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教案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新疆多元文化

一、新疆文化的多元 1.新疆史前文化的起源 2.新疆文化类型及特征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国土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联结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和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传播和交汇的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有“世界民族博物馆”和“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交河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

一、新疆多元文化的历史演革

新疆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多元文化的初兴、发展、交融、确立等过程,具有显著的多元文化并存、交融与互补特征。

据考古研究,距今4000年前,新疆即有人类活动。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新疆与世界同步进入了青铜文化时代。新疆地形地貌大致为“三山夹两盆”,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天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东三部分,天山南坡及以南为南疆,天山北坡及以北为北疆,天山以东的哈密和吐鲁番地区为东疆。生活在南疆绿洲地区从事农业、半农半牧经济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受自然地理条件所限,主要生活在绿洲或山间盆地中。北疆以畜牧业为主的人们有固定的放牧草场,游动放牧业大多是草场的转移,逐水草而居也是相对的。南疆的绿洲和北疆的草原使新疆文化在形成时期即呈现出以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为主的多元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的汇集,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的基础。

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阶段,以高昌、鄯善、于阗等

文化为代表的绿洲文明凝聚了当地、中原和南亚及中亚乃至欧洲众多的文化因素,使新疆文化在多元中得到发展。在北疆地区,乌孙、匈奴、柔然、突厥等游牧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使北疆文化在游牧文化状态下也呈现出多元的特色。而随着汉人和吐蕃人的进入,中原文化和吐蕃文化也成为新疆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使新疆文化在众多文化因素的交融中更加绚丽夺目,不断发展。

宋至明时期,新疆文化依然呈现多元的特点,一方面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先后进入新疆,为新疆文化带来了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开始在这里汇集、融合;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对新疆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最终随着维吾尔等民族的形成使新疆文化具有了鲜明的伊斯兰特色。

清代是近代新疆多元文化并存格局的确立阶段,以绿洲维吾尔文化、草原卫拉特文化、满汉文化为主体,包括众多其他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最终确立。

二、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因素与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宝贵遗产,是人类为适应特定的地理环境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是导致文化出现的主要因素。

一是地理地貌复杂独特。新疆地势大起大落,气势磅礴的高山雪峰、浩如烟海的沙漠戈壁与低于海平面的低洼盆地相间。在“三山夹两盆”的地形中,中部天山和南部“万山之祖”——昆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中部静卧着世界第二大沙漠、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绵延数千里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穿行于盆地内部。北部阿尔泰山和中部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中部盘居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绿洲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面积只占全区面积的4.2%,森林覆盖率2.94%。1.86万条大小冰川及雪水、湖泊等哺育着天山南北2000多万各族儿女。人均耕地3.49亩,有辽阔的草原,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野生植物3500多种,脊椎动物近700种,无脊椎动物约1.5万种,有许多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如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棕熊、白肩雕、藏雪鸡、黑项鹤、白鹤等。还有一些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特有动物,如四爪陆龟、新疆北鲵、塔里木兔、新疆大头鱼等。

二是经济类型多样共存。新疆地域辽阔,环境各异,不同地区适合不同经济形态的发展。分布于南疆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其他盆地的绿洲、河谷地带,这些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因而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文化,如汉代的“城邦诸国”。北疆草原地区适宜牧业发展,因而形成了具有游牧特征的文化,如汉代的乌孙、大宛等。东疆有些地方则适宜多种经济类型发展,因而形成了即有农业特色,也有牧业特点的文化,如汉代的鄯善“少田”、“民随畜牧逐水草”

这些因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经济特点的文化,随着屯垦活动的加剧,农业区不断扩大,北疆以牧业为主的地区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北疆文化也因之具有了农业文化的特点。

三是各个民族共存共荣。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共存格局的不断演变和相互影响,多民族的共存发展是多元文化产生的前提。新疆的早期文化是由塞人、羌人创造的,而依据学者对古人类遗骨的研究,史前新疆古人类具有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及两类人种的混合型三个不同的类型。进入汉代以后,南疆逐渐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东西文化交融为特征的高昌文化圈,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于阗—龟兹文化圈,以及东疆两种文化体制并行的鄯善文化圈等绿洲文化。北疆则由于乌孙、匈奴、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存在和迁入和汉唐时期汉人和吐蕃人的迁入而呈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唐代以后,回鹘人的西迁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契丹、蒙古等民族的迁入,使新疆文化的多元性更加突出。进入清代,新疆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基本确立,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世居民族的并存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新疆文化依然具有多元的特征。

四是多种宗教并立共存。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古老而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客观现实。在新疆历史上,曾经有着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宗教,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新疆古代作为联结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和枢纽,东西方经济、文化传播和交汇的地区,不同的宗教往往在这里交汇,之后再传播到内地或其他地区。民族是宗教文化的载体,但由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而宗教的分布和民族或民族政权的分布存在密切关系,新疆多民族分布的格局由此也导致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也正是有了多宗教并存的状况,历史上新疆文化呈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

五是多种语言共存通用。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语言文字也呈现多元的特点。仅仅就文字来讲,佉卢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摩尼文、梵文、汉文、突厥文、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察合台文、满文、托忒等众多文字都是历史上聚居在新疆境内的民族所使用过的文字。就目前新疆主要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来讲,除汉语、回族、满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以外,其他民族都有本民族通用的语言,其中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民族还有自己通用的书写文字。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这些不同的民族语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印欧三大语系,其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语族、语支和语组。

六是民族风俗互尊相融。各个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地理风貌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历史、文化渊源不一,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生活习惯、乡约民规、风俗风情。新

疆民族传统的节日就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兹节、东归节等等。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刀郎舞,塔吉克的鹰舞,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等精美绝仑。民族音乐、民族史诗、民族乐器、传统体育、古典巨著和民间文学等独特奇绝。服饰、居住、饮食习俗、手工艺、装饰等风情浓郁、特色鲜明。

从而使新疆多元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特征:第

一、博大与极致。新疆文化,作为新疆地理空间物质与精神的符号表达,透过广袤的土地,首先传达着一种博大的精神。除了指人文的稀少与地域的辽阔外,更喻示着一种大气、俯视、君临性的自然精神。身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以棕色基调标志的干燥区域,自然精神是极致、简约的,有着直观的纯粹性和极端性,直指本性。第二,严峻与哲思。新疆的冰山雪峰、大漠落烟、浩瀚沙海、辽阔草原等自然景观,及历史上战火纷飞、自然变迁的遗迹,使老百姓的生活呈现出脆弱、动荡不定、受偶然事件支配、生死未卜等特点,因此形成了流浪、不安、忧患、悲壮等人文精神。而平稳时期,那广袤的土地、荒凉的戈壁、距离的遥远、相对的封闭等,也造成人们生活单调,充满没落气息,略显忧伤气质,使人更专注于内心思索,造就人与自然的张力结构,在浅表的、风俗的东西背后,存在着内在的、根本的对人类灵魂深处的、“至上”问题的思考。新疆的宗教与歌舞、民间口传文学、说唱艺术等格外发达。多个民族都有自己史诗般的文学作品,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等艺术巨著彰显原始、高贵、神秘和牺牲色彩,有着鲜明的信仰力度。第

三、热烈与忧伤。新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严寒、酷暑、沙尘等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负面影响很大,自然风土与沉重的生存累积,形成了人们既积极、热情面对生活,又对自然伟力深怀敬畏的复杂心境。它的欢乐与忧伤、热情与冷漠、沉醉与清醒、现实与梦幻,像起伏不定的波浪在人群中掠过,歌舞艺术的热情奔放、深情忧伤与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坚定,形成奇妙的结合。第四,保守与开拓。绿洲生活的“孤岛”决定了它的封闭性和孤立性,形成了人们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而游牧生活的迁徙与游居,在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文化继承方面的困难,使人们纽带松散、地缘关系微薄,主要和自己的畜群一块儿过着朴素、孤独、单一的生活。特定的游牧情境不仅是民歌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它抒情形式得以展开的重要依据。如民歌中那内在心事的咏叹,随意而为的自然泄露,是独自性的生存昭示。同时,新疆有着很长的开荒、屯垦历史,形成了一种开拓者的精神。垦荒者来到这里,远方的血统渐渐淡漠,焦灼的心灵安顿下来,邻居、朋友、战士逐渐代替同乡同族的位置。口音开始改变,不伦不类中产生新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新的整合,各民族习俗中的吻合点越来越多,扬弃与重生。第

五、丰富与诗性。新疆地广人稀,各个民族、文化、语言、信仰上的混杂与多元性质处于支配地位,相异与差别的特征突出。各种文化的接触与影响呈一种自然的状态,具有典型的文化的分散性、差异性、丰富性。民间文化内容

丰厚,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倾向强盛。诗性中那透着痛楚、牺牲意识和内在忧伤,倾重理想,信仰执著,世俗的快乐与浪漫被蒙上神圣的色彩。当人们听着《塔里木河》的歌声和《十二木卡姆》的传唱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

三、新疆多元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新疆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的“变压器”和“蓄水池”,有效地传递过非常重要的文明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东西方文明的面貌,自身沉淀多元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民族、宗教、语言和文化的博物馆。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新疆趋于沉寂,繁盛的光景潮水般退去。新疆文化,作为我国西部文化的一部分,与中亚的文化与历史一样,是世界史学界、文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面对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市场化、技术化的发展,面对网络化、虚拟化的时代,新疆文化的民间性、边疆性、乡土性,已然演化为唯美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的符号表征,如何面对现实而不断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新疆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以平等的视角,与各种文化形态进行多样的、多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借鉴乃至吸纳其他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增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深刻认识新疆文化的优势与潜质,留存新疆文化中健康、自然、开放、多元的文化品质,把最简单与最神奇放在一起,把热情与悲伤放在一起,把生与死放在一起,启迪人的心智,滋养人的精神,使人知善恶、辨真假、明美丑。认识新疆文化,需要有一种对民族感情、民族宗教与民族生活的基本尊重,同时在考虑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我评价中学会尊重、理解、沟通与融合。承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新疆文化整体大发展,也是中华文化面对国际社会形成统一的政治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与前提。

