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2020-03-04 00:46: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师手指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题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这首诗是写的夜晚的。夜晚在船上看一座桥。夜晚船停泊在枫桥(师相机引导)。

师:张继因为把桥停泊在枫桥,并且在那过夜,就写下了这首诗。并且因为这首诗,使得一个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枫桥举世闻名,也使得张继变得家喻户晓了。那么这首诗为什么山发出这么大的魅力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张继,走近枫桥,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

生1:读了这首诗,我感觉到张继非常的孤单。 生2:诗人很伤感。 生3:诗人非常的寂寞。

师:刚才大家分别用“伤感”、“寂寞”、“孤单”来说了一下对这首诗的感受,下面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古诗。

师:字音读得比较准确,就是不要太紧张了。其实啊,读诗的初步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跟诗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交谈。老师也有自己的感受,下面我来读一读。师配乐朗诵古诗。

师:大家通过老师刚才所读的,你发现了这首诗当中的哪些景物,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1:我听到了很忧伤的声音。“夜半钟声到客船”里的钟声。 生2:还有“乌啼”。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 生2:乌鸦的叫声。

师: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江枫”、“渔火”、“姑苏城外”、“寒山寺”、“客船”,还有乌鸦和月亮。还有“霜满天”。 师相机以课件出示。

师: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都是诗人笔下的景物。板书“景”。其实,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但是作者用他的话把这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串连在一起,就连成了一首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大家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觉得有哪一个字最能形容此时的感受?

生:“愁”字。表现了作者的忧愁。

师:请大家带着这个“愁”字,边读边品味。拿出你的笔,一边读,一边体会,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生再自由读古诗。

生1:从“对愁眠”体会到作者非常寂寞,很忧愁,所以他睡不着。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体会到当时乌鸦的叫声很吵人,天上布满了像雪花一样类似的霜,作者感到非常的忧伤。

师:环境就让人觉得十分的忧伤。作者在这一句中用了一个“霜”字,其实,我们原来学习的一首诗中就有“霜”字,有没有同学记得? 生1:《静夜思》。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生齐声背诵。

师:在《静夜思》中,“霜”是在地上,而我们这首诗中“霜”是在天上。那如果我把这个“天”换成“地”,你觉得怎样?好不好?师用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生:不好。

师:“霜”是在天上的吗? 生:不是,是在地上的。

师:那为什么诗人要说“霜满天”,不说“霜满地”啊? 生: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的忧愁。

师:诗人通过想象,想像满天都是霜,可见作者一定感觉到内心十分的忧愁。同时,你读这个“霜”字,你的感受怎么样? 生1:感觉有点寂寞。

生2:表面上说的是“霜”,实际上感觉有点冷。 生3:感到十分的凄凉,内心孤独。 师:带着这种冷,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句。 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指两名学生读。 学生齐读。

师:通过品词品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冷,其实品诗就像品酒、品茶一样,要我们慢慢地去体会,才能体会出它真正的那种味道。在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抓字眼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一些感受。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的第二句话。看看你从第二句中仿佛看到怎样的景物? 学生自由读第二句。

生1: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生的火。

师:你心里想的枫树是不是这样的?师出示枫树林的图片。 生:不是。

师:你想象的枫树是怎样的?

生:这是在夜晚,枫树应该是一片漆黑,看在眼里是一片模糊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当时张继所处的那个环境是怎样的?这个时候月亮已经落下了,四面一片漆黑,江边的枫树我只能看得模模糊糊。宁静的江面上,渔船的火在不停地闪烁。这就是当时作者所看到的景象。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幅画面。 生齐读古诗并体会。

师:这些景象无一不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愁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句当中,与“霜”对应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对”字。这个“对”字你怎样理解? 生:相对、面对。

师:这个时候,是什么面对什么?谁面对谁? 生:“江枫”和“渔火”相对。

师:此时此刻,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相对相伴,而此时此刻,张继有没有人和他相伴啊?

