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农科)教案48学时

2020-03-03 20:54: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有机化学》(公共基础)教案

学时数:48学时 面向专业:一年级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

华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1 教案

第1章 绪论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2、理解和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3、理解和掌握共价键的类型、断裂方式及酸碱概念

二、教学重点:

1、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2、共价键的类型、断裂方式及酸碱概念

三、教学难点:

1、原子轨道、轨道杂化的概念

2、酸碱概念

四、难点突破:多举例,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理解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有机化学研究对象及有机物的特点。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提问。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价键的本质;σ键、π键;杂化轨道理论。

(约4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结合课堂提问)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有机化学与农业的关系。学生自学为主。

八、课程小结:

(约10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强调温故知新,预习烷烃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版)第1章

2 教案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烷烃的命名及构象

2、理解和掌握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理解和掌握烷烃的自由基取代机理

二、教学重点:

1、系统命名法

2、构象的概念

3、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

三、教学难点:

较优基团的比较;构象分析;自由基反应机理,自由基稳定性

四、难点突破:多举例以解决较优基团的比较问题;利用电脑动画或模型加深学生对构象分析、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或分子模型)、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烷烃的结构;同系列;构造异构;碳和氢的分类。

(约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烷烃的构象:乙烷的构象;丁烷的构象;优势构象。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烷烃的物理性质。

(学生自学)

5、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不同H原子的活泼性。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6、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自由基稳定性。

(约2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学的是有关烷烃的基本知识,这些大家在中学学习过,比较简单。烷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惰性,典型的反应只有卤代反应;烷烃的构象大家比较陌生,它是单键旋转引起的分子形状改变,一般用纽曼投影式表示。构象有无穷多种,一般讨论典型构象,要熟悉这些典型构象的能量差别。

2、预习烯烃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版)第2章

3 教案

烯烃(1)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烯烃的命名和顺反异构、烯烃的结构特点

2、理解烯烃的制备

4、理解和掌握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点:

1、烯烃的命名和顺反异构现象

2、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顺反异构

四、难点突破:利用电脑动画或模型加深学生对顺反异构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或分子模型)、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烯烃概述

(约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烯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烯烃的顺反异构。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烯烃的物理性质。

(学生自学)

5、烯烃的成键情况和结构特点。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6、烯烃的制备 (约2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7、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催化加氢;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注意区分构造、构型、构象的概念;顺反异构是由于其C=C不能旋转引起的,要熟练掌握构型的标记;烯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就象化学王国的“孙悟空”,变化多,这决定于它的结构中存在活泼性大的π键。

2、预习烯烃

九、作业:暂不布置

4

教案

烯烃(2)

3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亲电加成反应,马氏规则及其解释、正离子的结构

2、理解和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3、理解和掌握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4、理解和掌握烯烃的氧化反应;-H的取代反应

二、教学重点:

1、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马氏规则、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2、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3、烯烃的氧化反应;-H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难点:

马氏规则的解释、正离子的结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反马氏规则、-H的活泼性

四、难点突破:

分析亲电加成反应发生的本质,即C=C双键π电子云作为富电子试剂,吸引缺电子的亲电试剂而反应。利用电脑动画加深学生对电子效应、正离子结构、自由基结构的理解,并应用于马氏规则、反马氏规则、-H的活泼性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与卤素加成、与卤化氢加成(马氏规则)、与酸加成、与水加成、与硼烷加成;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约7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反马氏规则。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烯烃的氧化反应。

(约2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烯烃的-H的取代反应,-H的活泼性。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学性质主要是亲电加成,强调遵守马氏规则,强调马氏规则的解释、正离子的结构和稳定性比较;亲电加成是一类重要的反应机理,应从电子效应的角度深入理解。烯烃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反马氏规则;烯烃的氧化反应;-H的取代反应和-H的活泼性。

2、预习炔烃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3章

5 教案

炔烃与共轭二烯烃(1)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炔烃的命名、结构

2、理解和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

3、理解炔烃的制备

二、教学重点:

1、炔烃的命名、结构

2、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三键的成键情况、炔烃与水加成

四、难点突破:

