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术

2020-03-02 11:36: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胸膜腔穿刺术是对胸膜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可以使疾病获得最终诊断的方法,也是呼吸科、胸外科医生应该必须掌握的基本诊疗方法之一。胸膜活检术是利用特殊的胸膜活检针通过胸膜穿刺的方法或经过剖胸手术的方法获取病变胸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通过对胸腔积液或胸膜组织的化验能够使大部分胸膜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尚能对胸腔积液、积气进行治疗,临床应用甚为广泛。本章对胸腔穿刺与胸膜活检术进行介绍。

一.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1. 适应证:胸腔穿刺术几乎适用于所有胸腔积液的病例。具体适应证包括:

(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抽气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

(3).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4).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抗癌药、抗感染药、抗结核药等);

(5).人工气胸(虽然现在已经不使用人工气胸治疗结核病,但近几年来兴起的可曲式胸腔镜术在操作之前有些病例需要进行人工气胸)。 2.禁忌证:

(1).凝血机能障碍: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特别是应用溶栓剂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应慎重。是否决定胸穿应权衡于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必须行此操作,应在严密观察下,使用较细的针头(22号)进行。有作者认为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如果延长至正常值2倍以内,或血小板计数>25,000/mm3均不增加出血的机会。对于轻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且临床上没有发现有出血的患者,这些作者不建议预防性使用血液制品。另外,有作者认为,血肌酐超过6mg/dl,应注意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大概是因为尿毒症导致血小板机能下降所致;

(2).局部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胸穿;

(3).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认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胸腔穿刺术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正压通气会使接近胸腔穿刺针因此从理论上增加了出现张力性气胸的风险。胸腔穿刺术对于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合并肺脏疾病的患者在病变稳定前应延迟进行。但也有研究认为机械通气患者接受胸腔穿刺是安全的。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的临床研究,211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接受共计232次胸腔穿刺,其中95.6%的患者通气模式中含有PEEP,63%使用了血管加压药物,所有操作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7%,气胸发生率仅为1.3%,均可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3.准备工作:

(1).胸腔穿刺所需物品: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胸腔穿刺包,选用一种质量可靠且操作简便的即可,如不具备条件,也可使用经自行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传统胸腔穿刺用品。一般所需用品主要有:皮肤消毒用品、局麻药物、无菌孔巾、不同容量的注射器、无菌手套、接液容器、医用胶布等,操作之前需明确此次胸穿的目的,如需留取标本化验检查则需提前考虑好需行的检查项目,并开具检验申请单,准备好留取胸液的容器和必要的试剂,如为治疗性操作应估计好放液量,如需进行胸腔内注射药物则需提前准备好药物,粉针剂应用适当溶液将其溶解备用。所需用品详见表12-1。

(2).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清楚病情及操作的必要性,以求得配合,并由患者家属签署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具体内容见表12-2。

(3).术前用药:一般情况下无需提前使用药物。特殊情况如患者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镇静类药物,如患者咳嗽较重,可于术前给予镇咳药物如可待因0.03g,以避免咳嗽造成肺膨胀使得穿刺针刺伤肺组织。进行胸腔穿刺的地点一般在专门的治疗室,也可在病房内或床旁进行,如需B超引导,则可在B超室内进行,但无论在何处进行胸

1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腔穿刺,均应有急救药品的准备,如阿托品、肾上腺素、皮质醇类药物及输液用品等。

(4).一般需要至少一名助手在场协助,可以是一名护士和(或)一名医师,协助术者摆放患者体位、消毒、及整个操作过程并协助留取检验标本。

4.患者体位:患者体位的原则是,首先应该是患者可以接受的一种姿势,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其次应该利于操作,将所要穿刺的一侧胸部尽量暴露,使肋间隙尽量打开。一般采取患者骑跨于一把较高椅背的椅子上,椅背上放置一垫子或枕头,患者骑于椅上,双手环抱椅背,下巴垫于垫子或枕头之上。如果患者不能坐直可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一般推荐仰卧或患侧略向下倾斜的侧卧位。

