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

2020-03-02 11:03: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马嵬》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复习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商隐的诗歌,而且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咏史怀古诗,所以本教学设计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导课,直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 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 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1 【教学方法】

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设计: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说到李商隐,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他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学生回忆,共同背诵) 还有他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学生回忆,共同背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咏史怀古诗《马嵬》。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语言导课,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也符合诗歌赏析的情感教学目标。)

二、作者介绍

2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 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诵读全诗

提到咏史怀古诗,简单的说,就是作者以史为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马嵬》,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背景呢?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自由的、大声的朗读2遍这首诗。

(学生活动:自由诵读,然后由2名学生朗诵,最后教师泛读。) (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赏析诗歌,诵读是关键。诵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也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

一、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从这首诗的题目,你能读出什么讯息呢?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结合书下注释,疏理文意,明确马嵬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一场战争。)

五、研讨全诗

问题

一、既然这首诗是以“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那么这首诗的哪几联写了这一事件呢?

(设计意图:检测上一教学环节布置的任务,检测学生是否正确的掌握的文章的大意。) 问题二:

1.这两种声音都是什么人发出来的呢? 2.这两种人分别来自什么地方?

3.作者用了“空闻”和“无复”这两个词来修饰,有什么目的呢? 4.宫内的生活如何?军队的生活又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4个小问题,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只有抓对关键词,才能明确: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唐玄宗昔日生活的快乐,如今却身在军营,异常的痛苦。昔日舒适安逸,如今却狼狈不堪。)

5、在颈联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来反映玄宗生活的改变呢?

6、究竟是谁的错呢?是谁造成这种悲惨的结局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初步让学生感知玄宗的昏庸。)

问题三:那么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有真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往文本上靠,从而引出首联。) 问题二:

4 1.玄宗因为思念杨贵妃,做了些什么呢? 2.作者对此报以什么样的态度?肯定还是否定?

(教师引导学生找关键词,有没有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词) 3.首联的后半句应该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态度,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缘分已经彻底断绝了。)

问题三:作者否定了玄宗荒唐的做法,紧接着又发出什么慨叹呢? 问题四:

1.尾联是什么意思?属于什么句式?

2.作者运用反问,描写了哪两种人的生活?运用反问有什么作用? 3.增强了什么语气?是讽刺还是赞扬? 4.作者嘲讽唐玄宗,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挖掘作品的主题。)

六、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这首诗的写作思路。 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作者之叹 2.师生共同复习咏史诗的结构特点。 3.再次诵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明确诗歌的情感后再次诵读,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将自己融入到作品当中,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七、课堂拓展

分析《过华清宫》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结束语: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马嵬》,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触摸了他心灵深处的情感脉搏,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走进更多诗人的情感世界,去触摸他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八、作业

背诵《马嵬》这首诗,预习文言文单元。

【板书设计】

马 首:徒闻 未卜

颔:空闻 无复 (对比)

嵬 颈:此日 当时 (对比)

尾:帝王 百姓 (对比)

马嵬

《马嵬》教案

马 嵬 教案

马 嵬 教案

《马嵬》最新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 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doc》
马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