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怀念教学设计

2021-07-16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新站中心校 刘佳坪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是其中的一篇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本课,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二、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 “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师: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2年,21岁的他突然双腿瘫痪,也是在这一年,他深爱的母亲去世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实在是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听了这段话,你心里有哪些感受?

这是一段写母亲的文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作者写母亲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秋天的怀念》,想想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母亲、我)

2、课文中反复写到发生在这对主人公之间的事是什么?他们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看花)

本文就是围绕着看花展开的。

3、看花的目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走近作者。

三、走近作者史铁生:

(一)介绍作者,走近第一次看花:

21岁的史铁生,身患重病,双腿瘫痪。想想,21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到处玩玩,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该怎么办?他的心里会怎么样?(估计学生会说:痛苦)

是啊。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叙述儿子心里痛苦的句子。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

(问学生,哪些动词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这句话。他对生活的绝望,暴怒无常)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问学生,那个动词能写出“我”的绝望?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言下之意,是我已经不想活了。)

那么,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家找找课文的句子。

A、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母亲的动词(躲、扑、抓)你从这些词中读到了什么?(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

(二)走近第二次看花

1、作者是怎样回答母亲的?(“什么时候?“”)

2、母亲的表现是什么?(喜出望外)

3、在2~6自然段中,找一找描写母亲细腻的爱的句子。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病得很重?把这种疼痛读出来。)

想想她得的是什么病?

肝癌的疼痛会是怎样的?(肝硬化,人体内的水份不能外排,堆积在体内,肚子会越来越大,可见其疼痛难忍的程度。得这种病的人,脸色发青,生命不超过三个月。)

这个母亲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痛。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

(估计学生回答:不知道)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估计一: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坚强、无私、伟大)

是啊!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儿子着想)

B、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着鲜血。

(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把感受送进去,并读出来)

C、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抓住 “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D、“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E、“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F、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G、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是什么意思?说明母亲去世了。但是作者却说不出口。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短短十个字,这是字字含泪,字字含情啊!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想念以及心中的愧疚。读出这种感受来)

H、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请同学们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预计:“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母亲对儿女的无限牵挂。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惦记。)

(三)升华主题

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课件出示)

1、作者笔下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绝望时看到的是飘落的树叶,现在看到的是开得烂漫的菊花。说明作者的心情已经改变了。

3、母亲几次要求带儿子看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用菊花不畏寒冷的精神教导儿子,在困难中站起来。)

4、作者明白了什么?

(要坚强,勇敢,乐观,自信的活下去)

5、看到菊花,作者一定会怀念母亲(带着怀念的感情配乐读《烛光里的妈妈》);在这个秋天里,史铁生终于站起来了(带着自信与昂扬读)

6、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要做生活的强者,做身残志坚的人)

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史铁生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母亲用爱为他托起了生活的希望!

推荐第2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十星少年”评选内容:

读书之星、艺术之星、互助之星、文明之星、书画之星、卫生之星、守纪之星、体育之星、敬孝之星、诚信之星。

二、“十星少年”评价标准: ☆读书之星:

1、对读书有浓厚兴趣,热爱读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能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2、通过读书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3、听课态度认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质疑。读书之星的实施方案:(取得语文老师的认可)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阅读兴趣广泛,积极参加校读书室的各类阅读活动,并能主动做好读书笔记。

3、坚持诵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经典诵读内容,能背诵50首以上,默写20首。(由小组长负责)

4、思维敏捷,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撰写的读后感等至少要得到语文老师的认可和好评。(以语文老师的认可和好评为评比标准) ☆艺术之星:

有艺术修养,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积极参加各种少儿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艺术比赛活动,表现突出。 艺术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积极参加学校文艺活动,并且要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老师的认可和好评为评比标准) ☆互助之星:

1、能主动热情帮助别人,与同学关系融洽,赢得同学的信任和喜欢。

2、热爱劳动,认真完成值日任务,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

3、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4、不随意扔垃圾,见到垃圾能主动拾起。互助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以取得你帮助过的人的认可和好评为标准。

☆文明之星:

1、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注重仪表,不说脏话。

2、见到师长能主动行礼、问好、礼让。

3、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不欺侮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文明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以取得别人的认可和好评为标准。(可以是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的认可和好评) ☆书画之星:

对书法和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在此方面比其他同学能力强,并能积极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艺术比赛活动的同学。 书画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板报和手抄报的创办活动,(以班主任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为准)并且要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老师的认可和好评为评比标准)

☆卫生之星:

1、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

2、看见不文明的行为主动劝阻。

3、环保教育能从自身做起,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卫生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不乱涂画墙壁,不折树枝,踩踏草坪,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等资源,热心帮助他人。(以值周老师、学生及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等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3、主动、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组织的清扫卫生、保护环境的活动。在班里起示范作用,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和协助老师开展环保教育。(以班主任、同学们及其他老师、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4、能模范带头维护学校环境卫生,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敢于批评不文明行为,带头维护本班或集体的纪律、荣誉。

☆守纪之星:

1、遵守校纪校规,熟知并履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有错即改。

3、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涉足网吧等场所,不从事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

4、课间在指定地点做文明游戏,不随意跑跳、不乱攀爬、不打闹。

守纪之星的实施方案:

1、遵守校纪校规,熟知并履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课间在指定地点做文明游戏,不随意跑跳、不乱攀爬、不打闹。(以值周老师、学生及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等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3、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有错即改(以班主任、同学们及其他老师、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4、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涉足网吧等场所,不从事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以班主任、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等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体育之星:

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有非常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发展全面,在多项体育项目上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并在县、校体育竞赛中获得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 体育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身体素质好,爱好体育运动;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和大课间长跑。(以班主任、体育老师、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等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3、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常识,有一项体育运动特长。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至少已取得学校运动会名次。(以体育活动结果为准)

☆敬孝之星:

1、在家孝敬长辈,能为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为父母分忧,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在校尊重老师,学习努力。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与老师关系融洽。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教诲之恩。 敬孝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以得到所有认识的人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诚信之星:

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话。

2、学习态度端正,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

3、为人正直,坚持正义,敢说真话。诚信之星的实施方案:

1、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以得到所有认识的人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进步之星:

1、在各方面都有进步(特别在学习方面)。(以得到任课老师、其他老师、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为准) 注:具体方法同学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随时随地让老师、同学、家人等记下他们认可和好评,同时,自己要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需要记清对你的什么事的认可和好评。

三、“十星少年”评选办法及评比流程:

1、每月月末利用班会时间进行班级“十星”评选活动,通过自评——小组评——家长、教师评价,评选出“月班级十星少年”。

2、月评选时,学生符合哪颗星的标准就可得哪种星,学生一个月可得多星。

四、具体措施

1、通过班主任例会在班主任层面做好宣传与动员工作,明确“十星”评选活动的要求和意义。

2、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十星”评选内容及标准,激励学生争做“十星”少年。

推荐第3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文章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关于母爱和亲情一类的文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于史铁生的作品和经历可能还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为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补充。

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了第四学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阅读指导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难度的训练。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使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通过品味对菊花描写的语句,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整合点分析

1.通过展示史铁生的简介和与本文有关的其他作品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史铁生本人及他的那一段经历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2.通过呈现秋天的各色菊花,让学生感知秋菊的象征意义,从而深刻理解史铁生的母亲反复提出陪儿子看菊花的良苦用心。

3.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为学生营造怀念亲人的气氛。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在认真研读文本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领悟。

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认真研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导入新课后,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介史铁生的经历,突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中记叙的母亲生前的几件事,由作者在生活态度上的变化来折射母爱的力量。

三.研读主体事件,感受母亲形象。

(一)儿子瘫痪后的母亲

指导学生找出体现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表现的句子,体会史铁生当时的痛苦和绝望的心理;找出体现母亲面对“暴怒无常”的儿子时的表现,体会母亲的心理。

品读母亲的语言,体会母亲提议“陪儿子看菊花”的用意。

(二)儿子情绪缓和后的母亲 合作交流:

母亲再一次提出陪史铁生看菊花时,她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这时的史铁生又是怎样的反应?

