就能以知识的博学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从知识的领域震动学生的心灵,而这一点恰能在“全人”德育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能每个教师都能接受德育培训,暂时也不可能有专门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所以每个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让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获得成功的德育,必须要有相当的某种专业知识作前提,这是学校德育优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且,一定宽度的知识面也能够多角度辐射问题的解决,而这一点又是我们教育者容易忽视的。

有了这些优良品质,才有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能,那么如何才能在平时实践中进行德育训练和操作呢?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笔者有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

(1)要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对学生要宽容。善良的品质是一个好的德育工作者的灵魂。当一切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善良或许就是一把金钥匙。做德育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好坏往往跟他们的班主任素养及管理水平有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学习获得才能和品质的。而学习一定有样板,教师就是学生的样板,班主任就是全班的样板,一块好样板是打造高品质产品的先决条件。教师的一颗善良的心,就是学生健康心灵的依托。“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笔者曾有幸于2005年4月在温州参加浙江省小学英语交流会,一位来自杭州的女教师说我们对待学生要宽容,外国人学中文难,说不上几句,那么小学生学英语不同样难吗?因此,我们对待小孩子要宽容。

(2)要进行“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体会他们的感受。首先,仔细观察,认真听学生说,尽量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其次,善意地理解学生的行为指向。再者,正确对待学生的冲撞和反叛,让学生把话说完。有个叫王辰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脾气又坏。一个星期三的早晨,他又没完成老师昨天布置的作业,我叫他把昨天的作业补起来,结果一节课,一个字也没写。我生气了,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一拍桌子,“我的笔不见了,我怎么写?”待对方的心情平静下来后,我采用“换位思考”来教育他,我说假如我没笔,我也没法做作业,老师事先应调查清楚,没问清楚就批评你,老师是不对。但反过来讲,你没笔可以向老师说,可以向同学借,千万不要为没完成作业找借口,更不要耍脾气,冲老师发火,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是什么感受呢?你应该改改你的坏脾气,应该按时完成作业。在我的淳淳教导下,他虚心接受了我的建议,本学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于平时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老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这个方面。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小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表扬模范学生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自己写本班的学生和事情,提高主动性。

(5)让德育教育体现在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如讲授《雷锋》这课时,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让“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消失。在校内,他们可以帮助同学擦擦桌子,扫扫地,可以帮助老师捧捧簿子,拿拿粉笔。在校外,可以为老爷爷老奶奶让让座,可以为爸爸妈妈捶捶背,揉揉肩。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只有这样德育之花才能常开不败。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只要德育工作者能设身处地思考,感同身受地体验学生的状况,想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那么,学校德育工作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学校不仅是学生们获得心灵温暖的第二个家,也是教师个人理性成长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衢州教育(教育科研版)《学生德育工作的三个转化》[2004,5]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

《德育.doc》
德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