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2020-03-03 21:31: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领导作为一种指挥和控制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社会共同劳动的客观需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因而,它是社会分工协作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协作的进步而发展。

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运用相应的理论、原则、职能、方法,影响、率领、引导组织内的成员完成预定任务的的活动过程。

领导者是组织活动的率领者,引导者,是组织中的主要角色。在特定的条件下,领导者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决定着领导活动成效的大小。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培养和选拔跨世纪的优秀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请全党重视。并构成政治报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素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事关大局,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因此,领导者的素质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一)素质的涵义

素质一词,最初出自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素质概念,指的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心理学同时也认为,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素质一词现已为管理学、教育学、人口学等学科所广泛使用。

(二)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领导者的素质,就是指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最基本的特征及其所达到的水平。领导者素质中素质的概念同心理学中的素质概念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者素质不仅包括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同时又有更广泛的内容,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组织能力素质等。

(三)我国历史上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一些观点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就十分注重对领导者素质的总结,留下了许多关于领导者素质方面的论述,这为我们研究现代领导者的素质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商代盘庚为了保证官吏的素质都能合乎治理国家的要求,对官吏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要求。首先是要求官吏恪尽职守。盘庚曾训诫百官说:“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盘庚》上篇)。其次,要求官吏不可贪财好利。盘庚宣布:“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盘庚》下篇)。最后,要求官吏不可贪图享乐。盘庚一再告诫百官:“无傲从康” (《盘庚》上篇)、“无戏怠” (《盘庚》下篇)。

春秋时期管仲等人在继承西周的节俭、无逸、忠君、和睦等思想的基础上,对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培养合格领导者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社稷是主”的处理君臣关系的新原则,把“社稷”作为君臣都必须维护的最高目标。并提出了“学而后入政”的人才教育思想。

西汉的汉武帝以他深远的战略眼光和知人善任的的能力,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断然变“无为而治”为“有所作为”,在位五十四年,以他那敢于决断和善于决断的能力,体现出了常人不可比拟的领导魄力和创新精神,成功地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并联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开拓疆域,使西汉帝国达到鼎盛,被史书誉为雄才大略。这证明了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具有较高的领导素质的一位,

三国时期,郭嘉等人通过对曹操、袁绍各自领导者素质的“十胜”和“十败”的著名的比较,得出了袁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的结论,这个结论很快就被以后的官渡之战等史实所证明。这说明三国时期,已开始对主要领导人素质的关注,并把主要领导人的素质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诸葛亮对将帅应具备的才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在《将苑 ·将善》中指出“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五善”要求的是将帅具有从敌情、进退攻守规律、国力强弱、天时人心、地形等角度把握全局的能力。“四欲”则强调作战要出奇制胜,计划要周密,处于复杂的情况下要镇静自若,实施方案时要坚定不移。也就是将帅必须具备出色的判断能力,周密的思考能力,处惊不变、坚定顽强的意志力。

北宋有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十分重视人才的素质对国家兴盛的作用。他说:“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为了能有效地考核人才的素质,范仲淹主张从改革科举考试着手。当时的科举考试只注重诗词赋文的考试,却不能考察考试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因此,他建议在考试取士时应“先策论以观其大要,以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存留,以全才升其等级”。为了能提高人才的素质,范仲淹十分强调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他指出:“夫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

由上而知,在我国传统的领导素质观念中,有许多值得继承的优点,但由于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对领导者素质也有不少封建的糟粕和认识方面的不足。如特别缺乏对人的个性、独创和革新精神的重视等等。

(四)国外一些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看法

西方管理学家十分重视领导者的素质的研究,对此有上百条的描绘和界定。领导作为整个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一些管理学家从行为科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领导者的素质也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领导者一些必备素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包莫尔教授提出企业领导应具备十大条件:(1)、合作精神;(2)、决策才能;(3)、组织能力;(4)、精于授权;(5)、善于应变;(6)、勇于负责;(7)、敢于求新;(8)、敢于冒险;(9)、重他人;(10)、品德超人。

日本人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十项品德:(1)、使命感;(2)、信赖性;(3)、诚实;(4)、忍耐;(5)、热情;(6)责任感;(7)、积极性;(8)进取心;(9)、公平;(10)、勇气。

同时他们又提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除了十项品德外,还应具备十项能力:(1)、思维决定能力;(2)、规划能力;(3)、判断能力;(4)、独创能力;(5)、洞察能力;(6)、劝说能力;(7)、对人的理解能力;(8)、解决问题能力;(9)、培养下级能力(10)、调动积极性能能力。

英国规定文官晋升由统考和本部门考绩决定。考核主要内容为10项: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性、监督能力、热心情况、行为道德。法国为14项,美国多达31项。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国外也是非常重视领导者的素质。虽然,这些素质要求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但这些条件和能力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素质的参考。