生:没有。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生:所以他的内心更加凄凉和寂寞。

师:把这种感觉融入诗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句。 生齐读第二句。 师:此中,也出现了一个“眠”字,怎样理解这个字? 生:睡觉。 师:谁睡了。

生:除了张继没有睡,其他人都睡了。 师:发挥自己的想象,谁睡了?

生:枫树睡了,渔火也睡了,大地都睡了,所有的人都睡了。 师:把刚才大家所说的连起来,也可以组成一首诗。课件出示诗。

生:江水睡了,桥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独张继醒着,夜愈深愈难眠。生配乐朗诵。 生齐配乐朗诵。

师:此时啊,万物都睡了,只有张继一个人醒着。为什么张继夜愈深愈难眠? 生:因为他感到非常的寂寞,所以睡不着。 师:你能不能带着感受读一读第一二句。 指两名学生读一二句。

师:面对此情此景,张继感到更加孤独,所以才难以入睡。其实,诗就是越品越有味道。我们接着往下看一看诗的三四句。课件出示钟声。

师:古诗第四句中“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用了一个“客船”,为什么不用“小船”呢?

生: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他在异乡,所以他用“客”字。

师:对,他只是异乡的一个客人,离家乡十分遥远,所以用“客”字。通过这个“客”字,大家有没有想到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啊?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你能为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诵古诗。

师:就是因为这种旅居客乡,作者内心才会感觉到一种孤独,一种寂寞。其实,在这个地方,不仅如此,张继还听到了当天晚上响起的钟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课件播放钟声。你从这个钟声体会到什么?

生:也体会到作者十分孤独。这个声音显得十分响亮,十分悠长。

师:当时的张继不仅看到这番景象,而且还听到悠远的钟声。大家想一想,在这声悠远的钟声过后,大地又重新恢复了宁静,只剩下作者一个人,他的内心感到更加的寂寞,更加的孤独。请同学来读一读。 指两名学生读第三四句。 生齐读第三四句。

师:大家体会到了作者的凄凉和忧伤,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完整地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张继通过眼前的景物,表达了内心浓郁的感情,他把情和景交融在了一起,板书:情。形成了这篇千古流传的诗篇。面对这样一个张继,一个旅居客乡却再也没有回到自己家乡的张继,你有什么想问的?

师出示课件:思考:张继脑海中出现了家乡怎样的情景呢?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张继脑海中出现的家乡是非常温暖的情景。 生2:他看到了小孩一起玩耍很快乐。

生3: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与自己亲近的一些人。 师:他又会看到一些什么?听到一些什么呢?

生1:看到家乡的一些人,小孩在玩耍,大人在耕田。

生2:看到家乡鸟语花香的情景,还会想到人们在耕地、种田,还会听到小孩玩耍的笑声和看到小孩玩耍的景象。

师:他想到的家乡的事情都是美好的,都是令他向往的。其实,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她的丝丝缕缕都是带着一种甜蜜的。但是,他在这里却只有——

男生齐读古诗。

师:其实,在这里,没有家乡熟悉的山山水水,也没有熟悉的乡土乡音,这里只有——

女生齐读古诗。

师:在这里,张继几乎漂泊了一生,他到死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带着这种悲伤的感情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全班齐读古诗。

师:在这1200年的日日夜夜当中,可能现代人已无法了解当时张继的心情,也没法知道张继当时在枫桥是怎样的一些感受,但是我们只要把情融入到这首诗中,为我们创造出情境,情景交融的来理解,就可以一起走进诗人的艺术境界,一起来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不仅仅是诗人吟诗来纪念枫桥,画家也会作画来纪念枫桥,同时也有一些作曲家用歌声来纪念枫桥。今天我们就一起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案

闲话《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反思

枫桥夜泊说课稿

《枫桥夜泊.doc》
枫桥夜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