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

2020-03-02 08:06: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云南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而这些少数民族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一些民族的祭祀活动、婚嫁风俗、丧葬习俗等可谓有趣而怪异,但是又各不相同,还有千万别忽略了他们的特色美食和服饰。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一些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的有趣而怪异的生活吧。

1.我们首先去看看人口最少的独龙族的婚嫁习俗吧。

独龙族的男女青年如果相爱就会相互赠送定情信物,女方给南方的是独龙毯,而男方给女方的则是一把锄头或者背篓。

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婚人,说婚人必须带着茶壶、茶叶、香烟和茶缸。到了女方家中,不管女方家人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旺旺的,放上茶壶,然后取出茶叶和茶缸,把女方家的碗拿出来,做好泡茶准备。女方家人不管同不同意,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女方的父母,然后是女方的兄弟姐妹,最后才是女方自己。 接下来才开始说婚事,说到一定的时候,如果女方父母将茶一饮而尽,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女方自己也喝了茶,那么说明这门亲事成了,如果女方家人没有喝,那么需等到第二天晚上再来,第二天不行就第三天晚上再来,如果三天都没有喝,那么就要等到来年再来了。

一旦结婚,就不能离婚,如果女方抛弃男方,就由女方家里的未婚姐妹来抵,如果没有,则要退回所有彩礼。而如果男方抛弃女方,女方只能少退或者不退彩礼。

这就是独龙族的婚嫁习俗。

2.说到独龙族婚嫁习俗不得不提到一个更为有趣的婚嫁习俗—走婚。

走婚是摩梭族的独特习俗,摩梭族是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它以母系氏族为社会主体。 这里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

男女双方如果互相爱慕便会约定幽会信号,每当夜幕悄悄降临后,男方家庭中成年男人们就出去了,他们当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东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女方)家。对方的姐妹们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到来。她们晚间特别忙,当家长的母亲更是双肩重担,既要打点舅舅和兄弟出门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与小孩们,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来幽会。女方家中成年姐妹众多,但来幽会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会暗号和传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会让他进自己的闺房,姑娘的闺门一定要对好暗号她才会轻轻打开,大木摞平房母屋里住着年老妇女与儿童,她们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他们这种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的婚姻风俗就是走婚。所以摩梭人根本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情爱观念与道德标准,与我们完全是两码事。一生中男人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落个两袖清风。一旦他的女朋友关门拒绝,或者男人们喜新厌旧,往日情意便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场春梦,这也是一个迷。

3.说了两个有趣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也不不能不提的。说道丧葬习俗,大家首先一定会想到“僰(bo)人悬棺”。

其实云南的土家族在古老的时候也有悬棺这种做法,今天他们的丧葬习俗主要是火葬、天葬、土葬。

火葬 人死后用布条缚为蹲状,双手合十,拇指撑于下颌骨,盖上布日瓦(遮尸布,颜色因亡者年龄有异,老人为黄色,青年人为白色),装入木制坐棺。

在葬礼期间,请喇嘛念\"指路经\"。亲友前往祭奠,祭奠品一般为烧纸、馒头。若是女儿、外孙,另加哈达一条、油饼12个、茯茶一包。送葬之日用坐棺抬到野外,取出布日瓦,将尸体面向西方,置于用一百二十片土块砌的塔布(焚炉)内,砸碎坐棺以柴火焚化。三日后将骨骸拣入长棺彩骨灰盒中,暂埋它地。第二年清明节移入祖坟。非正常死亡者则埋于外阙。

天葬 将亡人置于山野中,让鹰鹫啄食。如三日不见来食,则请喇嘛诵经焚香祈祷,或挪于它地以吃完吃尽为止。此种葬式多用于孩童。

土葬 棺材式样与汉族相同,多用柏木做成。葬仪必请喇嘛念经,治丧期一般为五至十天,家中老人亡故后,男子要翻穿褐衫,腰系麻带,脱帽。妇女不穿红着绿。从埋葬后的第三日起,家人每天下午要带上柏叶、烧纸、炒面、茶水去奠祭,一般以49天为朔。当年春节不能贴红窗花,改贴绿窗花。

4.这就是土家族的丧葬仪式,而普米族的丧葬习俗与土家族又不尽相同。

普米族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在人病危时,要通知近亲来探视;死时,要鸣枪放炮,通知村内各家;在死者面前放置供品,点上青油灯。村邻人闻丧后,便携带一个饭团、一个鸡蛋、半寸宽的一圈猪膘,前去吊丧,物品供死者。

人死以后,必须洗尸:把樟脑树皮剥下,放入水中煮沸,加入香料,用其对死者浑身进行洗刷,并在面部、鼻、耳、眼等处抹上酥油,据说有防腐、防用。同时在死者口中放入一块银元。洗尸完毕,将尸体摆成曲肢坐式,上肢交叉,男双手扶肩,女则双手交叉在胸前,以白麻布从上捆到下。捆尸缘由,是将死者恢复成原来出生时的状态,便于再生成人。

捆尸完毕,将其装入白麻布袋中,然后再装入一呈长方形的棺木中,棺上画有图画,盖上有圆形花纹,前后左右刻画着死者归宗的路线图和生前饲养的牛马家畜图,供死者享用。停尸期间,亲友邻居都来吊丧,送上礼物。主家则将客人送来的衣物挂在室内,并悬挂死者子女送的名叫\"达珠\"的开路经,其上标明了死者寻找祖先的路线。

普米人死了实行火葬,火葬的日期由巫师选定。每个村寨都有一个火葬场,事前在火葬场准备好烧尸的木柴,将其搭成房屋的形状,中间堆入松明。送葬那天的鸡鸣时,就开始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请来的喇嘛和韩规首先要到火葬场念经。然后送葬的队伍便出发,最前头由一人牵马引路,一人拿着火把,一人拿着送魂路线图,四人抬着棺木跟随其后,最后面是送丧的亲属。到了烧尸场把尸体从棺木中取出,架在柴堆上,棺木也拆散放在一起焚烧。烧尸时,首先由喇嘛从四角点燃,然后由烧尸人负责焚烧,母系制地区是由一母系血缘的两个男子担任,父系制地区是由男方家族中的两个男子烧尸。他们以尸体烧得快为吉利,否则,就认为死者留恋家里的财产,遇到这个情况,家里人就需不断把衣服、粮食、猪肉、食油、酥油等,投入火堆,认为这样才能满足死者的要求,加速焚化。

普米族火葬的破费很大,穷苦人家当时若无力举办火葬,就将棺木存放在深山,几年后再补行火葬仪式。焚尸时,注意不使遗骨全化为灰烬,第二天由死者亲人亲自去收取十三根焚剩的骨头,装入骨灰罐中,其余的骨灰撒掉或就地掩埋。灰罐的形状是小口凸肚,放进骨灰后,不封罐口,盖上松毛,在罐的底下开一小孔,作死者灵魂出入的地方。

来自

罐罐山是普米人的习惯称呼,原意是埋骨灰罐的山,也即普米人的坟地。按普米人的习惯,同一氏族的骨灰罐都集中在一个坟山上。一般地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罐罐山,选择在陡峭的山坡上;这里的森木茂密,人迹罕至,周围的树林是受到保护的,树木长得好,意味着吉祥,子孙兴旺。

如果要把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都介绍一遍,那么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除了婚嫁和丧葬习俗,他们的祭祀活动和各种礼仪、饮食习惯、服饰文化等等也是有趣和怪异,这些有待大家继续探讨。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

少数民族饮酒习俗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少数民族茶文化与婚俗趣闻

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结婚习俗大盘点

少数民族的墓葬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doc》
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