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教案

2020-03-02 10:53: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3—94页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3.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2.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3.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4.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5、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

12、

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6、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

1、

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

3、

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五、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谁是谁非。(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

(2)18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3)1的因数只有一个。

(4)8所有的因数是

2、

4、8。

2、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11×4=4412×5=609×8=72

3.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4.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5.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6.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7、游戏(找朋友)

(1)找8的因数朋友;找24的因数朋友找;15的因数朋友

(2)5的倍数;9的倍数;1的倍数

板书设计

倍数和因数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学有效性,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阴平镇白山前小学徐强

《倍数与因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

《倍数与因数》教案

倍数与因数教案

因数、倍数教案

因数倍数教案

倍数与因数

《因数与倍数教案.doc》
因数与倍数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