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教学设计

2021-01-13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9~5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的模型的建构过程,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观看视频《曹冲称象的故事》。

2.请学生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3.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二、讲授新知

1.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老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观察课件,在天平的左端放一个空碗,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吗? 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在天平的左边再放1个50克的砝码,右边再放多少克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20+50=7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碗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5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不平衡,说明空碗的重量小于50g。,20

学生思考得出:一碗米粉的重量等于碗的重量加米粉的重量。

如果用未知数x 来表示米粉的重量,那么碗和米粉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汇报:2O+x (师板书)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50g砝码),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2O+x >50。 怎样让天平两边平衡呢?(加砝码)

教师在右边加一个5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 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2O+x

引导学生说明这碗米粉的重量大于50g,小于100g。 让学生继续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50克和20克的,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这说明了什么? (一碗米粉的重量等于70g) (4)同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等式、不等式,并在等式、不等式下面记录下来。 (5)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等式和不等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得出:有的等式没有未知数x ,有的等式含有未知数x ,有的含有未知数的是不等式,有的是等式。

教师小结:像2O+x =7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6)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不是。)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归纳小结: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7)出示一组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借助集合图比较等式与方程,总结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巩固拓展

1.达标练习,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天平的平衡找出等量关系,再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没有天平,我们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吗? 观察情境图,按要求完成题目。

3.拓展练习。根据给出的方程编题。

四、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石块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不平衡平衡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2050 20+x=70 20+x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推荐第2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 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纸质天平鸡蛋板贴 橘子板贴 袋子板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依托天平理解相等 1.出示板贴:纸质天平

谈话:今天我们要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方程,学习它有个重要的伙伴我们一定要请出来。(板贴:天平)

谈话:对天平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 2.理解相等的关系

(出示板贴: 100克砝码,60克鸡蛋,40克橘子)

谈话:现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60克的鸡蛋和一个40克的橘子,右边是10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能用你的小天平演示一下吗?

谈话:你能够用数学语言记录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 预设:一个鸡蛋的质量+一个橘子的质量=100克 谈话:这个关系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谈话:像这样40+60=100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谁还能说几个等式? 小结:等号不仅表示运算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3.理解不相等的关系

(操作板贴:取下橘子,天平不平衡)

谈话:如果把这个橘子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 预设:60<100, 100>60.

谈话:这样不相等的式子叫不等式。能再说几个不等式吗?

小结:大于小于号可以表示不相等的关系。 4.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谈话:同学们,如果把这个袋子放进天平的左盘,你想一想,这个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用你的小天平演示一下吧。 谈话:袋子有多重我也不知道,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预设:60+x=100, 60+x100。

二、借助“天平” 理解等量关系

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同学们,你心里还有天平吗?老师把一个大天平,化作了40个小天平送到了每个同学的心里。心中有了这个天平就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研究5x=800 出示课件:

谈话:看图,这幅图里有天平吗?把老师送给你们藏在心里的那个天平拿出来,想想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预设:5个苹果的质量等于800克

谈话: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5x=800。

谈话:能说说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2.研究2y+200=1000 出示课件:

谈话:看图,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谈话:这里有天平吗?用你的天平找找这道题中的相等关系,同位互相说说看。

预设:两个大杯子的盛奶量+200 =1000。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吗? 预设:2y+200=1000, 谈话:2y表示什么?

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还有其他关系吗?

预设: 1000—2y=200,1000—200=2y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同学们,在刚才的两道题中图中没有天平,可是同学们依然能自己找到天平,不仅用手势表示出了相等的关系,而且还很有创造性,能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运算,写出了相等的式子。

三、式子分类 认识方程 1.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这么聪明,能给黑板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吧。

预设:等式、不等式、有字母、没有字母。

谈话:通过大家的分类,我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看这一类(圈出方程那一组),这些式子有什么突出特点?

小结: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定义)未知数和等式是构成方程的两个要素,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两点。 2.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谈话:同学们,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呢?试着说一说。

学生汇报:等式大,方程小;等式里包含着方程„„ 小结:等式表示的范围很大,方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巩固拓展 应用概念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方程,你认识他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

x+5 15+5=20 2x +3〉10 36-x=9×3 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方程,方程在哪儿?方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

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吗?能说说这个方程的意思吗? (2)

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吗?还有其他的方程吗? 预设: 2x+9=35,35-2x=9,35-9=2x

小结:同学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找到了这么多等量关系。 (3)出示课件:

谈话: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里面有方程吧,谁找到了? 预设: x-5+8=15 3.应用概念,讲方程故事

谈话:大家都有能够根据数学情境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编方程故事吗?

预设:身高 体重 年龄„„

五、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1.谈话:这节课学习到这,你学习了什么,是怎样获得的? 2.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 1.今天学习的收获。 2.生活中的方程故事。 3.小资料: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推荐第3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深圳市荣根学校四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92-94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老师也很喜欢跷跷板。

(课件播放录像:一个画面同时出现: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同学、老师和班上大个子同学玩跷跷板,然后出现:老师和班上小个子同学准备玩,学生先上去之后,老师上去把学生跷上去,然后就玩不了。)

师:我和XX同学为什么不玩了呢?

生:因为老师的重量比XX同学的重量重,两边不平衡。

师:如果双方坐在离跷跷板中心点相同距离的位置能很轻松地玩跷跷板,应该要有什么要求。

生:两边的重量要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二、新知探究

1、借助天平,认识等式(不含未知数)

师:老师有一台天平,可以称物体的重量, 当两边物体的重量一样时,天平就会平衡。那我们来试一试。

师:(借助天平边演示边问)在天平左边放两袋100克的食物。右边放一个200的砝码,天平怎么样?

生:平衡了。

师:你会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天平的现在的状况吗? 生:100+100=200 师:左边表示什么? 右边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食物的质量,右边表示砝码的质量。 师:(指着式子)正因为食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所以天平平衡了。像这样的式子,我们把它叫作等式(板书:等式),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等式吗?

(请五个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在大椭圆内。)

2、借助天平,学会列等量关系式 (课件演示)

1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天平,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苹果,右边放上200克的砝码,现在天平怎样了?

生:不平衡。

师:要使天平平衡,有什么办法? 生:在左边再放东西。 (课件继续演示)

师:现在天平怎样了? 生:平衡了。

师: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现在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生:苹果的重量+20=200(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情境图:天平称梨子)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来说出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吗? 生:150=梨子的重量+50(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情境图:台称称月饼)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这是一个台称,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 生:能!每个月饼的重量×4=380(课件出示)

3、把关系式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初步认识方程 师:每个月饼的重量不知道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X 师:如果用X表示每个月饼的重二,这个关系式可以怎么改? 生:X×4=380(课件出示)

师:不用字母X,还可以用别的字母吗? 生:……

(课件出示:苹果、梨子关系式)

师:刚才的这两个关系式你会改写吗? 生:……

(课件出示:Y+20=200、150=Z+50) 师:你会自己说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请三个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在小椭圆内。) 师指着黑板上的等式问:像这些式子都是等式。(画出大椭圆)中间的这三个等式与旁边的这五个等式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也给它们起个名字,那就是方程。(板书:方程,并画出小椭圆)

4、辨认方程

师:刚才你们紧紧抓住天平两边平衡的原理学会了列等量关系式,通过这些关系式还认识了方程,真了不起!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发现、理解、体验的过程。现在X老师如果给你们一些式子,你们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来一场比赛,我把全班同学一分为二,像这样分开,左边同学是A组挑不是方程的,那右边的B组呢?

生:挑是方程的。

2 师:每队各选一个代表吧!A组选谁?B组呢? (生推荐代表后,代表上台)

师:同学们,这可是一场比赛,他们是你们的代表,如果你们发现问题了,可以马上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行吗?

