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学讲稿

2020-03-02 15:37: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家长学校教学讲稿

(九年级家长会)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学校要对家长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并要求家长认真学习,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今天有幸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我很高兴。我今天讲三个方面的问题。讲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讲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

1、家庭教育早期性;

2、家庭教育连续性;

3、家庭教育权威性;

4、家庭教育感染性;

5、家庭教育及时性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

有关调查表明: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生家长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 - 1 -

子面前,很容易被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4、外出打工的家长较多,留守儿童较多。致使家庭教育缺失。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对策与建议

1、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3、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加强学校寄宿制管理,教师转换角色,补充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不足; ○

2建议家长既要考虑外出打工赚钱,又要考虑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双方留一○

人在家管孩子;

3监护人多与学校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

三、对目前我校学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毕业班学生家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多与孩子交流,切不可认为交流只是老师的事情,这一点在调查表上也提出来了,您也有必要腾出空来了解一下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然后

对症下药,帮孩子拟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陪他(她)学习一段时间,让他感到马虎不得,感到再不认真就说不过去。切不可简单粗暴。

2、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不给孩子过于加压,让孩子心情轻松、自信、健康,保持最佳发挥状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从三方面入手:

1、思想上鼓劲:明确目标,相信孩子的能力,关键在于为与不为;不同分数上不同学校。

2、生活上贴心照顾:思想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身体便容易虚弱。这时一定要坚持劳逸结合,保证较充足的睡眠,实现学习与休息的良性循环,如果晚上开夜车,白天倒没精神,只能导致功课没长进,身体也垮了。这个时候,家长也要关心孩子的起居饮食,督促孩子劳逸结合,调整好生物钟。

3、心理上热情疏导:要学会欣赏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自己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能学不好吗?要理解、尊重他们,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事实上,有时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

四个注意点:

①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500,550或600分”、“一定要上‘一中’”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切记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紧张的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最佳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③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学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测验

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④切忌唠叨。在九年级这个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因为在学校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回到家了应该注意避免。

(二)学生零用钱的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用好这笔钱,已经成为家长、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消费倾向与中学生的消费倾向有明显不同。常买一些“整人玩具”或贴图和零食。只是花很少的钱在学校冲卡吃饭

像中学生这些年龄稍大的孩子,则更注重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他们常买的东西是CD唱片、偶像的画册、纪念章、mp3等。

而赠送朋友礼物等社交行为的比例在中学生中也有提高,另外,上游戏厅、网吧等也成为中学生零用钱消费的主要去向。有的甚至不吃饭,把省下来的钱去上网。

对于学生零用钱的管理,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703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三)不要给学生配手机,学生使用手机害处较多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心理。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的同学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四)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上学回家的安全。

首先要教育学生不违章骑车,按照我国交通法规定:(1)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2)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其次是不乘坐“三无”和超载车辆(“三无”车辆即无车牌、无行驶证、无养路费行驶的机动车辆)。第三是要求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在回家途中不爬树、不下河洗澡等。

4、家长与学校要加强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里只起到一个抛砖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求家长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最后,我代表邬阳民族中心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对一向关心支持我校工作的各位家长表示中心的感谢!同时、我衷心的祝您:合家欢乐,身体健康。祝愿您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

六年级家长学校讲稿

家长学校授课讲稿

小班家长学校讲稿

小班家长学校讲稿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

小学生家长学校讲稿

家长学校讲座讲稿

二年级家长学校第二期讲稿

家长学校培训讲稿2

《家长学校教学讲稿.doc》
家长学校教学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