5.选择穿刺点:术前应该参考患者无论何种体位,在患者摆好体位后胸穿实施之前,必须由术者亲自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减弱,特别注意应该双侧胸腔进行对比。选择穿刺点时,应该从低于胸腔积液位置的1个2个肋间、脊柱旁侧5-10厘米进针。为避免腹腔脏器损伤,除非在精确的B超引到之下,否则不要在低于第9肋间处进针,为避免肋间血管、神经损伤,应在肋骨上缘进针。可以用记号笔或圆珠笔在所选取的穿刺点处进行标记。

图12-1 胸腔穿刺进针示意图

6.穿刺技术:术者带无菌手套,在所选取的位置上用消毒剂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孔巾上端可由助手用胶布固定在患者身体或衣物上。用1%或2%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应先使用一25号短针在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更换为22号长针头,向垂直方向逐层进针,将麻药注射在皮下组织、胸壁肌肉组织、肋间肌组织、肋骨骨膜及胸膜表面,应注意边进针边抽吸以除外穿入血管内,穿刺时遇到胸液流出时应增加麻醉药物注入的量,以使壁层胸膜充分麻醉,在拔针之前记录进针深度。

抽取胸腔积液时换一只18号的针头,并将导管在注射器上套好,然后从麻醉的针孔进针,沿肋骨的上缘进针到预定的深度。一旦见到胸水即可停止进针并小心的操纵针头上的套管,用手指堵住套管的开口避免空气进入胸腔。连接大的导管接三通,旋塞方

2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向打开朝向患者,抽出大约50ml胸腔积液用于 诊断分析然后关闭旋塞。如果以治疗为目的抽取更多胸腔积液则另一端的高压引流管连接于三通,接大的引流袋,旋塞应通向患者与容器之间,这样胸腔积液就能引流了。每次引流量不应超过1500ml。引流完毕后在患者吸气末拔除引流管,局部敷料封帖并擦除皮肤上残留的消毒液。确保所有的针头都放到安全的容器内。

现在一般采用带三通的密闭引流袋进行胸腔穿刺,如果不具备此条件,传统的胸腔穿刺是使用带胶管的粗针头,一端接50ml注射器,每次抽吸满后由助手使用血管钳夹闭橡胶管,将胸液推入容器中。

7.胸液的处理:诊断性胸穿胸液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处置见表12.1。

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穿刺所得胸液应尽快送检,对于蛋白含量较高的胸液若不经抗凝处理,其中的细胞成分会粘在一起,胸液也可能会结块或凝固,所以如果注射器没有事先被肝素化,细胞计数与分类应使用EDTA处理过的(紫色盖子)试管;若要使用血气分析仪器测定胸水的PH值,标本必须保证隔绝空气,且检验时间距抽出胸液不能超过1小时;如需行细菌培养,最好在床旁即将胸液注入带有培养基的瓶子内;如需进行细胞学检查,胸液量不应少于100ml,且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其中加入防腐剂(9ml胸液中加入1ml40%的甲醛);若高度怀疑患者的胸液为漏出液,则最经济的方法是先测定胸液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蛋白,如果否定了漏出液的诊断再行其它化验。具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见第11章。

表12.1 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的处置方法

实验室

生化 (红色盖子试管)

常规 (紫色盖子试管)

细菌学

细胞学 血气分析

胸液量

5 5

10

5-25 5 检验项目

蛋白、乳酸脱氢酶、葡萄糖

白细胞计数、瑞氏染色细胞分类 红细胞比容(血性胸腔积液)

需氧、厌氧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培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

细胞学检查

pH、PCO2

8.治疗性胸腔穿刺术:治疗性胸腔穿刺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胸腔积液所造成的气短症状,防止液体积存于胸腔使肺组织长时间受压,以及使受压的肺组织复张利于进一步检查肺部病变。但由于细针胸腔穿刺的局限性、针刺破胸膜的潜在风险以及无法进行胸膜固定术等原因,一般治疗性胸腔穿刺在临床常被胸腔闭式引流术所代替。治疗性胸腔穿刺术目前一般用于胸腔积液量较小不宜放置引流的的感染性胸腔积液或肺切除术后引流管拔除之后残余的需要处理的胸液等少数情况。治疗性胸腔穿刺的禁忌证与诊断性胸穿相同。