利用电脑动画加深学生对电子效应和三键结构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炔烃的命名、结构。利用电脑动画图片分析三键C的sp杂化情况,两个π键的形成;命名与烯烃相似,举例。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炔烃的加成反应:有与烯烃相似的催化氢化和亲电加成,但与水加成有点特殊:只能与一分子水加成,产物转变成羰基化合物。分析为什么烯醇式为什么不稳定。也有与与烯烃不同的亲核加成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炔烃的氧化反应:与烯烃相似,举例说明。

(约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分析三键H的酸性产生原因,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反应本质,举几个相关的鉴别题、推结构例子让学生巩固理解。

(约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5、炔烃的制备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是炔烃的命名、结构,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由于三键碳中有两个π键,因此是sp杂化,直线型分子;炔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加成和氧化,但与水加成及金属炔化物的生成两个性质不同。

2、预习共轭烯烃和电子效应

九、作业:暂不布置

6 教案

炔烃与共轭二烯烃(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理解和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共轭体系

二、教学重点:

1、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共轭体系

三、教学难点: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共轭体系

四、难点突破:利用电脑动画加深学生对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共轭体系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由1,3-丁二烯的结构入手分析共扼体系和共扼效应、共扼效应类型;解释不同烯烃的稳定性。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共扼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4-加成,分析为什么有1,4加成;双烯合成反应,反应的特征是,不需催化剂,一步完成,无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六元环化合物。举例如何写出反应产物,让学生作课堂作业,充分熟悉该反应。

(约3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

(约4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共扼效应及共扼二烯烃的结构、性质。由于共扼,使二烯烃既有单烯烃的性质,又有与单烯烃不同的化学性质,如1,4-加成,双烯合成。难点是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

2、预习脂环烃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4章

7 教案

脂环烃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理解掌握环烷烃的张力和稳定性的关系。

3、掌握环烷烃的构象分析

二、教学重点:

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

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四、难点突破:

利用电脑视频或分子模型,与开链烃比较,着重讲清楚椅式构象的横、竖键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约2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环烷烃的张力和稳定性。着重分析为什么三元环不稳定,即非正常的σ键,弯曲键。

(约2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最稳定构象中的竖键与横键;1,3—竖键作用,大基团尽可能占据横键。

(约4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芳香烃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5章

8 教案

芳香烃(1)

3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芳香烃的分类和单环芳香烃命名

2、理解和掌握芳香烃的结构与休克尔规则

3、理解和掌握单环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点:

1、芳香烃的结构与休克尔规则

2、单环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3、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三、教学难点:

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香性分析(休克尔规则)

四、难点突破:

与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进行比较来理解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多举例,讲清共轭π电子总数的计算方式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芳香烃的分类、单环芳香烃的命名。取代基优先作母体的顺序,举例说明,学生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后讲解纠正。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单环芳香烃的结构及芳香性的判断、休克尔规则。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单环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侧链的反应。

(约6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与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比较,说明为什么苯环是取代而不是加成。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芳香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和稠环芳香烃

九、作业:暂不布置

9 教案

芳香烃(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芳香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2、理解和掌握稠环芳香烃的命名、性质和定位规则

二、教学重点:

1、芳香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2、稠环芳烃的化学性质和定位规则

三、教学难点:

芳香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及其解释

四、难点突破:

从亲电取代的机理分析、理解定位效应和定位规律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定位效应及其解释:取代基对再取代活性、取代位置的影响,从反应机理分析解释。

(约4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稠环芳香烃的命名、性质和定位规则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旋光异构

九、小测验

十、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6章

10 教案

对映异构

3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旋光异构产生的条件;物质的旋光性、手性与对称因素等概念

2、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标记和命名

3、掌握两个手性碳和不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构型的分析

二、教学重点:

1、旋光异构产生的条件

2、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标记和命名

3、两个手性碳和不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构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1、旋光异构产生的条件

2、Fischer投影式的投影方法和书写规则

3、不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构型的分析

四、难点突破:

1、从理解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入手,借助电脑动画图片和分子模型,并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旋光异构产生的条件

2、借助电脑动画图片和分子模型,并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投影方法和书写规则

3、从理解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入手,借助电脑动画图片和分子模型,并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旋光异构产生的条件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物质的旋光性