但国外的研究也有一种倾向,即把领导者素质错误地描绘成一种天赋的心理生理现象,把领导者素质与教育和实践完全割裂开来。马克思主义管理学、领导学,一方面,承认心理生理素质在领导者素质形成中的基础作用(因为人之所以比一般动物有高超的智能,就是由于人脑的素质比一般动物来得发达);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和强调后天的学习、训练、教育和实践在领导素质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因为不仅领导者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格素质、文化专业素质、组织能力素质如何,都是后天学习、教育、训练和社会实践影响的结果,而且心理生理素质本身的发展和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后天的学习、训练、教育和实践)。一个领导者可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可以由于怠惰和蜕化,而丧失原来的素质,甚至变质。

二、领导者素质在领导中的作用

(一)领导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的基础

素质和功能密切相关,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如此。植物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发挥制造营养的功能,这是因为植物有叶绿素这种素质的关系。歌唱家歌声婉转,使人心旷神怡;舞蹈家舞姿翩翩,使人赏心悦目,得力于各自具备的特殊素质。不同职能各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同样道理,领导功能的发挥,必须有领导者的素质条件,不同的领导者,之所以履行领导职能的情况不一样,都与领导者的领导素质状况直接相关。一般说来,领导素质愈高,领导功能就能发挥得越好,而一个素质不高的领导者只会把工作弄糟。

(二) 领导者素质状况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成效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领导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对于领导工作的成败关系极大。俗话说,只有不能打胜仗的将军,没有不能打胜仗的战士。这是从军事角度上说将军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其实,治国安邦,管理经济,教育,科技,也都是同样的道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三)领导素质是形成领导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从现代领导的特点看,领导是一个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之所以能够率领、引导被领导的群众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就在于具有领导影响力。领导的影响力,总起来说,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所构成的。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组织赋予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由领导者本身的品德、知识、才能这些素质及其行为所造成。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都会对领导活动发生影响。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它们影响领导活动的程度是不同的,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是以使用职权为基础来实施领导。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对领导活动的作用大大地增加了,在许多情况下,如在业务领导工作中,在学术领导工作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一来,领导者素质就成了形成领导影响力的主要因素。领导者素质愈高,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愈大,团体的凝聚力也就愈大,领导工作就愈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反之,则会丧失群众基础,使领导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领导活动目标无法实现。

三、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 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领导者政治思想上和道德品质上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是领导者坚持正确方向和领导成功的保证。具体包括:

(1)、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领导工作的巨大作用已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我国,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处理实际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一个现代领导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知识。领导者在领导和管理中,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一步,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照被领导对象的客观规律办事,并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贯彻执行原则,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既不机械执行,也不照本宣科。

所以,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体现在领导者素质中它是高度的原则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中。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它在工作上的具体表现则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格。一个领导者具有了全心主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就会克己奉公,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就会自觉地同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行为作斗争。

另外,它还要求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坚韧性,敢于打破了陈规陋习的束缚,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气概。

(3)公正民主、严于律己

领导者平时的行为应端庄正派,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维护团结和统一,不培植私人势力,不搞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不阳奉阴违。遇事走群众路线,多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善于集思广益,不主观武断。平易近人,亲切和蔼、不专横跋扈,动辄教训别人。注意“慎独\",加强自我改造。不居功,不自傲,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面向实际,面向基层,虚心向自己的部下和群众学习。

并且经常解剖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鄙视别人对自己无原则的阿谀奉承,有勇于听取批评的勇气,有“闻过则喜”的胸怀。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指的是领导者应当具有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一个现代领导者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素质。具体说来。它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比较广博的知识面

当今世界各国对不同级别的领导者,在学识水平上均有具体的规定,并且通过学历和考试等多种手段,对领导者的学识水平进行检验。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不仅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能承担现代社会各种领导责任。

(2)、通晓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同志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选读)序》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科技知识浩如烟海,我们的中、高级干部不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完全可以做到知识面相对广一些、深一些,甚至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领导者。”

(3)、通晓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

要提高领导水平,就必须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计划、组织、决策、指挥、协调这一整套本领,并了解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学流派,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的领导艺术。

(4)、通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因为管理对象中的核心是人,是人的活动,是人的积极胜和创造性,而人的活动是有它的心理规律的,要想科学地管理人,就应该通晓人的心理规律,通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5)、通晓与自己负责的部门或单位的性质有关的专业知识。

现代的管理者,当然首先需要革命化和知识化,但同时也需要专业化,没有革命化和知识化的管理,只能是鼠目寸光、经验主义式的管理;而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也很易成为一般化的、原则化的管理,而难以切实有效地解决具体专业问题。要真正成为管理的内行和内行的管理,就必须同时既革命化又知识化和专业化,也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真正突破小生产性、手工业式的管理作风与管理方法,适应于高度综合化与全面社会化的现代社会。