得到儿子的许可后,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番表现?母亲陪儿子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三)临终前的母亲

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母亲病重和史铁生对母亲的病情一无所知的句子。体会母亲的隐忍和坚强以及对儿子的无私与深沉的爱。

(四)菊花丛中,儿子怀念着的母亲

1.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菊花的语句,品读每一种颜色的菊花的寓意,体会母亲反复提出“陪儿子看菊花”的用意。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淡雅 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高洁 要活得高尚而纯洁

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2.重点思考并讨论:“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四.拓展延伸

简介史铁生后来的努力及成就,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展示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字。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五.总结全文 六.推荐阅读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后记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人物有很多,史铁生只是其中的一个。但他可以作为一面镜子,通过他的折射,为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与命运抗争的励志形象。

当然,语文课上更多的还是要呈现语文的东西,要与学生一起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我把教会学生思考、进行系列地思考,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推荐第4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贾家镇柏林九义校

何发杨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ppt出示史铁生作品节选,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教师朗诵。 谈话: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一个人的怀念,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板书:怀念

母亲) ---------怀念,补白训练。(板书:秋天的)

二、睹物思人

课文哪些地方提到了秋天?集体交流。 简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母亲的心愿

1.多媒体出示最末一个自然段,感情朗读最后一句。(板书:好好儿活) 2.讨论:母亲生前是怎么说的?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句子。 3.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多媒体出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母亲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他的儿子好好儿活了吗?学生自由读,适时勾画相关句子。

5.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当时的情况。

6.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7.口头仿写句子:望着-----------------我---------------,听着---------------我-------------------。

四、无私的爱

谈话:面对儿子这样糟糕的境况,母亲是怎么做的? 1.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2.集体交流,整理出示: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比朗读,体会母亲的心情。

五、永远的悔

谈话:母亲积劳成疾,终于支撑不住了。

指名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没想到-------(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谈话:作为儿子的我,总是不停地怨天尤人,却忽略了身边默默关心着自己的母亲。同学们,此时,你体会到了作者的愧疚了吗?就请你帮作者深情地喊出来吧! (补白训练)

六、回报母爱

母亲就是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儿活。

回读最末一自然段,作者会怎么回报母亲的爱?(ppt出示史铁生在文学上的成就)

七、小结拓展

同学们,你们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父母的辛勤抚育,你想用什么来报答他们呢?学生自由交流。(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推荐第5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母亲生病了,还要带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看花。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2、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2、领悟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感受到母爱的熏陶。

3、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放歌曲《母亲》

每一句歌词都是一个你熟悉的生活片段,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处处都饱含着母亲的爱。从同学们深情的眼神,我相信你们一定从画面中找到自己母亲的影子。母爱是人们恒久歌颂的主题,著名作家史铁生就用他文字表达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让我们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一、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初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正如作者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秋天的故事。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

2、读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是啊,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但他却没有了双腿,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也请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明确: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着想。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3)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动作描写表现母亲的惊喜。

(4)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写出母爱的坚定与执着。

2、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三个“悄悄”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耐心、细心,母爱的小心翼翼!

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3、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体会母亲所说的“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的含义。

母亲的疾病,让她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二、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1、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就是这怀念,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这33年的怀念他对“好好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这深深的怀念,让他懂得,好好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2、对于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

3、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从他们的感人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畅所欲言)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没有人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在困境中找到另一种生命的延展,用坚强的意志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好好地活着。

结束语: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要好好活着,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活出生命的高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我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推荐第6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生字词

2、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3、知道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怎样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儿子对母亲深切的怀念。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同学们,提到母亲一词,你会用那些词来形容母亲?(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我们的母亲是多么慈祥伟大、多么和蔼可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这伟大又无私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就是母爱的最好的诠释。(齐读课题)

要学习课文,我们首先来认识作者。(课件)

在史铁生的生命中,有一件事情对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打击,那就是(21岁时,他瘫痪了)21岁的史铁生,身患重病,双腿瘫痪。想想,21岁,正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尽情游玩,随意挥霍自己的青春,有许多事情可以做。生命本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可是史铁生因为身患重病失去了双腿,这是多么的凄惨!因为这个打击,他的人生陷入了一片黑暗的迷茫,直到1979年史铁生才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事隔7年,这中间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重新站了起来,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你们都预习课文了吗?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你们准备好了吗?

2、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生字关怎么样了,出示生字卡(课件)认读抽读,理解部分词语。如瘫痪、暴怒无常。

1、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母亲)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一件事情来写的?(看花)文中写了几次看花?(三次)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看的?(第一和第二次是母亲要求我去看花,第三次是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

2、母亲为什么反反复复要带我去看花呢?

(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母亲带我去看花是希望我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再回到课文,刚才老师检测了你们的生字词和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觉得还不错,现在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读能力。这里有一个自测台阶,看看你达到了哪个台阶?(课件)

4、同学评一评。怎样才算有感情?(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味道,韵味)带着自己的韵味再来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1岁,花一样的年龄,而史铁生却得了一场重病,正是这场重病让他的脾气变得 。他的心里是多么痛苦啊!

1、下面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描写儿子心里痛苦的句子。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这句话。他对生活的绝望,暴怒无常)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言下之意,是我已经不想活了。)

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找一找。

c、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不想活的“我”看着落叶,又会怎么想呢?

生答„„

师:这样一个不想活的史铁生,如果你是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

生答„„

是呀,谢谢你们。可是你觉得这样的大道理他能听进去吗?

2、那么,母亲又是怎么劝他的呢?大家找找课文中的句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 a 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儿子想死的念头) 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儿子的生命)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病痛;儿子的脾气)

是呀,母亲此时也是身患重病。

3、请大家从课文当中找找关于母亲病重的句子。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病得很重?把这种疼痛读出来)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你又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的病很重?把感受送进去,并读出来) (1)想想她得的是什么病?

你了解肝癌的症状吗谁来说说?(同学不知道的,可由老师讲解,肝癌俗称肝硬化,得了这种病的人,体内的水份不能外排,堆积在体内,肚子会越来越大,可见其疼痛难忍的程度。得这种病的人,脸色发青,生命不超过三个月。)

这个母亲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痛。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

(估计学生回答:不知道)

(2)可是她为什么不像儿子一样发脾气呢?她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小结: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是呀,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了这样一份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爱,一起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3)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儿子着想)

4、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在写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还有一句这样的话,找一找。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如果去掉和加上这几个“悄悄地”有什么不同?(课件)谈谈你的感受。 (第一句中的“悄悄地”表现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母亲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母亲是多么细心啊;第二句中的“悄悄地”是因为看到儿子这般自暴自弃的模样,心疼儿子,她是多么有耐心啊;第三句中的“悄悄地”是说明母亲做任何事都先为儿子考虑,连说一句都是这么小心翼翼!) 小结: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读这几句话。 还有哪些句子是写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的?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抓住 “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

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5)“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6)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韵味。

5、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儿俩,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再次出示,是爱。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

总结:母爱就是一个行动、一句话语、一个神色。概括地讲母爱就是一堆细节,一堆布起眼的细节。史铁生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为我们诠释了母亲的真正的含义,这种爱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6、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直到母亲去世儿子也没能理解这份爱,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兄妹俩懂得的是什么?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

b请同学们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7、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8、出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花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小组交流。(热爱生活,不向命运低头)

(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

9、儿子领悟了母亲教给的“好好儿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变得完美。面对自己的成功,儿子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母亲。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先后提到了他的伟大的母亲,是母亲的“好好儿活”,让他好好地活了下来,并用笔代替双腿走出了一条非常人能走的路。(板书总结)

10、现在同学们知道母亲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要带我去看菊花了吗?(是希望儿子热爱生活,不向命运低头)

小结:生活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不要对生活自暴自弃,母亲带我去看花,也是母爱的体现,从看花中体现了母亲毫不张扬,含蓄的爱,正如秋天盛开的菊花。 母亲走了,我和妹妹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懂得了要好好活!同时,因为我当年没能理解母亲,而感到深深地内疚。

1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1、总结全文。

2、思考一下,全文都在写母亲关爱儿子,儿子怀念母亲,课题为什么要叫“秋天的怀念”?