生:行。

师:有问题马上说。 生:好的。

师问分别台上的两名同学:你是挑什么的。 生1:我挑是方程的。

师:如果是方程,你就把它贴在这里。 师问另一生:你呢? 生2:我挑不是方程的。

师:如果我出示的式子不是方程,你就把它贴在这里,可以吗? 生:可以。

师出示第一张纸条,生一时没反应过来。 师:谁要赶紧抢。

师接着逐一出示纸条,让两名学生代表选。 预设:

一:若两名生同时抢一张纸条,则让他们说说怎么想的,也可以让台下的两组学生辩论,当台上学生出现错误思维时,一定要让台下学生辩论,直到他们达成共识。

二:若在选的过程中暂时没有出现不统一的意见,师问学生代表:你们两个对刚才对方做出的选择有意见吗?若这两名学生没意见,师再问台下的同学:你们对他们的选择有意见吗?

讨论完达成共识后,师请两名同学站在讲台前。

师:了不起,其实刚才这组式子,很多种情况是我们刚开始研究时没有遇到过的,X老师把它们出示出来,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讨论更加清晰对方程的认识。在讨论中你们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能说出理由来,老师由衷地佩服你们,那我们的比赛结果呢?

生:…

师:我建议我们的比赛两个队都是冠军,好吗?给自己鼓鼓掌。

5、概括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师指黑板上的两组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是方程,这些呢? 生:不是方程。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概括地说一说方程具有哪些特征呢? 生:方程含有未知数、方程是等式。(师随机板书:未知数、等式)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把方程的意义板书完整) 师: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的就是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

师指黑板上的椭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想一想,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生:是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包含了方程。

三、巩固练习1.看图列方程

3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9,看图列出方程。

(生独立完成)

师:做完的同学请你们与前后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2、判断被墨水弄脏的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师:老师课前也写了两个式子,可是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你们能猜猜它们是不是方程吗?

3、在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方程

师: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1)书P88倒开水 (2)书P89公共汽车

4、用方程描述生活

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日常生活问题来描述方程。

(课件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方程。 (1) Y+19=54 (2) X-14=36 (3) Z-13+15=37 生:……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了,真了不起!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推荐第4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第3节 方程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等式的性质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方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方程和解方程的学习,要初步实现掌握与算术方法截然不同的代数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并发展代数思维的目标。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自述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本单元的内容又是学生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初步体会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能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方程解法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方程》,那么,关于方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方程是什么?方程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方程。

二、探究新知

师:学习方程,我们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大家猜一猜,可能会是谁呢?(自由回答)说到未知数,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引用的未知数吗?(出示课件)请哪位同学来大声的朗读一下。丢番图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们想不想当数学家啊?有没有这个梦想呢?很好,有梦想的孩子是很了不起的,那我们就从现在起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吧,好不好。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重要的朋友,(出示课件)大家看,你们认识吗?它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天平来称一称几种水果。

1、出示课件 通过课件展示 引出等式140+60=200

2、根据课件讲解 引出等x+60 = 200 式和其他二个不等式x+60 > 200 x+60<200 4y=200

3、讲解并出示课件 让学生独立写出三个式子 x+50=100+50 x+50 > 100+50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现在就让我们将他们分一分吧按照天平称东西的时候平衡不平衡 将式子分成二类,左边一栏是平的,右边一栏是不平的,数学中我们将右边一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那么左边一栏就叫做等式,不等式我们以后再去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等式。你能将等式再进一步分类吗?将含有字母的分一类,不含有字母的分一类,那么含有字母的这一类,在数学中我们就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未知数,一个是必须是等式。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一)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2.等式一定是方程。 ( ) 3.x+y=9 不是方程。 ( ) 4.30+20=50, 3+x>5都是方程。 ( )

5.+18=40 是方程。 ( )

(二)按要求给下列式子分类。(只写序号) ① 8+9=17 ② 13.2x=9 ③ 6-3x>0 ④ 5x÷5 ⑤x÷5.1=18 ⑥m-3=0 ⑦y+20<38 ⑧3(a+1)=24 ⑨2.3-1=1.3 等式有: 方程有:

(三)说一说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出示书中的例题) 4 x =2000 2000÷ x=4 (四) 根据题意先说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红星小学四年级(3)班的同学把自己的压岁 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其中15名同学每人捐了 30元,x名同学每人捐了40元,总共捐了1450元。 那么:

师:同学们,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些什么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书67页第2小题 板书设计:

方 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推荐第5篇:方程 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徐吉珂

一.前期分析

1.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90 页的《方程》,在数学领域中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和表示公式,能根据情景图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本课是学生接下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些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不够成熟,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能根据情景图列出式子表示出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能根据情景图列出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根据情景图列式子的过程中体会抽象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感受从具体情境中建立数学型的过程,感受分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伏笔 以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也能为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实现自然的过渡连接。

【问题】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老师不知道大家掌握得怎样,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些题,你会做吗?

1.每本字典X元,买了5本,需要(

)元。付出100元,应找回 (

)元。 2.商店每天卖出n千克的苹果,卖了6天后,还有20千克,商店原有苹果(

)千克。当n=6时,商店原有苹果(

)千克。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呈现,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同学们,见过它吗?知道怎么用吗?

【情境】【问题】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归纳】天平左右平衡,说明左右物品质量相等。

【追问】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吗?板书:“=”

相等

用等号连接,表示?(表示左边和右边的重量是相等的)看来数学的语言就是简练! (先是所有的量已知,可以列出例如:5+5=

10、20+20=50,50+50+50+50=200等) 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两个数表示?右边的10表示,用等号连接表示?

活动一:找找相等的关系

(1)把已知的一个砝码变成樱桃,另一个变成5,右边变成10 这回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樱桃的质量不知道,用什么表示?

引导学生详细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有一个相等的关系:10克砝码与樱桃的重量之和与右边的20克砝码的重量是相等的。

板书:左边

右边 10克

樱桃

20克

请学生用符号连接左右两边(教师: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出算式

再结合图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看看刚才的这个算式跟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评价】真好,数学语言就是简练!

(2)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

【问题】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追问】直接可以知道的是哪些信息? 板书:4块,总重量:380千克 你能找到这里的相等关系吗? 四个月饼的重量=380

(3)一壶2000毫升的水,刚好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200毫升的杯。

上法同前

以上三幅图要放慢速度上,不要急于让学生列出方程,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找相等关系上,关键要让学生把每幅图的意思先说透! 3. 分类

【问题】观察黑板上的式子,你能将之分分类吗?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前后桌4人小组讨论,教师请学生回答。 【预设】都含有未知数,都是等式。

【归纳定义】像5+5=10,10+10=20,50+50+50+50=200等等都是我们学过的算式,而x+5=10,4y=380,2z+200=2000 „„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三)判断辨别,明确概念

【问题】你能判断出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吗?

