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治国之道

2020-03-01 20:56: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李光耀的治国之道

李光耀治国之道:用儒家思想引导人民

李光耀逝世,举世震惊,各个国家的首脑纷纷悼念。在中国,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新加坡模式”更是受到中国领导人、学者们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策划摘自【新加坡】吴元华《新加坡良治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01 2000年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堪称“治理模式”的国家屈指可数;在新兴国家中,能像新加坡这样在短短的40多年里从一个平凡的殖民地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会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许多国际机构和政治/商业咨询公司在全球调查报告中,都推崇新加坡在多方面的卓越治理表现,名列前茅或前10名,可见新加坡政府的良治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新加坡政府办公楼简陋 李光耀:我们是小国 没必要炫耀财力和实力

2008年12月,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访问李光耀时提一个问题:“1995—2006年期间,中国行政成本由996.54亿元增至7571。05亿元,部分被公车及豪华办公楼消耗掉。在新加坡,我们看到各政府部门办公楼都十分简朴,如早期的人民行动党总部十分平常,如今的总部还是那么的简陋。您如何预防并阻止后继领导人为自己部门耗资建造昂贵的办公楼或购买豪华公用车?”

李光耀回答:“我无法预测未来领导人会怎么做,如果谁有什么宏大的想法要给自己打造纪念碑,我想那会使行动党失去威望。我们已经建立了简朴生活、杜绝炫耀财力和浮华浪费的文化。我们是小国家的政党,没必要向人民或游客炫耀我们的财力和实力,那会适得其反。”

新加坡政府也杜绝个人崇拜。在这里,除了总统伉俪的照片礼仪性地挂在公共机关的墙上之外,你看不到国父李光耀的塑像或任何政治领导人的照片;这里也不以政治领导人的名字作为街道或大楼名称;只有学府与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奖助学金项目获准以政治领导人命名。总之,他们维持低调、朴实的执政作风。

在财务方面,新加坡政府持高度审慎的态度,开源节流是它的理财之道。它累积了庞大的国家储备金,但非万不得已时,如国家面临全球经济衰退或意想不到的大灾难等严重情况,政府不能动用它。为了预防任何一届政府“洗劫”国家储备金做非寻常情况用途(如坏政府假公济私或收买选票,等等),国会制定法律,民选总统负有把关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双钥匙制”——总理和总统手上的“钥匙”同时使用才能开启国库的门。

02

用儒家思想维护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

李光耀认为,即使在今天,政府的良治仍需在各种竞争间维持基本真理的平衡:是非与善恶。2007年8月11日,他在南洋(女中)中小幼大家庭90周年校庆晚宴的演讲中,特别强调学校灌输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他说:“为了让年轻一代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足,学校必须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正直诚实的公民,能和各族同胞和谐合作,携手并进,共谋发展。……把下一代培育成品格端正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是千古不变的教育重任。学校必须负起培养学生人格、灌输道德价值观的责任,也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以及以礼待人的美德。”

他回忆1979年答复当时教育部长吴庆瑞所提呈的报告书的话:教育的范畴广,问题多,但是其宗旨简要,而且恒久不变,那就是启动孩子最大的潜能,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正直的好人和有用的公民……与他人和睦共事的公民。“他对国家忠诚吗?当国家需要他时,他是否……准备好保卫国家、保护妻子和小孩,以及所有的同胞?他是个孝顺的人吗?他尊重年长者吗?他是否奉公守法?他是否具有人道精神,以及有责任感? ”1994年10月19日,他在一个学校演讲时重申:“如果孝道不受重视,生存体现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粗野。”

1986年12月12日,李光耀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当有一天华人失去儒家思想的特质……我们将演变成另一个社会。随着我国的西化,儒家思想已逐渐式微。如果我们无法成功地保留儒家思想的一些基本价值观,我们将成为另一个西方式的意见纷纭的社会,并面临极大的困境。”

1988年1月8日接受《日本经济新闻》访谈时,他再度说:“我并不以西方的生活方式为模式……我对这些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不敢恭维。我们应该不惜代价抵御西方歪风的入侵。儒家伦理道德经过数千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如修身齐家,对朋友以诚相待,效忠国家等道德观,经得起中国、日本、韩国与越南数千年的考验,我们不应该任意舍弃。我们不应该任意颠覆基本的人伦关系。”

为了贯彻继承优良价值观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教育部延请多位国际著名儒学学者为学校编写儒家思想教科书。这个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要预防受英文教育的下一代把新加坡变成一个“伪西方社会”(PseudoWestern society)。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巧妙地结合了资本主义的脑和社会主义的心,治国之道也巧妙地结合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儒家智慧的精粹——比如政府重视治国先治吏(《资治通鉴》);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强调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危机意识;戒奢以俭、杜绝浮华的财政管理;等等。

