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2020-03-03 19:28: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目标:

2.通过绘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本课的难点:割圆术 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搜集或采访家长,收集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2)准备铅笔、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67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23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齐读。

三、自学探究: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时空连线——祖冲之学术报告会

祖冲之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学校,应邀作一场学术报告,他的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 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 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133页“祖冲之和圆周率”课文,学生自学思考准备: 学生展示:(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成就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 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祖冲之著有《缀术》。祖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不盲从,敢于创新。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教师点拨: (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先让一位学生说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π表示的就是圆周率。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圆周率。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历法、机械制造等各领域, (2)“割圆术”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我们看到,铅笔是6边形的,我们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12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边数越多,他的周长越逼近圆的周长,面积越逼近圆的面积,圆周率的数值就越精确。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精确的圆周率值,这就需要对9位数字以上的大数进行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冲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过渡讲解: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这部百科全书就是贾思勰所作的《齐民要术》。好 !我们阅读第 二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134页“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课文思考回答: 《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地位怎样? 学生展示: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点拨:贾思勰非常重视实践,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他在《齐民要术》中收录了大量的农业谚语、歌谣。有很多农业谚语至今流传,指导农业生产。让学生分组展示收集的农业谚语,提高学习兴趣。 回顾古代农业发展情况:(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水稻、粟、蔬菜)我国汉朝农耕技术又有怎样的发展?(西汉的耕犁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 种,掌握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而且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朝还有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他就是郦道元,请大家阅读第三目“郦道元和《水经注》”。 思考回答:《水经注》是一部什么书? 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内容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师:投影展示《水经注》书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总结: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从小喜欢博览群书、野外旅行。他注重调查和实践,累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大量的第一手地理资料。在前人《水经》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一书,全书约30万字。《水经注》内容丰富,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条河流的走向,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它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答案: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有《缀术》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

著有《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最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数学、农学和地理学三方面了解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我们知道了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你认为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四人一小组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并形成初步结论) 学生回答过程略。 师小结: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与他们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分不开的。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达标拓展: (先宣布一下规则:我出示题目,说开始后,谁最早举手,回答正确可以为你们组赢得10分,看哪一组是优胜组。) 1.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莫斯科大学将他的彩色大理石像镶嵌在“世界大科学家陈列”走廊上,他是(

)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缀术》

3.要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物产、矿藏等情况可以查阅( ) a.《离骚》 b.《水经注》 4.阅读下列材料: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 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答案略 附录

教 师收集的农谚

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 惊蜇点瓜,遍地开花。(四川)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华北) 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河南) 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北京)

大暑前小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九月无霜地也寒。(安徽)

天下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落云连天,必定有雨天。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油菜开花遍地黄, 春雷一响播种忙。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第23课_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_教学设计_教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教学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设计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

第24课_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初一历史教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反思

《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doc》
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