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2020-03-01 23:26: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难写字。 引导学生会读书

2.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教学重难点: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读写结合。

一、导入新课(1分)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个连线的题目,大家一起来连一连好吗?

(课件显示)

师:同学们真棒,这都是我们在动画片里经常看到的神话故事。(播放课件)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这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3.师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18,盘古开天地。”

师: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

生:想!

师:大家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教师配乐描述)现在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音响:爆裂、熔岩滚滚)

(开始学生双眼紧闭,听得很投入。听到音响后,学生有的不禁睁开眼睛,有的捂住了耳朵……)

师:怎么样?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踊跃:仿佛看到一个巨人正拿着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仿佛看到天地分开后,轻的东西往上升,重的东西往下落……

学生闭眼,感受漆黑一片的世界,老师伴着悠悠的音乐生动地描述,学生仿佛进入了奇妙的神话世界中;一声巨响,学生如临其境,感受着盘古开天地的力量以及天地分开时的神奇。此环节中的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极富神话特色,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朗读“盘古劈开天地”一段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2分)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词语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 肌肤

四肢

血液

滋润 辽阔 一丈 黑暗 下降 创造

强调:“创造”一词的用法。

师: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请大家注意观察“创”字什么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

师:需要工具是吗?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师:再看“造”字,创造的“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

师: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拿起书。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5分)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文中就藏着一句话,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全篇课文就是围绕这样一句话来写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

(生汇报,屏幕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师:这句话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板书:中心句)

师:(指板书)现在我们知道了,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生)中心句

4.练习找中心句。(指出中心句可能出现在开头,结尾或文中) 5.大声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四、精读课文

创造很难,需要力量,需要勇气,需要行动。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第2段,找一找盘古醒来后是怎么做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

1、学习第2段。 生汇报。

(课件出示)

(1)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2)师: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改之前先让学生读,读不好再改,突出盘古的力气大及用力,以便学生用力读好)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3)说出不行的原因,相机指导朗读。 做一个“抡”的动作,体会要用力。 师: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a.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读时轻一些。

b.浊呢?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你看,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语气放慢)

c。这一轻一重,一清一浊,一上升一下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些反义词

d.一女一男读。

e.所有女生与所有男生分读。

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

2、学习第3自然段。(2分)

(1)现在我们来学习第3段,请你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请生个别读。

(3)师:你读书很认真!书上说“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图片和相关语句。)一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的?读!

生:(齐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神情专注,若有所思。)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生:(齐读)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加重语气、情感投入。)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生:(齐读)头顶着天, 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为之感动,情绪激昂。)

学生三次朗读,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根本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老师那撼动人心的语言,加上激情的朗读足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情感,因为朗读原本就有如此大的魅力与韵味,它能让人走进人物的心中,与之同喜、同忧!

(4)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 (板书:顶天立地) 3.学习第4段

盘古顶天立地,但最终还是累倒了。累倒之后又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来说一说。

1.学生读 2.交流汇报。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指前面写的板书:中心句) 3.指导朗读。 (1)一读。盘古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来读一读。(诗的形式)

(2)谁能把这巨大的变化读出来。我们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生1读。(读后评价,如:没读出江河的辽阔。读得不好,指导关键的一句。)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啊。(滋润万物的雨露是多么泌人心田啊!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

请你再读一读。

生2读。读后评价。一望无际的大地那是何等的辽阔啊!(音乐不停)

生3读。(最好的同学)师:闭上眼睛,想象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那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第四自然段,把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得很具体。盘古身体的第一部分,分别变成了世界上的万物。对地球万物的描写,课文用了很多的形容词,比如:播放课件。红色的字体。这种“什么样的什么”是偏正形式的短语。他们恰当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注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摘抄下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化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变成太阳和月亮,化身为大地和江河,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美丽的宇宙。同学们,你们觉得盘古的这些变化,为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在这种变化中感受盘古的无私和伟大吧。

(播课件,填写。)

仅仅有这些变化吗?仿写。(音乐关小)闭着眼睛

师:真美呀!刚才有位同学发现了省略号的秘密,那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的内容与要求:

(屏幕出示)它的( )变成了(

)的(

每位同学自己写一写。

在小组中说一说、改一改。

试一试把大家写的连成一段话。

派一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交代了小组合作的要求之后,学生小组合作、老师巡视指导,之后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找四五个同学站起来不读,一个个连读。

“他的(

),变成了(

)的(

)”音乐停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

(板书:化作万物)

师:同学们,你们写的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

生(部分):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6:因为省略号是代表永远都写不完的。

师: 大家看,这就是盘古!(课件出示盘古的图像)然后总结(与板书照应)如:

师: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化作万物! 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

2.生汇报,师小结。(奉献精神,伟大等) 3.齐读最后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孩子们,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盘古开天地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栗,推荐一个。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心句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伟大 奉献

变天化地

变 天 化 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盘古开天地.doc》
盘古开天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