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2020-03-02 23:29: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507 届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毕业生论

课题名称: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文(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目的在于帮助父母树立较为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让其给幼儿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通过阐述现代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并探讨其对幼儿人格、责任心、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认识到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现代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其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对如何科学地做“好父母”促进幼儿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人格 责任心 认知 社会性 发展

目录

一、现代父母教养方式的概述„„„„„„„„„„„„„„„„„„ 1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 1

(二)独裁型教养方式 „„„„„„„„„„„„„„„„„„„„„ 2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 „„„„„„„„„„„„„„„„„„„„„ 2

(四)忽略型教养方式 „„„„„„„„„„„„„„„„„„„„„ 2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因素归因„„„„„„„„„„„„„„„„

3(一)父母教育程度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3

(二)教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影响„„„„„„„„„„„„„„ 3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人格发展的关系„„„„„„„„„„„„„„ 3

1、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 3

2、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分保护的影响 „„„„„„„„„„„„„ 3

(二)创良好教养方式,促人格健康发展„„„„„„„„„„„„„ 4

1、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 „„„„„„„„„„„„„„„„„„„„ 4

2、尊重幼儿,与其沟通交流„„„„„„„„„„„„„„„„„„„4

3、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4

4、关爱适度,发展优质人格„„„„„„„„„„„„„„„„„„„4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5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系„„„„„„„„„„„„„ 5

1、影响责任心发展的积极教养方式„„„„„„„„„„„„„„„„5

2、影响责任心发展的消极教养方式„„„„„„„„„„„„„„„„

5(二)做“好父母”,促责任心的发展„„„„„„„„„„„„„„ 6

1、言传身教 „„„„„„„„„„„„„„„„„„„„„„„„„ 6

2、鼓励尝试 „„„„„„„„„„„„„„„„„„„„„„„„„ 6

3、监督评价 „„„„„„„„„„„„„„„„„„„„„„„„„ 6

4、培养耐心 „„„„„„„„„„„„„„„„„„„„„„„„„ 6

5、体验成功 „„„„„„„„„„„„„„„„„„„„„„„„„ 6

五、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 7

(一)教养方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7

(二)根据发展阶段调整教养方式„„„„„„„„„„„„„„„„„„ 7

1、1-3岁阶段„„„„„„„„„„„„„„„„„„„„„„„„„„„ 7

2、3-6岁阶段„„„„„„„„„„„„„„„„„„„„„„„„„ 7

六、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

(一)教养方式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7

(二)教养方式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

(三)健康家庭的重要性„„„„„„„„„„„„„„„„„„„„ 8

1、提倡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 „„„„„„„„„„„„„„„„„„ 8

2、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 8 结论„„„„„„„„„„„„„„„„„„„„„„„„„„„„„ 8 致谢词„„„„„„„„„„„„„„„„„„„„„„„„„„„ 10 参考文献 „„„„„„„„„„„„„„„„„„„„„„„„„„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父母越来越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是最成功、合理的?父母怎样培养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谈起:

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长态度和采取的具体教育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家长对待儿童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人生观) 和已习惯了的教育行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存在以下四种教养方式(参考下图)。

如图所示,具体如下: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二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权威”的含义。这里的“权威型”更像我们所理解的“良师益友”。

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类家长对儿童提出明确的、合理的要求,并且能谨慎地说明要求儿童遵守的理由。即家长为儿童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儿童不合理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儿童努力达到目标。同时,家长并不缺乏应有的温情,能主

动关爱儿童,耐心地倾听儿童的述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明遵守的理由,能够接纳儿童的观点,会征求儿童的意见。因此,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儿童高要求、家长高反应的教养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儿童在权威型家长合理、民主的教养方式之下,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独裁型教养方式

据中科院心理所分析的神经症案例得出:童年时期家长过于严厉,在家长的高压之下,儿童易出情绪问题。

独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这类家长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儿童能够严格遵守。这也是目前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养方式之一。

与权威型不同的是家长很少向儿童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而且家长不能接受儿童的反馈意见,对儿童缺少热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觉察儿童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儿童一味地听他们的话,并服从他们的权威。家长独裁型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儿童高要求、家长低反应的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学习上缺少灵活性,心理上产生抑郁和焦虑,自卑、退缩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

溺爱型教养方式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容易出现的、比较普遍的教养方式。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是对儿童低要求、家长高反应的教养方式。

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 结构(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个人,家长两个人,再加一个孩子)。儿童是全家的中心和焦点。家长对儿童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无节制的满足、无原则的让步,儿童则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长对儿童百依百顺。家长对儿童唯一的要求: 只要学习好,儿童的一切由家长包办,在温室中长大的儿童从小很少接受挫折的磨练缺乏坚强意志,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如果竞争不过别人就嫉妒别人。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会形成依赖、任性、冲动、幼稚、没有恒心、不能吃苦、不能体谅别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四)忽略型教养方式

