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2020-03-01 16:07: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张元坤

(武汉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湖北武汉430060)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日益明显,高等教育体制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自1999年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和改革,为高教体制的改革打下了良好地基础。在以往改革的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我对改革我国高校考试录取、招生、贷款还贷、就业与评估等制度,有如下思考,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考录取;招生;贷款还贷;就业与评估制度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体制则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重新启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三十年后,继续改革、完善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既是一项突出而紧迫的时代任务,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需要。基于这一战略性考虑,仔细反思、规划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十分关键和重要的问题。

从1999年以来①,我国在高等教育考试科目、高考形式、保送生制度、考生录取手段、报考对象、高校收费、毕业生就业等等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和改革,为高教体制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往改革的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我对改革我国高校考试录取、招生、贷款还贷、就业与评估等制度,有如下思考,内容如下。

一、改革高考录取制度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几乎各项事业的管理模式都有了质的变化,唯独高考招生的管理方式基本没变。即使在个别地区有所改善,也仅仅是增加了高校的一点自主权。僵化的高考招生模式的核心,是完全以一次高考总分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除个别保送生、特长生),这种科举式做法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及素质教育相距甚远。因此,我建议:

1、在落实以上改革、使高校成为能够自主负责、自主办学机构的基础上,实行真正的自主招生。国家除组织统一的资格考试之外,录取标准、人数由各校自主规定。但其录取应该考虑到平等、公开,照顾少数民族与弱势群体等原则, 1

接受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的监督。从长远看,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选择不同的生源,因此,逐步扩大高校自主考试录取权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根据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录取为主,高校自主考试录取为辅,逐渐扩大高校自主考试录取权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操作方案 :

一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应当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普通高校考试录取,以着重考察学生的学术发展潜力为主。在现有的高考科目基础上,分文理两类,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再另外指定其他考试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不同高校指定科目的考试,增加学生与高校间的双向选择机会;二是逐步试行计算机网上阅卷和实行网上录取,有利于公平公正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三是探索一年两次高考的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其改革的原则,是要有助于高校选拔高质量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改革录取模式,向老、少、边、穷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倾料。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改革当前高考的录取模式,应适当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倾斜,增加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二、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在国家教育政策向义务教育倾斜,不增加国家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使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不仅仅是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

2、充分、合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招收走读生的力度,走学校后勤社会化的道路,逐渐实行教学与管理的分离;

3、加大远程高等教育的力度②。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展远距离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

三、改革贷款还贷制度

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贷款还贷制度在调整高等教育地区不平衡和就学人口不平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解决贫困学生学费交纳和日常费用开支等困难,保证其平等地享有高等教育机会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但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还贷制度,在政策和实施上,都存在着很多漏洞和不足。因此我建议:

1、进一步积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对学生实行贷款外,同时建立国家助学担保基金,为助学贷款提供风险担保;

2、丰富学生的贷款种类,建立国家贷学金制度。国家助学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除国家助学贴息贷款提供风险担保外,还可以直接发放国家贷学金;

3、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学生诚信系统,加强大学生信用意识教育和信用指导。另外,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依照法律,对恶意欠贷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4、制定有差别的还贷制度,对于愿意到大中小城市的第三产业、社区服务岗位、中西部贫困地区、国家、省级贫困县、农村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减少其还款或取消其还款,以此作为鼓励。

四、解决高校扩招后就业问题

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的改革仍然是一个重大任务。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坚持市场导向,破除一些体制性障碍,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探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机制,调动各方面包括毕业生本身的积极性,以引导正确的就业方向,使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能得到大学生,也使大学生能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去,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

1、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一方面可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供大学生选择。同时以“互动”、“互补”、“互融”三原则作指导来进行课堂规划,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缺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社会职业技能。此外,还可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作客大学,为大学生开设讲座,进行亲身交流指导;

2、不断调整社会产业和职业结构,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无论产值比重还是就业比重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为高校毕业生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政府应积极引导本科生、研究生到大中城市的第三产业工作,特别是到城市社区服务岗位就业;

3、改变高校毕业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趋势下,大学毕业生首先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而不是精神贵族。因此,在新的就业压力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首先必须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正确的就业观。

4、改革专业与课程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和革新与职业界及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必须对劳动市场和新的就业领域和形式的出现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改革专业与课程结构;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多地利用与国内和国际上的劳动者一起学习的机会,增强高校毕业生对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5、培养毕业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应仅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力度,克服关系就业,用人庸俗化的影响,力求减少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户籍管制的影响;

6、据有差别的贷款还贷制度,对到中西部中小城市的第三产业、社区服务岗位、军队、农村基层岗位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酌情减免其还贷数额,并对其提薪、晋级等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到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到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除了免除其还贷、享受提薪、晋级等相应优惠政策外,国家可实行月补贴制度,毕业生除了每月的固定工资以外,可另外获得国家专项补贴。

五、改革高校评估制度

建立有效、合理的高等教育评估系统,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为此我建议:

1、建立评估中介机构,不断提高评估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本科高职教育评估中心,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评估,推动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独立运作的中介性评估机构,是国际高等教育的通行做法,它在政府和高校间起缓冲作用;

2、建立分层、多元的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认可机制;

3、制定相应规划、政策、工作重点。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建立国际认可并实现这一质量保证机制的有序转换,必须制定出建立健全这一机制的分步实施规划,根据不同学校群体,确定出不同工作重点 ; 同时,对这一体系的分工,人员素质要求、招聘、培训,评估专家的条件、使用、待遇、评估收费、国家补助、评估结果发布、使用、奖惩等方面制定出明

确的政策;

4、研评价体制改革。从以行政评价为主转变为同行评价为主,取消各级行政部门的学术评奖,鼓励各种专业学会开展各种学术评奖。

5、一步加大高校评估制度的透明度,真正的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总体来说,二十多年来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多有创新之处,不乏理论意义,但也存在目标偏移、对象模糊、路径不明等弱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应坚定不移地定位于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人类的发展将比今日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21世纪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持续、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②我国的远程教育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电视大学的建立, 开创了国际上应用电视媒体实现远程高等教育的一代先河。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亲自批准成立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使我国远程教育抓住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 为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争得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第三次是在世纪之交。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远程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先奇.《制度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叶忠.论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功能[J].教育与经济.2000.

作者简介:张元坤(1991—),男,河南永城人,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学号2009301580316,研究方向水利类。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30年[优秀]

关于我国水利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检察体制改革的思考

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doc》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