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复习启示

2020-03-03 06:49: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复习启示

综览2012年高考试卷诗歌鉴赏试题,对2013年备考有着良多启示。

启示一:以“纲”为本,重视积累,举一反三高考考纲规定了45首背诵诗歌,加上必修、选修教材,初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歌绝对不少于150首。但许多考生仅止步于“诵读”,进而“硬记”,而缺乏思考,所以能力提升缓慢。其实阅读每首诗歌都应分三步走:①是什么(写作对象、主旨情感等);②为什么(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③怎么样(如何写景、如何抒情、如何选材、如何组材、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启示二:认真梳理,由点到面,建“知识树”对体裁常识、经典意象、典型手法、风格流派等的梳理,做到对各方面知识了然于胸,信手拈来。启示三:归纳问题,揣摩答案,规范表述下面对2012高考试题主要设问方式予以归纳,限于篇幅,仅就题干及答题思路进行细化分析,以期有益考生。

一、内容

1.诗词描写的形象。见安徽卷、天津卷、湖北卷、江苏卷。

【备考策略】(1)总括形象特征:性格(情感、外形)+身份(职业)。(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我们一般采取先总结后分析的思路。

2.诗词意象的内涵。见山东卷、全国大纲卷、四川卷。

【备考策略】(1)积累经典意象的内涵,如书、月、鸿雁、子规、鹧鸪等。(2)分析语境意象的内涵。牢记“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的内涵离不开诗歌的主旨情感。

3.诗词结构的安排。见广东卷、上海卷。【备考策略】抓题目:(1)注意审视题干要求分别罗列(难度稍高)还是综合罗列(难度低);(2)注意呼应罗列内容的全和准(尤其是全,往往要按点赋分)。抓“起”句:(1)统领全诗;(2)奠定基调;(3)点明题旨;(4)渲染气氛,点染情绪。抓“承”“转”句:(1)承上启下;(2)为下文铺垫和蓄势,以使“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抓“合”句:(1)在篇章结构上,起呼应首尾、圆合篇章的作用;(2)揭示诗歌的主旨。抓“线索”:(1)律诗一般“逐联”分析,绝句一般“逐句”分析;(2)切记“边引边析”,抓住关键词引用、分析;(3)分析主要内容,如手法典型,也需点出。

二、情感

诗词多元的情感。见广东卷、江苏卷、辽宁卷、上海卷、四川卷、天津卷、全国新课标卷。

【备考策略】注意双关——字面意思、深层意思;注意联想——主体情感、相关情感;注意变化——多种情感,前后变化。

三、语言

诗词词语的精妙。见安徽卷、湖北卷、四川卷、江苏卷。【备考策略】五个字——释、描、点、抒、瞻。释:释词义。准确解释词语在诗句中的“语境义”。描:描画面。快速寻找句中意象,并以之为主语,适度想象和联想,再现画面内容。点:点意境。用形容词将所营造的意境点明。抒:抒情感。抒发作者在句中所蕴涵的感情。瞻:瞻前后。关注词语所处位置,从结构上考虑词语对下文、上文以及题目的作用。

四、手法

1.诗词的三种关系。见上海卷、四川卷、辽宁卷、湖南卷、广东卷。(1)虚实关系【备考策略】三要素:①明确指出实写、虚写的句子,并具体描叙实写、虚写的内容;②点明术语(虚实结合,以实衬虚、以虚衬实);③点明衬托出的具体对象或情感以及艺术效果。(2)情景关系【备考策略】三要素:①景——划出名词意象,点明修辞或表现手法,适当想象,再现画面;②点明术语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正衬(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③情——点明情感,注意情感的多元化,力避缺漏。(3)动静关系

【备考策略】三要素:①分别点出动态、静态事物,并分别描述画面;②点明术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③点明手法的具体好处(丰富画面内容;突出环境的幽静以及人物内心的恬静、安闲等;突出环境的热闹、灵动以及人物内心的欢愉等。)

2.诗词的表现手法。见全国大纲卷、浙江卷。【备考策略】①区分清楚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概念;②始终铭记先修辞手法后表达手法的选择理念。

3.诗词的开放鉴赏。见重庆卷、天津卷、江西卷、江苏卷、湖南卷、福建卷。【备考策略】①鉴赏一定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手法、意境、情感;②一定要用书面语,体现一种美感,最好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达到“情景再现”。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指要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讲座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之诗歌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复习启示.doc》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复习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