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认识教学案例

2020-03-02 04:3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

第三实验小学

李敏 课前思考:

《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的知识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在小学阶段除法是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除法知识,因此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学习除法的兴趣,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节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部分内容是在“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内容仍然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意义。从而体会除法与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中的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和练习十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语言表达能力,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除法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12个,小棒15根。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演示法、讲授法。 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8=56

39-24=15

100-20=80 6×4=24

9×7=63

0×9=0 45+45=90

3×4=12

6×6=36 师:你能选一道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么? 生:7×8=56中的7和8叫因数,56叫积。

100-20=80中的100叫被减数,20叫减数,80叫差。 45+45=90中的45都是加数,90叫和。 师:你们好棒啊!继续加油啊! 2.出示图片.说一说下面那些是平均分。 草莓图3

2 生:(不是平均分) 花瓣图4

4 生:(是平均分) 桃子图2

2 生:(是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师:孩子们真棒! 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好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吧! 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出示起点导航:

1.在“摆一摆”“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2.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在用除法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起学好除法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园: 活动一

“分苹果”

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盒放几个? 活动要求: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代替苹果,自己动手分一分。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三)互助交流:

(6人一组)先自己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这时教师巡视看学生分的方法有哪几种。

(四)反馈点拨1:

师:指名上台说说是怎么分的,边说边演示分法。 生:1个1个地分,4次分完,每份是4个。 生:2个2个地分,2次分完,每份是4个。 生:4个4个地分,1次分完,每份是4个。 师:你们分的都不错,真棒!(掌声鼓励) 师:这样分太复杂了,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生:能。 师:请说一说。 生:12除以3.师:说的真好和老师想到一起了。到底算式该怎么写呢? 1.认识除号。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号了,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运算符号家族的新成员“÷”,她就是“除号”,怎么写呢? 生:先写两点,再写一横。

生:先写一横,再写两点。(学生大声的说着) 师:噢,大家都知道啦!真棒!

师:书写时要注意一下哦!边示范边讲解;先写中间的一横,横要平要直,再写横线上面和下面的圆点(实心圆点)要写均匀,它表示平均分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书空写一遍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2个“÷”.师:在黑板上写出除法算式,边说边写12÷3=4.2.认识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你知道算式的含义么? 生: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3.读出算式

师 :你会读这个算式么? 生:12除以3等于4.师:能读成12 除3等于4吗? 生:不能。因为这样读是错误的。

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啊!你是怎么知道结果的? 生:三

(四)十二,所以12÷3=4.师:你真聪明!知道想乘法口诀来算。 活动二

“分铅笔”

15支铅笔,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支,能分给几个小朋友?活动要求: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代替铅笔,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反馈点拨2:

师:谁来说说是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 生:3个3个地分,分成了5份。

师:能用算式表示吗?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来。然后指名上台板演。 师:大家和他的算式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在这个算式中1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 表示什么? 生:15表示要分的数,3是每3个一份,5是分的份数。师:你真是个数学小天才!师:怎么算的得数? 生:三

(五)十五。

师:大家都会啊!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师引导学生归纳:15÷3=5表示把15个物体,按每3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5份。

4.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这些数字在除法算式中的名称吗? 个别学生:被除数,除数,商。

师:在除法算式中,被分的数叫被除数(写在除号的左面),平均分的份数(或按每几个分一份)的数叫除数(写在除号的右面),求出的每份是几(或分成几份)的数叫商(就是结果)。

(五)课堂评价:

到智慧岛中去探索岛中的奥秘。 (智慧闯关)

1.小法官巧判断:

(1)在算式24÷4=6中,24是除数,4是被除数,6是商。(×)

(2)36÷9=4读作:36除9等于4。(×)

(3)25÷5=5读作:25除以5等于5。(√)

2.把10个足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个足球?(说一

说为什么用除法算呢?)

3.有30个气球,每5个扎一束,可以扎几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 法算呢?)

4.看图列式(略)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读,写除法算式了么?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算式计算?除法算式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作业:

练习十六中的第5,6题。 教后反思:

这节课学习的是“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等分除和包含除)实质上都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学生结合“平均分”的情景图能够列出两道除法算式,说出算式的含义。本节课取得的点滴成绩是: 1.学生知道只要是“平均分”都是用除法来列式计算,二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在生活中是不区分两种分法的。

2.练习题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够得着。并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进行“趣味闯关”从而激发起学生敢于挑战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学生体会到了“闯关成功”的喜悦之情,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大部分学生都会的原因是:

(1)前面已经学过乘法,学生可能是受到一些影响吧。

(2)学生已经预习过新课,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平时也了解到一些除法的知识,因此,学生能够看图列出算式。

4.学生还知道想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算式的商。

虽然这节课从整体上看还算成功,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看图或根据算式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时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应该是对”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理解的不够透彻。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叙述完整除法算式的含义。

2.由于我的讲解语言表达不够严密,出现个别学生在列除法算式时,把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写错,颠倒过来,这说明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上课时间把握得不够好,超时了,练习题设计太多了,应再精简提炼一下练习题。

4.上课时,提问学生问题有时引导方法不够得当,需要进一步改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语言描述要准确,到位,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结合我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多钻研教材,多分析学生实际情况,讲解语言再精炼,使之更具体,通俗易懂。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学得实在,有趣,学有所得。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认识除法

《小数除法》教学案例

口算除法教学案例

《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分数除法教学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除法的认识教学案例.doc》
除法的认识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