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简报

2020-03-03 23:50: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教学工作简报(4)

1、珍视独特感受,追求有效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学生运用已知知识探究未知知识的活动,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达到适合自己阅读目标。

为此,于2012年12月,我校周兵老师以一堂生动地《草原》课堂,向我们呈现了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阅读差异,来实施有效地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他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例如:学习“人情美”这部分,在共同学习远迎客人部分后,他引导学生总结并利用上段的学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去畅想。这样,所有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又为学生所解决,虽然学生的理解略显稚嫩,不够深入,但答案却是多姿多彩,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体会。

通过这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深切体会到:要构建有效的阅读模式,就必须创设良好氛围,以激发兴趣;鼓励自主选择,以诱发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

2、强化自主学习,焕发课堂活力

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些一直是教育者们着力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只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生成。对此,我们也作了专题研讨活动。

2012年11月,我校季红老师就在《梅兰芳学艺》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向我们呈现了如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焕发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她始终秉承“自主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

高。”这一理念。坚持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代讲,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评词析句,感悟诵读,以教材之情激发学生之情,并采用直观演示、多媒体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研究主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

3、让每个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学习的痕迹

如何运用好我们手中的这本语文书,让它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载体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让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学习的痕迹,让人人都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把语文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

2013年12月,我校的周德梅老师借助《荷花》一课给我们诠释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通过让每个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预习痕迹,让每个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思考痕迹,让每个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听讲痕迹,让每个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浏览痕迹,从而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例如: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荷花,作者的心情如何?学生通过圈、点、钩、画等方式对课文作了细致地理解。由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文学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因此,让每个学生在语文书上留下学习痕迹,是不断地鼓励学生按照科学的语文学习程序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提高;让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

4、精彩范读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

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不断涌现,现在的语文课堂,以声效俱佳的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教师的范读成为了时尚。在此情形下,难道教师的范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吗?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者作了深入地研究,并通过实践来证实教师范读的必要性。

2013年2月,我校的张梅老师用一堂别样的课,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范读对诱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她所执教的是《燕子》一课,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文中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然而要体会作者的这一感情就必须通过不断地朗读。因此张老师通过反复地、入情入境地范读,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物情感的美。

整节课,张老师以其独特的方式,让我们领略到范读的功效。在此间,教师作为参与者,把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真正互动起来;教师作为竞争者,让课堂教学成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有感情朗读的乐趣。

5、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让阅读教学绽放光彩

阅读时让学生积累和掌握知识最直接的方法,但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把我们眼前的视觉内容转化成笔下的真实文字。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语言文字的同时,积累写作方法,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其相辅相成,完美地实现语文从教内容向教方法的转变呢?为此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者们作了细致而深刻的归纳和总结。

2012年3月,我校胡运平老师执教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向我们呈现了一堂另类的“写作课”。在课堂上,他不断地引领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透。着重引导学生去挖掘文中的“留白”,并且学会巧用这些“留白”。例如:鲁滨逊在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你能写一写吗?(没东西吃,没安全的地方住,孤独,寂寞,恐惧,处境)。在学习人物外貌描写时,着力让学生体会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得生动逼真,由此引出如何把你自己身边的人物的外貌写详细。课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不仅掌握了文本内容,而且掌握了对人物外貌进行精彩描写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方法的掌握才是根本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以读带写,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的结

合起来,是学生能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育教学工作简报

教育教学工作简报(第二期)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工作简报

《教育教学工作简报.doc》
教育教学工作简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