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020-03-02 00:04: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沙湾县第一小学2011——2012学年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颁布的《守则》、《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

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学科渗透德育的意义:

1、有利于全员育人,避免学校德育的少数人行为。教书育人是 教师天职。运用教材内容,实施学科德育渗透,使教书与育人有机结

合,学校德育全员参与,人人负责。这样,可大大增强德育工作的力 量,提高学校工作的实效。

2、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增强 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运用教材 内容,实施德育渗透,辅之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既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能对掌握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2011.9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计划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下)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