3.新疆文化的历史轨迹

二、新疆绿洲农耕文化 1。于阗文化

2。龟兹文化

龟兹古国是古代西域之大国,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现今这里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发掘龟兹石窟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对中亚、西亚乃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公元三世纪时,佛教就经丝绸之路传至丝路重镇龟兹,并在龟兹地区广为传布,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已很频繁。据文献记载,到了公元四世纪时,龟兹佛教已达到十分兴盛的程度,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这一时期,在龟兹还出现了不少高僧大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鸠摩罗什便是其中之一。至唐玄奘西行去印度取经途经龟兹时,龟兹佛教已是“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切有部”、“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鸠摩罗什(334~413年),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师徒所译经论《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花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及《十诵论》等共74部384卷,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因为罗什对龙树中观学作有系统的翻译,中国佛教由此进入了新的境界。总体而说,因罗什娴熟汉语,博学多闻,故其译文采意译方式,重视简练精粹,深达原旨,流畅易读,在译经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译师,其译本流传最广,后世尊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在中国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龟兹文化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然而龟兹文化经过历史沧桑,遭到的破坏很严重。如今的文化遗存,满目疮痍。从上世纪80年代起,龟兹文化遗产开始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已投入巨资维修石窟和文化遗址。但是古龟兹地域较广,遗产分散,仅龟兹石窟,就分布在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内,人员偏少,管理困难。另外,石窟外部维修取得很大成果,但石窟内部的“病害”比较严重。如不加强维护,壁画将有逐渐消失的危险。

3.楼兰一鄯善文化

楼兰文化是罗布泊地区最具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类型,是古西域历史文化典型代表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公元500年左右,古楼兰王国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域处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4。高昌文化

高昌回鹘文化是古代光辉灿烂的西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是一种沐浴着东风西雨,以游牧与定居共存为显著特征的融合混同性文化。高昌回鹘时期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无不浸透着这一显著特点,高昌回鹘文化的形成和变化极大影响了后来西域文化的演变和走向,对于近代维吾尔等民族心里的形成以及文化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昌回鹘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以后,其发展起来的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的生产,都已基本上摆脱了过去在漠北时期以游牧为主的内容,而具有西域的特点。

在农业生产上,放弃过去在漠北草原上的游牧生活而以经营定居的农业为主,地产五谷,产葡萄酒,在种植棉花并织成布方面有长远的传统,梧桐的树脂称为梧桐泪,可做药用及工业上金属的焊剂。在农业上利用水力,引导天山上的雪水以灌田园,造作水佑硙即水磨,便于粮食加工,因地制宜,用骆驼耕田,也有一部分畜牧业。 在手工业上,丝织品有兜罗、锦、纻丝、熟绫。棉、毛织品有斜褐、白布、绣文花蕊布。矿物中有著名的硇砂,是一种氯化钠,为制皮革不可缺少的原料。铁制品中,回鹘人已有镔铁即钢,当时回鹘人手工业操作的各种器械,许多得用钢铁才能制成。

在商业上,从其和内地商业的往来频仍可以看出商业之发达。回鹘人多到辽南京(今北京)做买卖,善于鉴别珍宝。也常到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进行贸易,辽朝特别在上京南城设立”回鹘营“作为居留地。与五代、北宋也进行贸易。向宋的洛阳、开封源源不绝地输送马匹,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元丰八年(1085)将战马24000匹送抵开封。又如棉布(白布)一项,后周广顺元年(951),一次运到开封的就达1329段,这也说明当时内地植棉业还很不发达。

在回鹘文书方面,除零星契约及文书外,主要的有回鹘文的《玄奘传》,原译本为10世纪中别失八里回鹘佛僧详古舍利所译,1930年在新疆出土,现已整理。《金光明经》(汉文译者为唐高僧义净)的回鹘文译本(译者同《玄奘传》),是从汉文译本转译的,另从梵文本添译了好多处,成为研究古代维吾尔语和宗教(佛教)的基本材料。《乌古斯可汗传说》,这是未经14世纪波斯史家拉施特·丁掺入伊斯兰色彩的、维吾尔族最早有关其自己始祖的民间传说。传说写成的时间大约在10世纪,地点在天山南路,为一佚名回鹘人的手稿,现收在拉得洛夫氏的《福乐智慧·导言》之中。

吐鲁番古代各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早有成熟的医药(如唐代的《西州续命汤》)。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高昌回鹘境内龟兹进奉使李延庆等36人到宋朝献香药。元代畏兀儿人军医月举连赤海牙曾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奉命修麴药以疗师疫”。

高昌回鹘人在宗教信仰上,先信最早从波斯传来的摩尼教,而后信佛教。所以,在今新疆吐鲁番西的木头沟或吐峪沟的墙壁上或废墟内,已发现大量回鹘人的宗教壁画,表现出与波斯文化融合的倾向。高昌回鹘人“乐多琵琶、箜篌”,“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高昌壁画中,经常有天堂中跳舞的画面。塔里木盆地的戏剧表演,在汉代已产生,这由20世纪在吐鲁番、哈密发现的译成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抄本的残卷、写本,以及近代在库车出土的有关当时戏剧演出的场面和文物可以证明。

19世纪末,法国人伯希和曾在我国敦煌千佛洞发现几百个属于元朝初年回鹘文木刻活字。据研究,这些回鹘文木刻活字很可能是元朝初年因在敦煌、吐鲁番一带大量翻译佛典,就参考同时代王祯那一套汉文活字印书的办法,用于畏兀儿地区所留的痕迹②。在唐代,已从内地传去七曜历,有十二地支及生肖,这由我国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吐鲁番得到的回鹘文历书残页(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可以证明。

5.维吾尔文化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高原的回鹘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现代维吾尔族。

三、新疆草原游牧文化 1.早期草原游牧文化 2.突厥文化 3.蒙古文化

4.哈萨克文化与柯尔克孜文化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她由古代许多部落和部族逐步融合而成。古代塞种、乌孙、克烈、乃蛮等均为哈萨克族族源部族,历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据汉文史籍记载,塞种人原名“允戒”,世居敦煌,后被月氏排挤而西迁,游牧与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到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广大地区。《汉书·西域传》在涉及到哈萨克族的主要源流之一的乌孙时亦云:“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这也说明哈萨克族中有古代塞种人的成分。克烈是今哈萨克族中玉兹的一个大部落,主要居住在阿勒泰地区,另外塔城、哈密、昌吉等地区也有。但克烈部早在蒙古兴起之前,便闻名于世。辽金时期,克烈部游牧于杭爱山与肯特山之间的鄂尔浑河和图拉河流域,西与篾儿乞惕和吉利吉斯部为邻。从此看来,哈萨克族游牧生活历史悠久,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转场文化。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在不同的时节转场,逐水草而居。但是我们不能将哈萨克族的转场视作简单的换季换草场的举动。哈萨克族人的转场具有独特的文化蕴味,既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转场赋予了人们无穷的精神食粮。也因此,哈萨克族人的转场文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转场景象由于过于引人入胜,因此讲究转场队伍必须整齐划一。其中,转夏牧场和秋牧场的队伍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骑着骏马,运驼上盖着各色花毡,热热闹闹的转场,远处看去犹如南归的大雁。

部落首长骑着宝马,跨着镀金马鞍,身穿十分华丽的服饰,肩背弓,腰配剑,一手举白肩雕,一手拿金灿灿的马鞭,走在转场队伍前面,颇是威风凛凛。而夫人头带白色盖头巾,身披刺绣长袍,手牵转场头驼。部落首长和夫人身边簇拥着部落里的长者和能人,场面颇为壮观。在转场途中,部分男人负责勘察道路,整理运驼货物平衡;而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们相互戏耍,开着得体的玩笑,时而高声歌唱,时而男女对唱,竞相表演技艺,将枯燥乏味的转场变成了移动的舞台,绚丽多姿,美妙无比……

哈萨克族转场过程中还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当地居住的部落要为转场经过的驼队提供食物和饮品。这种习俗也有自身的讲究,给转场队伍拿饮食的人到了转场队伍跟前时,首先要对转场的人们道平安,之后,将所带饮食提供给带队的首长和长者。首先接过饮品的人口中说着:“布斯木拉依热合曼热合依木”(经文,意为愿安拉保佑一切平安),先对着马鬃滴几滴饮品,后自己再饮两口,再转给其他身边的人饮用。身边的所有人品尝问之后,转给牵头驼的夫人,再转给转场中的其他人员。

如果转场队伍中有年轻的媳妇和妇女,转场队伍在经过古坟或有名望的部落时,她们会下马步行通过。她们双手接过送来的饮品,下马站在地上品尝。送饮品的人返回时,转场队伍中的妇女们往乘饮品的容器内放置银扣等物品,绝不让对方空手而回。转场队伍每到一处扎营地时,当地村落的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帮助转场队伍搭建毡房,送来美味佳肴,宰杀牲畜盛情宴请转场队伍。同样,转场队伍进餐完毕后,赠送丰厚的礼物作为回报。从此,可以看出哈萨克族是一个讲求团结,讲求和睦,讲求和谐的豁达民族。

四、新疆屯垦文化 1.汉唐时期的屯垦文化 2.清代屯垦文化 3.兵团文化

五、新疆宗教文化 1.原始宗教文化 2.火祆教文化

祆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之一, 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时,随着一部分信仰祆教塞种人的活动,祆教已经在新疆的大地上开始留下了自己的踪迹。