3、学完了课文之后,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你谈谈课文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布置回家作业:

(1)写作练习:回顾母亲爱你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写一篇习作,体裁不限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阅读练习:在课余时间,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推荐第7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3、深刻领悟文章饱含的深深母爱,受到熏陶感染。联系生活,学会感恩和爱。

4、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阅读、写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母爱。

2、难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三、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师:看到“秋天”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秋天的怀念》,想想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板书:母亲),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怀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对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后学生概括。(解题)

2、那么,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怀念他的母亲:

(一)要了解母亲,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板书:我)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21岁的史铁生,身患重病,双腿瘫痪。想想,21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到处玩玩,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该怎么办?他的心里会怎么样?(估计学生会说:痛苦)

是啊。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叙述儿子心里痛苦的句子。(感受“我”)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这句话。他对生活的绝望,暴怒无常)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言下之意,是我已经不想活了。)

故而,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问学生,“我”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生答„„

师:这样一个不想活的史铁生,如果你是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 生答„„

是呀,谢谢你们。

那么,母亲又是怎么劝他的呢?大家找找课文的句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

a 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忍住的是因为儿子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还有母亲自身的病痛。)

是呀,母亲此时也是身患重病。大家从课文当中找找关于母亲病重的句子。(感受母亲)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病得很重?把这种疼痛读出来)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你又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的病很重?把感受送进去,并读出来)

想想她得的是什么病?

肝癌的疼痛会是怎样的?(肝硬化,人体内的水份不能外排,堆积在体内,肚子会越来越大,可见其疼痛难忍的程度。得这种病的人,脸色发青,生命不超过三个月。)

这个母亲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痛。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 (估计学生回答:不知道)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估计一: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是呀,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了这样一份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爱,一起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估计:为了儿子着想)

2、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表现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母亲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来到我身边,眼圈红红地,是因为看到儿子这般模样,心疼而哭了。依然看着我,目光始终陪伴着我,让内心孤独的我并不孤独。)

(2)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抓住 “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

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3)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3、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儿俩,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再次出示,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二)、对母亲的怀念(感受生活)

1.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

b请同学们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

预计:“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课件出示该句)

4、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花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读请„„)

在此,对于菊花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

5、儿子领悟了母亲教给的“好好儿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敢勇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不再缺憾。面对自己的成功,我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母亲。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先后提到了他的伟大的母亲,是母亲的“好好儿活”,让他好好地活了下来,并用笔代替双腿走出了一条非常人能走的路。(板书总结)

6、那他对“好好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课件)

(三)、小练笔(三选一)

1、同学们读得很动情,不由得让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是非常孝顺懂事的孩子,也一定非常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才能感同身受。现在,就让我们把对母亲的爱写一写吧。

2、面对生活的挫折,你将如何应对。

3、其实生活很美好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推荐第8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单元提示中内容提示:“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提示:“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要理清思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悟启示。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快速阅读文学作品并了解文章内容并不难,难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学生虽然读过很多描写母爱的文章,但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对语言的感受还比较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体悟母爱的伟大。通过合作探究,探寻“好好儿活”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儿”对作者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课    型】新授课

【教材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秋日私语伴奏、秋天图片课件

(有人说:读《秋天的怀念》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穷者读到了高贵,柔弱者读到了坚强,贫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生齐读课题)会读到什么呢?请听录音。

听音范读

进入情境

默读全文

创设情境营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营造阅读情境激发情感,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初读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为此写了哪些事?

明确: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我双腿瘫痪,母亲抚慰我;母亲重病缠身,瞒着我;为看菊花,央求我;临终嘱托,牵挂我。

2、让我们再次自由地朗读课文,去体会这份深深的情感。

生概括答,也可用原文话。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初读课文在默读的基础上,学生会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

细读人物

1、请注意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画出体现母爱句子并批注,有感情的读出来。

通过品析“暴怒无常”“悄悄地”“挡”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四个关键词句。

(一)“暴怒无常”

(1)、“暴怒无常”的体现?

(2)、“暴怒无常”背后的原因?

(二)“悄悄地”

(1)、“悄悄地”所体现的母爱?

(三)“挡”

(1)、重点赏析“挡”字

(四)“扑”“抓”“忍”所流露的母亲的情感。

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与文中“我”的对话。

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朗读。

学生朗读思考批注、自由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品味、思考中体会母亲细致入微的爱和隐忍。

培养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及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和段落来品析文章,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悟母爱的深沉伟大。这个过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

朗读深思

1、读最后一段,谈感受。

面对这样伟大深沉无私的母爱,作者史铁生有没有好好的活呢?

同学们,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读完最后一段你感受到什么?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我对成功人生的描绘。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活出我的个性。

教师赠言:课件出示作家余华《活着》中的一段话。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结合史铁生的一段颁奖词感悟他的“好好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一致,品读语文实际上是体验、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

资料助读

师:作者说过: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作者也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老师节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断,读一读。

课件出示文章片段《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

配乐齐读

师范读。

学生跟读。

自由朗读。

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强化文章的主题。

课堂结语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分享史铁生的一段话语: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体味反思

感悟人生

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作业布置

1、

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

2、

推荐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爱

好好儿活

教学反思

用朗读的方法品味文字背后的深情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语文的魅力在于徜徉文字的世界,品味文字的芬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语文课堂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从无声的文字中品悟有声有色、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教师首先应该先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受文字的美。为此我必须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用一条授课线索贯穿课堂。

那就是好文章是“读”出来的。我只想让孩子们真正地、静静地品味语言。我将本文教学方式确定为“读”,以读带动教学过程,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初读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2、细读人物,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和段落来品析文章,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流淌在其中的深情。3、朗读深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一致,品读语文实际上是体验、感悟生活,关注“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3、资料助读,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制定出基本框架后,我期待可以如愿以偿,甚至设想和学生快乐分享、热烈讨论的场景,为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以下的教学思路:由导入引出有关“母爱”的话题——由“母爱”话题引出《秋天的怀念》——从《秋天的怀念》中来诠释“母爱”的内涵——由“母爱”的内涵引申对“好好活”意义的探询——由“好好活”的话题进一步走进史铁生更为精彩的人生。

或许刚迈入初中的孩子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希望的课堂上人人都参与,个个都发言的场面没有出现。但一些孩子的思考和发言还是让我很欣喜很欣慰!我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引导学生更多更深地品味文字本身的魅力!有人说,一节好课是一生准备的,不仅准备内容,还有教师的积淀、教师的习惯等,这是临时准备不了的,我只能提醒自己:一节课、一辈子、一生勤!

推荐第9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张春艳

教学目标

1.体会母亲对“我”的爱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体会情感 3.理解、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2.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朗读法 预习安排

(一)扫除字词障碍 1.注音

瘫()痪() 诀()别 憔()悴() 捶()打 絮絮()叨叨() 2.释义

瘫痪: 絮絮叨叨: 央求: 喜出望外: 暴怒无常:

(二)多次阅读,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由文章题目设疑导入 具体设想:

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知道这是一篇作者怀念已故之人的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请你们告诉老师,作者怀念的是谁? 对,是他的母亲。

母亲和秋天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在秋天怀念母亲,难道春天、夏天、冬天就不怀念母亲吗?

一起走进文本,找出答案

(二)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1.给学生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导入部分提出问题的答案 明确: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文章中多次出现和秋天相关的事物,如窗外落叶、看菊花等。和末尾灿烂的秋景图照应,是表达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他真正地体会了母亲对他说的以及希望他能做到的“好好活儿”。既然这篇文章和“秋天”联系如此紧密,咱们就从这两个字着手来分析理解课文。

2.由母亲在秋天去世,落实到文中的3-5自然段。分析第四自然段中的“没想到”“绝没有想到”。 明确:“没想到”“绝没有想到”表明作者虽身为人子,却对母亲的病情毫不知情。

3.母亲的病是像急性病一样突然发作,让人措手不及的吗?在此之前有没有什么征兆?

