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0-03-04 01:50: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文中人物有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赏读课文,准确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生活在哈佛尔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港口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么于勒到底是谁呢?为什么全家人那么热切地期盼他回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等。(多媒体出示作者,点生读。)

师:左拉曾这样评价过这位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体会作品的丰富多彩。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小说中的原话,点明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血缘关系。(屏幕显示“于勒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请同学跳读小说,“我们”都是怎样称呼于勒的?。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屏幕显示称呼,引导学生理清小说思路)

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跳读提取信息的习惯。

2、教师:真棒!同学们真是细心的小读者找出了这么多对于勒的称呼呀!“我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对他是什么态度? 明确:(穷)赶——(富)盼——(穷)躲。

教师归纳:这些称呼皆因于勒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称呼代表了我们一家对于勒的不同态度,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于勒“可怜”,菲利普夫妇“可恨”吗?

教师:我看到有的同学默默的点点头,有的则是微微的摇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再读一遍文章,从文中找答案吧!

四、再读课文,品析人物

1、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小组品味欣赏下面的语句,揣摩菲利普夫妇在希望有时及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原文:我父亲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突然好像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身边的女儿女婿。

批注: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②原文: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么胡说八道?”

批注:“吞吞吐吐”一词,表现了母亲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恐惧心理。 ③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是个有办法的人。”

明确:运用语言描写,表达了母亲对于勒的期望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她对改变贫穷生活的强烈渴望,也由此看出了她的自私与唯利是图

④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明确:“这个贼”一词,表现了母亲对于勒的厌恶之情。“重新”一词,写出了母亲害怕于勒回来给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甚至害怕二姐的婚事会因此告吹的恐惧心理,表现了母亲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⑤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明确: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父亲对发了财的于勒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之情。

⑥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明确:无钱的于勒使父亲说话都变的结巴,异化的神态、语无伦次的话语形象的刻画了父亲恐慌的心理。

教师归纳:地位变,称呼变;态度变了样,亲情变了味,一切都因金钱在变。

2、教师:菲利普一家是过着俭朴勤劳生活的小市民家庭,拮据的生活让他们变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他们平凡,但有梦想,就是希望于勒富有后归来改善全家的生活。同学们你们还会觉得于勒“可怜”,菲利普夫妇“可恨”吗?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当你站在他们的面前时你最想说什么? 于勒,我想对你说: 菲利普夫妇,我想对你说: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归纳: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无奈之处。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3、于勒生活坎坷,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这种种的现象尽收一个人的眼底,他便是若瑟夫(屏幕显示若瑟夫) 品读第

42、45自然段,说说若瑟夫是怎样的形象?

①动作描写的体会: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明确:从若瑟夫重复的动作,看出他对于勒的同情。以及他所观察于勒的外貌,看出若瑟夫对于勒的怜惜。

②心理描写体会: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明确:三个呼喊同指一个人,若瑟夫反复默念,“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所以若瑟夫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若瑟夫小小年纪能如此的纯真、善良、有同情心、富有正义感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为他点赞!他和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和唯利是图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双方的性格。这也正是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他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通过对小说的学习,学生潜移默化中情感渗透,激发学生的同情、善良之心。)

小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

4、本文在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的开头和结尾。你认为该不该删掉?(多媒体出示被删去了的开头和结尾)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生畅所欲言)

师:作者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他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也寄寓着作者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这让我们在看到社会黑暗、感到人际关系冷酷的同时,更看到、感受到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洁白和温暖。

五、课堂总结

本文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人们的人生观。面对金钱,面对亲人的贫穷与富有,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师: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在灵魂的深处,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也希望爱心能够永远成为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能够跨越时空,超越金钱,温暖在他人的心间。最后让我们共同深情的呼唤:于勒叔叔,回家吧!

六、课后作业

改写:假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出现在这艘船上的话,作者一家对他会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改写小说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_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