祆教在新疆各地的流行情况,据《魏书》、《北史》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魏书》、《周书》记载焉耆国“俗事天神,并崇信佛法”;《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疏勒国俗事天祆神”,“俗祠祆神”等;《旧唐书》、《旧五代史・外国列传》记载“于阗国好事火祆神”、“于阗,其俗好事祆神”;《宋史・于阗传》记载:“俗事祆神”。又据《宋会要・蕃夷四》之《龟兹传》记载:“太平兴国六年(976年)五月,西州龟兹遣使易难与婆罗门波斯外道来贡”。《宋史》记载高昌国“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诵外道者也”,《宋会要・蕃夷四》之《高昌传》记载:“雍熙元年(984年)五月,西州回鹘与婆罗门及波斯外道阿里烟朝贡。”这里的“波斯外道”、“波斯僧”即指祆教和祆教徒。

新疆各地祆教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地虽“俗事祆神”,但不能因此认为该教已得到广泛普及。因为除祆教外,各地还有流行已久的各种自然崇拜、萨满崇拜,特别是2世纪以后,佛教逐渐在各地盛行起来,各地王室、贵族大都崇奉佛教,并加以推导。佛教已居主导宗教的地位。祆教的流行,主要是在农村和民间,在民间形成风俗。尤其是拜火仪式,引人注目,所以常为史籍所载。各地祆教徒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商而来的波斯人和粟特人,粟特人有一部分已移居各地,他们带来的祆教信仰具有粟特(河中)本土色彩;另一种是受其影响而信仰祆教的当地其他成分的居民,这些人也只是部分地接受了祆教教义,如对祆神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主神的崇拜思想、向善思想、具有祆教特点的祭火仪式,以及一些较适合当地居民习俗的礼仪、节日等。但诸如“天葬”、“九日濯之礼”和其他过于繁复的礼俗、仪式,并未被吸收。

流行了一千多年,10世纪以后逐渐在各地消失。原因除因伊斯兰教的传播取代了各地祆教之外,也有祆教自身的原因。不传教,不译经,祭司们没有传播教义的义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祆教的传播发展;其次,祆教有极严的教规,教徒若触犯教规,便要受“烧铁烙舌”的酷刑惩罚;第三,祆祠为禁地,外人不许进入,使人不容易了解祆教。第四,祆教礼仪十分繁复,有“仪式宗教”之谓,如欲加入祆教,则更须经过极复杂严格的洁净规定,一般人难以接受。此外,在政治上,祆教并未得到各地统治上层的支持,经济上没有如佛教、伊斯兰教那样的寺院经济作为支撑,所以只能逐渐萎缩,自生自灭,成为民间宗教信仰和习俗的一部分

祆教虽然失传,但由于在民间流传时间较长,并且与各地古代居民崇奉的自然崇拜有许多共同之处,经过长期相互融合吸收,形成某些固有的信仰习俗,有些带有祆教色彩的习俗被保留至今。

3.佛教文化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信教于阗。不久,又经中亚传入疏勒。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若羌、莎车、叶城、库车、阿克苏、焉稽、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佛教传入后,新疆正 处于奴隶占有制发展阶段,在天山南北建立了数十个“城郭之国”。

这些所谓“城郭之国”,只是一些大大小小的、互不属统的地方割据政权。他们互相攻伐,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破坏了经济发展,造成社会动荡。匈奴贵族集团对各地的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汉朝政府驱逐匈奴的斗争,虽然给新疆人民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时机,但未彻底接触战争和阶级压迫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激烈。所以,提倡忍耐、安于命运的佛教传入后,很快就受到各地统治者的欢迎。他们希望借助这一新宗教来消除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佛教大力予以复制和推行。长期遭受匈奴贵族忽然本国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和奴役,生活性爱水生火热中的广大劳动人民,也把改变自己命运、摆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对佛教的信仰上。

佛教传入各地后,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欢迎,信者日众。因而佛教在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开来,并遂最终取代萨满教、袄教。成为各地的主要宗教,从而在新疆形成了一佛教为住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佛教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新疆佛教在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佛教在新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佛教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当时各绿洲地区佛寺林立,僧侣成群,宗教活动规模宏大。

佛教寺院的修建,既是宗教活动的需要,有时弘扬佛教文化、宣传佛教教义的要求,也是信仰者的一项众要的功德。新疆佛教十分重视寺塔的修建。于阗作为新疆佛教的首传之地和佛教中心,不仅佛教佛塔的数量多,而且建筑规模大。晋代西行求法的高僧显在途经于阗时看到,“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还有“不可计数”的大小寺院。据后人考证,当时和田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寺院达4000于所,兰若小塔逾5000个。城内著名寺院有14座,其中法显所具之寺有“三千僧”,可见规模之大。另一座时位于城西七八里的王新寺,规模更大。该寺由三代和天王历时80年才建成,高25丈,雕刻精美,金碧辉煌,气势宏伟。佛教另一中心龟兹,仅城内就有“佛塔千所”。

大规模佛事活动更反映了当时佛教的鼎盛。于阗举行一种名为“行像”的大型佛事活动,从四月一日开始,“成立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城门上支起大帐篷,国王和夫人及采女就住在帐篷里。行像,在离城三四公里的地方做一个状如行殿,高三丈多的四轮像车,把佛像立于车中。像车距离城门一百步时,国王脱掉王冠,换上新衣,赤足持香,出城迎接。像入城时,梦楼上夫人、采女纷纷向下抛洒鲜花。这种盛大的行像活动,共进行14天,由于阗的14座大寺轮流举行。国王自始至终参加,直到整个行像活动结束,才和夫人等一起返回王宫。 当健陀罗佛教艺术兴起的时候,佛教的传播区域也在逐步扩大,从公元前三世纪始,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斯库鲁阿布上游的巴米扬摩崖石窟开始兴建,佛教造像艺术活动也借助于佛教在各个地区的逐渐流行而发展起来。 东汉永元二年至建和元年(90-147),新疆库车“森木塞姆千佛洞”开凿。 东汉初平元年至唐天佑四年(190-907),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开凿。 东汉建安六年至北魏太平真居十一年(201-450),新疆鄯善吐峪沟千佛洞开凿。 东汉建安六年至唐天佑四年(201-907),新疆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 西晋泰始元年至唐天佑四年(265-907),新疆焉耆锡克沁千佛洞开凿。 西晋泰始元年至北魏泰常五年(265-420),库车克孜朵哈千佛洞开凿。

4.摩尼教文化

摩尼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源起在波斯,由教主摩尼(Mani)创于3世纪中叶。3—15世纪曾在亚非欧三大洲很多地区流行,吸收了不少东西方宗教思想,形成二宗三际的独特教

义后,又影响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一些教派,甚至与佛教也有交互影响,但是摩尼教(东方教区)佛教化的程度远过于佛教中吸纳摩尼教的成份。

新疆的古代遗迹与文书中有不少摩尼教的踪迹。考古工作成果可分为两次大的发现,即20世纪初德国人的发现及8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发现。德国人在吐鲁番考察时发现的摩尼教法堂遗迹,最重要的莫过于在高昌摩尼教城发掘的K与α遗址,这两个地方原来都曾是摩尼寺,虽然以后改为佛寺,但仍然发现了摩尼教壁画,出土绢麻纸画以及文献;同时发现还有伯孜克里克石窟第38号(当时编为25号)洞窟,此窟曾被封存的主壁面,原画有“礼赞生命树”,因而俄国人1914年的考察

报告,比定为摩尼教石窟。上述寺窟遗址与交河故城及吐峪沟等处发现的摩尼文献残

件数量上千,且有多种语言形态,如古伊朗语系中古波斯文(MP)、帕提亚文以及粟特文,还有古突厥文,回鹘文、

龟兹文及汉文等。同时一时期,在敦煌的藏经洞也发现了汉文与回鹘文的摩尼教译经。50年代在福建泉州发现摩尼教草庵,近年又有浙江苍南、湖北英山的法堂与墓地等。至80年代吐鲁番又新发现了出土文献,是摩尼教徒以粟特文与回鹘文所写的信札,石窟考察方面亦兴起了探查研考热潮。

摩尼教的艺术文化遗迹,集中发现在高昌故城的两个寺址、交河故城、伯孜克里克与吐峪沟石窟。在古城寺址与石窟遗迹中所出土的诸种文献,往往十分精致,不少文献附有插图或卷首扉页画,表现出摩尼教艺术文化的特色,且与摩尼本人善于以画技宣教,作过传教图册的传统相关。

高昌古城K遗址出土过一件写着回鹘可汗的王统世系,背面画着细密画的摩尼教文书,说明其应是回鹘时期的王家寺院。遗址居中的几间斋戒大厅有最重要的壁画,壁面上创始教主摩尼赫然在目,摩尼僧众簇拥在侧(图

1)。摩尼头戴华丽的高冠,身着边饰的宽领衣,

长面细目,微髭尖须。头后显示其神圣的项光,是一轮弯月与淡色的红日相结合而画成的。摩尼身后先排列着一列列男教徒,紧随其后的是女教徒,装束均略近于教主,其后又有身着红格花和深灰衣衫的人,衣服为窄袖圆领束腰式。摩尼教信徒分为五个层次,即慕阇(传法教道者),拂多诞(侍法者),法堂主,纯善人,听众。其纯善人以上的四个层级属于“选民”,相当于出家僧侣,都穿着白色法衣;最基层的“听众”仍为俗人,身着俗装,因而此画反映了“僧俗两界”、高低多层的教徒信众。α寺址也是一座出土有摩尼教画的王家寺院。伯孜克里克第38窟的

“礼赞生命之树”壁画,中间三株主干升起,树叶锦簇,异果垂重。树下有各式人物,如戴凤冠、人身象头、肩生翅的守护灵等等,均双手合十或笼袖,十分虔敬地向树或跪拜或立敬(图