明确:有征兆,第一自然段末尾“她常常肝疼得整晚整晚睡不了觉” 3.母亲的病情,她自己是清楚地知道的,妹妹也知道,然而作者却不知道,是因为他不关心母亲不爱母亲吗? 明确:不是,是因为他此时遭遇了人生中一场极大的变故——瘫痪,再不能行走,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情绪十分低落,母亲不愿意再给他增加负担。可以说,是对儿子的爱,让母亲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病情。

4.除了隐瞒病情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呢? 提示:可以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母亲对作者的爱。比如:

(1) 神态: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 动作: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3) 细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需要强调的有:文中出现的三个“悄悄”、“扑”“抓”这两个动作 明确:母亲对儿子的爱中包含了她对儿子的耐心,和对儿子的担忧

小结:母爱无疑是伟大的,为了儿子,母亲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只把深切的爱和关怀倾注在儿子身上。

第二课时

(三) 深入文本,体悟“好好活儿”

1.上节课,咱们通过对文中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已经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此时的作者正处于怎样的状态中? 明确: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关于“我”的部分,此时心理变得极为暴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对生活对生命失去了希望,不愿意活了。 2.解读文中母亲多次想要推儿子去看花这一行为,体会她的用意。 ①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母亲或者妹妹,你会怎么做? ③文中,母亲又是怎么做的? 明确:母亲推着儿子去看花 ④怎么理解母亲推儿子去看花?

提示:这其实体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她不仅关心着儿子的现在,还忧心于儿子的未来。

3.深入分析“好好活儿”

①可是儿子并不理解母亲,他拒绝外出,甚至在母亲要推他去看花的时候喊着“我可活什么劲”,这里母亲说了什么话? 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儿,好好活儿。 ②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好好活儿”? 明确:

5、6自然段

③文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很少,唯独这“好好活儿”四个字重复了多次。母亲说的“好好活儿”究竟是什么意思?作者有没有理解母亲的意思?

提示:最后一段中,作者的妹妹推着他去北海看了菊花。作者看到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秋菊图:黄色的花淡雅„„秋风中正开得浪漫。对比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对美好的事物也持欣赏态度。而这,正是母亲希望看到的。由此,“好好活儿”的含义也就不难体会了。 4.体会作者情感

①再回到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作者表达的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课后练习题中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体会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字饱含深情。通过多次阅读课文,我认为本文除了表达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之外,更多的还在于告慰母亲,他已懂得“好好儿活”,表达对生活、生命的感悟。所以在进行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将最终的落脚点放在了对“好好活儿”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分析上。第一课时着重在分析母亲对儿子的爱,目的有两个,一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二是为第二课时讲“好好活儿”做铺垫。母亲忍着病痛,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儿子心灵遭受的创伤。须知,母亲是儿子苦难的直接承受者,儿子的瘫痪无疑是对母亲最大的打击,然而母亲没有抱怨,没有眼泪,只是尽心照顾儿子,推着他去看花,在弥留之际仍然记挂着告诉他“好好活儿”。

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得过多,学生思路可能会跟不上,导致课堂进程缓慢拖沓。再者,因为文章不长,表达的意思又很集中所以有些教学环节可能会有重复的地方。比如第一课时分析母亲对“我”的爱,就会和第二课时中分析“好好活儿”的部分有所重复。 教师评价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文字简单却表现力十足,蕴含深厚的情感。本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设置切合学生体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创设的精神世界。整个教学设计思路连贯,逻辑清晰,由感悟母爱上升到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引导。

推荐第10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读到了母爱的力量。板书:母爱)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母亲又是怎样关爱儿子的呢?从文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句子体现了母爱的力量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划下来,等会儿一起交流。组织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生:在儿子“双腿瘫痪„„墙壁”的情况下。 1)、提示: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他的暴怒无常 (引读:望着„„) 2)、提示:此时我的心情怎样?(很消极,很悲观) 3)、提示:还丛哪儿看出我的暴怒无常,我的消极悲观?(我狠命地捶打着我的双腿„„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4)、提示: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那作为他的母亲,面对儿子这副样子,她的心情怎样呢?(悲伤痛苦,心碎)于是,母亲——(引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文中还有一处也提到了“悄悄地”,请找找。

下面,咱们就来研究你们找的这三句话。 B、课件出示: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提示:这就是“悄悄地”细节描写。(板书:悄悄地)

师:老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有什么不同感受?

1)谁划了第一句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母亲的细心)

师:在他暴怒无常乱摔东西的情况下,母亲为什么不阻止他反而要躲出去?

生: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希望他好好发泄一下。

师:是啊,母亲对生病的儿子照顾的真是细致入微啊!虽然不阻止他,却一直在外面关注着,生怕 我出意外。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轻轻地)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读)

师:谁划了第二句的?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母亲的耐心)

生:我从“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出了六个字:理解、担心、伤心。 师:把体会送进去读,让我们感受这样的母亲。(读略)

师:是啊,母亲出去了又进来,进来了又出去,对儿子真是你们说的耐心无比啊!

师:谁划了第三句的?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母亲的小心) 生:“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从其中的“悄悄地出去”我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歉意,为自己说错话而自责,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照顾特别小心。

师:是啊,母亲连在儿子前面说话都那么的小心,生怕让儿子伤心。 3)、继续交流,看母亲又是怎样鼓励儿子、帮助儿子? C、母亲:(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提示: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扑下去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

评价:你很会联系上下文来学习。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去句子里,

读给我们听。

提示:“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组织再读:母亲想抓住我轻生的念头)

提示:面对想轻生的儿子,母亲多么伤心啊!但她忍住哭声,孩子们,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请同学们再琢磨一下课文,看母亲还忍住的是什么?(忍住了儿子的脾气、儿子的病痛给自己带来的沉重打击,还有自己的病痛)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语句去体会

A、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B、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C、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提问:母亲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从哪儿看出来?

提示: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她活着真苦啊!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知道自己就要离开她挚爱的儿女!可是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没有)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她有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墙壁吗?(没有)她有没有拍着大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没有)母亲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为了儿子)自己病的如此严重,她却对儿子只字未提!为什么呀?(不愿增加儿子的负担)

提示:是啊!母亲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她悲伤着儿子的悲伤,痛苦着儿子的痛苦!母亲的爱着实令人感动,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一个病危的母亲对儿子的鼓励与期望。(再读读这句话) 2)、师:母亲还用什么方式来鼓励儿子?(母亲央求儿子看花)

师:文中提到母亲几次要带儿子去看花?(两次)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 提问:“憔悴”说明了什么?母亲为什么要“央求”儿子去看菊花? 生:母亲想让儿子去散散心,不要沉闷在家里,走出心理的阴影,心情变得愉快一些。

生:菊花,是在秋天里开的,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母亲让儿子去看菊花,是想让儿子从中得到鼓励,帮助我树立生活的信心,想让儿子看到生活的希望。

小结:是啊,她要让儿子知道,失去了双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这是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呀! 可是,母亲最终也没能完成心愿,没能陪儿子到北海去看菊花,引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邻居„„那竟是诀别) 师:一朝分别,竟成永别!作者没有想到母亲已病成这样,更没有想到,此次分别,竟是天上人间,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见!再看看作者与母亲诀别时的另一段文字吧,谁来读?

3)、课件出示:“邻居的小伙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提示:你们读懂了省略号什么意思?(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师:把你的理解放回母亲的话里去读。

5、师:最终,这对兄妹俩,明白了母亲的话,知道了要怎么好好儿活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描写菊花的语句) 提示:请你结合这句话说说他知道自己怎么好好活了吗?