(6)、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知识

在整个知识构成中,实际知识,实际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领导者应该注意深入了解周围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实际,积累自己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把个别经验向一般知识转化,把实际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把零碎认识向系统知识提高。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从心理学上讲,心理素质是指人们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的总和。性格,气质、心智能力等都是心理素质的内容。

现代领导者应该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1)、成熟的心理态度。

(2)、敏锐的认识能力和卓越的思维能力。现代领导者的思维过程是由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等环节交错而有机地构成的。这个过程贯穿着领导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求能从模糊复杂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选择最优化的方案,并有科学的预见。

(3)、坚韧不拔的意志。领导者只有在自己的认知心理上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才能冲破认知海洋中的惊涛骇浪,驾驶起认知的方舟,到达胜利的彼岸。领导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特别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必然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她既无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也无现成的公式可套用,特别是在遇到挫折、走弯路的时候,作为一个领导者绝不能悲观、失望、气馁。要以一个领导者坚韧不拔的意志从中吸取教训,解除症结,争取取得胜利。

(4)、健全崇高的人格。

( 四)、组织决断能力素质

组织决断能力素质是现代领导者所具有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才能。对领导者的组织能力素质的要求,因组织决断对象的不同,具体说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事;二是对人。

(1)、统揽全局、多谋善断、灵活机变的能力

统揽全局是指能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概括和判断,能够从全局出发,正确认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全局中的层次和地位。

多谋善断是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主意多、点子多、办法多,能够从多种主意中途择出最好的主意来,能够从多种办法中选择出最佳的办法来,并且能够当机立断,坚决果断地执行它。多谋善断是“智多星”和“铁腕人物”的恰当结合,按照现代化的科学语言来说,多谋善断就是既能提出多种方案,又能善于优选决策。当然,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多谋善断常常不是单纯依靠领导者个人所能完全达到的,一般说来需要借助于“智囊团”“思想库”之类的集体智慧,但最后的优选决策还是要管理者的多谋善断的。

灵活机变是指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进行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追踪决策和随机处理。现代的管理对象,一般都是关系复杂、情况多变的系统,大的战略决策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决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必须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才能实现相对稳定的战略。灵活机变当然不是草率从事,而要十分慎重。但是,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优柔寡断、拖延不决、无所适从的现象是必须避免。

(2)、知人善任,善与人同

现代领导者所以要有知人善任的素养,是因为现代领导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人管理不好就什么任务也完成不了,因此对现代领导者来说特别要强调知人善任的意义。

所谓知人,就是要知人之所长和人之所短。所谓善任;就是要用扬所长而避其所短,知人才能善任,善任才能发挥人的潜力和积极性。宽容大度是善任贤才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容人之量是成不了好的管理者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以被认为是一条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保证能用人之所长、使人尽其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现代领导者不但要知人善任,还需要“善与人同”。这里所说的“善与人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要能善于和人求同存异,搞好上下左右的团结,使大家同心同德;一是说要把工作的成绩、利益荣誉和自己的下属同享。

现代领导者必须能够自觉地同他的下级和广大群众平等相处,具有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的本领:能够把握下级和群众的思想脉博,循循善诱,会做思想工作;能够公正地评价他们的成败功过,处理好各种矛盾,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和谐的、配合默契的、协调一致的集体。

四、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领导者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把知识和理论素质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处理复杂事务的本领。

(二)、加强学习,丰富知识

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即到来,正在深刻影响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历史进程,及时了解新思潮,熟悉新学科,学习有关经济、政治、科技、法律、哲学、历史等最新知识。

(三)投身实践,增长才干

列宁认为,脱离开实践,孤立地讲优良品质,“这在政治上是很不严肃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提高精神境界,提倡艰苦朴素,提倡学理论学知识,都是为了更有成效地投身于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追求美好前途的历史变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出才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投身到最困难,最艰苦,矛盾最集中,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才可能经受最大的锻炼,锻炼出最大的开拓能力,领导和创造能力。

(四)营造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坚持“五湖四海”,坚持民主推荐,民主监督;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真正将那些作风正派,勤政廉洁,办事公道,确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提拔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健全干部考核制度,要进行全面考核,特别重视实绩考核;重视个人素质,形成竞争机制,真正实现“优者上,相形见绌者下”。

即将到来的2 1 世纪,是世界各国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斗智斗勇的世纪,这是一场全面刷新纪录的历史变革,关键是领导集团、领导力量、领导素质的较量。这场深刻的变革,将在诸多领域造就成千上万的第一流人物,而后起国家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国家则是这场变革中色彩斑斓的重头戏。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我们就会进一步赢得下个世纪的发展空间,赢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现代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浅论现代企业领导者素质

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领导者素质实训要求

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

论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

领导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论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doc》
论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