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020-03-01 16:54: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习课文怀念生身母亲部分,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1.师:说说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想念妈妈?

2.师:妈妈是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人,当我们伤心、难过、遇到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妈妈来;当妈妈出差、远离我们时,我们也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3.谁怀念母亲呢?(季羡林)(出示课件)

师: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题。(怀念母亲)

师: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

师:母亲,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师板书:生身母亲

祖**亲)

(出示第一段):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离开祖国后非常怀念祖**亲和身生母亲。)

三、思母之悔

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答案预设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个句子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感受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是啊,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一是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二是因为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母爱,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孩子。 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

引导学生读懂:一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

二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

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体会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悔恨。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预设答案3:从第二篇日记我知道了作者从房东太太身上懂得了外**亲和祖**亲是一样的,都很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师: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房东太太吗?(从房东太太的身上看到自己母亲的影子。)

师:此时的季羡林先生是什么心理?(自己非常的懊悔、遗憾、自责、悔恨……) 师: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只回家呆了几天。但是这几天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可能是这一生当中最幸福的几天。而此时季羡林他突然明白了,突然读懂了“母亲”这两个字。他也对一个字理解的更加透,更加深。哪个字?(恨。)

阅读交流作者写的一篇散文《寻梦》的最后一段:“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地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作者努力地在梦中寻找母亲的样子,可母亲的样子和容颜模糊不清。

师:作者看不清母亲的面容,而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母亲呢? 生:梦里,在泪光当中。我们看,他在泪光当中苦苦的追寻着……

师:同学们拿起书,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梦里寻母的情结,看清了吗?(没有)。这一看,就整整八十年啊,八十年过去了,季老先生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母的清晰的面影。最后得到的却依然是——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四、研读思念“祖**亲”

(一)师: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师:谁能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亲的怀念。) 此时,你最想和大家交流哪些语句及体会? 预设答案1:“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让我知道了作者远离故乡,身居异国他乡,常常会想到生身母亲和祖**亲,对她们的思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师提示:句中的“也”字,体会到祖**亲和生身母亲一样,常常来到梦中。“也”字很巧妙地将祖**亲与生身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两者同样重要。

预设答案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从这里知道了黄昏时作者心中充满了凄凉,还有一些甜蜜。

师提示:“凄凉”和“甜蜜”是不是矛盾?让作者感到凄凉的是什么?让作者感到甜蜜的有是什么?

“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与母亲、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不免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作者在异乡,他想到他的老朋友和故乡,他心底里有一些温暖。

师:想想作者的心里活动,他的心会到哪儿,他的心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回答。

师:当他想到祖国、想到母亲、想到朋友的时候,他发现,凄凉少了,反而会多了什么?(甜蜜)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慰藉我们一颗孤独寂寞的心啊。

在这个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对祖**亲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糊”字的含义。

谁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读出作者这种甜蜜。 (请学生朗读)

师: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

四、学习写法,首尾呼应

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写法? (首尾呼应。)

师: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我们要学习本课的写法,在习作中掌握运用此方法。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播放歌曲)

生:唱歌。

师: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亲的无限思念和热爱,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你最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呢? 板书设计:

6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怀念母亲

祖**亲

崇高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 祖**亲

教学反思: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透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虽然季羡林和他母亲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种感情没有切身感受是难以体会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怎样突破难点呢?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过程并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深层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层次比较明显清晰,以课题设疑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听课的用心性,并能够很快的为文章分层。然而,在对季老情感的理解和朗读上感触不是很深,因而,在课文学习后我附读季老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在听中加深对季老感情的体会和理解,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

上,学生围绕“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问题,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等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反思本课,由于学生发言不用心,时间比较仓促,在朗读方面比较欠缺,且对情感的把握和感悟也比较难,所以读课文时听来更是充满了无力感,这一点还是让我悲哀和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假如能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置身于文本情景,我想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感情效果就应会好一点吧。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 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doc》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