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题目

2020-03-03 07:26: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佛学题目

作业。第一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心得体会

第二。选择一个阶段,谈谈此阶段佛教的特点,及其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第三。选择一个文人或者一个文学流派,其与佛教宗派的交涉与影响

第四,选择某一时期佛教或者某宗派的主要思想对文学创作,文学思想,文学思潮的影响

第五。就你的了解,从佛教哲学角度,分析一首或多首(篇)诗文的内容思想,补充前人的分析不到位或不准确的地方,或发表你的新看法

第六。选择一段佛教经典或一个佛教故事翻译过来,并说说你的收获或者体会

第七。默写(心经)

佛学的世界观

虽然佛教的世界观是一门普通的常识,但对佛教徒或研究佛教的人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因为佛教讲空性,所以就没有什么世界观或人生观等概念;也有人认为,佛教只不过就是烧香磕头,劝人向善而已。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实佛教并非如此简单。虽然佛教是讲空性,但并不是说万物皆不存在;烧香磕头也不能代表佛教,更不能阐明佛教教义;还有,虽然劝人向善的确是佛教所宣扬的,但却并不是佛教独一无二的特点,例如:传统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导,也同样是在劝人向善。由此可见,上述这些观点,都是因为对佛教的一知半解所造成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弄清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研讨。 要讨论这个题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教经典对宇宙构成的描述,与现代自然科学所发现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有部分冲突。一些不懂佛教教义的人,就因此而认为佛教不科学,并连带地将佛教的一些修法与见解,也认定为是不准确、不合理的。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由于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教,因此也就无法透彻地了解佛教的真正见解。 在西方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论。每当此时,自然科学往往能提出强有力的、具说服力的证据,来驳斥宗教的部分理论;然而,不但现代科学无法推翻或证明西方宗教所阐述的造物主,就连这些宗教本身,也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一点。如此一来,有些人就以点代面,想当然地以依此类推,对所有宗教、所有教派,以及所有的修法和见解,都抱持同样的观感,认为它们都是迷信、愚昧、消极、落后的代名词,佛教当然也难逃此劫。为了澄清这些误会,为了消除这些成见,就理当以研学佛教世界观作为切入点。

因此,虽然佛教特有的教义包括缘起性空、大空性、大光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一系列的见解和修法,而只就佛教的世界观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

这个题目如果深入地讲,就必须要对宇宙形成理论作广泛的研究,其复杂性可想而知,所以今天只是浅谈而已,希望以后能更深入学习。

超越您的经验

世间上普通的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往往是不可靠的,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比如在看电影时,观众认为电影里人物的动作是那么活灵活现连续不断的,但懂得一点电影原理的人们都知道,电影的放映实际上是由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串起来的,因为播放的速度很快,人的肉眼就觉察不出来了,误认为是连续的动作。又比如一个瓶子,在没有破碎之前,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瓶子,人们都会认为是完全同样的一个瓶子,但佛陀则告诉我们,它是在刹那刹那地变化坏灭!因此,人类的经验往往就是对事物表层现象的一种虚假体验,对此,科学家们也有类似看法,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威斯柯夫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它不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在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接经验的。”而佛教里一些高深的道理,比如说空悲不二的哲学教义,更是超越一切相状的,是凡情不可思议测量之处。

现在人们不会仅凭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因为自己不能领会理解,就敢随意地去指责当代科学家们的发现是“唯心”或者是“迷信”。而佛法是更加地微妙难思,人们就更不应该在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任意随便地下结论。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经自语道:“甚深离垢染,光明如虚空,甘露微妙法,我今已获得。我虽欲示说,他人莫能解,意欲趣林薮,不说默然住。”但后因梵天王的劝请及忆念起以前的大悲愿力才开始转法轮。 虽然佛法很深邃,但是对于信众来说,由于有历代证悟了的传承上师们的教授,佛菩萨又有广大无边和无穷善巧的智慧把那些微妙难思的佛法深入浅出地道来,所以只要通过不断地闻思修习,具善缘和有信心的佛教徒们也是很容易地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对于一些非佛教信徒来说,也许他们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良好的机缘深入到佛法那广阔的智慧海洋中,但通过以上这种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比思索,或许间接地能对佛法生起信心。

有些对于佛法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却好望文生义,比如对于空性,误解为既然佛教认为“四大皆空”,就是悲观主义,消极逃避等等,这样随意猜测,妄加诽谤,这显然曲解了佛法里所讲述的甚深道理。在世间上,若是还没有搞清或是根本不了解对方的观点,就那么喋喋不休,除了以为你是疯子和别有用心外,人们对你还会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呢?若是一个对是非毫无观察能力非常愚笨的人,说一些疯话也许还情由可原,但对于一个有智慧和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来说,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应该经过详详细细周密的观察,特别是对于在中国和世界上流传影响达数千年的佛教,不但有精深博大的哲学文化内涵,而且在历代都有亿亿万万的人们在追随,所以就更应该慎重才对。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康有为说:“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佛学

佛学

佛学心得体会

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概论

佛学浅析

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箴言

《佛学题目.doc》
佛学题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