2)。此窟年代约定在9、10世纪之交。另外在27号 窟也有类似画面,且与35号可能属于摩尼教原创窟,而发现摩尼教徒信札的新编2号也可比定为摩尼窟。

回鹘为维吾尔族的先民,他们曾在8世纪中至10世纪初近200年时间信奉摩尼教。漠北《九姓回鹘可汗碑》、吐鲁番回鹘文的《牟羽可汗入教记》都明载回鹘族先民改宗摩尼教的事件。回鹘人改宗摩尼,缘于牟羽可汗出兵助平安史之乱后皈依了摩尼教。唐宝应二年(763)牟羽携四位摩尼法师,由洛阳返回漠北鄂尔浑河草原,由此时起奉摩尼教为回鹘的国教。回鹘可汗在803年时就曾由漠北来吐鲁番访摩尼师,此时回鹘势力已至吐鲁番,此前这里聚居的粟特人就有奉摩尼教者。840年回鹘由漠北迁至吐鲁番,建高昌回鹘国初期,摩尼教已很兴盛,吐鲁番地区出土不少回鹘文摩尼教文献可为明证。随后,他们处于既信摩尼教又信佛教的阶段,这可以从摩尼教经典混入佛教内容,佛教经典也掺入摩尼教内容证明。总之,从出土文物等情况推断,摩尼教在此于10世纪上半叶达于鼎盛。至会昌五年灭法后,三夷教(摩尼、祆教、景教)在汉地一蹶不振,摩尼教在会昌三年

(843)就被禁止。但在高昌回鹘,摩尼仍盛,佛、景、祆等并存。至10世纪末的癸末年(983),特勤王子奉阿斯兰毗伽天可汗之命,于旧城毁摩尼寺,改为佛寺,标志此时民族信仰又一次改宗。

现存的纸质书卷插图之中,有一张正反两面画,一面反映可汗皈依摩尼教的场面,另一面画有摩尼教庇麻节内容。归依图中心部位,身着华丽的饰边法衣者———应为承法传道的大慕阇等级人物,与身着铠甲的王者,双手紧握,这应是皈依改宗的象征。可汗身后有着胡须世俗人物。法师慕阇身后为着白衣的

选民僧侣,其前方有象头狮面的护法以及菩萨形貌的人。庆贺庇麻圣节—— —摩尼教重大节日,画面也有中心人物,应是坐在一台座上,着法衣的大慕阇。他的周围有身着法衣的摩尼僧侣成排而列,身后下两排有戴样式色泽不同的帽子的人,或为低级僧侣,或为信众。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面前的奉献者与奉献物。有两个领头的僧侣,趋向前方,手捧一部经书,前方的台上,有方形大果盘与高足圆果盘,盛满了瓜与葡萄(图3)。还有一些画,也十分精致美观。如描画书写僧的,白色法衣僧侣们坐案前,手中持红色的笔,有人还拿着两支。此图极具波斯细密画的特点,色泽富丽,构图均衡。另外还有麻布幡画上的男女选民等,有趣的是画女选民的幡布,不仅题有诸侯夫人之名,而且两面均绘同一人,或着法衣或穿俗装。

5.景教文化

景教即基督教派别聂斯托里派,是我国对该派的一种称谓。“景”字含有“光明广大”之意,源自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聂斯托里即该教的创始人。

景教传入新疆地区的时间,因无确凿史料,也只能作出大致的推测,约在公元6世纪中后期至7世纪初。按照西方宗教陆路传入我国的一般规律来看,应当是早于我国内地,而略晚于中亚诸地。

高昌地区是景教的一个传播中心。在高昌故地的考古发掘曾发现有景教寺院遗址,出土有景教文献。景教在天山北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轮台(今乌鲁木齐附近)、阿力麻里(今伊梨霍城县境内)等地都建有景教大教堂,并有自己的主教。元初,道教首领邱处机西行至轮台时,有“迭屑头目为迎”,迭屑是元代文献对景教徒的称谓。由景教头目出面迎接成吉思汗的这位贵客,足以说明景教在该地的势力和地位绝非一般。景教在西北操突厥语和蒙古语的游牧部落如克烈、乃蛮、汪古、篾儿惕等部中,都有大量信徒。有些部落酋长和上层贵族也信奉该教,使景教在游牧部落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马可波罗称克烈部酋长王罕为“长老约翰”,由此而在西方基督教界引起了东方有大量基督教徒等各种传说,天主教会纷纷派出传教士来西域传教。据考古发现,在伊梨地区,七河以及其它游牧人活动的地方,有大量画有十字的元代景教徒墓石和刻石出土,证实了景教在游牧民中间确有一个兴盛时期。

14世纪中叶以后,景教在西域整个地区衰落。

6.伊斯兰教文化

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首先传人新疆喀什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到16世纪时已取代佛教成为天山南部地区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地位在这一地区的转换,是新疆宗教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新疆传统的宗教格局,也改变了新疆的政治格局,更对改信了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六、转型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 1.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

2.新疆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推荐第2篇:新疆教案

新疆教案

导入新课( 点幻灯1)

看到这些图,你会想到哪个地方?

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物产富饶,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又是一个奇特的地方:于丹说,新疆这个地方太神奇了,晚上10点太阳还挂在天上。有人说新疆是“春夏秋冬一天过”,还有人说新疆人特别懒,为什么这么说?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 点幻灯2 )

请大家认真看地图(点幻灯3:

一、高山、荒漠、绿洲)我要提问,你准备好了吗?谁第一个来接受挑战?

提问:1——位置、民族

2——面积、乌鲁木齐等

点评: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新疆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面积160多万,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乌鲁木齐是距海最远的省会城市。

提问:3——邻国。请学生上黑板指出。

点评:哈萨克斯坦 提问:4——主要地形及山脉走向。请学生上黑板指出

点:阿尔泰山——西北东南走向,天山——东西走向,昆仑山——东西走向。 完成自主学习1。

问:画完后,说说新疆地形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生答:

三山夹两盆 问:这种地形能让你想到那一个字?

生答 点出幻灯4,

请一位同学来讲解。

疆:三横代表三座山,两个田代表两大盆地,弓是中国古代和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些需要高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述:新疆还有很多怪事,其中就有一怪“骆驼比车跑得快”,大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生答

师:地表多沙漠,有哪些沙漠? 述:新疆有世界第二大,中国第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被称为“死亡之海”,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人烟,车辆无法通行,所以骆驼是进入沙漠最好的交通工具。 点出幻灯5 转:新疆为什么沙漠广布?生答 点出幻6 问:为什么我们新疆气候非常干旱?

完成自主学习2

生解答师点评。

转:新疆全境是否都是特别干旱,寸草不生?

点幻7:

生活动读图并思考: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绿洲的水源来自那?

点评:新疆盆地的内部是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盆地也像是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雪线的高山就成为“旱海中的湿岛”,山顶冰雪覆盖,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汇成河流在山脚下浇灌出了星星点点的绿洲。

请同学们读P42完成探究

1、2

点评:1——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2——不利于彼此间的交流往来和经济的发展

发展交通设施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设施建设也是整个西部开发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问:绿洲的面积大吗?(不大,且很狭窄)

点出幻灯8

述:我们新疆人民在这不大的绿洲中,结合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点出幻9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转:说到绿洲农业,我们就会想到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呢?

生答 点出瓜果 述:人们都说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问原因:

点出红色产品 述:新疆的瓜果色彩特别鲜艳 问原因:

点出棉花 述:新疆除了瓜果这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棉花, 我们

新疆的棉花纤维长,韧性强,颜色好,品质优。 问原因:

问;新疆有一种水果非常有名,有一首歌也在唱它,是什么,在哪个城市?

述:吐鲁番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的游客到这里参观葡萄园,在参观丰富在望的葡萄园后,老大爷诉说了他的烦恼。

请同学们看P45的内容,帮老大爷解决他的困难。 生讨论。师总结:

1、研发新的保鲜冷藏 技术, 注意葡萄的保鲜储存,;美国已发明新技术纳米生物活性脱毒保鲜剂,在6——35度可贮存2——11月,吃反季节水果,离我们不远了。可以说是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2、吐鲁番的葡萄在国内有知名度,从国际地位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不够大,远不如其他国家,如法国的葡萄。

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广告宣传、免费品尝,让葡萄走出新疆,走向中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努力创造葡萄沟的品牌效益;

3、新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信息联系不强,世界上种植葡萄的地方有很多,地中海沿岸国家,大量种植葡萄可能造成的风险大。建立农村信息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及时及时调整种植面积,更新品种,降低风险;

4、出售初级产品在国际上是吃亏的,对葡萄进行深加工,,如葡萄酒、葡萄醋饮料,葡萄皮葡萄籽的保健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5、加强种植业户的联合经营,股份制的经营模式,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立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等。

点10

问:新疆自然环境恶劣,新疆人克服困难发展了适合自己的特色农业,新疆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请学生交流讨论。

转:要发展农业,除了有充足的光热条件这外,还要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水。 问:新疆人是怎么解决农业用水的?

生答

述:为了更好的发展新疆的绿洲农业,世代新疆人民都在不断的发展水利设施建设——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坎儿井。

点出幻11 坎儿井存在了两千多年了,光暗渠就有五千多公里 ,是新疆最长的河流,被称为“地下长城”,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也只有两千多公里长。我们了解一下坎儿井是怎样把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引到山脚下的绿洲的。

点出幻12 问: 请学生讲解坎儿井的结构及作用。

点评:坚井、暗渠、地下水位。坎儿井修建在山麓地带,因这里由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富集,并借助倾斜的地势,将水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供人们利用;又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修凿竖井是为了方便人们疏通暗渠。

述:坎儿井是世代新疆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目前,在新疆已修建许多水利工程,但坎儿井在西部大开发中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论修建多少水利工程设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课堂小结:看板书,请学生来说。

13、14 完成当堂诊断达标。 脑筋急转弯。 点评。

备:对于新疆,你还知道多少?