3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唯一与诊断性胸腔穿刺所不同的是,治疗性胸腔穿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锐利的注射器针头,因为针头长时间在胸膜腔内停留,随着胸液的减少与呼吸运动,锐利的针头极易将肺刺破或划伤。目前有专门为治疗性胸腔穿刺准备的器械包,比如美国Arrow-Clark Pleura-Seal的产品,可直接使用其中的套管针,穿刺一次后将钝头套管留置胸腔内;如果没有专用设备,可以使用大号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将留置针套管置入胸腔,外结三通进行抽液,或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如图12.2所示进行治疗性抽液。

抽液后如需胸腔注药,则应在抽液之前将所需药物配成溶液备好,待抽液完成后将药物经穿刺针注入胸腔内,随即拔针用纱布或棉球压迫穿刺点,胶布固定。有时,如引起中毒症状的结核性脓胸,虽然胸腔积液量很小,或粘稠不易抽出,为缓解患者症状也需进行胸腔注药,这种情况下,抽液量不会太多,穿刺后应特别固定好穿刺针或套管针的位置,防止从胸腔脱出将药物注射到胸膜腔以外。

9.关于胸腔穿刺抽液量,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认为首次抽液量不应超过600ml-800ml,以后每次不应超过1000ml-1500ml,但对于一些病例,如恶性胸腔积液,胸液量极大,抽出1000ml液体不能使症状得到改善,有作者一次抽液超过3000ml,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对于此种观点或个案的报告始终未能使抽液量的规定改写,原因是与抽液量相关的并发症复张性肺水肿有时是致命的。有作者认为复张性肺水肿与抽液的速度相关,与抽液的量并无关系,但此结论未得到普遍的认同。所以,目前治疗性胸腔穿刺的量一般仍按传统观点掌握,临床实践中可依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图12-2 使用软管行治疗性胸腔穿刺

10.胸腔穿刺的并发症及处理:无论诊断性胸腔穿刺还是治疗性胸腔穿刺,都有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比较常见的有:血管迷走反应、气胸、血胸、胸腔感染以及复张性肺水肿等。

(1).血管迷走反应: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恶心、血压下降、脉细、肢冷、晕厥等。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的程度不一,有些较轻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明显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在下次胸腔穿刺之前,应积极作患者的思想工作,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可在操作前半小时给与安定。一般经上述处理患者再次胸穿多能顺利进行。

(2).气胸:治疗性胸腔穿刺较诊断性胸腔穿刺更容易出现气胸。因为一方面如果使用较锐利的穿刺针有可能会刺破脏层胸膜,造成肺漏气;另一方面,在治疗性胸穿时胸腔内负压更大,使得空气更容易进入胸腔。如果患者在穿刺后出现呼吸困难,应常规拍胸片以除

4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外大量气胸,如果出现大量气胸则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若为症状不明显的少量气胸,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

(3).血胸:因胸穿刺破肋间动脉造成。如果抽液时抽出不凝的血液,应考虑到穿刺造成血胸的可能,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4).胸腔感染:一般因操作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感染所致,可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若脓胸量大,则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5).麻醉意外:少见,应注意仔细询问过敏史,应用麻醉药物应预先皮试,若出现反应渴于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3-5分钟可重复。

(6).空气栓塞:少见,多出现于人工气胸时,一旦出现,病情危急,可致患者死亡。 (7).复张性肺水肿:治疗性胸腔穿刺后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约1%-2%。一般见于大量抽液后或胸腔闭式引流迅速放液或放气后,患侧肺快速复张后产生的肺水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和低血压,有时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个别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治疗性胸腔穿刺应特别注意防止和正确处理复张性肺水肿。复张性肺水肿真正的发生机理尚不明确,但某些动物实验的结果提示其发生与肺受压的时间相关,临床上,无论气胸或胸腔积液,如果肺受压时间超过3天,当肺复张时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复张性肺水肿的水肿液内蛋白含量高,提示水肿机制为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另一种观点认为其发生与再灌注损伤有关。当肺萎陷时,肺组织内低通气、低灌注,当复张时,血液与气体的重新灌流产生氧自由基,可使组织损伤。

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常为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后出现典型的剧烈咳嗽伴粉红色泡沫样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部紧缩感。其它症状还有呼吸困难、气促、心动过速、发热、低血压、恶心、呕吐和发绀等。症状一般持续24-48小时,胸部X线照片显示穿刺同侧肺部肺水肿的典型改变,肺水肿有时也可波及到对侧肺。有报道复张性肺水肿的死亡率可高达20%,故临床上必需格外引起重视,如果患者在发生48小时之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一般均可痊愈。

