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盘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2020-03-03 06:14: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相关知识

一、轴类零件表面常用的加工方法 1轴类零件外圆的加工方法 (1)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是轴类零件外圆的主要加工方法。根据生产批量不同,可在卧式车床、多刀半自动车床或仿形车床上进行。

轴类零件外圆车削的工艺范围很广,根据毛坯的类型、制造精度以及轴的最终精度要求 (2)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是轴类零件外圆精加工的主要方法。它既能加工淬火零件,也能加工非淬火零件。通过磨削加工能有效地提高轴类零件,尤其是淬硬件的加工质量。

磨削加工可以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6级,表面粗糙度Ra可达到0.32μm~1.25μm。根据不同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磨削可分为粗磨、精磨、细磨和镜面磨削等不同,可采用粗车、半精车、精车和细车等不同的加工阶段。 2轴类零件键槽的加工方法

键槽是轴类零件上常见的结构,其中以普通平键应用最为广泛,通常在普通立式铣床上用键槽铣刀加工。

键槽一般都放在外圆精车或粗磨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如果安排在精车之前铣键槽,在精车时由于断续切削而产生振动,既影响加工质量,又容易损坏刀具。另一方面,键槽的尺寸也较难控制。如果安排在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之后,则会破坏主要表面的已有精度。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1)加工阶段按加工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2)划分加工阶段的作用 ①避免加工残余应力释放过程中引起工件的变形。 ②避免粗加工时较大的夹紧力和切削力所引起的变形对精加工的影响。 ③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④便于精密机床长期保持精度。 ⑤热处理工序的安排要求。

三、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1)按“先基面、后其他”的顺序,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他表面。

(2)按“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指装配基面、工作表面等),后加工次要表面(指沉孔、螺孔等),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半精加工、精加工工序。 (3)对于与主要表面有位置要求的次要表面,应安排在主要表面加工之后再加工。 (4)除各工序操作者自检外,零件全部加工结束之后应单独安排检验工序。

四、中心孔的应用与加工

(1)中心孔的形式与应用范围见附表22《常见中心孔形式与应用范围》,选用按附表23《中心孔的尺寸及其选用》。

(2)车床上常用加工中心孔的方法见附表24《车床上常用加工中心孔的方法》。 (3)两端中心孔(或两端孔口60°倒角)作为工件车削和磨削加工的定位基准,其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中心孔误差如

图4-12所示。

(4)中心孔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及热处理后产生的变形都会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在热处理之后、精加工之前,应安排研修中心孔工序,以消除误差。

任务5 拟定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

一、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二、初步拟定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划分加工阶段

根据以上相关知识和分析可知,传动轴主要表面的加工可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2安排加工顺序

根据机械加工的安排原则,先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粗加工,然后再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先以φ51作为基准粗加工两端中心孔(精基准),加工两端中心孔前需车平两端面。 3初步拟定工艺路线

任务6 设计轴类零件的加工工序

一、确定传动轴各工序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各工序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表4-12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主轴承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方案一

主轴承盖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方案二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2

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轴类零件加工程序编制及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工艺分析

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毕业设计论文

波浪形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8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习题

《轴盘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doc》
轴盘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