20+a28;4y-2=18;2a+b=10;

【预设】20+a28因为不是等式或不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7x=110;4y-2=18;2a+b=10是方程。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发现方程要符合“含有未知数”和“是等式”这两个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2分钟,教师点名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馈、评价。 【追问】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大家能总结出来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归纳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满足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是等式。

(四)小试牛刀,巩固训练

1.看图列方程:

方程:-------

方程:-------

完成课本练习:89页的练一练。(视当时的时间、情况,让学生做8

9、90页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方程

樱桃的质量+5克=10克,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x+5=10 每个月饼质量x4=380克,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y=380 2个热水瓶的水+200毫升=2000毫升,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水:2z+200=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建议:不要急于走环节,也不要急于引出方程的概念,而是要把你呈现的材料好好上细,把图说透,找到相等关系。前面的这些工作做足,学生列方程就水到渠成。

推荐第6篇:方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周长》》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a.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b.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c.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找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场地中你做过什么运动?(出示课件篮球场)体育课中你们会绕着四周跑一圈做热身运动,看是这样吗?(演示路线),你知道跑一圈有多长吗?告诉你们咱们学校这个篮球场长 28米,宽16米,跑一圈共88米。老师算得快吗?想学学这个方法吗?其实小蚂蚁也有自己的运动场(出示课件小蚂蚁绕树叶跑一圈图)。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练一练

教学反思: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摸一摸自己腰的周长;比划——用手指比划一下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等各种实物的周长;描绘——用彩笔描绘图形的周长。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游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课件。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1) 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2)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200+200=400(米) 600+800+400=1800(米)

提问:这两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八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八个图形,我想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总体来说还可以,也知道怎样计算周长,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有待提高。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经历与同学交流独立算法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勤于动脑,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探索新知: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 + 12 + 34 + 12 = 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 2 + 12 × 2 = 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长 27cm 宽15cm 长 44cm 宽22cm 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提问: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本节课,引导学生亲自测量、记录测量数据,积极探索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皮尺、直尺。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学校的部分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板书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先猜测地砖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与边长有关?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2.探究地砖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我们的楼道里有地砖,请一个同学到外面,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首先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培养,很自然获得计算的方法。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上学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学校?(3-4名) 2.同学们上学,有的坐车,有的步行,不同的车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人步行的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同学的家离学校比较近,有的离学校比较远,步行的可能用的时间多些,坐车的可能用的时间少些。这些都是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交通与数学这个问题。(板书:交通与数学)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一)解决“上学问题” 1.多媒体展示上学图

谈话:小东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他是步行去学校的, 每天早上,他都能按时到校。今天,他背着书包上学了,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东是什么时候从家出发的? (按播放键)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生:小明上学用了10分钟,(板书:10)小东每分钟走65米。(板书:65) 师:那你知道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多少米吗?先想想,再列式计算。 生:65╳10=650(米) 2.多媒体展示路线图

师:这是一幅小东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东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 生:有三条. 师:哪三条?

生分别指出:上边的,中间的,下边的.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650米,你知道刚才小东走的是哪条路吗? 师:用眼睛能看得出来吗?(不行)所以请同学们拿出1张纸,同桌计算一下。(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计算出来了吗?小东走的是哪条路? 生:是下面一条路。

师:这条路是多少米?(师课件展示这条路)其它两条路呢?

师:根据计算,小明走的是下面一条路.如果你是小东,你会选择走哪条路? 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3.师:小东的爸爸妈妈工作挺忙,所以小东平时中午在学校外面的餐馆吃饭,那么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呢? 列式:65╳10╳2=1300(米) 4.师:昨天, 妈妈让小明中午回家吃饭,昨天,小东上学放学路上至少走了多少米呢?请同学们先动脑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示意图:4趟或2个来回.) 列式:650╳4=2600(米) 或1300╳2=2600(米) 5.师: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一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师板书12秒)展开辩论,各抒已见。

师:这道题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为什么? 生1:一楼不用上,他实际上了5层。 生2:我忽视了一楼不用上楼梯。

师:这样吧,老师正好有一幅小东家的楼层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东是怎样上楼的? 师:上了几层呀?是几个12秒? 生:上了5层,是5个12秒

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 (二)解决“旅游前的买票问题”

1.师:今年国庆节,小东的爸爸妈妈带小东外出旅游,旅游前,小东上网调查了火车的票价,制成了一张统计表: 里程\\千米 671-700 701-740 861-900 1551-1600 票价\\元 156 163 191 310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第一行是火车走的里程数。 生2:第二行是火车票的价钱。 生3:走得越远,票的价钱就越贵。

2.师:从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需要多少元?

师:火车行驶里程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应付给相对应的价钱,在671~700千米这个范围内的票价就是156元钱。

师:那么大家来看第一个问题,689千米是哪个范围内的,票价是多少?买4张呢? 生:是在第一个,也就是671~700千米这个范围内的,用156×4就求出了4张票的价钱。 师:其余的题你自己能完成吗?自己动手做一做。

3.师:从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4.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5.张叔叔预定了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三)寓学于乐,开心数学

1.师:国庆节,小东一家坐着汽车行驶在宽阔笔直的公路上,他们在车内有说有笑,忽然,爸爸指着旁边道路上一个交通标志问小明:“那是什么?”小东看了看一晃而过的标志,兴备地点了点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吗? 2.师:路上的交通标志还真多,不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几个, (师逐一出示标志图,学生说说标志图的意思)

禁止驶入 注意危险 自行车不能通行不能右转弯 注意儿童

3.师:交通标志也是一种语言,它无声地提醒行人和驾驶员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三、课外延伸,继续学习

1.师:看来,交通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一会儿,我们就解决了这么多,我想,数学不仅仅存在于交通中,你认为哪儿还有数学呢?

“商品与数学”,“饮食与数学”,“建筑与数学”等。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好多问题,你们回忆一下这些都与什么有关呢?(交通)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那样数学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 交通与数学 65×10=650(米)

教学反思: 数学与交通这节课实际是一节综合课,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应用了数学,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一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师板书12秒)展开辩论,各抒已见。这个学生有的难于理解,一直认为是6×12,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在算“5.张叔叔预定了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有的学生算成1587×2,将里程数当钱数来算。

推荐第7篇:《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方程》,安排在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部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本节教材,力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把“天平平衡”这一生活现象,表示成数学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既直观形象,又潜移默化地启迪了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三、学生分析:

对于“方程”这个名称,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时,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对于天平称物,学生在科学课和低年级认识质量单位时也了解过。但对于“方程”的意义,知道的不到三分之一,对于根据天平称物的现象与数学的等量关系结合,更是几乎没人思考过。但学生有着操作、观察、分析、迁移的学习能力,有着对等量关系,数学式子的知识基础,有着乐于参与学习的热情,应该说有条件完成学习任务。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了天平称物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量关系。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游戏导入,让学生感知平衡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用一只手指的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处在水平位置,不能让直尺掉下来。试试看行不行,成功了吗? 师:看看你手中的直尺处于什么状态?(平衡状态)。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生:跷跷板、杂技演员拿长杆走钢丝、家里爷爷奶奶用来称东西的长杆秤……。

2、认识天平

师:这样的例子很多,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师:这有个天平,左边托盘20克、30克的砝码,右边放50克的砝码。师:这时天平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平衡的状况?

师:20+3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托盘的重量) 5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托盘的重量) “=”又表示什么?(两边重量相等)

小结:这时天平平衡,两边重量相等,就用“=”连接,这时等到的这个式子20+30=50就叫等式。(板书:左边 天平平衡右边) 师:你能说出一些等式吗

2、出示情景图2:天平左边:5g 天平右边:10g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5=10),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5+X=10) 师:X表示什么?(内涵:不知道的数量就是一个未知数) 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外延)

3、课件出示例3:台秤上称了4个月饼,月饼质量一共380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 板书:4y=380)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4、课件出示图4: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00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00) 5.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月饼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00)

(2)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4)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6、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三)、巩固练习1.判断

2、练一练

3、情景不同,列出同一个方程。

4、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列方程。四)、小结评价。

师: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板书: 方程

平衡—— 左边 = 右边 30+20 = 50 ( 等式) X+5 = 10 4Y = 380 2Z+200 = 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推荐第8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宁晋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春暖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页——54页。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天平写出式子,并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出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学会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利用方程概念解决问题。方程这部分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数字谜等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些都为理解方程意义起着铺垫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五、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以后通过一定的情景进一步学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在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在天平的演示情景中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说出方程的特点并由不等的式子到相等的式子,从而推导方程的意义并能扩展到根据方程的意义列出简单的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数量关系。

六、教学准备

答题纸、天平演示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

(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这是什么?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通过天平的演示来学习新知。

二、认识等式、方程

1、认识等式

演示一:(左盘先放20克和30克的物体,右盘再放50克砝码)

天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出天平这时的状态? 20+30=50(板书:①20+30=50)

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等式)

演示二:(左盘已放入70克的物体,右盘再放90克的砝码)

观察天平现在的状态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板书:②70<90)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

演示三:如果我们在天平左边再放上一个物体,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到三种情况)(课件演示)

那你会不会用不同的式子把这三种情况表示出来呢?(板书:③70+X<90)X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听到这位同学用什么表示未知数了吗?(X)那还可以用什么表示这个未知数呢?(用y、z、a、b、c„„ )

(板书:④70+X>90

⑤70+X=90) 判断③④⑤这三个式子是不是等式?

