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2020-03-01 20:00: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理想国》读后感想

【摘要】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与苏格拉底正义是弱者的利益的驳论,那个对那个错呢?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中,正义又是怎么体现的?是否合理呢?

【正文】

正义,一个平时再熟悉不过的词了。然而或许几乎没有人真正仔细的想过什么是“正义”,也许对于很多人,正义的认知是来源于社会的引导,社会提倡的,那就算正义或者贴近正义了,反之则是非正义或者背离正义。那么如果给正义下一个定义,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理想国中色拉叙马霍斯、格劳孔和柏拉图关于什么是正义的观点见解十分具有深度。

在《理想国》的第一卷之中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就很具有现实意义。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政府,作为唯一掌握统治权力的地方,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制定法律。比如独裁政府就会制定独裁的法律;民主制的政府就会制定民主的法律;而贵族制度下的政府就会制定贵族法律。法律就在政府的统治下实行,一旦有人不遵守,那么他就有违法之罪,他在社会之中的定义就是“不正义”的。在色拉叙马霍斯看来,无论是哪种政治,在其统治之下的所谓正义的原则,就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那么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呢?它是不是阐述清了正义的本质呢?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有它的缺陷之处。就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例子来分析,皇权统治自秦始皇创建以来两千多年,官府就是国家的权力象征,而居于官府权力中心的皇权统治者,毫无疑问是整个国家的权力巅峰,毫无疑问,皇权者就是“强者”。而且纵观封建王朝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掌权者不遗余力的维护皇权的统治,其所制定的一项项历史性的改革措施也是围绕着皇权的统治,皇权所提倡的就是“正义”。然而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尽力关注民间的疾苦,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名句流传。统治者称平民百姓为“子民”,即关心百姓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虽然从根本上来说,这么做的目的很大一部分还是关系着自己的统治地位,可是统治者确实考虑了作为“强者”的对立面“弱者”的利益,而且细想一下,这些权力的掌控者所做的工作不都是在为被统治的群体所着想的么。可见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有其不

足之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想法,那么在与色拉叙马霍斯的驳论中,苏格拉底是如何回应的呢?在苏格拉底看来,按照色拉叙马霍斯的说法,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权的强者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也许会犯一些错误,那么按照色拉叙马霍斯的说法,正义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那么弱者对错误的法律的绝的服从,不但没有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反而是在伤害统治者的利益,也就是说,正义也是对强者的一种伤害!依照色拉叙马霍斯的反驳,任何一种职业的人,如果他们以及他们的技术是名副其实的话,他们是不会出错的,如果出错的话,他们会退出这一行(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有点难理解)。色拉叙马霍斯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如果不是虚有其表的话,是不会犯错的,他们会一直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要求被统治者服从自己的命令,为自己定义的正义服务。

我们说,医生是为了救助病人,同时这个职业也使得他得到金钱的报酬。那么我们说,真正意义上的医生,是为了救济病人呢,还是为了挣钱?答案当然是救济病人。同样的,一名船长也是作为一名水手的领袖而非普普通通的舵手而存在。对于我们来说,看待真正意义上的各种技术者,最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技艺。就以医术来说,身体的不适,才促使药物医学的产生。就是说,医术的产生,是考虑到病人身体的利益,而并不是医术本身。那么假如这种技艺有缺陷呢?就像眼睛视力会下降一样,需要外在的事物来补充,是不是也有一种技艺来补充这种技艺的缺陷呢?那么用来补充这种技艺的技艺是不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呢,用另外一种技艺来补充。这样看来,每种真正意义上的技艺都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考虑的,而是面向它的支配对象。放在具体的例子中,就是医术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身体的利益;耕种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粮食的利益。每一种技艺都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本身没有任何需要,他们所关心的是自身对象的利益。那么这样看来,统治国家这项技艺并不是只考虑统治者的利益而不顾及被统治者的利益。严格意义上的统治者是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公民的利益,它的一言一行是为了公民的利益,包括正义!

在随后的讨论中,苏格拉底提及了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他认为,正义的量越大,就越容易体现出来,从城邦的角度更容易对正义有好的认识。苏格拉底对城邦正义的观点很显著地一个就是每个人在城邦之中各司其职,他认为没有

人可以掌握很多技能。在他看来,随着城邦的扩大,城邦所需要的各种职业也越来越多,而个人职业的确定,是与生俱来的,由先天决定。这些人应该在自己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去做自己不合适的工作。苏格拉底认为,只要每个人在合适的时间,一心一意地干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那么就会生产出数量很多和质量很好的东西。这一点拿在现实社会之中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职业,那么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的生产力。柏拉图在自己的观点中还将其与人的身体统一起来,他把城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比喻为人的身体,比如农民工匠的能力相当于食欲或者营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腹部;护卫者的能力是长于行政或者富于勇气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胸腔;统治者的能力则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存于头脑之中。柏拉图还将城邦和人的灵魂做比较,统治者相当于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护卫者相当于激情部分,而农民工匠则相当于欲望部分,理性统治着激情和欲望,并且激情还起到帮助理性统治的作用,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这样的灵魂才是和谐而正义的。同样,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统治者代表着智慧,护卫者代表着勇敢,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些优秀的人物统治着的其它下等人则代表着节制。这样的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起各的作用,这样的城邦可谓正义。

这样有条不紊的社会看起来很有规范性,但是我认为这种认知有不正确的地方。在苏格拉底理想的城邦中,每个人只能在其自己的岗位上做唯一的工作,为了达到教育城邦人民的目的,所有与城邦“正义”相悖的文化都要被清除掉。这样看来每个人的个人自由与多元化都被严格的限制了。柏拉图说:“部分为了整体而存在,但整体并不是为了部分而存在——你是因整体而被创造,而整体的被创造并非为了你。”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这甚至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阻碍。我们知道,一种新型社会生产力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催生新的相关职业来,那么这种职业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城邦中该居于何处呢?又或者这样的新型社会生产力在苏格拉底这种城邦职业分化中难以发展,最后夭折,最后带来的是社会的停滞不前这当然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可见苏格拉底的理想化城邦也有它的局限性。

当然不得不说《理想国》这本书中的观点还是很富有哲理性的,每每翻开,那些颇有深度的观点总是让人赞叹哲学家思维的深度。这次写下书中苏格拉底与

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讨论自己的一点看法,也着实很高兴,也希望今后能够在《理想国》中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时间:2013/12/15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浅谈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doc》
西方哲学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