预防复张性肺水肿一般应注意,如果患者肺压缩时间较长,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时应密切监护,不要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抽液速度应缓慢,如果出现上述表现则应暂停抽液。复张性肺水肿的治疗应强调积极,一般处置方法为静脉液体支持、氧疗与应用吗啡。利尿剂并不主张使用。对于氧疗建议提高级别及早应用,例如对于轻度低氧者给予面罩吸氧,中度低氧者给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重度低氧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应用PEEP。对于低血压和低心排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二.穿刺胸膜活检术(Needle Biopsy of the Pleura)

1.适应证:胸膜活检近年来呈减少的趋势,因为胸膜活检术本身阳性率并不理想,其应用主要为鉴别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对于结核性胸膜炎近年来通过检测胸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或干扰素γ的含量得到确诊;而恶性胸腔积液往往通过胸液的细胞学检查或胸腔镜检查得以确诊。总的来说,当前穿刺胸膜活检术的适应证仍为任何不明原因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以及不明原因的胸膜增厚。

2.禁忌证:与胸腔穿刺类似,胸膜活检的主要禁忌证仍为出血倾向。具体禁忌如下: (1).出血体质、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血小板计数

(4).脓胸,一组5例脓胸行胸膜活检的报告,其中2例出现了皮下脓肿; (5).肺功能严重不全、严重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大泡、肺包囊虫病等; (6).皮肤感染应待感染控制后实施操作;

5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7).病变位置不宜操作者。 3.准备工作:

(1).所用物品,除了常规胸腔穿刺包外,还须准备专用的胸膜活检针。不同厂家生产的胸膜活检针有所不同,但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利用针上锐利的反钩对胸膜组织进行切取。常用的胸膜活检针有Abram切割活检针与Cope钩型活检针。

(2).定位方法:一般采用B超定位,因为B超经济、便携、无辐射、可以得到实时图像,且可以得到与操作体位相同的图像。也有作者使用CT进行定位,认为可以通过CT尽量选择胸膜明显增厚的位置进行活检。

4.活检方法:患者体位同诊断性胸穿。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浸润局麻,尤其在壁层胸膜表面应注射较多的麻醉剂。使用麻醉针试穿抽得胸腔积液。如果不能使用麻醉针抽到胸水,则不要贸然进行胸膜活检,如果必需进行活检,则应考虑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

麻醉满意后换用胸膜活检针进行穿刺,为避免刺破患者的肺脏,有些活检针设计为钝头,可用手术刀片的尖端将皮肤划开约1-2mm小口,然后将活检针刺入胸腔,当感到明显落空感后,退出针芯,此时从套管中穿刺可抽得胸水,引入钩针或切割针并将其向外退,当刚好抽不到胸水时说明针已到达壁层胸膜;使用钩针时,将外套管针退出至壁层胸膜约0.5cm,然后将钩槽转向下方或一侧,并将针向预计活检的部位的反方向压,需有一定力度,使其锐利面能够钩住组织,即迅速将钩针拉出,同时将外套管针稍向内推,以钩下胸膜组织;使用切割针时,将外套管针的倒钩向下方或一侧外拉,使倒钩钩住壁层胸膜,再旋转推入切割针芯以切下钩住的胸膜组织,最后将外套管针及切割针芯一并拔出;将钩出的胸膜组织固定,送检。一般应在同一穿刺点的不同方向反复穿刺,至少取3块组织。活检完毕后,拔除套管针,迅速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部位,用弹力胶布固定,一般不必缝合切口。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以除外并发症的发生。

图12-3 Abrams切割针 Cope钩针

5.并发症及处理:胸膜活检的并发症与胸膜穿刺基本相同。但需要特别指出几点: (1).气胸:气胸的发生是非常常见的,几乎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主要是因为活检过程中空气从穿刺针漏入胸腔,所以在穿刺时应尽量使胸腔外面的针孔减少暴露,以尽量减少进气量。如果是经穿刺针漏入胸腔产生的气胸,一般都不用处理,如果气胸量较大,患者症状较明显,则有可能是由于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所致漏气,应予闭式引流。