演示四:(天平左盘一杯水350克,右盘砝码100克)

天平现在怎样了?(不平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天平的变化。(课件演示:杯中的水变少,直到天平平衡)请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板书:⑥350-Y=100) 出示:(买三个篮球,每个X元,共花了186元)

请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板书:⑦3X=186 ⑧186÷X=3)

2、认识方程

(1)分类:按照自定的标准把这以上8个式子分类,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

第一种情况:根据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①⑤⑥⑦⑧都是等式,②③④都不是等式; 第二种情况:根据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①②不含未知数,其它六个式子都含未知数。

(3)总结:(课件出示:两种不同的分类情况)

引到学生观察:如果把是否含有未知数中下面的这两个去掉式子(①20+30=50

②70<90)去掉,那剩下的这六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含有未知数)

如果把是否是等式这一栏中下面三个式子(②70<90

③70+X<90 ④70+X>90)去掉,那这五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等式)

观察左右两栏中有几个相同的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⑤70+X=90 ⑥350-Y=100 ⑦3X=186

⑧186÷X=3)

我们把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完成板书) (4)质疑

请同学们打开书25页,看书上呈现的六个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如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4)举例

请说出一个方程并试着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

三、应用提高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4+3X=10

②6+2X

③7-X>3

④17-8=9 ⑤8X=0

⑥18÷y=2

⑦3X+2X=15

⑧4×80=2X-60

2、下面的说法对吗?

(1)方程一定是等式。(

) (2)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想一想能不能用图来形象地反映出方程与等式地关系呢?画一画。

3、用方程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1)北京1号线地铁长X千米,2号线长23.1千米;北京

1、2号线地铁全长54千米。

(2)凤城西湖公园中水面面积X公顷,整个公园占地是水面面积的3倍,公园面积是3.8公顷。

(3)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人数共X万人,参观者人数比志愿者人数的233倍还多1万人,参观者有7000万人。

四、课堂小结 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推荐第9篇: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与说明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 录入时间:2008-2-18 阅读次数:1103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依次出示例2第

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 150,x + 50 < 200。 4.出示:2x =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 + 50=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 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 + 50 =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② 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 + 50 = 100 是否含有未知数 x + 50 = 150 x + 50 > 100 x + 50 < 200 2x = 200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 + x = 16;3612 = x”的式子,这样的式子反映的是学生仍然停留于算术思路。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意,从直观的图中抽象出文字语言表述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式子表示。在多次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顺利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江苏省2009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二等奖)

作者: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汤卫红 录入时间:2009-11-12 阅读次数:12095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

1、例2及相应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中的等量关系。

2.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3.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纸、分类纸条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出示天平图。

1.提问: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⑴提问:小明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⑵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⑶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

⑷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达到平衡,小明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学生在学习材料纸上完成并汇报交流。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再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想法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为什么黑板上另外三类都不叫方程?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3.判断深化理解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 =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

⑴看图列方程。(图略)

⑵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题略) 通过对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三、应用深化

佳钙饼干广告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提出问题、代数表达、方程求解的全过程。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10篇:方程 教学设计

《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认识等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飞跃,是学生今后学习运用方程解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本节课中教材运用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等量关系,学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关系,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用字母表示数,认识等量关系。

2、学生特点: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含义,学会辨认方程。

2.在学习方程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合作、分类、概括等能力。

四、教学重点:在观察分类中建构起方程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并正确进行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式子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抽象数学式子

1、感知平衡,认识天平

(1)游戏:手指顶直尺保持平衡,认识天平。

(2)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如果两边相等可以用数学上哪个符号来表示?

2、创设情境,抽象出式子 看课件演示(平衡图),写出50×2=100和50+50=100。 看演示课件(不平衡图),写出50〈 100。 比较式子不同之处,得出“等式”概念并板书。

课件呈现:引导学生利用天秤说出2g+樱桃与10g的三种关系(>、=、

找出5个式子的相同之处,得出这5个式子都含有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这种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概括并理解方程的意义。

㈡、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提出分类要求:根据某个标准,将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

2+X=10

2+X

2+X>10 4X=20002000=2X+200 50+50=100 50

2、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学生利用纸条上的算式,小组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3、演示分类:学生根据不同标准演示不同分类方法,说出分类标准并描述每一类式子。(式子卡片)

4、观察分类:虽然分类方法不同,但都能分出这样一类:10=2+X,4X=2000 2000=2X+200。

5、描述式子:10=2+X、4X=2000和2000=2X+200这一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能描述一下吗?

6、概括概念并完整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揭示课题并板书:方程

设计意图:以知识的教学这一内容为切入点,适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抽象出的各种数学式子进行分类和再分类,初步建立数学分类思想。

㈢、课堂小结

练一练

在等式后面画○,在方程后面画△。

(1)7-X >3 (2)18÷z=2 ○ △(3)17-8=9 ○

(4)4+3X=10 ○ △ (5)8y=0 ○ △(6)6+2X (7)3X+2y=15 ○ △(8)4×80=2X-60 ○ △

学生先找等式,然后找方程,分别作出记号。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学习,你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1:方程中的未知数不一定只用x表示,像第2题有z,第7题有y。 生2:从第7题中我还知道方程中的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生3:方程中的未知数不一定在等号的左边,比如说第8题。

师:非常好,你们拥有数学的眼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还有其它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与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学中,组织小组教学,分解了教学的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练习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

㈣作业布置:请同学们下课查一查方程的由来。 ㈤板书设计: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第11篇: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方程的含义及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幅图吗? 生:认识。

师:那谁来说一说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象的?

(请学生来回答,让学生回答称象的方法即可,不需要复述完整的故事,板书:大象质量

石头质量)

师:这个故事里大象质量和石头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石头的质量等于大象的质量。(板书“=”)

师:假设这些石头的质量是4000Kg,大象的质量现在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生:字母。

师:可以用哪些字母来表示? 生:……

师:如果用字母x来表示大象的质量,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改写上面的等量关系。

生:x=4000(强调在式子中可以不用带单位)

师: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式子吗,谁来给这个式子起个名字? 生1:等式(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等式或者等式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含有等号的式子。师:对,这样的式子我们就叫做等式。) 生2:方程(师: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方程,我们等会再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中的未知量,用含有字母和数字的式子改写等量关系。)

二、新课学习

(一)出示天平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天平。 生2:天平正好平衡。

师:“天平正好平衡”是什么意思? 生1:左右两边平衡。

生2: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要回答出“相等”,这样对找出等量关系和用字母改写等量关系进一步奠定基础。) 师:谁来找一找这幅图中的等量关系?

生:10g=樱桃的质量+2g(等量关系中可以带单位)(板书) 师:如果樱桃的质量用字母x来表示,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改写上面的等量关系吗?(在练习本上自己改写。)

(请学生上台展示,纠正书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次强调改写的式子中不带单位。)

(二)出示种子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谁来找一找这幅图中的等量关系? 生1: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g 生2:四盒种子的质量=2000g 师:如果用字母y表示每盒种子的重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改写上面的等量关系吗?(在练习本上自己改写。) (请学生上台展示,纠正书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水壶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谁来找一找这幅图中的等量关系?

