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2020-03-03 20:52: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设计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听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 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九.总结结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十.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4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现 和平安宁 探 访 怡然自得 离 开 安居乐业 再 访 民风淳朴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

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桃花源的生活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doc》
《桃花源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