(约分15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阐明旋光异构产生的条件,手性、手性碳、手性分子、对映体等概念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含一个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手性C原子的判断,构型的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的投影方法,R/S、D/L标记方法,书写规则,对构型的标记及外消旋体、非对映体的概念 (约4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含两个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含两个不同和相同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内消旋体的概念

(约分30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5、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复习和预习旋光异构相关内容和卤代烃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7章

11 教案

卤代烃(1)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2、理解和掌握卤代烷的性质

3、理解和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二、教学重点:

1、卤代烷的性质

2、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三、教学难点: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四、难点突破:

采用对比的手法,从试剂进攻的部位、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稳定性等方面理解并存历程在反应中的比例差异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回顾烷烃的结构与性质,引入卤代烃

(约5min,语言表述)

2、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约分45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 机理

(约分25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和机理、卤代烯和卤代芳烃

九、作业:暂不布置

12 教案

卤代烃(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和机理和其它性质

2、掌握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1、卤代烷的性质和消除反应历程

2、掌握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消除反应历程;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四、难点突破:

采用对比的手法,从试剂进攻的部位、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稳定性等方面理解并存四种历程在反应中的比例差异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回顾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约5min,语言表述)

2、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和机理

(约3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格氏试剂的生成及其性质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的性质

(约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醇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8章

13 教案

醇、酚、醚(1)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醇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醇的制备

二、教学重点:

1、醇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醇的制备

三、教学难点:

醇取代和消除反应中的重排

四、难点突破:

从理解醇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和取代、消除反应机理着手,并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进行比较,理解碳正离子重排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醇的结构特点与物理性质(氢键的影响)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醇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注意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进行比较 (约4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醇的制备:格式试剂法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酚醚

九、作业:暂不布置

14 教案

醇、酚、醚(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酚的分类、命名

2、理解和掌握酚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掌握醚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和性质

4、掌握酚和醚的制备

二、教学重点:

1、酚和醚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醚的williamson合成法

三、教学难点:

1、不同结构的酚的酸性比较

2、醚键断裂的方向

3、醚的williamson合成法中原料的选择

四、难点突破:

1、从周围基团结构对O—H键断裂难易程度的影响着手分析引起酚的酸性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酸碱性比较的基本思维方式

2、从理解机理着手,理解和掌握醚键断裂的方向

3、从理解卤代烃的取代机理着手,理解和掌握醚的williamson合成法中原料的选择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酚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和性质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酚的制备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醚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和性质;、环氧乙烷的反应及其在合成题中的应用

(约3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4、醚的制备:

williamson合成法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醛酮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9章

15

教案

醛和酮 (1)

3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醛酮的分类、命名

2、理解和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

1、醛酮分类、命名

2、醛酮的结构特点和亲核加成

三、教学难点:

醛酮的结构特点和亲核加成活性比较

四、难点突破:

从理解亲核加成机理着手,分析影响亲核加成活性的因素,帮助学生掌握反应活性比较的基本思路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醛酮的分类、命名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醛酮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与氢氰酸的加成;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活性比较

(约5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与醇的加成;与水的加成;与格氏试剂的加成;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约5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醛酮的其它性质、醌

九、作业:暂不布置

16 教案

醛和酮 (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理解和掌握醛酮的制备

二、教学重点:

1、醛酮的-氢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醛酮的制备

三、教学难点:

醛酮的-氢的反应

四、难点突破:

从醛酮的结构入手,运用诱导效应等进行分析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1、回顾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约5min,语言表述)

1、醛酮的-氢的反应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2、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3、醛酮的制备

(约3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羧酸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11章

17 教案

羧酸及其衍生物(1)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掌握羧酸的命名、理化性质

二、教学重点:

羧酸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羧酸的化学性质

四、难点突破:

分析羧基的结构,-C=O与-OH连在一起,化学性质为什么与单独基团有所不同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引言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简要回顾羰基和羟基的性质,提出问题:如果这两个基团连在一起,理化性质会有哪些变化?从而引出羧酸的概念。