生:2000毫升=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毫升。

师:如果用字母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改写上面的等量关系吗?(在练习本上自己改写。) (请学生上台展示,纠正书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识图,写等量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改写等量关系这一过程,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知。)

(四)认识方程

(出示课件)

师:观察并讨论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两种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引出方程的定义做了铺垫。)

生1:上面的式子都是等式。(或上面的式子都有等号) 生2:上面的式子有的含有字母,有的没有字母。 生3:上面的式子左边的都是方程,右边的都是等式。

师:我们把这种含有字母的等式就叫做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板书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齐读方程的定义。 (出示课件)

师:下面有两个区域,猜一猜哪个区域表示方程,哪个区域表示等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学生思考不出可以提示或讨论。)

生:蓝色区域表示等式,粉色区域表示方程。 师: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方程,那么你能不能自己编写一个方程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编写,展示)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方程以后,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方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掌握程度,强化对方程的认知。)

三、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师:学习了方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方程的发展历史,请同学们齐读。

师:在我国古代也有关于方程的记载,(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方程的发展,增强对方程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判读题:哪些式子是方程,哪些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辨析方程,较深入认识理解方程) 2.完成课后练习

五、课堂小结。

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了吗?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方程

大象质量

石头质量

x=4000 10g=樱桃的质量+2g

10=x+2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g

4y=2000 2000毫升=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毫升 2000=2z+2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第12篇:方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方程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方程的意义。2.能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表示。

3.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方程》,安排在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三节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范畴。纵观整个单元,本课是“承前启后”的一课,“承前”指的是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启后”是指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同时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又是学生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重难点:

1、重点:借助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五、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设2课时。

六、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1.从天平情境中找等量关系

又一个五月来临了,眼下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酸甜可口的果子特别吸引人。瞧,它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把它放在天平上你能从天平中找到等量关系吗?(板书:10g=樱桃的质量+2g) 2.从种子情境中找等量关系

这个季节,不但是收获樱桃的季节,同时也是北方播种的最佳季节。农民伯伯精心挑选了这一季要播种的种子,你们看。你能说说这幅图中的等量关系吗?。(板书: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g) 3.从倒水情境中找等量关系

除了种子需要水分以外,我们每个同学也需要补充水分。老师提醒大家要多喝水。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发现了这里面的等量关系。你发现了吗? (2000毫升=热水壶的盛水量×2+200毫升)

【设计意图:三个情境引出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利于帮助学生对等量关系积累思维经验】

(二)、自主探究,感知方程

1.看看这些等量关系,这里有一些已知的数量,谁找到了?还有一些未知的数量你找到了吗?

2.如果用字母代替未知的数量,都能用哪些字母?

3.比如我们可以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你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板书:10=x+2) 4.谁能说说10,x,2都代表了什么? 5.小结:我们根据等量关系,只要把等量关系中的樱桃的质量换成“x”,就可以了,它既能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还特别的简练。

【设计意图:先呈现了将等量关系中的未知数用字母x代替的基本方法。】 6.请你照着这样的方法,请你把下面两个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7.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字母去表示数,进一步熟悉列方程】 (三)、总结归纳,认识方程

1、请仔细观察这些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明确概念的内涵,自主建构起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文化渗透

介绍数学家丢番图。(播放丢番图录音介绍)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游戏:奔跑吧、方程。

1、第一关“方程撕名牌”

从第一关开始,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闯关规则。我找举手最快的小组上来撕方程。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讲的真精彩。

想不想再玩一次,你是怎么判断的?你对方程理解得特别到位。

总结:看来,判断想要成为方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说得精彩,“含有未知数”和“等式”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第二关“快速答方程”

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关,在每个同学的作业纸中,请先独立思考并把方程写在作业纸一中,等老师说开始,我们看哪个小组先举手我们就请哪个小组来回答。

3、第三关:“方程大侦探”

第三关不但紧张刺激,而且还很神秘。方程藏在淘气和笑笑说的话里。(读闯关规则)

4、第四关:“争分夺秒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最快的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内化方程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五)、全课总结

在以后的学习中,方程还会经常出现,希望同学们能学好它,并能用它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板书设计: 方 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0克=樱桃的质量+2克 10=x+2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克 4y=2000 2000毫升=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毫升 2000=2z+200

第13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牌小学 徐方

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2、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示意图,让同学们说出天平的作用。

二、:新授

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

第一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请学第二关 : 左边是一个230克和一个X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80克的物体,请学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30+X=80 )

第三关:左边与右边不平衡的情况,看一看现在天平是怎样的状态?说明了什么?(左右两边不平衡,左边立方体的重量比右边轻),可以怎么列算式呢?

第四关:左边是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边是一个50克的物体,让同学们先观察,独立思考,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算式表示。 生说一说相等关系,并列出等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20+30=50)

三、等式和方程

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四、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

五、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六、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八、总结

走近方程,走近数学,原来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形影不离的一位老朋友,希望同学们能更近地走近数学,走进数学。更多地了解我们这位教会我们生活本领的朋友。

板书设计

等式

(左边=右边)

不等式 20+30=50

3 30+x=80

20+3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第14篇: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华宁县甸尾小学 王 惠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 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 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一)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一个皮球的价格是a元,买5个皮球应付( )元。

2、哥哥b岁,比妹妹大a岁,妹妹( )岁。

3、小芳看一本x页的故事书,每天看4页,需要用( )天看完。 (二)、复习等式

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等式的意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学习新课,认识方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认识天平(称)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①这是什么? ②天平有什么作用?天平的原理是什么呢?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

(3)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天平可以用来量取物体的重量。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天平进行演示来研究一下相关的数学问题。

2、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师:请看这幅图。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100+X>100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卡片出示: 100+X<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选择两个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 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100+X=250 师:仔细观察以上的式子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方程。那么方程的什么呢? 请同学组织回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方程,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呢?

两个条件:一定是等式 一定含有未知数

三、探究交流,抽象概括

1、判断以下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2、辨析

(1)100+200=100+200( 2)100+x>200;100+x

3、思考:方程与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方程是否一定是等式? 等式是否一定是方程? 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方程。

四、巩固提高,形成技能 1.说一说——列出方程 2.练一练

(1)你能根据已学知识写出至少一个列出方程吗? (2)你能根据下面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①王涛去商店买了3本笔记本,每本X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②张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走了X分钟。离学校还有80米。

(3)怎样才能使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3、你知道吗?

课件动态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总结提升

1、什么是方程?

2、怎么列简单方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含义:100+X=25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第15篇: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方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 1.利用跷跷板体验平衡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吧?(玩过)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简易的跷跷板(展示图)

假如请liu坐在左边,请xie坐在右边,会出现什么情况?(Liu重,跷跷板liu那头朝下。)那这样好不好玩啊?(不好玩)为什么?(因为liu的重量比xie的重量重,两边不平衡。)

师:那要怎样才好玩啊?(要两个质量差不多的人一起玩才好玩) 师:就是两边的重量要相等,跷跷板才会平衡,对不对?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在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通过玩跷跷板可以比较轻重。你们真棒 师:那如果我们让liting坐在左边,让yingxue坐在右边,这时候跷跷板平衡了,说明了什么呀?(说明liting和yingxue一样重)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一下吗?(liting的体重=yingxue的体重)

2、通过天平感受等量关系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谁呢?(天平)

师:在天平上有根指针,看到了没有?这根指针的作用可大了,有人知道吗?(当指针指着中间的时候,天平是平衡的。)这说明什么呢?(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成是 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 呢?(是)

师:真聪明!你能开动脑筋想想,如果用你学过的一个数学符号表示这种情况,你会用什么呢?(等于号)

二、共同探究新知,发现体会方程

(一)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方程

师:这是一个简易天平,请看屏幕。这时候天平的状态是(平衡的)。刚刚我们说,天平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

师:是的,那如果给这些砝码标出它的质量,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还能怎么说?

