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第八课教案

2020-03-02 12:50: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八章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的有关的知识以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政策、措施,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懂得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意义。

2、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含义、作用以及党和国家的对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各民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民族风俗习惯的情况和作用是本课重点。

2、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民族风俗习惯采取的方针政策是本课难点。

教学手段方法:

1、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2、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相结合、讲解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时间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基本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种类很多,约有80种左右,除满族和回族通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基本情况:

1、使用本民族语言,兼通其他民族一种语言。

2、民族的部分成员或几乎全体成员放弃了原来的民族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语言。

3、民族内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

按着谱系分类法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西和南岛语系等五类。使用汉藏语系的30个民族,使用阿尔泰语系的18个民族,使用南亚语系的3个民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使用印欧语西的2个民族个民族,俄罗斯、塔吉克死,使用南岛语系的1个民族个民族,高山族。朝鲜族、仡佬族语言没有确定下来。我国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蒙古、藏、

傣、锡伯、朝鲜、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和通用汉文的回、满、黎、畲族等。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基本上一个民族使用一个文字,但也有的一个民族使用几种文字。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文字中有原始的形象表意文、有音节文字、字母文字。

内蒙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蒙古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新疆维拉特三种方言,回鹘文的基础上创制的。分布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新疆蒙古族用托忒蒙古文。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居住分散,形成布特哈、齐齐哈尔、新疆三种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鄂温克、鄂伦春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这两个民族语非常接近,都有15个原音和18个辅音,但没有文字使用汉文和蒙文。

二、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1、共同的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

2、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差别长期存在的表现和反应。

4、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马克思认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这是

说明:

1、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

2、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3、提倡和赞助各民族人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自由的政策。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尊重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用各族自己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七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并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为了实施法律规定,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新闻、出版、翻译、影视作品发行等方面的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还有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实行“双语”教学。

第二节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和改革

一、民族风俗习惯

1、概念: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生产、饮食、起居、服饰、娱乐、节庆礼仪、婚姻、丧葬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民族内通行的各具特色的传统性的喜好、风气、习俗、禁忌等。

2、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民族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演化的。它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反应。它体现了民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主要有节庆娱乐方面,比如藏族“过新年”、苗族的“吃新年”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居住习俗方面,比如西南少数民族房屋建筑、西北民族地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屋、蒙古包、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人住的“撮罗子”等。衣着方面,比如藏族、满族、蒙族、壮族服饰等。婚姻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比如蒙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氏族外婚。丧葬方面有火葬、水葬、风葬、土葬、野葬、塔葬和天葬。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作用

1、民族风俗习惯对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2、民族风俗习惯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具有推动作用。

3、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明确规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保持或改革的理解:

1、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风俗习惯,应该保持和提倡。比如摔跤、赛马、射箭、划龙舟、唱歌跳舞自、由谈恋爱等健康的风俗习惯。

2、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没有多大防碍,或者生产上没有影响,但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会有多大的防碍的风俗习惯,应当倾听少数民族的意见,有本民族人民自己决定保持或改革,其他民族应尊重其自由。比如饮食嗜好、服装打扮、民族爱好。

3、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害,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风俗习惯,要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逐步加以改革。比如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旧法接生、封建迷信等。

党和国家采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政策的原因:

首先,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体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

个重要方面。

其次,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尊重民族感情和自尊心的的问题,所以尊重就不能以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标准,更不能一个人的主观好恶而感情用事。

教学作业:

1、

2、论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方针措施。 请您讲出三个以上少数民族的婚姻风俗习惯。

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的有关的知识以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政策、措施方面的基础知识。也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提高了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增强了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

民族理论教案

民族理论常识教案

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案

第八课教案

《民族理论》教学大纲

民族理论演讲稿

《民族理论第八课教案.doc》
民族理论第八课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