15、16

结束:新疆美不美?用一句歌词来表达我的心声“我走过很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新疆好》这首优美动听的歌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作为新疆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发展,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点17

同学们再见。

板书

4、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高山、荒漠、绿洲

1、位置

2、民族主体

3、地形

4、气候

5、绿洲分布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农业特色:绿洲灌溉农业

2、特色农产品

3、特色水利工程:坎儿井

推荐第3篇:新疆文化及发展

新疆文化及发展

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这片广裹的大地上,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新疆带来了丰富多彩而又底蕴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要了解现今社会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全貌,就必须对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过程分析,其中既有对多元文化奠定基础的古代元素,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期”;又有多元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现代元素,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尤其后者是现今研究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及其构成元素的基本依据。

一、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过程分析

(一)新疆文化多元性的古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演进

新疆古称西域,自进入有史的时期以来,就是一个多种部落、部族、民族共存,多种语言、文字同在,多种宗教并列的多元文化的区域。从先秦开始至清代,在西域生活和活动的有过众多部落、部族和民族。它们主要是:古代的塞人、汉人、匈奴人、羌人、乌孙人、大月氏人、吐火罗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蒙古人以及清代以来形成的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古代的游牧部落、部族进入天山以南绿洲农耕区后,转变成了农耕定居居民,其生产生活方式及习俗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新疆自古代就有绿洲农耕民和草原游牧民,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文字。从出土文献可知,自西汉时期始,于阗国使用塞语塞文,龟兹国使用吐火罗语文,鄯善国使用汉语文和佉卢文。自魏晋以后,高昌国先是使用汉语文,后又使用回鹘语文。6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突厥势力进入西域。突厥语文开始流行起来。成吉思汗西征后,蒙古语也成为西域的语种之一。自清乾隆年间起,奠定了西域诸多民族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和印欧语系的语言文化格局。两千多年间,语言的融合现象时时在发生,同时某一个民族的人们通晓数种语言的情形也十分普遍,说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有了族际间的交流和交往。新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地域文化之一,由于它的多民族性、多语种性、多宗教性和多元文化形态性,它是一种多源发生、多维发展的多元文化。

以新疆宗教文化为例,它的多元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自史前的原生性宗教到文明时代的创生性宗教都曾存在过;二是指某一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也并非单一,如回鹘人就曾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历史上,新疆诸多部族宗教信仰改宗的事情不断在发生,改宗本身就表明,新疆诸多部落、部族、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多元而非一元。新疆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的正式确立是在汉代[1]。因为凡是影响以后新疆地区民族文化发展面貌的古代因素皆肇始于此。第一,我国史籍对新疆文化主体的族属有明确记载是在汉代。

第二,张骞“凿空”,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从而为东西文化大规模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保障。第三,印度佛教传入西域,并逐渐发展成为前伊斯兰时期(公元10世纪以前)在西域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在佛教文化的侵蚀下,当时的西域民族文化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西域经历了分裂与统一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今新疆境内,民族迁徙异常频繁,民族融合不断发生,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面貌在发展中出现了变异,其表现就是民族文化开始了突厥化、回鹘化与伊斯兰化的过程,这一进程导致西域人文景观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历史步入隋唐以后,西域在隋朝时期主要处于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建立后,突厥政权衰落,西域进入以唐朝为主,各种势力争夺的历史时期。唐朝时期,大批中原内地的汉人西迁定居西域,汉人在西域的数量骤增,分布区域遍及天山南北,尤以三州(伊州、西州、庭州)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后改为碎叶))为多,汉文化又一次以强劲之势传播到西域,而且以汉文典籍、边塞诗、汉族习俗礼仪等在西域著称。蒙元时期。西域逐渐形成操突厥语和汉语的成分为主体民族的格局。佛教、聂思脱里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域通行,不论在草原地区还是在绿洲地区,伊斯兰教都呈现出从西向东扩展的趋势。在语言文字上,畏兀儿以西、天山以南地区和葱岭以西地区的回回知识分子将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作为书面语,并逐渐创制出波斯文字母拼写突厥语东部方言的察合台文;畏兀儿人使用畏兀儿文。

明清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新疆一些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形成。而且,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的强力推行下,伊斯兰教成为西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统一,使一种新的合成式的文化产生,并因此促成了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最终形成。截止到清末,维吾尔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哈密、吐鲁番及伊犁地区,并且随着北疆地区农业开发和社会发展,不断定居北疆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新疆的主体民族。正是由于两千多年来新疆多民族的政治经济交往与思想文化交流,使其在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从一开始新疆民族文化在古代元素的演进中就带有多元气息,为形象地加以表述特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期”。

(二)新疆文化多元性的现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定型

解放后,国家积极支援边疆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现实容貌基本确定。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随后很多解放军官兵(绝大多数是汉族)就地转业,分布于新疆各地,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10余个师和100多个农牧团场(这也是现在的兵团雏形),这是解放后首次大批汉族人迁入新疆。1952年,兵团从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招调女兵并派有干部及其家属进疆,1958年到1959年,山东、安徽、江苏支边青年来新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地大批汉族人自发来疆,1964年至1965年又有大批上海、天津、四川支边青年来疆,1966年有大批河南人来疆,这些内地群众的进入基本上改变了新疆“少汉族”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变迁和演进,为现今新疆形成各民族的杂居文化和多样文化奠定了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新疆汉族一度跃居人口数量的第二位,人口数量仅次于维吾尔族。截止2004年,汉族的人口有780余万人,占全疆总人数的39.75%[2]。而且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向全社会正式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兵团总人口为248.05万人,比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人口总数增加了230多万人,目前,兵团汉族人口占到了新疆汉族人口的近三分之一[3]。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汉民族群众在新疆地位的稳固,不仅有力地支援了边疆经济建设,而且随着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杂居和频繁往来,又丰富着新疆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内容。这些就是推动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现代元素,由于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成绩斐然,因此也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

二、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构成分析

现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已经在各个方面有所展现,而本文所谈到的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仅包括以维吾尔族为主导的伊斯兰传统文化,还包括以汉文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等,这些文化的交流、并存,融为一体但又不丧失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才是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真

实内涵,当然这一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迁,要论证和研究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影响文化多元的几个元素———民族意识、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族际交往、民族节日和民族风俗等进行分析,进而才能得出在当代新疆民族文化是多元民族文化这一结论。

(一)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也称“民族性格”、“民族统统心理素质”,是把一个民族的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一般来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弱,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落后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强;单一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弱,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地区比较强。在新疆,这种民族意识的存在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意识要远远强于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以维吾尔族的民居文化为例,伊斯兰教自唐宋传入中国以后,至明清两代在中国逐渐成为10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民族为了适应各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过程中,既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阿拉伯民居文化的色彩,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民居文化意识。他们的民居在地域和空间分布上的布局多是围绕清真寺而分布居,其形态具有群落性,构成了显明的特点与个性(如喀什的高台民居)。这主要因为,一是由于他们在其民族内部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宗教内涵及较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二是利于加强穆斯林内部的团结和联系,抵御外部的压迫和歧视。此外,由于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尚绿和尚白的,许多后世的建筑中都有绿色(如喀什的香妃墓)。那富有生机的绿意和纯洁无染的白色,呈现着伊斯兰教的圣俗,绿色是人类生命源泉的象征,是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展现,看见了绿色,就联想到伊斯兰。因此,喜欢绿色是维吾尔民族传统之一,而且这一传统的民族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二)宗教信仰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宗教信仰和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差异性一起构成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目前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宗教都经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教人数逐渐减少。第二,宗教仪式简化。但是,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且多数群众都信仰某一种宗教,信教群众数量基数较大,宗教的影响甚至渗透到生活习惯、思想意识、民族心理之中,因此,新疆的宗教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

目前,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共有10个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占新疆总人口的58.3%[4]。在南疆地区,宗教对当地的人文、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喀什地区为例,该地区伊斯兰教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伊斯兰教存在时间长,影响大,信教人数多,宗教与民族结合最紧密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在这里非常典型:第一,清真寺多。喀什地区清真寺约占全新疆清真寺总数的42%,喀什巿就有六百多座。第二,穆斯林人口多。喀什地区信教群众近300万人。第三,宗教职业者多。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清真寺至少要有一名宗教职业者管理清真寺,在礼拜时领拜,以及处理和婚丧有关的事情。第四,学经人员多。喀什地区学经人员较多,学经一般几个月或在经文学校是三年,毕业以后,能够在清真寺工作。第五,朝觐人员多。朝觐是伊斯兰教的天命,伊斯兰教义规定凡是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的穆斯林一生中都应该去麦加朝觐一次,对穆斯林来说朝觐的吸引力很大。在新疆,若要研究和探讨民族文化,就不可回避这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就既要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关注宗教,认识到宗教对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殊意义,又要尊重其作为新疆民族文化特殊性的现实影响力。

(三)民族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成为第一需要。在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载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2006年全区总人口201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1%。截止2005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4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5]。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在新疆各地无论民族大小,使用母语人数多少,国家和自治区都予以提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条件。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从小接受的主要是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以至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创新,不懂得汉语成为掌握和知晓新技术、新信息的一大障碍。在这一形势下,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原有“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民汉兼通”的目标,旨在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决定的实施,全疆的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学汉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南北疆各地包括到乡镇一级的不少汉语学校,民族学生的比例普遍超过了20%,许多学校达到了50%以上。在汉语教学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像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实验小学和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那样创造条件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这对于和谐新疆建设、实现新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疆范围内普及汉语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同时,新疆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这势必又将会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这种以“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的双语模式,就是既要尊重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或多元性,又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一体性或统一性。因此,这种特色鲜明的“双语”模式,正体现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四)族际交往