交流:黄色(淡雅)——平平凡凡,白色(高洁)——高贵,红色(热烈深沉), 泼泼洒洒——潇洒自在,不同的花,比喻不同的人。

师:是啊!母亲“好好儿活”影响了我一生,成就了我一生,我怎能不怀念?(分角色再读课题)

四、讨论探究:题目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

(秋天里有盛开的菊花,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而母亲又在秋天里不幸患病去世的, 秋天里有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五、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

1、师:母亲去世之后,作者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老师节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断,想读读吗?

(课件出示文章片段,播放二胡名曲《汉宫秋月》,师生配乐深情诵读):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2、师:同学们,当你读到了这些苍凉的文字,你能够理解作者内心的痛楚吗?能够体会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吗?你能够感受到在那苍茫的夜色下而汩汩滚落的热流吗?这是一个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对他母亲深深的忏悔,这也是史铁生到了人生的秋天对他母亲深深的怀念。到那个时候,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一个孩子才能真正地懂得那份沉甸甸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激发共鸣。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

2、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

六、结束语:

当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回报,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让我们勇敢面对,坚强的活着,好好的活着,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精彩,活出味道,为自己,也为爱我们的亲人!

板书设计:

12、秋天的怀念

扑 抓 忍

母爱 悄悄地

好好儿活

第11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白罡乡一中

张喜平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方法

1、朗读——品味——感悟

2、圈点勾画法

三、情感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2、、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

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

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说出的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3、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4、通过度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非常爱我)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1)、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他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得看着我。”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生:母亲默默的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

生:我却一直都不知道,他的兵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他的肝病肠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得睡不了觉。

师: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得病?

生:不想给儿子在增添痛苦。

师:母亲都忍受着什么痛苦?

生:母亲重病缠身,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面对风华正茂的瘫痪儿子。又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啊!

生: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还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说着。

师:在我答应母亲看菊花时,母亲什么表情?

生:喜出望外,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

师: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答应看菊花,说明我对生活还有希望,还有信心。

生: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儿子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生: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师::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动啊!体现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从这些句子中尼体会到什么?

生:儿子热爱母亲。

生:儿子对母亲有一种愧疚之情。

生:儿子深切地怀念母亲。

师:原来的母爱儿子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有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了什么?

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还想说什么?

生:你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师:这篇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四海深情,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好吗?

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师:母亲带着女儿的牵挂走了,我想儿子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母亲说。

清明节到了,他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太感人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可后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最后,让我们大声把这首歌词读出来,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亲爱 我怀念

第12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小学 李筱华 姚爱萍

一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第12课《秋天的怀念》

二 教材简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生命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1、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表达方法。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为此,教学中设计的初读感悟、研读细节、学习表达、资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2、教学关键点:结合单元要求、课文特点,确定朗读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核心,注重自读自悟,领悟表达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为学习思路。

三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四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亲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爱。

3、感受母爱的力量,树立积极坚强的生活态度。

五 教具准备:CAI课件

六 教学流程:

(一)课题入手,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第12课《秋天的怀念》

师:谁怀念谁?

生:儿子怀念母亲(作者怀念母亲)

师: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怀念”?

生:菊花开在秋天;母亲在秋天里走了;我双腿瘫痪时是秋天……

过渡:是啊,在那个秋天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而让作者最难以释怀的是母亲一个小小的心愿也未能实现。母亲那个小小的心愿是什么呢?

生:(看菊花)带我到北海看花

2、师:文中几处写到母亲要我去看花?

生:两处

师:第一处写母亲要我去看花是哪些自然段?

生:第1自然段

师:第二处写母亲要我去看花是哪些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从两处“母亲要我去看花”的情节中去感悟母亲的形象。

(二)品味语言,从第一处母亲要我去看花的感人情节中认识母亲的形象。

1、师:(出示课件)请看自学提示——明白学习要求后请开始学习。

默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你从第一处母亲要我去看花的情节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自学(3分钟)

2、据生交流,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形象

(1)如果生汇报“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两句话

生:个别交流,读句子,谈感受(母亲的宽容、慈爱)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这些词语“悄悄地躲”、“偷偷地注意”、“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体会到的。

师:请将这些关键词语画上“﹏﹏”,放轻母亲的脚步,读出你的感受吧!

生:齐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两句话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这样做的?

生:儿子暴怒无常时。(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师:文中具体写儿子暴怒无常的句子是?

生:望着望着……

师:是啊,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也治疗无效。在21岁生日那天,他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21岁,21岁啊!同学们想想,21岁,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风华正茂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幸--双腿瘫痪了!他的脾气怎能不会变得---(师引读:望着望着……他会……;听着听着……他会……)

师:面对这样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除了悄悄地躲、偷偷地注意、暗暗地流泪,母亲还想做什么?

生:(个别读)“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她总是这么说

师:母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呢?

小结:这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宽容的母亲)!

(2)如果生汇报“母亲喜欢花……”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小结)母亲为了儿子连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放弃了,这真是一位(无私)的母亲!

(3)如果生汇报句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如果生先说这句话的引导:咱娘儿俩是指?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怎么个不好好活?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这样做的?

生:“不,我不去!”我狠命地……,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你从儿子的动作、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不想活,生不如死……

师:面对生活如此绝望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生:(齐)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描写?(动作、语言)动作词有?( “扑、抓、忍)你从动作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着急、担心、难过、心痛)“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抓住的是儿子那颗想死的心呀!)

师:母亲“忍”住了——“哭声”。这是怎样的忍啊?----她想哭吗?(想)为什么?(儿子的突然瘫痪、儿子对生活的绝望,自己病痛的折磨,她怎不想哭啊?)——她能哭吗?(不能)为什么?(怕儿子伤心、难过,更没有了生活的勇气,她必须坚强,否则全家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呀)——这就是母亲的“忍”啊!带着你的感受读——

生:齐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忍住了儿子坏脾气”)

师:母亲忍住了哭声,母亲究竟还忍住了什么?

生:如果生汇报“母亲忍住了病痛的折磨”,师追问:你从课文哪里知道?——表现母亲痛苦的词语是?(“整宿整宿”“翻来覆去”)——读出母亲的痛苦——个别读——师范读——生再个别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家象他一样读出母亲的痛苦吧!——生齐读“后来妹妹告诉我,……”

师:母亲除了忍住了……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生:母亲忍住了儿子坏脾气,忍住了对生活绝望的儿子带给她的打击。

师:(小结)母亲忍住了儿子的坏脾气、忍住了病痛的折磨、忍住了儿子得病的现实带给她的打击,忍住了儿子对生活的绝望带给她的痛心,这是怎样的忍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生:再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你从母亲的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母亲希望儿子好好活;

师: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和儿子一起要好好活;

师: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好像在说:你失去了双腿,母亲就是你的……;你失去了眼睛,母亲就是你的……,也好像在说:你好好地活着,母亲才能……

师生:这真是一位(坚强、无私、伟大 )的母亲!

师小结过渡:那么,从第二处母亲要我看花的情节中,我们还能读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请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二处母亲要我看花的情节。

(三)品析词句,从第二处母亲要我去看花的感人情节中认识母亲的形象。

1、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生自学。(3分钟)

①请默读课文3自然段,思考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再次要我去看花?请用“——”画出描写母亲表现的相关语句,细细品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②再把你的理解和感受送进文中读一读。

2、汇报交流:

(1)品析“挡”

师:什么情况下,母亲再次要我去看花?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生;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师:面对这样的情景,母亲挡在了窗前,她挡住的是什么?(她也挡住了儿子那颗……)

小结:这真是一位(细心、智慧)的母亲呀!

(2)汇报喜出望外细节

生:读“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

师:从这里,你感受到母亲的心情是( )

师:儿子这么个小小的举动,母亲为何却如此高兴?

生:

(师引导:从儿子的答应中母亲看到了……,还看到了……)

(3)汇报避讳细节

师:你还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如果生抓“避讳”的句子,老师引导:这“一类”的字眼儿指哪一类的字眼?(它们的偏旁都是?)都与什么有关?这一类的字眼还有哪些?母亲为什么要避讳这些字眼?(怕儿子因此伤心、难过……)

这真是一位(细心 )的母亲!

