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报告

2020-03-01 17:28: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9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崔旭丽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2006级1053406049)

内容提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长春市省实验中学教育见习期间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建设工作见习心得。

见习目的:通过教育见习,接触、了解中学教育的实际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对比,增多对高中教育的了解,提高我的师范教育技能,同时增强对未来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作准备。

本学期5月11日到5月15日我在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普通中学即所谓的二流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生活,并且为了方便对比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学校的区别,我又到长春市的省重点学校长春市省实验中学进行了一天的教育见习,感受了一下省重点学校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整个学校的气氛。通过俩类学校对比,以及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参与,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教育见习报告。

一、课堂教学

由于我去见习的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和省实验中学分别是普通中学与省重点中学,两个学校的教学方式进程、学生素质、教师授课管理方式、学校氛围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本见习报告以二者的比较来对我的教育见习进行总结。

1、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在第十七中学的课堂教学采用对不同老师课的旁听来总结在第十七中学的见习。 在5月12日,我旁听了高二三班(普通班)和高二一班(实验班)康丽娟老师的相同的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由于两个班的学生情况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三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采用了让学生依次读每段课本,然后老师进行讲解,课堂气氛比较机械单调。鉴于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比较懒散的状况,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成功。在一班,由于学生的素质较高,学习积极性较高,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在一班,老师更多的采用了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式教学。

2009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报告

上课伊始,先对上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提问,然后通过阅读导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也没有象在三班教学时那么机械,虽然老师仍大体采用了学生读课本老师解答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的次数明显增多,且颇具在一班的教学的主风格。学生反应比较活跃,积极参与的程度较高,较普通班的学习氛围要好的多。通过5月13号在高二一班和三班再次听康老师的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我总结的康老师的授课方式为

1、学生读课本,老师提问,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划出本课的重点;

2、书写板书,主要有正板书和副板书相结合方式,正板书书写本节课的讲课的大体轮廓,副板书主要是书写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名词解释以及老师对某些词的重点讲解。

3、课堂提问,在上完新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辅导材料进行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讲得内容。

在5月13日,我旁听了侯亮亮老师在高二5班和高二4班的课,讲解的是高中历史选修课(II)第二单元的单元复习课,和5月15日侯老师在高二5班讲的《法国〈人权宣言〉》。由于侯老师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因此在上课时课堂纪律的维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单元的总结课上,侯老师主要采用了提问每节课的重点来进行单元小结的,然后就让学生在课堂上拿出辅导材料集体做习题,巩固练习。在讲解新课方面,采用了以老师讲解为主要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板书进行讲解。在听侯老师的课时,与老教师康老师的课相比,侯老师上课的激情更大一些,但是板书的书写,具体是指字的书写欠佳,这应该是每个年轻教师应该着重下苦功夫的地方,我今后应该着重练习的方面。在课堂纪律方面,我发现学生更喜欢在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的课上捣乱,侯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不要在课堂上发火,以上课的大局为重,但可对捣乱的学生进行一点警告,例如对其进行小小的提问等,学会分散这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量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

在5月15日,我旁听了孔丹老师的高一1班(实验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由于孔老师只允许我们听她的实验班的课,所以无法象在康老师班那样进行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对比分析,但估计是大同小异。孔老师的导课方式比较好,她是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的回忆来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导入的。其次,孔老师的板书设计比较好,是采用了层层递进、层层相关联的方式书写的(相比于康老师和侯老师的板书只书写课本的大标题)。课堂气氛比较好,学生的配合也较好。

2、长春市省实验中学

5月14日,我在省实验中学见习了一天,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

在省实验中学我听了关杰老师的高中历史选修(I)的总结课。在总结课上,关老师

2009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报告

着重讲了(更准确的说是复习了)改革的含义、改革的分类、改革的性质、改革的原因、改革成败的原因等概念性的知识。虽然是讲解概念性的知识,但关老师的讲解并不生硬枯燥,她采用了由简单案例推导出概念,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方式。通过对概念的讲解,将全书的重要改革甚至是之前学习过的改革串联了起来。由于学生素质较高和老师的授课方式得当,虽然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枯燥、抽象,但学生的总体表现较好。