忽略型教养方式也称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在感情上表现得比较冷漠,对儿童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对儿童漠不关心,家长会拒绝儿童的要求,对儿童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家长对儿童不会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缺乏对儿童的教育。

忽略型教养方式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是对儿童低要求、家长低反应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自控能力差。往往表现出易于发怒、具有较高的攻击性、行为失调,课堂表现消极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儿童长大后有可能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缺少远大的目标,易出现如酗酒、逃学等反社会行为,甚至多种犯罪行为。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因素归因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家庭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综合的方式影响着子女人格的发展。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幼儿社会化进程、行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一)父母教育程度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而父母教养方式又受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研究资料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温暖、理解、偏爱子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中国的家庭教育又以母亲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为主。中国家庭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中**亲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因而对子女的教育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二)教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和睦稳定的家庭是家庭气氛和谐、民主、和睦、成员之间关系协调。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幼儿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能发展良好的个人品质。家庭成员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良好行为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在温情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相反,生活在家庭关系紧张,如夫妻打架、婆媳吵架、邻里不和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幼儿没有安全感,往往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多对幼儿采用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幼儿积累过多的负面情绪,对幼儿的成长起到阻碍和制约的作用。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影响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人格发展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在幼儿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不仅是先人为主的,而且是深刻的全面的。

1、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培养孩子健全性格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其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父母在家教过程中因其亲子观、幼儿观及综合素质的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家教态度和方式。研究表明:幼儿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采用理解、给予情感温暖有利于幼儿发展成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同情心等个性特征;过于干涉、过分保护等教养方式易使内向、情绪不稳定及胆小怕事等个性形成,这些人可能易患神经症;父母采取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等教养方式,易使幼儿形成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和反社会倾向等个性特征。

2、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分保护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父母对幼儿采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增多,其幼儿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且由于经常遭到拒绝,幼儿自我接纳程度减低,易产生自卑、无助、不安全感。而在情感温暖型家庭中长大的幼儿,情绪乐观而稳定、有较高程度的安全感、易与人打成一片、待人热忱、适应力好、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因此,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过分的保护会阻碍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发展,消弱幼儿的自我意识。

(二)创建良好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人格健康发展

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比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偏爱型更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应更多地提倡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既需要家长能够尊重理解自己、平等相处,又希望得到在学习上的帮助和督促,这要求家长既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教养幼儿的科学方法。

1、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

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幼儿采取的教养方式。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农村父母。父母在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生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用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儿。另外,父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查发现,幼儿的倔强、温顺、急躁、敏感等性格,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2、尊重幼儿,与其沟通交流

父亲平时很少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很少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良倾向,多以严厉面孔,采取过激的训斥与打骂。他们这种角色和态度的反差,易激起幼儿的困惑和反抗。另外幼儿在父亲长期严厉和惩罚中失去自我和自信,永远难以成熟,诚实平静,老实被动,不会掩饰自身行为。父亲如果态度和善,多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最易得到幼儿情感上的应答,使幼儿的性格朝着外向特征发展。母亲多与幼儿发生细致而琐碎的交往。幼儿对母亲的情感要求较高,渴求得到母亲的慈爱和理解,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幼儿潜意识中的温暖和理解,接纳、肯定和参与,经常面孔冷峻,独断专行,过多表达负性情感,易使幼儿形成倔强的性格特征。

总之,家长应学会尊重幼儿,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实施教育,培养其优质人格。

3、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被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成为他们充满自信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所以,家长要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其得以强化。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若能得到父母的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将获得极大的激励,将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也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4、关爱适度,发展优质人格

爱是造就幼儿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幼儿,一般都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富有同情心,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所以,父母应多给予幼儿温暖和理解,给予幼儿更多的爱,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父母对幼儿的爱应该是是爱与严的统一,而不应是“溺爱”。大量教育实践充分证明,

没有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因此,一个想把幼儿教育成才的父母,一定要把自己对幼儿的爱上升为严格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和教育任务,对子女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并坚持一贯的原则。总之。家庭因素对幼儿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避免不良个性的发生。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一) 教养方式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系

1、影响责任心发展的积极教养方式

根据研究结果,对3-6岁幼儿而言,影响其责任心发展的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因素为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究其原因,应该从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谈起。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动精神,对幼儿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幼儿交流,并尊重幼儿的要求、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养幼儿过程中的失误。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幼儿一般自理能力比较强,有着强烈的“我自己能做”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主动性强,不需要成人的时刻提醒。

2、影响责任心发展的消极教养方式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包括: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

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连吃饭、睡觉、洗手、刷牙等事都认为是在替父母做,与自己无关。如此过分的关爱使得幼儿不懂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心爱护自己,且这种关心爱护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另外,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与有关母亲教养态度与幼儿性格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母亲教养态度为顺从过度时,幼儿个性中更多地表现出无责任心。

放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冷淡,给予幼儿绝对性质的自由,虽有交流和沟通,但对幼儿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幼儿极易对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因为幼儿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如此下去,父母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使得幼儿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这种父母教养方式是极其不利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可以说它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主要消极因素。放任型教养方式下,幼儿缺乏责任感。