师: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触动儿子伤感的情景,母亲不让他看;儿子答应看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让母亲高兴得(喜出望外);影响儿子心境的字眼儿,母亲尽量避免;这真是一位(细心 )的母亲呀?读

生:读第3自然段。

母亲就是这样,当儿子断然拒绝看花时,母亲忍住了------,当儿子答应去看花时,这让她(喜出望外),母亲的一哭一笑都是随着儿子的变化而变化。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这真是一位(无私、慈爱、细心 )的母亲呀!

(四)母子诀别,感悟儿子的自责与痛苦。

过渡:可是,母亲陪儿子去北海看菊花,这个小小的心愿也未能实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1、师出示课件:

四、

五、六自然段的内容-----生读。

师:母亲就这样走了,可她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

生:读书中句子。

2、文中省略号代表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母亲那没有说完的话会是什么?——生补充——它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生齐读——这是母亲昏迷前的话,这是母亲生命垂危时的话,请放低声音读——这真是一位(无私 )的母亲呀!

过渡:母亲就这样走了,留给我的是无尽的伤痛,更是深深的自责和悔恨呀!因为——

3、师出示课件:生读

2、5自然段的内容-----

4、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没感受到儿子深深的自责与悔恨呀。谁再来读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仍没感受到儿子深深的自责与悔恨呀!———请听我读:——师范读5自然段——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次去感受儿子的伤痛与悔恨吧!(生配乐二胡曲江河水朗读)

(五)学文拓展,感受母爱的力量。

过渡:这样一位( )的母亲,这样一位( )的母亲,这样一位( )的母亲,这样一位( )的母亲,她走了,在那年的秋天走了!

1、又是一年秋天到,师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生读

2、在这个秋天,我圆了母亲生前那个小小的心愿---到北海去看菊花,没想到菊花却如此的灿烂。-----生读文中描写菊花的语句

3、也就在此时我懂得了( ),妹妹也懂得了( )———我更懂得了母亲多次要我看菊花的用意,是什么呢?像菊花那样---,像菊花那样---,像菊花那样---(像菊花那样好好地活着)

师小结:原来母亲那个小小的心愿,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涵。这真是一位( 智慧 )的母亲呀!

4、母亲对儿子的深爱,让史铁生从生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带着残缺的身体“好好儿活”,活出了精彩,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课件依次出现学生看:《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合欢树》、《病隙碎笔》、《毒药》、《命若琴弦》、《钟声》《秋天的怀念》等多篇作品发表。)如今:

面对北归的雁阵,他再也不会 ,而会

面对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再也不会 ,而会

面对窗外 “刷刷拉拉”飘落的树叶,他再也不会 ,而会

5、师小结:秋天里有淡雅高洁的菊花,秋天里有慈爱坚强的母亲,秋天里有绵延不尽的思念,所以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怀念母亲的( ),怀念母亲的( ),怀念母亲的( ),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几十年来,作者一直在用他那饱含深情的文笔诉说着心中对母亲的怀念。让我们随着音乐,慢慢地、轻轻地走进他的作品吧!

片断1: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第13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范例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

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

(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3、师生同唱《懂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学生自由读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深刻感悟课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在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后,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

第14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组 赵海容)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瘫痪、暴怒、憔悴、絮絮叨叨”等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爱。

3.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好好活儿”对作者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 型:新授课 预习指导:

1.请完成下列生字的正确读音

瘫痪、暴怒、侍弄、整宿、憔悴、絮絮叨叨、捶打、央求、诀别、烂漫、淡雅、沉寂、深沉、神色、敏感

2.请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悄、鲜、背、兴、挡、宿 3.请为下列四组形近字造词

(推、堆)(狠、恨、痕)(挡、档、铛)(萃、粹、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以文导入

(一)以情促读,整体感知

今年五十多岁的史铁生,21岁时得重病不得不高位截肢。他自己这样说道:(课件: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因此,文章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以至于作者(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会——(生读),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读),还有呢?妈妈邀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读)

是的,21岁的年轻人,突然高位截肢,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再读一读这段话,让我体会到他脾气的暴怒无常。(生读课文)

(二)换位思考、联想场景

同学们,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北海的菊花,为何这些美好的事物反而让作者变得暴怒无常了呢?难道不应该是心情大好吗?(师引导得出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出示课件: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学生回答)

“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原来活磞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的确很痛苦,所以脾气会这么坏。要是他是你的朋友,面对他现在的样子,你会怎么劝他呢?(生想象回答)

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爱心让大家感动。不过我想问问同学们,虽然你们讲得道理很对,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想,他能听进去吗?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呢?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抓细节描写,品母亲形象

1.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母亲”。(板书:母亲)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也就是听她的话语、看她的行为、看她的表情。(板书:行、言、色)请大家默读

1、

3、6段。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何处写“行”,哪里写“言”,哪里写“色”。(学生认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并把学生圈的重点语句写到黑板上,重点分析文章的

1、

3、6自然段,体会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概括出中心词“理解、坚强、希望、鼓舞、隐忍、呵护、引导、商量、尊重、宽容、牵挂”。谁能把他们说的话再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生:母爱) 2.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母爱?你怎么回答?(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言”、“行”、“色”,提示学生)(生:母爱就是一个个关怀的动作,母爱就是一句句贴心的话语,母爱就是一个个温柔的神态) 师:是啊,母爱就是一堆堆细节!一堆不起眼的细节!(一堆细节)如果把母爱比做大海,那一堆堆细节就是大海里一滴滴水、正是这一滴滴的水,汇聚成了大海;正是一个个的细节,铸成了伟大的母爱。把书捧起来,请你们把课文的

1、

3、6自然段再读一读,请你们带着母亲的那份理解、鼓励、宽容与牵挂去拯救作者那坠落的生命。(生读课文

1、

3、6自然段)

(二)加一倍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1.同学们,史铁生的母亲无疑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送出理解、坚强、呵护、引导、宽容的同时,母亲自己的处境是怎么样的?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劝”自己的孩子“好好儿活”的?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2.请同学们琢磨琢磨,文章的第2自然段起着什么作用呢?(生答。师明确:这里交代了母亲的病情,因此为下文母亲的去世埋下了伏笔;另外也正是因为母亲在重病的情况下依然给予儿子生命的希望、无私的关怀与理解而使得母亲的形象更加的伟大与感动。这里使用了加一倍的写法。)

师: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晚期肝癌病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言语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这样的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有没有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就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生:为了儿子) 师:这种爱就是——(生:母爱)

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话(出示: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那么,“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现状,对作者脾气的暴怒无常多了一份理解。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的

1、

3、6自然段,被一份无私、坚强、宽容、理解的母爱所深深地感动。这位母亲在离开人世前留下来一句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出示课件:我那个生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多少年过去了,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明确:你们俩要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把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读:我那个生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你们懂了,儿子和女儿也懂了,所以课文最后一句才说——(生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二、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一)合作探究“好好儿活”的深刻含义

1.同学们,母亲去世7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

(明确: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读„„如生: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普通一点。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生: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或深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师:回答得真精彩,那你就泼泼洒洒地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要活出自己的„„(生补充,明确:个性、生命、姿态)

2.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灿烂之花。所以,作者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动去“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还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吗?(不会)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不会)原来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什么?(明确: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死的心。现在,儿子终于知道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所以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因此,这回看见窗前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让学生再次创造,例子:我会想到母亲微笑着在窗前和我说话的情景,我绝对不会像这落叶一样死去,我已经能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了)

(二)拓展延伸,体会作者的“好好儿活”

1.就这样,儿子不再暴怒无常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那句话,我们来默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出示课件: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师:你们读这段话读到了什么呢?明确: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就该满足。)

2.这是怎样的一种超然,这是怎样的对生命的敬畏!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学生齐读)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师:越是懂得该怎么好好儿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责啊!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明确:秋天里有盛开的菊花,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而母亲又在秋天里不幸患病去世的,秋天里有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3.有谁知道史铁生目前的身体状况吗?(课件: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他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做三次血液透析、换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会死去。)上帝要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史铁生的命就是这样。(课件:但作者不屈服命的安排,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他是在用笔表达自己33年来是怎么“好好儿活”的)该怎样好好活那是你的“运”。(课件:引出作者的简介)命和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儿活”。

(三)联系生活,感受我们的“好好儿活”

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课件: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个“俩”应该变成——(明确:我们),让我们连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面对自己的家人我们要——(明确:好好儿活);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我们要——(明确:好好儿活)

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我想问,今天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生自由回答。师评价如:泰戈尔说过这样的话——每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这本身就是奇迹。你们的思考与他不谋而合。)

世界上有看的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好好儿活”,我要说,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却是我们的心理残疾。

布置课后作业,下课!

