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2020-03-02 05:25: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安广一小学 刘静书

[摘 要] 本文从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出发,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对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及评价策略进行了一些必要地探讨,为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个性化教学 研究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数学学习原本就是个别进行的,每个学生头脑中在发生变化时便是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是不大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不管学生的原有基础如何,制订相同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步调,强调同一的模式,结果产生的都是“一刀切”下的“标准产品”,缺乏个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1、尊重差异。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认知水平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数学个性发展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差异;二是学生反映在数学学法上的差......................异。为此,笔者认为要实施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首先就应尊重学生差异,适应学生.差异,正确认识学生差异,从而让学生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三个允许”,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①允许学生“插嘴”。学生的“插嘴”其实是他们思维活跃的一个集中体现。许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因此,允许学生“插嘴”是对他们在知识独特理解的肯定,是尊重其个性表现的体现。

②允许学生“答非所问”。学生的“答非所问”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学生在“答非所问”中可发展其思维。因此,允许学生“答非所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③允许学生“开小差”。学生“开小差”很可能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个问题或对教师的一句话产生了积极的思考和感想,对于这一种“开小差”,我们应该鼓励,并因势利导,让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2、发展个性。

个性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其要点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四个鼓励”:

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们鼓励学生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解题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向教师或学生请教,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疑惑或发问、反问。经常的质疑,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好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发展学生的个性。

②鼓励学生“一题多思”。要经常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不管这些方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也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只要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就应积极地鼓励和表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鼓励学生“独特思考”。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最独特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看书、或讨论、或请教。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才智,独立思考,认真解答,寻求到问题的结果。

④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往往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并鼓励这些“奇思妙想”,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获得个性体验。

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的学习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与对话、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个性的基本条件。①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和对话意识,民主、平等是交流与对话的基础,有了民主才能有自主、宽容、公平,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形成个性。②布置个性化的教学场所。教室的布置要具有个性化、人文化、知识化的特点,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如可在教室的四周开辟一些栏目,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设置数学趣题解答比赛,我的数学日记展示等,通过布置有关数学栏目,营造具有数学文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倡导表达的充分自由。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特见解要大力表扬,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要加以呵护。

2、确立“差异”的教学目标。

统一的学习目标必然抹杀学生的个性。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允许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差异目标”,即教师设置多个层次的目标,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或学生根据教材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旨在要求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这一层目标是学生每人都应达到的,而发展性目标则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去达到,是对自己个性的要求。

3、设置“优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往往也是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在研究中我们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改革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应坚持自主选择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需要,通过提炼、拓展、综合,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为此我们提出: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在确保学习目标能达成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哪些内容可以学或不学,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发展个性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1)“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其实施策略有:

A、提出问题: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B、分析问题:每个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进行探索,可以独立的、也可以是合作的,最主要的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C、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总结出问题的解答方案,并解答。 D、迁移应用:用得到的结果,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2)“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其实施策略有: A、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

B、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C、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D、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5、设计“多样”的学习作业。

(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基础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解答,并获取成功,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打基础;尝试性作业,作为巩固数学新知识练习,让中等生可攀,潜能生可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信心;发展性作业,主要用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为培养优等生,提高中等生,补充“粮食”,让潜能生能所触及。

(2)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实践操作类,即几何性与生活性数学作业。如测绘、丈量、统计、购物等;收集调查类,即校内与社会的数学实践性活动。如运用统计图表形式进行学生人数与家庭社会及文化生活情况调查;撰写数学日记,主要是指对难题解答方式与思路的心得与学习反馈。

(3)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必做类,即基础性练习,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自选类,即尝试性作业练习,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各自解决自己的“瓶颈”;自寻类,即根据自身数学爱好方面及有兴趣钻研的方面,进行巩固性和超前性的练习,求得数学发展空间。

6、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个性化教学评价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教师要有“淡化分数”(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无劣评价”(学生没有好劣之分,只有发展的先后与快慢)、“评价多元”的思想,要从优化评价形式、激活评价语言、更新评价标准、拓宽评价方式和充实评价内容等方面来构建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三、“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策略

如何指导学生有个性的学习呢?这就渗及到了“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策略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实施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首先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入手,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地发展。我们可从①了解学生。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情感,在对学生全面了解中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②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爱学、乐学、会学。不求“一刀齐”,只求人人有所发展,个性能够张扬。

2、让学生不受时空地限制。

传统的教学固于教室,限于课堂。而个性化教学则允许不受时空的限制,在空间上,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时间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来学习,可以快学,也可以慢学。在摆脱时空的束缚中,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让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

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程度、爱好性和缺陷的不同,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数学知识的“补救”与完善,促进其兴趣的激发。

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达到数学学习成功的过程完善,良性地采取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学习困难中的相应的策略与能力,增设了数学学习成功的方略平台。

③自主选择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巩固学习数学知识的一项基本措施,自主选择留给学习自我“查漏补缺”,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协调发展。

4、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悟。

让学生亲身经历不仅仅是是为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应用,感悟数学知识相互严密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与社会实践让其感悟到数学这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的评价策略

《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突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和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多元智能评价理论”也指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促进所有学生更大发展,使评价能够为学生打开机会大门。”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力求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为此,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也作了研究,提出了“个性化教学”评价的五条实施策略。

1、扩展评价形式

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评价。将评价置于活动之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评价的载体,有助于清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畏惧心理。活动评价肯定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有趣、快乐的气氛中获得个性地发展。活动评价类型主要有:游戏型、表演型、竞赛型、实践型等。

2、丰富评价语言

梅尔比亚在《沉默的信息》中指出:人们在谈话时所表达的内容7%有赖于词汇,38%依靠声调,另外55%则是依赖我们脸部表现及身体语言。因而我们在评价中就要充分调用各种感官。如:①语言赞扬改变非对即错的评价,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鼓励性的评价。②动作鼓励用带一些表情、动作评价学生。③物质奖励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标志或图案来激励学生。④随机评价。教师要抓住某些契机,给孩子写一些随机评语。

3、更新评价标准

新的评价理念指出: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作了更新。如①将百分制考核变为“等级+个性化评语”和“五星+个性化评语”。②采取延缓评价。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延缓评价、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③分级评价。由教师根据难易程度编制ABC三种或“五星题、四星题、三星题„„”等评价试题,由学生自选试卷。

4、拓宽评价方式

主要有:①平时测评、单元测评、期终测评相结合。②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辅评、教师总评相结合。③建立学生评价记录袋。收集材料主要有:A、必选作品(收集学生的平常练习、期末检测卷、学生数学个性化发展评价表等。)B、自主作品(收录学生自己完成的数学类作品,如学生的数学后感、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抄报等。)C、获奖作品(收集学生在每学年中学校或班级中举行各类数学比赛的作品或获奖证书。)

5、充实评价内容

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存在着很多缺陷。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包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评价结果由学生、家长、教师,依据记录袋提供的学生作品及相关材料,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最后再给予综合评定。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安广一小学 刘静书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研究(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信息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学生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参考资料

182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doc》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