族际交往的前提是居住格局,它是某一区域内人口构成及其居住区域的空间组合方式。一个区域内各民族的居住格局是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新疆自解放以来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居住格局,只有维吾尔族还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区。有了各民族的杂居,族际交往成为可能和必需,通过族际交往方式使得原有文化得以变迁和改造,这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传播、相互采借、相互交流的过程。比如在新疆一直有族际通婚的事实,这种“混合家庭”其实就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元文化”,而这种族际通婚的状况和程度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变迁轨迹。

据中国新疆网的报道,在伊宁市,汉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增多。伊宁市民政局的一份统计显示,不同民族通婚数量自2001年突破100对达到115对后,不同民族通婚的数量开始逐年增长。2003年有135对, 2004年增加到149对。而2006年,通婚的数量则达到了243对[6]。但同时,根据新疆社会科学院关于族际通婚的调查分析显示,各民族间均有通婚发生,但数量多少有所差别。主要表现为:(1)以汉族为通婚对象的民族群体最多,汉族的族际婚姻数量最大。

(2)散居民族的族际婚姻发生率较高,如散居在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的锡伯、达斡尔、蒙古等民族。(3)文化相近的民族之间更容易通婚,如维吾尔与乌孜别克、塔塔尔间,哈萨克与塔塔尔、乌孜别克间,汉与满、蒙、回等民族间的通婚较多[7]。而且还分析说,族际通婚难度最大的是维吾尔族与汉族的通婚。

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以不同民族间通婚为表现的族际交往,就是新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和碰撞的过程,汉族群众由于民族风俗意识的转变较快,而且不受宗教信仰因素的制约,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直接体现就是同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民族;相反,其他民族尤其在维吾尔族集中的地区,由于强烈的民族传统意识,再加之有宗教信仰,使他们一时很难完全接受另一种文化。这种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思维和行为方式,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五)民族节日

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直接表象,在新疆这更能说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比如新疆各少数民族民族的节日,就有20个之多,本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古尔邦节,来说明其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时间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按照习俗,穆斯林人家在节日中都要宰杀活畜庆祝。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

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解放后,为了照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过节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月12日颁布了《关于伊斯兰教的人民在其三大节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应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的通令》,允许免税屠宰自己的牛羊。新疆各地区在传统的“古尔邦”民族节日来临前夕,牛羊活畜市场人声鼎沸,买卖双方交易火爆,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

而新疆的汉族群众仍同全国其他省份的汉族民众一道过着自己的传统佳节,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佳节。从2008年起,端午节和清明节、中秋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这样使得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民族都可以享受这些节日,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这些法定节日的推广就意味着他们要尊重和接受汉民族文化。正如少数民族在节日上有一些庆贺和饮食禁忌一样,在新疆法定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日期间,汉族群众也通常在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给予形式各异的祝福,以此表达对其他民族风俗文化的尊重,无形之中这种礼节上的相互尊重本身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试想若是在单一民族或者主要是单一民族为主的地区,没有文化上的差别,这种“尊重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就无从发生和出现。所以,通过民族节日祝福表现出来的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尊重习俗,又印证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深刻内涵。

(六)民族风俗

民族风俗,是指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礼仪等方面的习惯做法。新疆的多数少数民族不仅在外貌、语言、宗教方面特色鲜明,而且其丰富多彩、习惯独特的民俗民风,更展现了新疆多民族文化是一个色彩斑斓、纷繁绚丽的多元文化。这里选取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来说明。

民俗民风。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关于饮食的禁忌习俗。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猪肉和一切动物的血。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此外,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

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此项仪式叫“乃孜尔”。民族服饰。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萨克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其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檐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民族歌舞。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歌舞艺术历史悠久,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兹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批世代流传的民族歌曲,已伴随着丝路驼铃,蜚声中外,名扬天下。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被誉为音乐之母的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为一体,规模宏大、思想深邃,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音乐创作的非凡才能,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以上都是新疆的发展与文化,从新疆的发展来看中国梦主要体现在新疆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也以及现代化程度。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年来的实践,是我们的治疆方略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疆的实践过程。新疆近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都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正确性,生动而具体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也丰富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基本遵循和本质特征。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推动新疆工作的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多、投入资金之大、建设项目之多、惠及民生之广,在新疆历史上都前所未有。中央高度重视并始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谋划新疆工作,就是要使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事业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地融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应当从这样战略高度,深刻理解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实践中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凝聚整体合力。新疆的发展稳定牵动全局,没有新疆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新疆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对口援疆工作将会贯穿实现“两个百年”和民族复兴的全过程。这是一项着眼全局、立足新疆、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系统工程,因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大整体合力的过程。

从全国来看,新疆工作的体制和发展格局十分独特,地方、兵团、央企等多元开发建设主体共同参与,是新疆区域经济的鲜明特征,也是新疆未来发展的突出优势。特别是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深入开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特点更加鲜明,这就为凝聚强大整体合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实现“中国梦”,在新疆的具体体现就是进一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实现这一目标,归根结底还要靠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发挥的主体作用,同时要着力提高新疆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包容性,把借助外力和练好内功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新疆自我发展的内在创造活力。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我能行”树立 的主体意识,激发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坚定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更加自觉地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要强化责任担当。要自觉树立“我为国家作贡献”的意识,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把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事业融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从改进工作作风、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完善市场机制入手,为国内外各类经济实体融入新疆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要大胆开拓创新。要紧密结合新疆实际,放大优势,弥补短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着力创新多元主体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凝聚起强大整体合力,扎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推荐第4篇:新疆文化体制改革案例研究

新疆艺术剧院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要全面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不断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握形势,立足新疆文化发展的现状,顺应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步伐,把坚持正确导向、维护文化安全与注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新疆艺术剧院乘着国家、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积极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逐步成为新疆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头羊。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艺术剧院 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也是保障人民文化利益的需要。文化体制改革,是指人们在文化行业和文化领域按照某种价值观有计划地改变与原有技术环境相配备的旧的制度安排,建立与现有技术环境相配备的新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新的行为规则确立起新的利益关系、新的激励方式和新的组合方式。

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则被认为是重点,也是难点。2009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举措,确立了改革的目标。2011年,中宣部、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同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1

决定》,强调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深入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

一、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寻找新疆文化体制改革的契合点

(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从酝酿准备、稳步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几个时期,宏观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第一阶段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第二阶段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第三阶段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

(二)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之路

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被认为是重点,也是难点。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大致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03年6月,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9年7月,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中宣部、文化部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逐步向纵深拓展;2011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

2

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改革进入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新阶段。

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有2061家完成改革任务,完成率超过98%。在已完成改革任务的院团中,转企改制院团1249家,占比61%;撤销院团435家,占比21%;划转院团377家,占比18%。杂技、话剧、歌舞类院团基本实现全行业转企改制。这样的改革成绩为我国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占全国陆地面积约六分之一,居住着47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文化市场前景广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握形势,立足新疆文化发展的现状,顺应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步伐,把坚持正确导向、维护文化安全与注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意见》下发的次月,新疆就根据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探索性地提出了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思路,整合各方资源,成立了新疆艺术剧院。

二、新疆艺术剧院的成立

2009年8月30日,根据《意见》,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将新疆歌舞团、新疆歌剧院、新疆话剧团、新疆民乐团、新疆管弦乐团、新疆人民剧场等长期以来为自治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民族团结等做出突出贡献的六家单位整合为新的新疆艺术剧院,全力打造新疆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的航空母舰。

3

新疆艺术剧院目前属于自治区文化厅管理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厅级),由维吾尔族、汉、哈萨克、回等13个民族组成多民族职工队伍,编制总额500人。主要职责是创作、演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歌舞剧(节)目、汉语话剧、少数民族题材话剧、新歌剧(节)目,开发、推广舞台艺术产品、继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促进自治区文化艺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疆艺术剧院集办公、排练、录音、演出于一体,占地172亩,绿化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有合成演出剧场、多功能学术交流厅、高空杂技排练厅、舞蹈(声乐、器乐)排练厅、声(器)乐演员练身房、琴房、作品观摩赏析教室、舞台舞美库房以及制作间等设施。

剧院内设“六部”,下设“一场五团”。“六部”是综合部、艺术创作研究部、演出推广营销部、舞台美术部、影视制作部、物业管理部。“一场五团”是新疆艺术剧院人民剧场、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新疆艺术剧院管弦乐团(新疆爱乐乐团)、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新疆民乐团)。

新疆艺术剧院的成立对于深化新疆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改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它改变了以往单一剧团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推进演艺资源的重组,提高演艺事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艺术表演团体优势资源,加快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演艺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演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

4

用。虽然新疆艺术剧院依然是事业单位,没有完成改企,但是按照新疆的实际情况,它的成立本身就已经是一次飞跃,这一结构调整的举措不仅让新疆演出院团的资源得到整合发展,更是为以后的深化改革和转企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新疆艺术剧院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成就

近年来,新疆舞台艺术的创作和生产驶上了快车道。新疆艺术剧院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贴近新疆政治需要、社会需要、经济需要,紧紧围绕新疆大局,依靠政府强力推动,依托市场,不断推出优秀剧目,不仅提升了新疆舞台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高质量完成政治性演出、公益性演出的同时在市场运作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扩大了自身影响力。

(一)演出市场进一步拓展,演出收益有所改观

在立足现有资源、想法设法开拓市场的同时,新疆艺术剧院院抓住文化部对口援疆会议的契机,积极与文化部演出司、保利、中演集团和有关省市对接,相互依托走市场。2010至2012年,剧院歌舞团组团赴内蒙古、北京、深圳、广州、湖北、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地进行60多场演出;歌剧团筹备维语小品晚会,赴南北疆8地州、22县市进行了40多场演出;民族乐团组织了赴南疆地区巡演,完成了赴阿勒泰、伊犁等地的20多场演出;人民剧场平均每年放映场次23907场,观众人次602510人,票房年收入突破1300万元;管弦乐团举办了多场主题音乐会,如“爱之乐”室内音乐会,“柏林之声”