第15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2010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3、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

二、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读课文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这篇文章感动人的地方许多,我读了许多遍,总是被感动,曾经不止一次地落泪。你们谁来读读,把最打动你的一处说一说?

生:〔读片断: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了,她被人抬上车时,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师:同学们听出了没有,刚才有一个词他用得特别好,是哪一个词?

生:病入膏肓!

师:是啊,母亲当时已经病入膏肓。从哪些地方可以还看出母亲当时病入膏肓?

1

生:读片段: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已经病入膏肓。

师:是啊,病痛的折磨已经使她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但母亲的痛苦是不是只是身体上的痛苦?

生:不是,母亲还在担心自己的儿子。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读片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史铁生感到非常绝望: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从这些地方,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史铁生对生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师:也很绝望。我们非常理解他。一个21岁的小伙子,他不能跑,不能去做自己想坐的事情。母亲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心情怎么样?

生:她自己也很难过,毕竟儿子是她的亲生骨肉。 师:是啊,母亲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她痛苦着儿子的痛苦,悲伤着儿子的悲伤!可为什么她却对自己的儿子只字未提? 生:母亲不愿增加儿子的负担。

师:是啊!多年以后,史铁生写过一篇感人的文章——《我与地坛》:“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深深地让你感动?〔提醒同学们——要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当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应把目光献给他〕

生:读片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窗外“刷刷拉拉”飘落的叶子就象征着作者的心情,作者非常绝望,母亲希望他能出去散散心,看看坚强的菊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师:说得真好!(师生共同鼓掌)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体会到了母亲的希望。母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的央求般的神色。你们有没有见过“央求”的神色?在家里,上学的路上,或者班级里?

三、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 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

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6、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7、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3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第二课时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4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

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四、探讨爱母的怀念

1.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要好好儿活)

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讨论)

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

师: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5 过渡:

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

6、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四、思考

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儿子 苦

好好儿活

母亲

第16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方兴中学 张余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3、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 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

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6、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7、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 ”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第二课时

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四、探讨爱母的怀念

1.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要好好儿活)

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讨论):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

师: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

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

6、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四、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儿子 苦

好好儿活 母亲 苦

第17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学情分析 :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体会出深沉的母爱。主要是通过品读、画有关的重点句来感受母爱。

2、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掌握得较好。

3、学生学习课文后,让他们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一般都能把母亲的爱写具体。

设计理念:

1、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在与别人的合作、交流、探究中学习,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提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认真、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3、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悟,理解母亲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仔细分析人物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4、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2、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意图: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意图: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在头脑对本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

(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并能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 3

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意图:通过具体的择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母子之情。)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暴怒 安慰

思念 去世

第18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新课标2016版《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自然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旭花/巩义市米河镇第一初级中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新课标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3.学情分析

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细节描写,能够说出对母爱的理解。

2、通过比较作者前后的变化,能够说出“好好儿活”的深意。教学重点:品味细节,感受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好好儿活”的深意。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置活动

1、2 针对目标2设置活动

3、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饱满的谷穗已经变成金黄的小米,唇齿间还留着玉米的香甜„„秋天的味道是如此美好。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细节描写,能够说出对母爱的理解。

2、通过比较作者前后的变化,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说出”好好儿活”的深意。

三、教学活动

活动

一、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

挑学生对上面问题的理解。(母亲。爱儿子。病逝在秋天)

你是从文章对母亲进行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母爱的呢?让我们结合描写,细致地感受一下。

活动

二、品味细节,感受母爱

1、默读

1、

3、6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言语、动作、神态的词语或者句子,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透过字面品析字面背后的深刻含义。

学生结合具体词语和句子分析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母爱,说出对母爱的理解。 (预设)语言:“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动作:躲 扑

挡„„

神态:眼边儿红红的

笑„„ 我读懂了母爱是藏在“„„”(词语)后面的„„ 活动

三、了解作者,感悟成长

默读第一段前3行和最后一段,分析作者的变化。

(预设) 学生发言:

1、暴怒无常---勇敢坚强

2、拒绝出去—出去看花

(悲观绝望---乐观坚强)

补充介绍史铁生---文坛收获丰产,人生活出尊严。面对自己的成功,“我”一次次地怀念起母亲。因为创造出这一切的,正是母亲的那句“要好好儿活”。 活动

四、谈体会(任选其一)

1、结合生活,谈谈怎么活才是“好好儿活”?

(人生百态,无论顺境逆境,都要积极乐观、坚强地活着,活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2.假如你是史铁生,漫步在烂漫的菊花丛中,你最想对母亲或自己说些什么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四、课堂小结

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爱 好好儿活

第19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

难点:学会文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学习方法: 品析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秋天的怀念》)秋天是美丽的,而又是伤感的。应该读得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来读一遍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发言)

2.课文两个人物,是谁和谁?(我和母亲),同时,他还提到了课文中的重要的情节。看花,课文几次提到了看花?是谁提出来的?(妈妈)看成了没有?(没有)最终看成了没有?(看成了)第三次是谁带我去的?(妹妹)

3.现在,请同学看老师在课文上写两个词语。(师板书 “瘫痪”“憔悴”)请学生来读这两个词,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谁和谁?(生答,板书:我和母亲)就是这母子俩,同学们,这两个词还是课文的生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词分别是怎么组成的?有什么发现?(瘫痪跟病有关,憔悴跟心情有关)

(三)再读体会,我思我悟。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暴躁无常)我的暴躁无常都体现在哪里? (明确:句子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句子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学生初读) 2.从这些句子的那些举动当中,体现此刻的我暴怒无常。(板书:砸、摔、捶)(注意此刻的史铁生的怨恨和怒火是要通过这几个字发出来的。应该带着痛苦,绝望读?学生再读句子

1、2)

3.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第一次提到了去北海开花,母亲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回答的?(对话)

(明确:母亲:“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儿子:“不,我不去!”)

4.第一次,儿子断然拒绝了,与此同时,母亲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看看,第二次母亲又是怎么说?儿子又是怎么答的?

(明确: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儿子:“什么时候?”) 5.从“什么时候?”你读懂了什么?(儿子愿意去看了)听到儿子这样说,此时此刻,母亲的心母亲的此刻心情吗?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体会感悟母亲的高兴) 6.对比母亲提到的两次看花,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发现?母亲为什么这么高兴?(儿子想出去外面走走,不再待在家里了)哪怕儿子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了母亲心情的阴晴冷暖,从这里我们读懂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母爱),回到课文,课文中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找那个,再次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四)细读课文,察言观色,感悟母爱。

句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通过品读,体会母亲此刻的心情。)

(动作描写,躲: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此刻,儿子就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尽情地发泄一下。但又担心儿子,所以偷偷听。(板书:躲)

句子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一心想着儿子,无心照看)

句子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母亲的这一扑,一抓,看到儿子在捶打自己的双腿,母亲不再地躲出去了,从这里我们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心急、心疼啊!)