专制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作为附庸品,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与放任性相对的是,这种父母过分干预幼儿的行为,过分压制使幼儿服从,幼儿没有发言权,要求幼儿言听计从,稍有违背就会加以训斥和惩罚,这些父母始终在以一种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幼儿。他们往往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很少考虑幼儿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苛刻地要求幼儿无条件遵循各项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大多爱撒谎,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以免遭到惩罚。因此,专制性水平越高就越不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与鲍姆林特对学前幼儿的研究结果一致,即专制型家庭中幼儿缺乏社会责任感。

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处理与幼儿有关的事情时,会因为时间、地点、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长此下去,父母会缺乏温情地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有时不问不管,顺其自然,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而有时又严加管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教养方式,缺乏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态度。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亲与母亲对幼儿的责任行为要求不一致,使幼儿不能预期自己对责任行为所做的反应会得到惩罚还是鼓励,幼儿无所适从,对责任做出的反应更多采取保守行为,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长此下去,幼儿逐渐漠视他人及集体,甚至自己的承诺,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二)做“好父母”,促责任心的发展

鲍姆林特在对学前幼儿的研究发现:权威型(民主性)家庭中的幼儿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家长着手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

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父母要有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责任感。

五、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

(一)教养方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根据幼儿成长阶段的不同及性格智力等的变化适当地调整和选取不同的教养方式,这样才能减少因教养方式的不当对幼儿造成的危害。

(二)根据发展阶段调整教养方式

1、1-3岁阶段:幼儿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低,父母要多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控制偏多,让他们对外界有整体的、良好的感知,并保持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养成其积极、主动地认知能力。

2、3-6岁阶段:幼儿入园接受教育以后,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逐渐变少,这一阶段的幼儿需要独立面对更多陌生的环境和人,自行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这时父母要慢慢学会“放手”,减少一些强制性管教,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尊自强自制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逐渐放松控制,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再像以前一样凡事都过问,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总之,随着幼儿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要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六、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教养方式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往往具有连贯性。幼儿社会性发展也称作社会化,它是每个幼儿成为负责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毕竟途径。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

独裁型教养方式,幼儿往往压抑年幼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尊心,这将破坏孩子的自尊、主动精神,自信心及其发展潜力并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溺爱型教养方式同样是专制,却以慈爱的形式出现,其结果不仅与独裁型教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类似,而且更会使幼儿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忽略型教养方式使得家庭每个成员各管自己的事情,父母亲不关心幼儿的成长、发展,家庭远离于幼儿之外,幼儿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做出越轨行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最佳的教养方式,父母和幼儿间的关系既是亲密合作的,又是民主的,这种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全发展。

(二)教养方式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因为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不同,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不同。

溺爱型教养方式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 结构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个人,父母两个人,再加一个孩子。幼儿是全家的中心和焦点大人对幼儿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无节制的满足、无原则的让步,幼儿就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长对幼儿是百依百顺。家长对幼儿唯一要求是: 只要

学习好,幼儿的一切我包办了,在温室中长大从小很少接受挫折的磨练缺乏坚强意志,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学习上,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如果竞争不过别人就嫉妒别人。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的态度积极肯定, 热情的对待幼儿的要求、愿望和行为反应,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观念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表示不满,而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幼儿的理解、尊重、来自于他们与幼儿之间的经常交流及对幼儿的帮助。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属于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带来许多积极地影响,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多数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独裁型是教育形式也属于高控制教育方式,但在情感态度方面,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又有着明显的不同父母偏向与拒绝孩子。独裁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幼儿的愿望和要求,父母会无条件的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做事。对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又表示不满,甚至采用眼里的惩罚措施。独裁型的父母要求幼儿绝对的服从自己,幼儿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父母希望幼儿按照他们为其设计好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包办幼儿的一切行为,行动都加以保护监督, 这类型的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种“管”与“被管”的关系, 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有阻碍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样却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忽略型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向对挫折无法适应。

(三)健康家庭的重要性

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幼儿, 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 既高度控制幼儿又积极鼓励幼儿。唯有权威型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缺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自信的人,可以肯定地说权威型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提倡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2、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在家中应受到父母和其他成员的关心的疼爱。家庭要有一种宽松、和谐、友爱的气氛。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去生活和实践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发现珍惜幼儿的好奇心。要及时经常引导和教育幼儿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玩具,各种场合教育,扩大幼儿的知识。允许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发表意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答。对幼儿要多鼓励要及时表扬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有时虽然没有出色成绩,但是孩子努力去做了也要表扬这种努力的精神。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和学习环境。允许幼儿犯错误,但要帮助他认识和改正错误。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的生活范围较小,早期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父母,父母的态度和

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本论文阐述了多种教养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帮助父母了解如何树立较为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鼓励父母多给幼儿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为此,现代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其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为幼儿的成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致谢词:

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 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 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 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主要参考文献

[1] 穆颖:《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冲突》,《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年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doc》
学前教育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