03

李光耀用贪污调查局强力治贪污

最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指标包括他也必须奉公守法,不享有任何法律豁免权,就是《史记·商君列传》提起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训。律师出身的李光耀在治理新加坡期间不断强调维护法律公正与公平的必要性:“我们拥有有效的反贪污法律和一个强有力的反贪污调查局。不论是部长或官员贪污,都一律受到调查,并依法处理。当然,政府最高领导人必须树立好榜样,没有人可以超越法律。否则,人们就会对法律多重意义和公正感到怀疑,并加以嘲讽。”

监察贪腐机构国际透明2006年报告指新加坡的公共机构廉洁、公平与高效。特别是直属于总理公署的贪污调查局和选举局,充分地体现了它们正直的办事态度。

李光耀治理时期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1985年被旧同僚告发曾在1981年和1982年先后收了两笔各40万元贿金,让发展商得以保留被国家征用的部分土地,同时协助该发展商购买国家土地。郑章远否认受贿,并且尝试游说贪污调查局不追查此事,他也要求会见当时的总理李光耀。不过,李光耀表示调查结束前不能见他。一周后,郑章远自知难逃法网,自行结束了生命。

事后,李光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要采取行动对付一个认识多年的密友或部长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任由他逍遥法外,那整个制度就会受到损害。我们过去三十年建立起来的廉洁制度就会很快地被削弱而毁于一旦。如果总理出面进行非正常的干预,使一个和他关系密切的高层人士免受惩罚,这样的事是绝对无法保密的。其实,他身居高位,罪更严重。因此,不管怎么困难,我还是(把他)交由法律处理,不去阻止。”

1995年,卸下总理职位出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和当时的副总理李显龙各以5%—7%的优惠价格买下两个房地产。在项目推介会上,发展商为了试探市场,也给了其他的买主同样5%—10%的优惠价。不过,由于李光耀胞弟是该公司非执行董事,市场就谣传李氏父子获得不当的优待。李光耀要求当时的总理吴作栋下令调查此事,结果金融管理局证实交易并无不妥之处。

然而,李光耀仍要求吴总理把事件提交国会公开辩论,两名反对党国会议员也都同意那是市场销售惯例,不构成任何不法行为;此事件也没成为后来全国选举的话题(李氏父子为了表示清白,要把所省下的折扣价交给政府,但不被接受,后捐给慈善组织)。

04

李光耀评价习近平:经历过磨难和考验 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

李光耀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接班人的部署:李光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接班部署有很高的评价。他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十七大)后产生的新一届领导层,“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领袖。根据有关的报道和得到的报告,这是个非常有才干和有能力的团队,个个都很有经验。他们都不是新人,都经过一定考验。而中国共产党对遴选人才,有一套非常严格透彻的系统,比人民行动党还要透彻”。 2007年11月中旬访问北京后,他感觉中国共产党权力交接逐步常态化,有助于领导层稳定。他也观察“在政党民主方面,中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与习近平会面后,对他赞扬有加:“在跟习近平会面的一个小时中,我发现他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的生命中经历了很多的考验和磨难。你知道他有8年的时间下放农村,在福建18年后才到上海。所以我会把他归类在曼德拉这一级的人物——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不会让个人的不幸和苦难影响其判断。换言之,他让人印象深刻。 陪同李光耀访问北京的部长也发表他们对接班制度的观感。副总理张志贤表示:“我对中国在接班问题上的规划留下深刻的印象。资深领导人主动让贤,给年轻一代接班机会,使得中国能够有一批能干、有信念的领导人继往开来。”总理公署部长兼职工总会秘书长林瑞生说:“中国共产党长期的目标是让领导人愿意创新尝试,比如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选拔新领导人时不但注重政绩,也看他们是否获得基层支持。他们知道他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有信心他们会成功。” 2011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发言时,李光耀说中国的接班人皆出色之治理人才。他在回答提问时说:“中国领导人将国家发展的视野前瞻到下一代人身上。这些决策者不是根据选举飘忽的风向而任意选出来的,而是通过非常严格的遴选机制脱颖而出的,因此都是出色的治理人才。他们看到了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也了解本身在人力资源方面所拥有的优势。”

不过,他觉得中国的方式也有许多值得新加坡借鉴的地方。比如,中国一般很早就开始关注他们的年轻人才,为这些有潜能党员备案,而他们的档案可以是非常厚的;新加坡的做法则没有这么仔细,毕竟是个小国。“不过,若你在政府机构、私人企业、军队里的表现突出,我们会知道你是谁,我们会邀你加入,然后通过辅导与导师的形式(Mentorship)、与资深党员和领导人的交流,来栽培你……新加坡的方式比较随意,因此中国的较系统化方式应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点击返回读书频道首页]

治国之道[小编推荐]

浅析通过《孔子》看孔子治国之道

李光耀讲话稿

李光耀中英文简介

如何评价李光耀?

李光耀廉政建设艺术初探

李光耀同志事迹简介

李光耀评中国抗美援朝

李光耀治理新加坡的“硬道理”

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廉政建设

《李光耀的治国之道.doc》
李光耀的治国之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