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稿

2020-03-01 16:39: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同时要为人文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更好的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的处理好人地关系。

本节的关键所在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谁也会影响谁。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相互影响达到统一的状态。

案例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本节是抽象的理论,教师要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而学生要学会分析案例来掌握本节知识和锻炼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在是整个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本节内容是从地理现象实际出发,将前三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相对独立的基础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因此可以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总结与升华;

启后:为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学习作了准备;同时也要为人文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以及为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并正确指导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打下基础。

从宏观上看,本书不仅是必修模块地理(一)的枢纽,而且是整个人地关系体系的转换点 重难点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种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和“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说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功能。

通过绘制地理要素五星图来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通过案例、实验、读图、绘图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结合实例分析,由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单个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事物普遍联系及发展变化的思想。

(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逐渐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4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理

理念)

●难点:地理要素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整体性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确定的理由: 本课题相关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建立全球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是本课题的重点; 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时间跨度较大,且涉及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与平衡功能,不是各种地理要素独特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升华,因此学习的难度进一步加深。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案例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运用厄尔尼诺的案例来总结归纳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其中教师运用谈话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来,并运用启发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训练,也保持了让学生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的习惯。每一个主要知识点的教学,我都遵循: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的教学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使得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新课

本届课的新课导入,我将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主要思想,列举出相关资料,进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幅图片: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以及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试着让同学们分析这两者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释这是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入大气圈,使得全球气候变暖,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的沿海低地。让同学们继续补充说明,根据第二单元所学的圈层知识,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圈层发生相应变化。学生回答后,有教师总结道:地理环境各个圈层和要素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破坏其中的一条,就会发生链锁反应。进而导入到今天的新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整个导入的过程中,我秉着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运用当今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表现:

(1)在景观上,各要素之间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出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和地貌景观图。让学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状况,指出该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出示图片:“稀疏的植被”、“千沟成壑的地表形态”、“黄色的水”、“地上悬河”。以小问题的形式,步步进阶,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a.土壤和植被:流水侵蚀——土壤肥力下降——植被退化;b.地貌: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土壤侵蚀——侵蚀沟谷,沟壑纵横;c.水文: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黄色水,泥沙淤积、泛滥平原。让学生自主得出: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其他地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地上悬河”一图的分析,还可说明一地区整体环境的变化还会影响其他区域环境甚至是全球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体现。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所以,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消耗二氧化碳,保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稳定性。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

《讲课稿.doc》
讲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