5

交响音乐会,“五大节日”音乐会(元旦、端午、中秋、国庆、新年),上座率高达95%,票房收入十分可观。艺术剧院按照“一团一品”的原则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在兼顾公益性的同时不断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增加经济效益。

(二)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剧院整合后人、财、物都便于管理,利于调配。在财务管理上采取歌舞团、管弦乐团、民族乐团院集中管理分立帐户,话剧团和人民剧场自主管理定期查帐的办法,这样统分结合,既便于统一管理,集中利用全院资金拓展市场,发展业务,又给各单位留有了自主运用资金的余地,使财务管理制度得以很好的落实。在人才管理上,剧院成立了艺术创作研究部、舞台美术部和演出推广部等业务部门,使艺术创作和编导人才、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人才、演出市场营销人才相对集中,便于互相学习、密切配合,发挥了资源整合的力量,提高了创作演出的质量,增强了市场营销的力量。在后勤管理上,既有统一管理,又有自主管理,从而保障了重点剧目的排练演出,提高了小型剧目协调保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改变招聘机制,业务能力至上

2013年,艺术剧院部分团体在招聘上打破了等编制,等职位空缺的惯例,开始实行部分聘任制,如艺术剧院管弦乐团,不再论资排辈,不管年龄,学历和背景,只要演奏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表演能力强,管弦乐团都是给其机会留在乐团学习和工作。只要业务能力突出就有机会坐在更前面演奏,坐席的顺序不再是不可变的,技艺落后就要“让

6

位”、“退后”,大大减少了乐队成员的惰性,调动了整个乐团的积极性。

此外,新疆艺术剧院剧院已经建成的培训部和招待所已经外包出去,将现有的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增加了盈利渠道。

四、新疆艺术剧院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新疆艺术剧院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和内地已经成功转企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剧院各部门的潜力和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比如演出市场经营部目前还是剧院相对弱小的部门,而它的职责意义却是重大的,如何壮大该部门,调动积极性,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该部门的联络协调、宣传策划、市场营销、加强对国外输出经营性演出产品的作用是剧院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一场六团”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也需要进一步协调,如何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更好地体现出来也是关键问题。

虽然新疆艺术剧院已经是新疆文艺演出院团的领头羊,但是相比内地发达城市而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等知识和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同时,剧院文化培训和进修机会也相对较少,很多高端文化艺术人才不愿意留下来,选择了工作环境相对更好的其他城市,文化艺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新疆艺术剧院虽然有了很多的成功经验,但是想要创作更多的文艺精品,还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如何拓展融资渠道成为摆在剧院

7

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尚未开发的闲置土地如何尽快合理使用,争取为剧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创作资金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几点对策

新疆艺术剧院作为新疆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头羊,应当坚定改革的信念,继续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开发旅游演艺市场、创作更多优秀的经营性文化产品等。同时也要提高文化服务意识,更好的与市场接轨,提高文化竞争力,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

大力推行聘任制、年薪制,对贡献突出、能力优秀的人员给予不同级别的“优秀表现奖励”和“长期服务奖励”,不断增强艺术剧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改革创新,让艺术剧院的文艺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舞台艺术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丰富,演出场次和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新疆优秀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进一步弘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新疆艺术剧院要继续创新和完善管理方法,寻找一个更适合自身实际运作的管理体制机制。作为差额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完成事业任务和产业任务,可以尝试采取“留住核心、其他外包”的理念。可以将创作、编排、表演等核心业务保留,将宣传、包装、广告、物业的等外包,这样既能解决编制少的问题又可以减轻内部人员的工作压力,专心创作大众喜闻乐见又有市场收益的精品节目。

新疆艺术剧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肩负着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

8

业探索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配合自治区政府做好公益性演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行商业性演出,努力生产和经营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剧院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新疆艺术剧院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艺术剧院文化生产力,必须以加强艺术剧院人才队伍建设为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要素,推进文化产业升级、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没有人才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离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疆艺术剧院体制改革将成为无本之木,实现新疆文化繁荣发展也会成为空谈。新疆艺术剧院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训机制,制定实施各类人才培训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的平台。同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有利制度环境。

积极开发旅游演艺市场。首先可以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新疆地貌资源丰富,既有高山绿水又有沙漠戈壁,天山天池、喀纳斯、伊犁草原等等都能成为演艺产品所依托的实景。新疆艺术剧院除了开发室内演艺精品外,还可以效仿广西桂林实景山水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和北京紫禁城太庙实景歌剧《图兰朵》,与旅游、园林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实景演艺产品。其次,新疆艺术剧院可以与旅游局或实力较雄厚的旅游集团等合作,让游客来新疆游山

9

玩水的同时,也能走进新疆艺术剧院人民剧场看场剧院自己创作的话剧《大巴扎》,或者看场音乐杂技《你好,阿凡提》,不仅可以给剧院带来经济效益,也能起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再次是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复合型旅游演艺项目。新疆艺术剧院可以与其他单位合作成立项目小组,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复合型演艺项目。

新疆艺术剧院在推动新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上成绩显著,但是在推动新疆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上还处在探索阶段,经营性文化产品的比重还十分小。然而,优秀的文化产品不仅需要群众评价、专家评价,更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优秀文化产品可以激活剧院各类文化资源和人才,增强剧院的文化创新能力,极大丰富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的多样性文化需求。

另外,增强文化产品营销策划意识、吸纳民间资金、加大对外输出文化产品也是新疆艺术剧院要深入解决的重要方面。

作为新疆演艺院团改革的先行者,新疆艺术剧院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勇气值得我们肯定,其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也值得我们交流和分享。相信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新疆的文化体制改革必然会有新的突破与进展,新疆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必然能迎来新的春天,新疆艺术剧院必然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叶朗.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康化.文化市场营销学,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3] 2010年乌鲁木齐年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4] 陈庚.国外经验与深化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基本策略,学习与实践,2011(10) [5] 傅才武 陈庚.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福建论坛,2009(2)

10

注释:

① 双管编制:交响乐队以木管乐器作为判定编制的标志。如果常用的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上两件,即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如果用上三件,即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如果用上四件,即构成“四管”编制的乐队。为了使各组乐器之间数量的比例合理,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弦乐器及其它乐器的数量也要随之变化,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双管编制具体为:两把长笛、两把双簧管、两把单簧管、两把大管、四把圆号、两把小号、三把长号、一把大号、第一小提琴14把、第二小提琴12把、中提琴10把、大提琴8把、倍大提琴6把。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Xinjiang Art Theater System Reform Abstract: deepen cultural restructuring,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is necea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undertakings, must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operating.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to grasp the situa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Xinjiang cultural development, adapt to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to give correct guidance to the maintenance of cultural safety with a focus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bine, actively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exploration practice.Xinjiang Art Theater riding on the national, the reg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spring, actively System Reform in gradually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of state-owned art performance troupes in Xinjiang.Key words: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Art theatr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推荐第5篇: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就当前新疆的发展状况而言,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帮助的实例。“好心的维吾尔族的哥见义勇为”“善良的新疆姑娘为少数民族青年无偿捐献肾脏”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你是从外地来的,那你更会被新疆人的热情所感染。听“欢迎你来我们新疆!”热情的维吾尔族大叔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看,好客的哈萨克大妈端上了热腾腾的奶茶。感动从心底交融,热情在指尖迸发,弹起手鼓唱起歌,新疆人民欢迎您的到来! 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矗

新疆之人

误解给新疆带来了不为人所知,,带来了委屈,因为天价“切糕”、极端恐怖„。。甚至人们都对新疆避而远之,来游访的游客少了,新疆人民的收入少了,但当“家徒四壁”的鲁湿穆孜克地老人崛强的拿出家中为数不多的美食招待你,当乡河小畔边姑娘身着艾德莱斯丝绸衣裙诉说新疆的文化传奇,当人们娱乐排遣的寄托于熙熙攘攘的巴扎中时,你又会作何感想?

新疆之景

在新疆的土地上,遥望着帕米尔高原,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奇山怪石,奇花异草,看牧场点缀雪岭山谷,品文化遗址散落巍峨冰峰,驰骋骏马于天地,而与看云水漂流,让时光静静地走,日出带来时间的静止,日落划破天际的云晕,听着塔吉克人那口口相诉的古老传说,我想没有人会不留恋!

新疆之玉

喀什,新疆“金玉之邦”的摇篮起源之地,“丝路明珠”就此展开,两千年的美玉文化之基,自古以来那玉的玉洁冰清的灵魂,儒雅翩翩的气度,内涵深邃的修养令人陶醉,新疆的采玉人跋涉在数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采回完好无损的玉石,在湍急的水流中踩踏,以脚证玉,“拾玉”的契机带来不一样的美,美玉之乡——莎车,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泽普县玉石一条街、喀什玉石古玩一条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淘金者在这里汇聚。

新疆之节

当穆斯林坚持沿用自己的希吉拉历起,诸如古尔邦节、肉孜节、诺茹孜节,就开始遵循了,被誉为穆斯林的新年狂欢——古尔邦节上信徒沐浴朝圣,诵读《古拉经》,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宰牲仪式的隆重召开,唤醒了沉睡的穆斯林们;被誉为斋戒之后的盛大庆典——肉孜节上,立于清真寺下的虔诚教众,密如潮水的人群却悄无声息,叼羊特殊的活动骑手们的荣光在此一搏;被誉为春雨时节的叙写史诗——诺茹孜节上,狂欢的气息蔓延,迎春节的召开带来丰收的开端,诺鲁孜饭的喷香弥漫在空气中,千人同味,万人共食,为来年祈福。

推荐第6篇:一年级新疆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教案(罗浩盛)

我长大了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分析

本活动主题通过“讲故事”、“想一想”、“看一看”、“写写画画”、“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习记录成长的方法,体会老师、同学、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同时知道自己的变化与周围事物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三、课时建议

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

(一) 导入

可通过教师讲故事《柯里亚的宝盒》或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进行导入。

(二)活动的组织

1.想一想。提问:柯里亚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宝盒”了?你能帮助他吗?