(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自身疾病的痛苦,儿子瘫痪对她的打击,儿子的抱怨)这样的忍,是为了谁?(儿子—史铁生) (板书:扑、抓)

句子3: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有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她不想让儿子为她担心,增加儿子的负担。)

句子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因为落叶飘零,他儿子原来心里就很悲伤,看了落叶飘零就更悲伤。而且一片树叶落下来,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 母亲不想让他看到这样的景象,刺激到他,就挡在窗前。母亲用心良苦。)

句子5: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跑、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足字旁)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字吗?(跳、踢等) 可是现在,这样的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这样的字眼,也成了母亲最忌讳的了,这得多小心,多谨慎啊!

句子6: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在弥留之际,唯一想到的是她一双儿女,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的后面是一个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呢?你能替母亲说完吗?)(引导学生将母亲的话补充完整) (让他们坚强、乐观地好好儿活)

小结:作者没有一次直接写出“母爱”这两个字,但从这些细节当中,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母爱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一个行动,一句话,一个神色,一堆不起眼的细节。

全班再次朗读课文第三段,体会母亲的喜悦之情。

(五)回归课题,探讨爱母的怀念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反复品读,触动学生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次提到母亲出去了,“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出去了。”对比一下,这一次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次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是什么意思?过世了,去世了。)

2.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去世或死的字眼呢?(不愿接受事实)

3.(配背景音乐)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短短的10个字的呢?(愧疚、悔恨、怀念、七年的悲痛……)。4.母亲就这样离去了,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5.这就是母亲哪,临终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一双儿女,她就是带着这样的牵挂离开的。课文中的一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你们看,在史铁生的面前,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6.同学们,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是这样的,就像母亲的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在这个秋天里,母亲那令人心酸的一扑、一抓,那无限深情的一躲,都已经不在了,(边说边擦‚扑、抓),课文学到这,老师想问大家,母亲给你的印象仅仅是憔悴吗?(不是)老师要擦掉这个词(边说边擦‚憔悴)你还能换上什么?(生答:伟大、无私、坚强、慈爱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已经不在了,(边说边擦母亲)留给史铁生的,只有那深深地——怀念。(回归课题) 7.我们再来看史铁生:他还会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腿诅咒命运吗?(不会) 他还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不会) 他还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吗?(不会) (边说边适时擦去‚砸、摔、捶)

8.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史铁生?(乐观、坚强、向上……)

是呀,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因双腿瘫痪而悲观绝望的史铁生。史铁生用乐观、坚强、向上的生活态度,告慰了自己的母亲,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活出了属于自己那份烂漫人生。

9、介绍作者。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

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组委会的颁奖词: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学生齐读)。 这是,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作者在很多文章中都写到了母亲。例如:《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如果真的有在天之灵,我想史铁生的母亲看到他儿子的今天,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六)拓展深化,学会感恩

这一次看菊花,如果母亲还健在的话,此时此刻,他们又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表格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

(七)作业布置 。 1.抄写生字。

2.用周记本写一段想对妈妈说的话。

(八)板书。

(一)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瘫痪

憔悴 砸

躲 摔

扑 捶

(二)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淡雅 高洁 热烈 深沉 烂漫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有满意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调动了学生自己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较高。由于时间关系,从课的完整性上看,结尾时对“秋天的怀念”的题旨分析略显不足,生与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还不够,一节课的内容过多,还有待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提高。

第20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领悟文章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作者丰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里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莫名的感动。作家史铁生讲述的发生在秋天里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们走近《秋天的怀念》,聆听那一段故事,体会那一份沉沉的母爱。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作者的绝望

1.21岁的史铁生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21岁是什么样的年龄?对,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灾难,同学们,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暴怒无常 )

2.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文中,找一找,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从“砸碎”和“摔”两个动词可以看出我的愤怒)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狠命捶打”、“喊着”可以看出他的绝望)

暴怒无常的背后是什么? (暴怒无常的背后是难受、心情沉重、悲伤,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 )这正是史铁生此刻的感受。同学们,我们看一看,史铁生他砸碎的、摔破的、捶毁的是什么呀?在他看来,生活变得怎样了? (生活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

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了。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不想活的他,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想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二)体会母亲的爱

1.师: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是如何做的呢,课文第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找到了吗?读一读。

2.面对着绝望儿子,母亲有什么表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有两个动词,再来读一读。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 (2)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3)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悲痛、病痛的折磨、儿子的脾气)

小结: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住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她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他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生活的信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的爱,还有(坚强与伟大)。

3.看到“我”如此自暴自弃,母亲怎能不日益憔悴呢!而与此同时,他那个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花的愿望,也愈发强烈。课文又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菊花,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母亲说的是“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儿子的回答是:“什么时候?”)

(1)反复读体会“她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 (小心翼翼,期待) (2)说一说母亲此刻是怎样的心情?请你对比着看一看表格,母亲两次提出带儿子去看花,从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次是儿子非常坚决地回答母亲他不肯去。第二次问“什么时候”,就好像给了母亲希望。)

说得多好啊!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3)分角色读。

4.你们从这里读出了母爱。现在,老师请你们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当中。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偷偷”是怕儿子有意外,写出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儿红红的”说明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2)母亲喜欢花儿,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为了照顾我,连自己最爱的花都不养了。 母亲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照顾儿子身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4)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这些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所以,这些字眼也成了母亲最最忌讳的。母亲得有多小心,多谨慎呀!)

(三)体会作者的情感

1.母亲高兴得过了头,一时失言说出了自己认为不该说的话,她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1)她再也没回来,是什么意思呀? (出去之后,母亲就病逝了,所以再也没回来。)

(2)那为什么作者不用上“病逝”、“去世”这样的字眼儿啊? (他说不出口,他也不想相信这样的事实,因为去世的是他的母亲。 )

(3)是啊,你说出了作者的感受。史铁生不愿接受、不忍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多么希望母亲还像以前一样,出去,回来,出去,再回来。可是,(音乐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一想,我们的这位作家握着手中的笔,当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短短的十个字啊?(出示: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反复读体会作者伤心、自责、惭愧的心情。

(4)是啊!而今,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同学们,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就再也没回来干什么呢? (母亲再也没回来陪儿子去看菊花。 母亲再也没回来为儿子做饭。母亲再也没回来为儿子洗衣服。)

是啊,母亲就是带着这一个个遗憾,一个个牵挂离开的。同学们,这十个字,字字含泪,字字含情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2.母亲走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 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同学们,这一对儿女是母亲永远的牵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擦着泪花,母亲希望她的儿女能够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同学们,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七年之后的秋天,他让妹妹推着他来北海看菊花。你们看(课件)在史铁生的面前,这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谁来读读这段话?

3.(师出示: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同学们,你们看,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就是这样的—— 生:(读)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他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呀?

(2)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都要像菊花一样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3)他从菊花读出了生活的状态。同学们,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一句话—— 要好好活。

(4)是啊,这个秋天里,母亲已经不在了。同学们,看着这满眼烂漫的菊花,史铁生怎能不怀念起自己的母亲?谁带上这份怀念之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又是秋天……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5)你把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怀念都读了出来。同学们,又是秋天,这还是哪个秋天,在史铁生的眼中,已经有了生活的色彩,这又是哪个秋天? (这是一个色彩绚烂的秋天。 让史铁生焕然一新,有了生活的自信的那个秋天。 )

这是史铁生获得新生的那个秋天。让我们也一起带上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一份昂扬和激情,再读这一段。

四、升华情感,理解课题

1.就是这位伟大、无私、坚强的母亲,已经不在了。然而,那像菊花一样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的母爱,却会是史铁生内心深处永远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2.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史铁生还会捶打自己的双腿诅咒命运吗? 还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还会砸碎面前的玻璃吗?

3.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史铁生?

是啊,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因双腿瘫痪而自暴自弃的史铁生了。史铁生用你们刚才说的快乐、自信、坚强告慰了母亲,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师生同说)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也是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4.课件出示:《病隙碎笔》: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5.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让我们一起来读。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6.说说题目的含义。

表面的含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体会到了母爱的坚韧与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坚强”的含义。

五、拓展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秋天怀念教学设计.doc》
秋天怀念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