(左边的1个40克的砝码?+ 1个20克的砝码=右边的一个60克的砝码) 师:左边的两个砝码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说?(40+20)那总的是?(40+20=60) 师:是不是也是表示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啊?(板书40+20=60)我们在表示的过程中,从左边含有物体的质量=右边含有物体的质量,到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有什么感觉呢?越来越…简洁了。但是却又都能表示出左右两边的相等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天平游戏,再来写出一个相等关系。现在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天平,这边是左盘,这边是右盘。

首先往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候,天平怎么样啦?(往左边斜了) 再往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这时候,天平怎么样啦?(往右边斜了)

再往左盘放一个30克的砝码,最后再往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这时候该怎么样啦?(平衡了)

师:是的,最后平衡了,现在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这个天平,左边一个10克一个30克,右边两个20克,现在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想一下,这时候我们能用什么式子表示呢?有一种是 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那还可以是什么式子呢?(10+30=20+20)你们同意吗?(板书10+30=20+20)

师:10+30表示的是?(左边盘里的砝码的质量)20+20表示的是?(右边盘里的砝码的质量)

那我能够写成40=40吗?(可以)

写成40=40也是一样的吗?(是)也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对吧? 但是我说40,你知道是一个砝码两个砝码还是三个四个吗? 那你觉得40好呢?还是10和30好呢?

如果用一个40你知不知道这里是两个砝码?而且知不知道它是10克的和30克的? 用40能够表示出图上左盘的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吗? 同样的,右边能不能换成40?不能。

这两边虽然都是40,但是它具体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左边的质量是10克+30克,右边的质量是20克+20克。

1、学习樱桃图

师:有一个天平,它不是平衡的,让你在天平上放你喜欢的东西,使天平平衡,你会怎么放?(在天平左边放10克的东西,使天平平衡)

师:真不错!老师现在给天平左边放了一颗樱桃,天平怎么样了。(平衡了)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一下吗?(天平左边的樱桃和5克砝码的质量=右边10克砝码的质量)(5g+一个樱桃的质量=10g)

师:大家都很准确,都找出了这里的相等关系。樱桃的质量不知道,没告诉我们,我们把这样的数量叫做未知数。如果让你用一个你喜欢的字母表示樱桃的质量,你会用什么呢?(X、Y、Z……)是的,这些都可以,都能表示一个未知数,表示这个樱桃的质量。

师:用了喜欢的字母以后,你能看出天平左边用什么式子表示呢?(5+x) 师:右边是什么呢?(10)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东西一样重)

师:你能列出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吗?(5+x=10)

(板书5+x=10)

师:我们刚才写了几个这样的式子,它们都表示的是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我们就把这样的式子叫作等式。什么是等式呢?表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式子,我们就叫作等式。 师:那这几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呢?它们左边和右边的质量都相等。那这个式子为什么要有一个x呢?前面为什么没有呢?奇怪了,不是都是等式吗?是因为在这个情景中,有一个数量我们不知道,有了未知数我们用x表示。这上面都是已知数量,所以。。。 2.出示月饼图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去年中秋节的时候,老师在一个商店里边买了一些月饼,你从图中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4个月饼的质量等于380克)那这里有没有一个像前面那样的相等关系呢?(每个月饼的质量×4=380g) 师:我们求出四块月饼一共是380克,除了知道块数是4块外,还需要一个什么信息?(一块月饼的质量)

师:真棒!如果用字母y表示一个月饼的质量,同学们能写出一个等式来吗?(4y=380) 师:当字母与数字相乘时,可以省略乘号,数字放到字母前边。 3.出示水壶图

师:愿意跟老师一起向高难度挑战吗?

师:老师在生活中搜集了一幅复杂的图片,看看,东西挺多的,有一个能装2000毫升水的水壶,有一个能装200毫升水的杯子,有两个热水瓶,它们的盛水量之间还有这样的关系: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热水瓶和一个杯子。你发现这里面的相等的关系了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把你找到的相等的关系在纸上写出来。(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一个水杯的盛水量=一个水壶的盛水量) 师:你能说出这里边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

(已知:一个能装2000毫升水的水壶,一个能装200毫升水的水杯) (未知:热水瓶的盛水量)

师:要是让你用一个字母Z表示一个热水瓶的盛水量,你能根据你找到的相等关系写出等式来吗?试一试,在纸上写一写。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等式是什么?(2Z+200=2000) 师: z在数学里为了和2相区分,书写时一般要在中间加一点。

师:你还能用不同的字母说出等式吗?((2000-200)/2=z) (2000-2z=200说出相等关系)(2000-200=2z说出相等关系)

(二)经过抽象总结,认识方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相等关系列出了这么多等式,请你认真观察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同桌讨论下(都有未知数,都有相等关系,都是等式,都有等号)这些等式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它们都是等式,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板书:方程)说说,什么是方程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开卷有益: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有一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记载。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两千多年前,人们就意识到了,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师:那到底是怎么列方程呢?我们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找出相等关系;第二步:找出未知数量;第三步:列出方程。

三、通过多样练习,理解方程

师:刚才同学们紧紧抓住天平两边平衡的原理学会了列等量关系式,通过这些关系式还认识了方程,真了不起!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发现、理解、体验的过程。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去闯一闯智慧屋吗?那我们来看看第一关:火眼金睛。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棒!找得真快!说得真好!那我们接着来闯第二关:我是小法官。想一想,下面两句话对吗? 师:那还有没有信心继续第三关呢?那好,第三关是看图列方程。

四、总结课堂,巩固方程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你掌握的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第16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

53、54页方程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建立方程概念。

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

(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

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书等式) (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

(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来连 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 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20=90+90) (2)课件出示:

380

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图一:由学生 “4×每块月饼质量=380”;文字太多,可以4×○=380。

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 数,列出2x+200=2000)

【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定义,扩充对未知数 的认识。】

(3)比较板书,加以分类,(20+30=50,20

+20>50,180+120=300,梨+20=90+90,4×○=380,2x+200=2000)揭示方程定义。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2050 180+120=300 梨+20=90+90 4×○=380 2x+200=2000 【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 更加充分。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 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 (4)辨析:

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 为什么? a+9 10+6=16 20+□=100 2y=40 m+12>30 80-z=20×2

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1.出示:20+□=100 2y=40 80-z=20×2 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 2.抽取:20+□=100 20+x=100 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

【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些 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理解。】 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程吗?

(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量关系。

(2)同学身高x厘米,我们两个相差32厘米,陈老师身高180厘米。 师:这次你都能列出哪些方程?

(x+32=180 180-x=32 180-32=x)

【意图:教师创设看似寻常不过的情境,在学生寻找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再一次 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 有方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是怎样认识方程的?(师带领学生回顾重点学习过程。) 【意图:“回头看”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驻足。只有驻足,经历才能上升为经验。经历只是一种曾经拥有,而经验则是我们每个人沉淀给自身的宝贵智慧和本领。】

通过今天地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问题?

第17篇:《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方程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仍采用平时建立的“小组评优和红花奖励”的班级评价方法) ★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跷跷板) 师:我们学校有吗? 生:操场上有。

师:嗯,老师发现我们的同学一下课就都往跷跷板那边跑,都很喜欢玩,是吧? 师:玩跷跷板时,要怎样的2个人才能玩起来呢? 生:两个人的体重要差不多。

师:当两个人的体重差不多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也才能玩得尽兴。

★组织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

师:对,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使用过天平了,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细致,能把科学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数学课上来,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

(二)新授

1.师:老师利用天平设计一个闯关游戏,这个闯关游戏总共四关,。闯关成功的话,你可以获得红花奖励2朵,有没有信心参加?

师:看到同学们都信心满满,那我们进入第一关:我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克砝码,右边放

10克砝码,看看天平怎么样了?

