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专题论文

2020-03-02 14:05: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 谈 纳 税 与 廉 洁 政 府 的 建 立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浅谈纳税与廉洁政府的建立

古往今来,只要人民大众存在一天,纳税便不会停止。它到底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出现,又或者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纳税,已经有很多的学者提出过各种观点。其实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适度的关注我认为非常有必要!

一、纳税投资论

纳税,即税收中的纳税人的执行过程,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诗:“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宋 苏轼《吴中田妇叹》诗:“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杨振声《渔家》:“这渔旗子税总是要纳的,难道你说没有饭吃,就不纳税了么?”由此可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既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个人对此关系的理解更趋向于刘光溪教授的纳税投资论。

“从纳税投资论的角度而言,纳税人以税收的形式投资于政府是为了获得公共产品,实现自身福利的最大化。”①

二、必要条件——廉洁的政府

纳税人需要有一个高效的政府来确保纳税投资论的实行,高效的

①刘光溪:《纳税投资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154页

政府必然是一个廉洁的政府,其实政府也会出现失灵、失效的状况,在不适当的制度机制背景下,它会制造丑恶和腐败。而政府与政府官员的腐败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成本的恶性扩大,因为腐败是一种带有高福利成本的武断性税收,增加了纳税人的额外负担,降低了政府在契约实施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功能。只有一个廉洁政府,才能得到纳税人的支持与信任;只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才能真正将纳税人的投资利益作为指针与归宿,才能实现纳税人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三、各国的廉政经验

以法治腐,制定出一套规范政府行为以及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惩处的法律法规,已是当今国外预防、惩治腐败的最有效的武器。除加强廉政立法,完善廉政法规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交叉严密的监督网络体系。

1、制定专门的廉政法律,即专门规定公职人员保持廉洁的行为准

则和惩治腐败行为的法律。如美国的《文官行为守则》、《廉政法》;英国有《反腐败法》;瑞典有《反行贿受贿法》;印度有《反贪污法》;新加坡有《防止贪污法》。另外,一些国家还制订了规范政府官员一般行为的《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

2、为了监督各种各样法律法规的执行,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设立

各种司法机构,建立健全监督、督促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的各种制度,基本行成一个较为严密的法律监控体系。例如芬兰、

丹麦等北欧国家,除司法机构外,还建立了监察专员制度。

3、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对于公

共权力的行使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监控系统。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制衡制最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法国政府在近几年决定扩大审计院对地方财政的司法监督权,制止了腐败部分的根源。

4、在德国,党派的制约、无孔不入的新闻记者以及大众的眼睛,

构成了一张严密的“社会监视网”。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就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稍有不轨行为,就可能公之于众。很多官员的腐败行为并没有触犯刑律,但很快就被舆论遏制在萌芽状态。近几年,德国揭露出许多政府要人和高级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丑闻,其中有前经济部长、交通部长、冶金公会主席以及一些州长。

四、廉洁政府首先是一个“廉价政府”

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超标准使用和豪华装修办公室,使用公款和利用机关影响购置、搜罗奇花异石和高档艺术品装饰办公区域„„此类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因此饱受诟病,但却似乎很少上升到反腐倡廉的高度。

公款浪费以及由此衍生的职务侵占,被人习惯性称为“不落腰包的腐败”,正因为“不落腰包”,因此很容易被公众忽视、容忍和谅解。然而,这种行为不仅使公共财产和公众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严重损害

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更为重要的是,如此奢靡之风显然与当前大力倡导的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就必须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政府不仅是政府自身良好形象的一种体现,更会对社会起到一种积极的示范意义,从而引领社会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必先是一个“廉价政府”。任何浪费都因人而产生,浪费者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越多,其所造就的浪费也可能越大。杜绝奢靡浪费,建设节约型政府,首先需要从约束公权力着手。在逐步完善相关监督和问责机制之后,不仅政府部门内部的浪费可以得到遏制,对于其他各行各业所存在的浪费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节约型政府的另一重意义在于,此举将有利于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公款浪费、豪华办公室等“显性浪费”相比,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复或越位所造成的“隐性浪费”同样不容忽视。管理体制性的节俭就是最大的节俭,建立廉价的节约型政府,必然意味着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由此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进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从而实现“廉价政府”的制度保证。

当前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由此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民依法缴纳税收。从这种角度来看,政府节约与否不仅体现出对资源的态度,更是直接反映出对待纳税人的尊重与否。建设节约型政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能耗,而且体现出对纳税人的税金以及蕴涵于其中的劳动价值的

尊重。立足反腐倡廉的高度,杜绝细微之处的跑冒滴漏,其积极意义并不在于单纯的厉行节约,更是体现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由此打造的节约型政府,在有效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同时,还将有助于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服务质量。在追求服务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公共服务最大化,这本身就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毋庸赘言,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反腐败不仅需要统筹布局“大处着眼”,同时也离不开防微杜渐“小处着手”,如此才能构筑起强大的反腐制度体系,真正实现温家宝总理所说“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参考文献

1.刘光溪:《纳税投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3.大河网,大河微评,2012年3月28日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与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的期末考试论文

财政与税收论文 打印

财政税收

财政与税收结课论文

财政与税收

财政与税收

财政与税收

北大行政管理: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专题论文.doc》
财政税收专题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