在第二节课,我听了林永忱(男)老师的高二历史选修(II)的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作为在省实验中学听的第二节新课教授的课,我觉得省实验上新课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上课前为每一位同学发了一份学案,将要讲授课的提纲更准确的说是要记得笔记整体写在上面,但重点是以空格形式填写,在讲到这些内容时由学生进行回答,这样既能避免有的同学上课记不下笔记,又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且重点突出方便学生复习。最为高二历史组的唯一一位男老师,我觉得林老师讲课方式很有特色:他是唯一一位戴着耳麦上课的老师,而且比较风趣幽默,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今后在教学中,应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一点,这样学生才能爱学。

在第三节课,我听了王志红老师的课也是高中历史选修(II)的复习课,与关老师授课内容虽然相同,但复习方式却完全不同。王老师是先让同学们自己先看目录然后将学过的改革默写下来,并让大家民主推荐了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之后有要求大家将时间填写到上面,随后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将学过但这册书没有的改革按时间顺序写上,之后就带领大家将改革按性质分类,通过提问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概念性的知识。

在省实验中学,与第十七中学上课方面很大的不同是老师授课时对概念性知识的灌输,学生上课时的积极程度和思考问题的程度不同。这让我感到很疑惑:为什么人的智商大体相同,而在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学生差别如此之大,不仅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不同,就连在问题理解深度上的差别也很大(普通中学的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涉猎的较少),是我们这种学校分类造成的人为差别还是学生自身的缘故呢?可能正是由于概念性知识的讲解,省实验的课程进度才稍稍滞后于第十七中学的教学进程。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同,省实验中学与第十七中学的上课氛围,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都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说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要好。

虽然二个学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也有很大相同的地方,例如老师都有板书、上课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等。我发现很重要一点,老师需要记住学生的姓名,熟知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这样能方便老师教学,让学生也有一种亲切感。今后,无论是教重点学校的学生,还是教普通学校的学生,都应该怀着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

2009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报告

业之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班级管理建设工作

关于班级的建设管理工作,学校提供的见习机会较少,所以我只能将自己观察和在十七中高二1班班会上的感受以及课下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中得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1、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在每次去教室听课的时候,我总会观察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在黑板上方都会悬挂学校的口号或标语,在黑板旁边会挂个钟,在黑板的旁角会将一天的课程表写下来。在墙壁两旁及教室后方会创办“我的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表扬进步较快的同学)、“文学天地”、“我的学习园地——文明之星”(同学优秀作品展示)、“支部一角”(记录班级共青团建设)、“我的理想”(树立自己的理想)等来记录书写大家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激励大家不断努力。5月13日,第十七中学高二1班的班主任康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一节班会,主要让我们给同学们讲一下学习的方法经验。这次班会同学们和我们这些未来的准教师的交流做得挺不错的。我发现其实这些普通学校的学生们也又一颗上进之心,他们也想取得好成绩,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关于学习的讨论,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许多酸甜苦辣涌上了心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育是在与未来打交道,是一件幸福有意义的事情。

2、长春市省实验中学

省实验中学的教室文化建设与第十七中学的大体相仿,大声实验中学体现了更多的自由化、尊重教育的特色。班级中墙壁两侧悬挂的立志语或画等大都是同学自己创作的,且墙角后的照片展大都是同学们集体活动时的照片。并且我发现省实验学校的学生自主性氛围比较浓厚,学校的人性化色彩更浓一些,这样可能更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吧。

关于班级管理工作,在省实验和第十七中学的体验较少,但是仍感触挺多,管理学生班级是一门艺术,不能简单机械地以教师的威严去压制学生,应该学会与学生交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尊重教育理念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好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见习总结:

这次教育见习,通过在重点中学长春市省实验中学和普通中学长春市第十七中学的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管理工作的对比,我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见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是一门科学有是一门艺术,教学当中仍有许许多多的

2009年春季学期教育见习报告

方法和学问需要我去继续奋斗下去,但经过见习,我将时刻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对未来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负责认真,对自身师德的提升,对师范技能的提高。见习使我对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坚定了我把自己塑造成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

化学教育见习报告

教育见习报告(版)

《教育见习报告.doc》
教育见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