生:左边物品和右边的物品重量相等。 生:天平(平衡)。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指针指向中间。

师:指针指向中间,也就是天平平衡,它说明什么呢? 生:天平左边和右边相等。 (板书:左边=右边)

师:若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该如何表示?

师:先独立思考,并把你想到的式子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生:10+10=20 师:10+10表示什么?20呢?等号表示什么?

师:真棒,你说得很清楚。其他同学也一样吗?正确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不错。)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我们就称为等式。(板书等式)

2.师:请继续看第二关:我在左边放一个樱桃和一个5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克砝码,请再仔细观察天平,想一想你发现什么? 生:天平平衡了。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你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 生:樱桃的质量和5克砝码的质量与10克砝码相等。 生: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看来,他们存在着一种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的关系,就使得樱桃的质量和5克砝码的和与10克砝码画上了等号。

师:现在,你也能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请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X+5=10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X表示什么?X+5表示天平哪边的质量,等号说明什么? 生:樱桃的质量+5=10 师:我们来看下同学们的几种表示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这个等式他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们马上就能应用了,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技能。 (板书:X+5=10)

3.师:看来这道题难不倒大家,继续看,第三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了吗? 生:4块月饼的质量是380克。

师:你从哪里看出4个月饼质量是380克? 生:从称上的指针。

师:你是想说指针对着380克是吧? 师:这里的380克是指谁的质量? 生:4个月饼。

师:你能完整的再说一说谁和谁相等吗? 生:4个月饼的质量和380克是相等的。 师:真厉害,把隐藏的等号也找出来了。

师:现在你们能像刚才一样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吗? 生:4y=380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y表示什么?4y表示什么?等号又表示什么?

4.师:紧张的时刻到了。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请看大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又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师:别急,请同学们先观察信息,独立思考,想想可用一个什么等式表示,并写在本子上。 生:2Z+200=2000 师:你这里的2Z表示什么?2Z+200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等号? 生:一壶开水可以装满2瓶热水和一个200ML的杯子。

师:你从哪里一壶开水可以装满2瓶热水和一个200ML的杯子?

师:真棒,你懂得去发现题目中隐藏的等号,然后找出等号两边相等的量,真了不起。 师:还有不同的等式吗? 生:2Z=2000-200 5.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棒!不但顺利闯关成功,而且还学会了发现每个题目中隐藏的等号,找出等号两边相等的量。下课后,闯关成功的同学可以找红花使者为你们自己加上2朵红花。

师:同学们,请看看刚才我们列的4个等式。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呢? 生:他们都含有字母,这里字母就是未知数。 师:都还有字母吗?

生:10+10=20,只有数字,不包含字母。 生:他们都是等式。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数学上,我们把像X+5=10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6.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数学朋友:方程(板书课题:认识方程)。师:谁来说说我们的数学朋友方程,它有什么特点? 生:含有未知数。

生:是等式。

师:以前你们认识它吗? 生:不认识。

师:不认识?请看屏幕,你们认识这几个式子吗?

7+()=16

○-8=15 5×()=30 24÷☆=6 生:认识,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过。

师:大家看一看,这些等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像吗? 生:他们都有未知数。

师:你从哪里看出有未知数? 生:()○我们不知道。

师:这里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未知数,现在老师把他们换成字母。它们是不是方程? 生:是。

师:其实方程,我们早就认识了,只是以前不知道它的名字。

7.师: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有双火眼金睛?请看大屏幕,这些式子是不是方程?如果是的话用手势√,不是的用×表示。准备好了吗? 逐一判断并指名说理由。

师:现在我们把不是方程的式子去掉,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方程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x+y=8这个方程有2个未知数。

师:你的眼力真好。这是二元方程,以后初中我们还会更深入地学习。

7.师:看到同学们学方程学得这么起劲。淘气也列出了2个等式想和大家交流,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大家猜猜他原来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师:我们先来看下这2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师:第一个等式是方程吗?

生:不一定。

师:怎么说呢?

生:如果它是未知数,它就是方程。如果不是未知数,那它就不是方程。 师:第二个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8.师:看来方程和等式有一定的联系,老师现在把所有的式子重新放在大屏幕上,并给它们标上序号。

师:请你们把等式找出来。(指名说) 生:

师:这几个不是等式,是什么呢? 生:不等式。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等式,为了看得清楚些,我把这些不等式去掉。(课件删除不等式) 师:这些等式里面哪些是方程?也把他们找出来(指名说方程)

师:看着这两个圈,你能试着说一说“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指名说) 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大家不但学得不错,概括能力也很强。 师:下面,老师要变一下小魔术,请同学们注意看哦。(把两个圈变成圆圈) 师:现在,谁来说说哪个圈是方程,哪个圈是等式呢? 生:小圈的是方程,大圈的是等式。

师:你们的想法一样吗?(一样)从这两个圈,我们可以看出方程属于等式,等式包含着方程,对吧?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方程,方程有什么用呢?这里的⑴—⑶题是课本89页的题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图并列出方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

师:第3幅图,如果不列方程,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表示,又该怎么列式呢?请把它写在本子上。

生:独立写算式(87+3-6)÷4 师:老师请个同学来说,(指名)(不懂)谁会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

师:同学们,对比这两种列式方法,你们觉得哪种列式更容易理解了呢? 生:方程比较容易理解。

师:其他同学也认为方程比较容易理解吗?(看同学的反应)

师:嗯,你们看方程的运算顺序是不是和淘气想的一样呢?(引导全班一起解说) 师:看来,解决问题时,方程有时比算术列式更容易理解。

2.师:同学们,这里有几道关于衣食住行的问题,请各小组组长到上面来挑选一个题目,挑中哪道题,全组同学一起解答。呆会儿,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衣:有100米布,做上衣和裙子各用了b米,还剩余15米。

食:同学们都喜欢吃麦当劳,麦当劳里有这样的。问题:2袋薯条和一个汉堡(7元)一共15元。

住:同学们参加夏令营,5个人住一个房间,95人需要X个房间。

行: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车上原有X人,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式?(指名说)

师:(指着方程)同学们,你们看,这几个等式也是什么呢? 生:方程。

师:没错,方程可以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很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说。

第18篇:认识方程 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回顾和整理式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

2、会用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重难点:学生能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最近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智慧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最好!

二、回顾梳理 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 唤醒旧知

温馨提示:在“智慧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二)暴露思维 组织研讨

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 拾遗补漏

(1)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注意:(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相同的数。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练习:(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 (3)学校买来a个足球,每个m元,又买来a个排球,每个n元, 一共用去( )元

(4)食堂买来200千克煤,已烧了a天,还剩b千克,平均每天烧了( ) 千克。当a=7,b=60时,平均每天烧( )千克。

(5)照这样摆下去,当摆出6个小三角形时,需要 ( )根火柴棒;当摆出30个小三角形时,需要( )根火柴棒,当摆出n个小三角形时,需要( )根火柴棒。

(二)解简易方程 练习:

6x+8=24 ( ) 8x-5=15×5 ( ) 30a+5b ( ) 7x-8<36 ( ) 10x=y ( ) (2.4+a)÷2.4=5 ( )

1÷8=0.125 ( ) 6x+8=9x-13 ( ) 问题: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谁解的是10x=y,为什么没人选它?能不能解?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1.用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学校今年新购进图书202本,比去年购进图书数量的3倍多25本,去年购进图书多少本?

