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论文

2020-03-01 21:39: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健全健康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李亦婧

健全健康人格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

姓名:李亦婧 学号:2008210829 专业:学前教育

摘要:通过对目前社会上颇有争议的“丁俊晖模式”、“虎妈战歌”、“汪军军刺母

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并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家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健康的人格,方法是因材施教,方式是平等对话、

合理沟通。

关键词:家庭教育虎妈丁俊晖模式汪军军刺母

无论是看似成功的“丁父”、“虎妈”,抑或是失败的“汪母”,他们的教养方

式我都不是很赞同,对家长而言,都不可不加选择的盲目模仿。 不论是“虎妈”,还是“丁父”,这些都是个案。他们的成功,是建立

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不

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丁俊晖一杆成名后,“丁俊晖模式”

一度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丁父”的教养方式也被很多人拿来效仿,兰州一位1

5岁的少年真通放弃学业到上海跟随丁俊晖之父学打台球,梦想着有

一天能够超越丁俊晖;海南8岁的体操女孩张慧敏在父亲的监督下跑步上

北京,生理学专家董广新认为:这种做法对年仅8岁的小女孩来说是超负荷的。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究竟能有几个能够获得成功呢?真通有没有这个潜质?

他是不是真的对台球感兴趣?这些都无从得知,何谈成功呢?小慧敏能不能成功

我们暂且不提,可这样的超负荷训练对孩子的生理上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不容忽

视的啊!而“虎妈”的教养方式在她第一个女儿身上算是获得了世俗的眼光中的

成功,那是因为大女儿比较乖巧听妈妈的话,服从妈妈的安排,而二女儿比较叛逆,当她把教养方式复制到二女儿身上时则不断碰壁,为此,连虎妈这样严格的

几近疯狂的人也不得不尊重二女儿的选择,同意她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

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因此,我认为,所谓“虎妈”、“丁父”之类的教子

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 至于汪军军刺母一事,很多人一直认为是因为汪母对军军的溺爱,最

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我觉得这是对“爱”的一种误解,何谓“溺

爱”,溺爱是爱太多,而现实中很多人则把“物质上要啥给啥”理解为是爱,

其实这跟爱一点关系都没有。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爸爸经常不在家,无

闲暇时间陪孩子,为了弥补自己不能给予孩子的爱,总会想方设法通过“物质”

去填补自己内心的不安。长此以往,便觉得“要啥给啥”就是爱的表现,而真正

的非物质的爱是极度缺乏的。汪军军的家庭就是这样,汪父长期寄居在美国,汪

军军一个人在日本求学,汪母尽可能的满足儿子的物质要求,于是,汪军军没有

打过工却住着相当豪华的公寓„„这就是常人眼中所谓的“溺爱”,可是除去那

些物质需要以外,我们从哪里看到汪父汪母给予汪军军的一丁点的心理需要呢?

没有,真的没有,而这,到底算是是“溺爱”呢,还是“没有爱”、“缺乏爱”呢?

另外在亲子教育的问题上,古人在很早就告诉我们,父母的行为将是孩子学习的模板。很明显,汪某对其母亲的行为,是属于“不思恩”的一种类型,即对

母亲只有索取,而无心存感激之心。那么汪某是从哪里学来的?是否其父母之间

或父母对老人的态度,也存在某些相似的地方呢?看过汪军军的家庭背景我们就不难得到答案了,汪军军的家庭环境很恶劣,他的父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炸药桶”,他脾气极度暴躁,稍有不顺心就拿拳头解决问题,而且上到父亲、下到妻子、哥哥、姐姐,甚至儿子汪军军,他都不手软。这样一个父亲,他不孝敬父母,对父母不知感恩,不体贴妻子,对妻子非打即骂,不尊重兄长,对兄长拳脚相向,那么我们又怎能寄希望于在他影响下长大的儿子能够做到思恩呢?而汪母在丈夫的面前就像一个“小鸡仔”,对丈夫的打骂从来都是逆来顺受,不知反抗。这样看来,上演汪军军刺母的事件也似乎在情理之中了,因为汪军军深谙“父亲拿拳头解决问题”和“母亲逆来顺受,不知反抗”的道理„„

通过对上述对三个家庭教育实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归纳起来如下:

(一) 家庭教育的目的 很多家长们最强烈的愿望是望子成龙或期望成才。何为

“龙”?何为“才”?在家长的理念中,并不是希望孩子成为有用之“材”, 而是都想让孩子成大器、成气候,成为人上人, 出人头地, 高人一等。丁俊晖的父亲想让丁俊晖成为世界第一,于是,在丁俊晖12岁时,丁父变卖所有家产,带着儿子孤注一掷的到东莞学习台球;“虎妈”蔡美儿给两个女儿立下了极度苛刻的十大家规,目的是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说白了还不是想让两个女儿继续像她一样做富裕的上等人,过上等的生活。汪父汪母在家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毅然坚持让汪军军从尚未毕业的大专退学辗转去日本留学,原因是汪父觉得从大专毕业不能出人头地,他为儿子设计的出路是:学商,出国,挣大钱。

(二) 家庭教育的内容 很多家长在对儿女进行教育时都是强调片面的教育,

忽视全面教育。丁父为了让儿子专心学台球,在丁俊晖12岁时就让其放弃了学业而一门心思投在了台球上。我们在《虎妈战歌》中看到的最多的也是蔡美儿对两个女儿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涉及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情感的教育则少之又少,在其定的十大家规中也只是很重视对知识学习和钢琴、小提琴的练习。汪父汪母把儿子送到日本学习的初衷也是为了儿子留“学”日本,然后挣大钱,而对汪军军的心理上关心和指导则很少。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只强调片面教育。

(三) 家庭教育的方式“虎妈” 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

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其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主要是家长的权威性管束和压制, 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也很少有自主选择权。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能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内心、健全健康的性格要比十个哈佛都重要。而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然而丁俊晖一杆成名、索菲亚成功考上哈佛,这些成功都是以牺牲自由快乐的童年为代价的。相信在十大家规压制下的索菲亚的童年过的一定很压抑吧,孙云晓曾经说过:“被扭曲了童年的人,长大以后会带着各种各样的伤痕、病理,随时有可能爆发出发”。药家鑫杀人,汪军军刺母,这些都是童年的隐患爆发了出来,而索菲亚的心理是否是否健康,她会不会在某个时间也爆发出来呢?钱学森在一次关于教育的采访中说过:“我生活在苦难的社会,

2却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新社会,童年缺充满了苦难”。这话真的很耐人寻味啊!我觉得家庭教育应该还孩子一个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这样也才更有利于健全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古人所讲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在孩子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给孩子更多的专业训练和培养。同时,家长不应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应跟孩子之间建立平等观念,即使有什么家规和约定,也应通过协商产生,并且最好要对双方都有约束作用,家人应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规划孩子成才。

今天的“圈养”是为了最终的“放养”,今天的扶持是为了将来的放手,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于人生的漫漫长河而言,健全健康人格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如何还原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如何创建一个平等对话、合理沟通的家庭氛围,以至于如何转变家长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孙云晓.《让人幸福的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家庭教育学论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论文.doc》
家庭教育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