羧酸的命名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举例说明,举含有羰基、羟基、双键的羧酸为例,并以此归纳所有链状化合物的命名规律。

羧酸的物理性质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重点是羧基对其熔点、水溶性的影响。分析羧基的缔合,羧基中羟基的氢键。用幻灯展示熔点、溶解度数据,与烃、醛酮比较,让学生得出羧酸物理性质的特点。 羧酸的化学性质

(约4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酸性:

酸性表现,引导学生得出其酸性比醇、二氧化碳强,分析为什么比醇强。

转变成衍生物:

投影显示反应式,问学生这些反应式中有什么共同点?(实际上是羟基被其它基团取代)这与醇羟基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练习写几个反应式,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 个别化合物

生物体中、药物、精细化学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羧酸类化合物,加深学生对羧酸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约2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羧酸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命名与一般开链化合物差不多,先选择主链,羧基编为1号;羧基能形成氢键,沸点较高,羧基是亲水基团,羧酸具有一定的水溶性;羧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酸性、转变成衍生物。

2、预习羧酸衍生物

九、作业:暂不布置

18 教案

羧酸及其衍生物(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2、掌握羟基酸的脱水反应

3、掌握三乙(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4、掌握类脂中几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命名,皂化反应

二、教学重点:

1、羧酸衍生物的互相转变规律

2、三乙(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羧酸衍生物的互相转变规律

2、三乙(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四、难点突破:

着重分析酰基上的亲核取代机理;通过多举例来掌握三乙(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引言

(约5分钟,语言表述)

羧酸可转变成一些衍生物,此课将再详细认识衍生物间的转变、联系。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物理性质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这一节内容简单,让学生自学10分钟,教师提几个问题、习题,学生思考,教师解答,从中启发学生找到一些规律。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重点内容,先讲解酰基上的亲核取代机理,以此作为衍生物之间转变的通式,然后变化不同的取代基,教师示范以及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系列不同的反应式,让同学体会反应规律,教师分析启发。

羟基酸得的脱水反应 (约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β-二羰基化合物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三乙(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类脂中几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命名,皂化反应 (约10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是羧酸衍生物的互相转变,及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虽然反应式比较多,但全部可用酰基上的亲核取代机理理解。

2、预习含氮化合物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12章

19 教案

含氮化合物(1)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掌握胺和酰胺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点:

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难点突破:

氨与胺的结构对比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引言

(约5分钟,语言表述)

前面学的几类化合物都是C、H化合物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及其衍生物,如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等,这一章要学习含N化合物及含P化合物。含N化合物重要的两类有胺、酰胺,下面分别学习。

结构、分类、命名

(约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出问题、举例、提示、归纳)

结构:是氨的衍生物,与氨类似,保持三角锥形。

分类:注意比较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不同。

命名:与醚类似点。

化学性质

(约40分钟,电脑展示反应式,结合黑板讲解)

碱性、烃基化、酰基化与氨类似,注意比较,让同学们能更清楚地理解这三类反应的本质。然后让同学们写出一系列不同结构式的反应式,以巩固所学知识。由酰基化引出兴斯保反应,磺酰胺的酸性可与硫酸、磺酸对比,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与亚硝酸的反应,让学生先思考一下。

酰胺

(约3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虽然在羧酸衍生物中接触过酰胺,但讨论得不够深入。

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是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让学生复习反应机理,写几个反应式。与亚硝酸的反应,让学生先思考一下。重点讲解霍夫曼降解。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主要是胺和酰胺,重点是两者的化学性质。胺的化学性质主要和氨对比;酰胺属于羧酸衍生物,其化学性质可参考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2、预习重氮、偶氮化合物

九、作业:暂不布置

20 教案

含氮化合物(2)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掌握重氮盐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二、教学重点:

重氮盐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三、教学难点:

重氮盐的生成及结构

四、难点突破:

比较法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引言

(约5分钟,语言表述)

含N化合物除了胺、酰胺外,还有重氮盐及硝基化合物;N和P是同一主族,因此两者成键情况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类似,含P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

重氮盐

(约40分钟) 形成: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反应。对比脂肪伯胺、酰胺与亚硝酸反应产物,分析原因,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