问题一: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分为哪几步? (1)寻找等量关系。 (2)设出未知数为x。 (3)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验算、写答语。 问题一:你还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质疑 反思评价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19篇:《方程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

复习教 学 设 计

金堂县白果镇小学

蒋黎

2018年5月24日

1 / 7

北师大版四数下册《认识方程》复习教学设计

金堂县白果镇小学

蒋黎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个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找数量间的灯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本单内容又是以后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代数的第一课。虽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单元知识,但是个别学生对方程这一单元的内容掌握得还不够;因此,本节课针对方程的整理与复习主要从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个层次: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旨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会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第二个层次:请学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

2、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 课前准备: PPT课件、练习题单 课前活动:拍手活动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交给大家一项运动,这项运动非常简单,而且能促进消

2 / 7

化、预防疾病、消除大脑疲劳(这一点在课堂上就非常有用了)等。这个运动其实大家都会,却做得很少,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多做一做这样的运动,同学们想知道这项运动是什么吗?(想)那就是xx x,xx x,xx xx xx x(教师带有节奏地示范拍手)。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一起练习)。那么,我也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不要舍不得你的掌声(好)。现在我看看同学们会有节奏的拍手吗?(谢谢同学们,用这么热情的掌声欢迎我这头“怪兽”)。知道老师为什么叫自己是怪兽吗?因为,这节课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超级玛丽”。这个游戏说的是:他闯过所有的难关,最后打败魔王救回了公主。

师生问好:

师:OK!Cla begin。 Good morning everyone。 生:Good morning Mr.jiang。

【设计意图:利用拍手运动以及幽默性地结束语,便于和同学们拉进距离。同时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今天的复习,可以让同学们感受上这节课是轻松又愉快地,利用英语让学生体会到课程互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是数学课。那么知道为什么老师用英语来开始上课吗?因为这节课和英语里的字母有关。我们这一册哪个单元和字母有关呢?《认识方程》但是,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了;因此,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揭示课题《认识方程复习课》。

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

(1)同学都学过了方程这一单元,那这个式子是方程吗?出示例题:32-X,(不是)

出示例题:32-27=5,这个式子是方程了吗?(不是) 出示例题:32-3X=5,这个式子是方程了吗?(是)

方程的意思: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强调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条件)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这里的3X是什么意思呢?(3乘以X)乘号可以省略外,还可以用什

3 / 7

么符号表示?(· )。

看样子同学们学得都很好,3X可以用X3来表示吗?(不行)

引导出字母表示数要求:只有乘号可以省略不写,且必须数字写字字母的前面。看来同学这一部分掌握得非常好,那我来看看同学能否闯过第一关。

(3)巩固练习。(出示例题:闯第一关) 第3题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 (引导学生突破“字母表示数”的重难点:1个M+5个M=6个M,a-1+a+a+1=3a,+1和-1相互抵消后,3个相加就是3a。)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已经成功闯过第一关,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宝箱获得一条线索。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例题,体会代数思想,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巩固一些字母表示数的特殊写法。】

2.解方程

师:请同学们把获得的线索写在提单上,但是一条线索肯定不够,所以接下来同学们还要一起闯下去,只要同学们把第二部分的知识掌握了就能闯过第二关,所以我们现在就来复习第二部分的内容:解方程。

(1)出示例题:4X=28,32-X=5同学们能解出X是多少吗?(能)在完成的同时想一想你用的什么方法,解方程需要注意些什么?

①自主完成。

②小组交流解方程的方法。 ③代表上台说一说。 引导学生掌握:

(一)解方程运算方法:

1、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等式仍然成立。

2、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如:加数=和-另一加数,减数=被减数-差等)。在引导方法2时,利用( )+5=12,一年级就会的题,引出把( )用X代替就变成了四年级的知识。

(二)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解:”,(2)等号对齐,(3)代入检验等。

4 / 7

(3)训练反馈,独立完成.(闯第二关) 78÷X=6 3X+8=44 32-3X=5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请学生上台说一说;最后强调一定要检验。 师:同学们真厉害,又闯过一关,那同学们选一个宝箱获得线索吧。请把获得的线索写在提单上

【设计意图:在引导方法2时,利用( )+5=12,一年级就会的题,引出把( )用X代替就变成了四年级的知识,体现了“转化思想”的数学理念,训练反馈多种方法解答,体现了“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师:同学们真厉害,又闯过一关,那同学们选一个宝箱获得线索吧。请把获得的线索写在提单上。

3.用方程解决问题。

师:第二关也已经成功闯过,那么能赶走狼和老虎吗?(不能)。所以同学们要加油,有没有信心闯过关键的一关?(有)

(1)出示课件例题:妙想买了1支钢笔和5支铅笔共用了16.5元,一支铅笔的价格是0.8元,一支钢笔是多少元?

①自己独立完成。

②自己想一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③小组内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设、列、解、验、答”六个步骤,最关键在于“审”。 审: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设: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一般用X表示未知量。(解:设后有单位要带单位)。 列: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解出方程的解,及未知量是多少。 验: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计算。 答:注意答语的完整性

(2)巩固练习(成功闯关获得最后一个宝箱)

看来同学们这最后一部分的知识也掌握了。那么来闯一闯关键的一关吧。

一、写等量关系:

5 / 7

1、农场有奶牛70头,奶牛和黄牛共320头。

2、图书馆中故事书是科技数的5倍,故事书和科技书共1800本。

3、今年奶奶70岁,她的年龄比我的年龄的6倍还大4岁。

二、解决问题:

农场有鸡450只,比鸭的3倍还多15只,农场里鸭有多少只? ①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

②汇报交流,并强调是否有六个步骤。

请同学上台说一说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并再次强调步骤是否完整。 【设计意图:两次读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弄清题意”的重要性。利用小组讨论总结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同学们明白知识的连贯与完整性。】

三、拓展延伸

师:你们虽然找到了线索,但还必须解决这个难题才能找到公主。

1、怪兽说:“我把关在一个森林里,里面我养了老虎和豺狼动物两种动物看着她,其中豺狼只数比老虎只数多65只,豺狼和老虎共有146只,要找到公主必须赶走它们。

(提示:黄色的火把能赶走豺狼,红色的火把能赶走老虎,现在只有146把火把,你们能赶走所有的动物,并找到公主吗?)

①独立思考找出等量关系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尝试解答 ④汇报结果

师:恭喜你们终于找到公主了。这时,怪兽出现了,那要怎样消灭它呢?请接着往下看。

2、要一定数量的炸弹和导弹就可以消灭怪兽,炸弹需要的数量比导弹需要的数量的8倍还多23枚,所有的弹药只能是131枚,分别需要多少枚炸弹和导弹?(消灭怪兽,拯救公主)

①独立思考②讨论交流③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找到公主,消灭怪兽)进一步巩固方程知识,并使

6 / 7

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第二题视情况而定,可留为家庭作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消灭我这只“怪兽”的游戏,同学们有进一步掌握了哪些知识,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方程复习

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字母表示数:X乘以3=3X。 解方程:方法一,方法二。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审、设、列、解、验、答”六个步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认识方程》复习课。复习课一般都是比较枯燥,我采用幽默性地开场语和“超级玛丽”游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上,我发现同学们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还是很好,但是在解方程过程中,我及时发现同学们的一个错误“等号对齐”。另外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方程;在此环节时,应采用多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一年级知识转化成四年级知识,并理解数学中“转化思想”的意义。

最后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应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应掌握“解方程”,第二课时应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利用这两课时,让学生完全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7 / 7

第20篇: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算式中的数与答案三者之间的关系 2.4+6= 10-0.7= 240÷6= 42×5=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被乘数,乘数,积。每组算式中,都可以通过已知的两个数求出第三个数,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用符号表示数

二、探究、尝试

1、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73+□=101 162-□=53 23×□=115

32÷□=8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边巡视边引导。 2、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

(复习题中告诉我们每组算式中医药知道其中2个数,就可以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出地三个数。)

教师给予说得好的同学以表扬。 3、各式中的▲表示什么数?

2 5 ▲ 2 3 ×

+2 ▲

× ▲ 7

1 5 0 3 8 □□□

《方程教学设计.doc》
方程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