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案例

2020-03-01 20:27: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以读为本

彰显语文本色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充分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谐和交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情绪、讲述、普通话、忧郁、犹豫、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读了《掌声》一课,回忆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子?后来的英子又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现在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2、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子?随机板书:(自卑、忧郁)现在的英子又是什么样子的?随机板书:(自信、活泼)

二、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我们一起来看多年以后英子写给同学的一封信:(指名读后交流) 过渡: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难忘的讲故事活动中去。

(一)快乐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2——3自然段,把描写掌声前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想想英子的内心活动。

把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想想掌声表达了同学们怎样的情感?

2、生自学

(二)班级展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儿红了。

英子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出示句子按学生找的出示)

掌声前

出示第一句。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 (2)出示第二句。

学生交流:从“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什么?(无奈,痛苦,委屈)。 师点拨:“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到底是什么事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上去)英子想上去吗?不想。英子不上去,行吗?不行。为什么? 情感朗读

(3)出示第三句。

英子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艰难

内心痛苦)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看见她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想对她说什么?

【评析: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此时把英子当成是自己的同学,从语言、行动等方面给予帮助,进一步体会英子自卑、痛苦、无奈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 (三)、激励导学

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1、过渡:就在英子万般无奈,无比痛苦时,英子听到了什么?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 师:好,我们一起写感受。(教师板书:鼓励)

师: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师:这一次,同学们用掌声送去鼓励之外,还送去了对小英子的赞赏。(板书:赞赏)就像同学们说的,小英子只是身体有残疾,其他方面和我们同学是一样的,甚至更出色。比如,她的故事讲得就—— 生:很好。

师:你们的掌声也使英子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她向大家—— 生: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此时小英子的一摇一晃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赞赏

鼓励

夸奖) 师:是啊,如果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爱。

【评析: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感悟,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调动了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地走入情感课堂落到了实处。】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师: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指板书)从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说)。

师:所以她才能够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正如她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指投影),读! 生:(齐)“我永远不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变化

师:课文里的同学用掌声送去了关爱。生活当中你们还打算用什么方式为同学们送去关爱呢?(生交流)

师:当别人忧愁的时候,我们给他唱一首歌;当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们为他送去一句安慰的话;当别人受灾的时候,我们伸手帮一帮,捐一份钱,做一点事。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语,都是一份浓浓的情,一份深深的爱。所以我想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导读”当中所说的那句话:(师指投影,生齐读)“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结束新课。 教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文的教学追求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课堂上,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他们或披文入情,琢磨语言;或移情体验,感同身受;或言语交流,体悟情感;或感情朗读,传情达意,于情智交融中经历了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静心思忖,回头审视,课堂始终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师生心潮起伏,成功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感悟,有效调动了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与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鸣,与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产生了“悦目悦心” 的情意体验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才能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的无限活力。

掌声教学案例

《掌声》教学案例

掌声案例

《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解析《掌声》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案例

掌声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实录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案例.doc》
《掌声》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