6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2).血胸:常见于穿刺针刺破肋间血管所致,所以穿刺时应注意沿肋骨上缘进针,若出现较大量的不凝血液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必要时应予闭式引流或手术处理,有报道因肋间血管动静脉瘘导致胸膜活检后血胸,这样的出血是无法自行停止的,所以应该手术处理。

(3).临近脏器损伤:个别情况下,穿刺针位置较低等原因造成误穿肝脏、脾脏、肾脏等邻近脏器。这种情况下,往往穿刺时未抽得胸水,而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病理检查发现送检的为肝、脾或肾组织,如果刺伤脏器较明显,尤其是较脆弱且易出血的脾脏,可能会导致大出血而需要手术处理。

参考文献:

1.Sarodia BD, Goldstein LS, Laskowski DM, et al.Does pleural fluid pH change significantly at room temperature during the first hour following thoracentesis? Chest 2000;117:1043-1048.2.Seneff MG, Corwin RW, Gold LH, et al.Complications aociated with thoracocentesis.Chest 1986;90:97-100.3.Collins TR, Sahn SA.Thoracocentesis: clinical value, complications, technical problems, and patient experience.Chest 1987;91:817-822.4.Bartter T, Mayo PD, Pratter MR, et al.Lower risk and higher yield for thoracentesis when performed by experienced operators.Chest 1993;103:1873-1876.5.Aleman C, Alegre J, Armadans L, et al.The value of chest roentg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neumothorax after thoracentesis.Am J Med 1999;107:340-343.6.Raptopoulos V, Davis LM, Lee G, 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neumothorax aociated with thoracentesis.AJR Am J Roentgenol 1991;156:917-920.7.Brandstetter RD, Karetzky M, Rastogi R, et al.Pneumothorax after thoracentesi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Heart Lung 1994;23:67-70.8.Gervais DA, Petersein A, Lee MJ, et al.US-guided thoracentesis: requirement for postprocedure chest radiography in patients who rece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ersus patients who breathe spontaneously.Radiology 1997;204:503-506.9.Doyle JJ, Hnatiuk OW, Torrington KG, et al.Neceity of routine chest roentgenography after thoracentesis.Ann Intern Med 1996;124:816-820.10.Carney M, Ravin CE.Intercostal artery laceration during thoracentesis.Increased risk in elderly patients.Chest 1979;75:520-521.11.Light RW, Jenkinson SG, Minh V, et al.Observations on pleural preures as fluid is withdrawn during thoracentesis.Am Rev Respir Dis 1980;121:799-804.12.Doelken P, Huggins JT, Pastis NJ, et al.Pleural manometry: techniqu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Chest 2004;126:1764-1769.13.Villena V, Lopez-Encuentra A, Pozo F, et al.Measurement of pleural preure during therapeutic thoracentesi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162:1534-1538.14.Boland GW, Gazelle GS, Girard MJ, et al.Asymptomatic hydropneumothorax after therapeutic thoracentesis for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AJR Am J Roentgenol 1998;170:943-946.15.Tarver RD, Broderick LS, Conces DJ Jr.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J Thorac Imaging 1996;11:198-208.

7

第12章

胸腔穿刺术与胸膜活检术

16.Heller BJ, Grathwohl MK.Contralateral 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South Med J 2000;93:828-831.17.de Campos JRM, Vargas FS, Werebe EC, et al.Thoracoscopy talc poudrage.A 15-year experience.Chest 2001;119:801-806.18.Screaton NJ, Flower CD.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 of the pleura.Radiol Clin North Am 2000;38:293-301.19.Ogirala RG, Agarwal V, Aldrich TK.Raja pleural biopsy needle.A comparison with the Abrams needle in experimental pleural effusion.Am Rev Respir Dis 1989;139:984-987.20.Poe RH, Israel RH, Utell MJ, et al.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redictive values of closed pleural biopsy.Arch Intern Med 1984;144:325-328.21.Ali J, Summer WR.Hemothorax and hyperkalemia after pleural biopsy in a 43-year-old woman on hemodialysis.Chest 1994;106:1235-1236.22.Lai JH, Yan HC, Kao SJ, et al.Intercos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ue to pleural biopsy.Thorax 1990;45:976-978.23.Mearns AJ.Iatrogenic rupture of the spleen.Br Med J 1973;1:395-396.

8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和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过程

《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术.doc》
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