重氮盐的反应:重氮盐是一个弱亲电试剂,能对酚、芳香胺进行亲电取代;重氮基也是一个较好的离去基团,能被其它基团取代

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约2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其它含氮化合物:

尿素的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和应用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13章

21

教案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及部分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点:

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及部分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杂环化合物结构的理解

四、难点突破:

教师讲解,并与芳香烃对比,分析特点,学生记忆,课堂作业,强化印象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引言

(约5分钟,语言表述)

以前学习的环状化合物叫碳环烃,及环中只有C原子,这些环状化合物和开链烃化学性质差别不大。今天要学习的是含有杂原子的、且具有芳香性的环状化合物,是另一类以前没有接触的化合物。

概念

(约5分钟)

重点讲述杂环化合物和一般环化合物的区别,即杂原子和芳香性,并举环酯、环酰胺、环醚、环酸酐的例子,说明它们不具有芳香性,化学性质和一般环化合物无多少区别。因此不能规为杂环化合物。

命名

(约20分钟,学生自学、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采用音译法。编号从杂原子开始。举例说明

结构

(约15分钟,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主要介绍三个五元杂环、一个六元杂环。分析为什么具有芳香性;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电荷分布,以此说明为什么五元杂环是富电子杂环,六元杂环是缺电子杂环,为下一步学生理解其化学性质作基础。

化学性质

(约40分钟,学生自学、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亲电取代:与苯比较活性,由电子分布说明原因,重点是几种杂环化合物亲电反应活性的比较。

酸碱性:从结构上说明为什么吡啶具有碱性,吡咯具有微弱酸性。提问:比较一系列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借此机会归纳总结。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1、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预习糖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15章

22 教案

碳水化合物

2学时

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

谷文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9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单糖的开链式结构、哈武斯结构式、构型标定等

2、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双糖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

开链式结构、哈武斯结构式、构型标定;

单糖的化学性质,双糖的结构和性质、苷键类型的判断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哈武斯透视式、构型标定;

双糖的苷键类型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四、难点突破:

费歇尔投影式转变成哈武斯结构式

五、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电脑动画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

六、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分子模型

七、教学过程

概念、命名、分类

(约10分钟) 概念: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用幻灯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糖的结构式,解释概念的含义。

命名:俗名,不采用系统命名,举例说明,解释不采用系统命名原因

单糖的结构

(约35分钟,学生自学、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开链式结构:费雪投影式表示,为什么要用立体表示;D,L构型的判断标定。

氧环式结构:氧环式结构的提出证据;为什么能形成氧环式结构;α、β的判断;哈武斯表示式提出理由;由开链式结构如何写哈武斯结构式;为什么要采用哈武斯结构式;哈武斯结构式中α、β的判断;举例说明,学生课堂作业,分析纠正错误,反复强化。

单糖的化学性质

(约30分钟) 氧化反应:溴水氧化;硝酸氧化;费林、吐伦试剂氧化。各种氧化反应的特点、产物。与醛的氧化反应对比。

还原反应:氢气加成;NABH4还原;联系羰基的还原反应,对比。注意还原产物的构型。

成脎反应:与醛酮类似反应对比,分析异同点。

成苷反应:与半缩醛转变成缩醛反应对比。

显色反应:重点是莫里西显色和西若万若夫显色

双糖

(约10分钟,学生自学、电脑、黑板、语言表述) 还原性概念:判断标准。

苷键类的判断:

苷键与性质的关系:与还原性的关系;与变旋光性的关系。

常见双糖的结构特点:水解产物;苷键。葡萄糖,麦芽糖,海藻糖,纤维二糖

八、课程小结:

(约5min,语言表述) 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是单糖的结构,结构构型的判断,哈武斯表示式;单糖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成脎、成苷反应。

九、作业:见《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14章

23

天津大学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48学时)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48学时

48 学时 结构图集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48学时教学方案

大学语文龙洞48学时考试范围

延续注册必修课48学时试卷

监理工程师必修课48学时试卷78分

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 必修课48学时

《电子CAD》教案(48学时)—李院林(项目五)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农科)教案48学时.doc》
有机化学(农科)教案48学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