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

2020-03-02 03:23: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戴望舒的《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

⑤那我们找一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诗。大家再认真的感受一下。

1

2、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他原名戴朝安,又叫戴梦鸥,望舒是笔名,取自屈原的《离骚》,是月亮之神的名字,纯洁潇洒,又浪漫多情。能用这样一个笔名,戴望舒的性格特征可见一斑。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他曾留学法国,除了诗歌外,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是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曾办报纸,与人合作出期刊,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因此被通缉下狱。(播放幻灯片)

《雨巷》这首诗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于是,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此时的戴望舒,也是其中一员,《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播放幻灯片)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 2 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们来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明确: “我”、“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油纸伞”、“倾坯的篱墙”、“太息般的眼光”

渗透知识: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我们先来看“丁香般的姑娘”,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播放幻灯片),细细碎碎的,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幻灯片。(播放幻灯片)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李璟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我们再看一些其他的诗人写的关于丁香的诗句,(继续播放幻灯片)。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雨中丁香,尤其是丁香结,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在诗歌中,诗人们往往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一个简单的事物,在诗歌中常常又特殊的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提问同学,注意启发和总结)

5、那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参考:①:“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3 ②:“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③:“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④:“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6、我们再来看看“我”,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参考:①:“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②:“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③:“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7、那“雨巷”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参考: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8、整首诗要表达的感情:

①: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②: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由于学生对诗歌三个主要意象的理解是整体性的,所以在提问的时候,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直接和学生同时讨论分析三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得出诗歌整体表达的感情主题。)

9、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 4 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我们一起来看 明确: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整体感受,聆听配乐朗诵《雨巷》。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八、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丁香般的姑娘

雨巷

希望

苦闷的知识分子

黑暗现实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 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doc》
雨巷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