2.看一看。一个学期过去了,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同学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3.写写画画。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发现自己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写(画)下来。

4.说一说。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这里是让学生说说上一学期在学校生活中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教师要注意点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成长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5.做一做。这个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记录成长快乐的各种方法。

6.写一写。此活动为选做。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对家人、老师或同学说的话写在框里,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

活动参考资料

让孩子快乐成长

未成年人处在心理和身体的发育时期,过小的年龄显然负担不了过大的压力,如果引导不好,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缺乏信心、没有热情、考试焦虑、过分自责等等。这些因素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的塑造,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只有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我们才可能培育出心智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勇于创新的人才。只有内心的快乐,才有真正的坚强。谁都希望孩子拥有宽容和自信,能真正健康地成长,那就从让孩子们真正地享受快乐、享受友谊、享受关爱吧!

寻找规则

一、活动目的

1.感知规则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

2.感受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分析

规则是人类社会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人的规则意识应当从小抓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但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规则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都有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正常进行。本次主题活动就是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讲一讲”、“玩一玩”和“说一说”、“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集体学习中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三、课时建议

本活动建议2课时完成。

四、活动过程建议

1.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图片,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找一找。启发学生发现在这些场合(乘公共汽车、上课、放学过马路、踢足球)有哪些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引发学生谈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呢?”通过回顾、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规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讲一讲。引导学生说出你都会玩什么游戏?如果游戏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

可以设计情景,也可以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游戏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我们在玩的时候才能玩得开心,玩得痛快!没有规则或我们在玩的时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4.玩一玩。学生分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先讲清(设计好)游戏规则,再带领同学们游戏。

5.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生活里都有哪些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明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6.议一议。这是一个拓展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议一议,放学后,在家里、在朋友家里、在商店……你应该怎么做?了解规则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规则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活动参考资料

我们的教育应该将孩子引领到具体的“道德环境”中,让他们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做到人之所欲等同于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明辨是非曲直,在灵魂深处确立规则意识。购物时不得插队加塞,走路骑车时不可闯红灯,在公共场所不得随地吐痰,在风景名胜区不可乱丢垃圾……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自己享有方便、整洁和秩序的时候,同样有义务维护方便、整洁和秩序。一句话,我们应当教会孩子在享受某种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仅仅满足于让他们在书面上进行是非之间的简单选择,仅仅局限在课堂里向他们灌输道德信条,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对合乎规则的道德行为进行激励性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产生愉悦和满足的心理感受,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一种自然习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自觉。事实上,当这样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我们就能步入期待中的道德自觉境界。 我们还应该在行动中促使规则意识内化,促使责任感形成,促使规则无人看守时的行为自律。或许老师一千次的耳提面命也抵不上同学们的一次独立躬行。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我们做人真有用处。”当规则意识深深地镌刻在一个人心灵的碑石上,当责任感自然地践履于个人的行动中,他就感觉不到规则的束缚,感到的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于是,精神的自我完善也就水到渠成了。

推荐第7篇:新疆教案玄奘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

乌市第68小学:香鹏远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玄奘西行取经的主要过程,尤其是玄奘在今天新疆地区的主要活动。

2、结合相关史实分析玄奘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玄奘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重重磨难以及他在新疆地区的主要活动

三、教学难点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玄奘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引入新课

1、播放《西游记》片尾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学生倾听。

2、交流有关《西游记》的知识。

3、是呀!小说《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些故事大多是虚构的,但历史上确实有唐僧其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谁呢?板书:玄奘

二、认识玄奘

1、交流关于玄奘的资料

2、课件出示关于玄奘的资料,师读文字加深对玄奘的认识。(过渡)

三、了解取经过程,体会取经的艰辛

1、他为什么萌生西天取经的念头?课件出示资料

2、指名读材料后交流。

3、漫漫取经路,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4、阅读相关文本,结合查找资料与生活实际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5、再次播放《敢问路在何方》,再次听歌谈感受,感情升华,体会玄奘取经的艰辛。

6、是呀!面对艰难险阻,一路西行求法17年,行程5万里,历经千难万险,靠着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真经。玄奘的西行取经,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人类文化的保护又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呢?

7、4人小组交流玄奘的贡献。

8、全班交流。(分在西域和在印度交流,重点讲在西域的活动)

四、总结

1、玄奘西行取经路其实就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中外文化交流之路,不愧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补充完整课题

2、我们应该学习玄奘的什么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坚定不移、毫不畏惧勇于战胜困难、淡泊名利、情系故土

五、板书设计: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

坚定不移、毫不畏惧

勇于战胜困难、

淡泊名利、情系故土

推荐第8篇:收复新疆教案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学习目标

1、

2、了解掌握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

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新疆平叛和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置,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分裂或侵略

3、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肯定那些抗击外侮、保卫国家的历史人物,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二、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由新疆的特产和民歌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第12——14页的内容,黑字部分细读,红字部分快读,六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以下思考题:

1、谁能把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说明一下呢?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3、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4、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

5、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6、第12页“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

(四)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检测。

(五)巩固与练习

1、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应该识记的基本史实;没理解的内容举手提问)

2、完成《同步训练》上的本课练习。

推荐第9篇:三年级新疆教案

1.我们都是中国人

授课时间:9月18日-9月19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坐的姿势真漂亮,老师奖励你们一首歌曲,请小朋友认真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播放歌曲《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2、提问:

歌曲里说,“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学生补充:名字叫“中国”) 在这个家里的人是„„(生:中国人)

请把右手食指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中国人”(板书部分课题:中国人)。 哪些小朋友是中国人?(生1:我是中国人。生2:我是中国人。生3:我也是中国人。生4:„„)

我们一齐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们都是)。

3、理解“中国”一词。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我们重庆处于祖国的中西部。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风民俗独特(课件演示我国民俗),孩子们请看:这是我国出产的香喷喷的大米,这是我国红红火火的春节:贴春联、送祝福、放鞭炮;这是藏族人民和象征人们真诚、纯净心愿的哈达;这是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北坡在我国的西藏境内;这是土家族的吊脚竹楼;这是纯洁美丽的回族少女。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

4、自豪地读课题:我们都是中国人。

二、朗诵诗歌《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这首诗是黎·木塔里甫在1938年10月写的,当时他只有16岁,他在这首诗里显示出来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才华,不能不令人惊叹。诗的起句,就很有特色: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中国!”“中国!”各占一行。这种深情、坚定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挚爱和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国》这首诗是黎·木塔里甫在1938年10月写的,当时他只有16岁,他在这首诗里显示出来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才华,不能不令人惊叹。 诗的起句,就很有特色: 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中国!”“中国!”各占一行。这种深情、坚定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挚爱和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介绍诗人 黎.穆塔里甫

现代维吾尔族诗人。出生于伊犁尼勒克县。中学毕业后,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省立师范学校读书;1941至1944年先后在新疆日报社、阿克苏报社从事编辑工作。

黎·穆塔里甫30年代末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高尔基、鲁迅、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他是受中国共产党培育、亲身领受茅盾影响的维吾尔族作家之一。

1937年,黎·穆塔里甫开始发表作品,并在诗歌、话剧、散文、文艺理论及文学批评等各方面,崭露头角。他的创作,主要反映当时与中国人民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他的诗作《致人民》,以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祖国面临的灾难,召唤人民投身战斗。以抗日斗争为题材的《中国》一诗,以发自肺腑的真挚语言,表达了誓与祖**亲患难与共的决心和中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念。《战斗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心脏──延安和对革命领袖的热爱。黎·穆塔里甫是反对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最早鼓吹者之一。他的话剧《奇曼古丽》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反映了被压迫的农民渴望摧毁封建暴政与剥削,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

黎·穆塔里甫

1943年,军阀盛世才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黎·穆塔里甫也遭到迫害,被调往阿克苏。国民党当局下今禁演他的诗剧《战斗的姑娘》。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更趋成熟,感情充沛,艺术上也更臻于完美。他的优秀代表作品《给岁月的答复》表现了坚定不移的战斗决心,激励人民为改变被奴役的命运掀起震撼大地的风暴,歌颂“三区革命”胜利的诗作《冥想中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昂扬斗志。

1945年,黎·穆塔里甫参加了旨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阿克苏革命青年组织“星火同盟”,由于叛徒告密,黎·穆塔里甫与其他重要领导成员,于1945年4月18日深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卒年仅23岁。

四、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小结 课后反思:

推荐第10篇:收复新疆教案

第3课

收复新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首付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地图册。请同学们说出他的位置、面积、气候和物产等。

学生: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新疆的资源无产特别丰富,像是有、天然气、棉花、哈密瓜等,是一块宝地。

教师:正式这样一块宝地,才引起了西方列强对它的揶揄。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得到沙俄支持的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曾侵略新疆,后左宗棠奉命首付新疆,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阿古柏是怎样侵入新疆的?左宗棠优势怎样首付新疆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内容。

『板书』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室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想想,为社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学生回答: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初始西域,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公元前60年,稀罕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护是汉在西域的最高长官,下设各级官吏。稀罕在西域通知的完全确立和对西域各国册封国王,颁发官印,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表明新疆地区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清朝前期,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对新疆南路进行管辖 『板书』

2、阿古柏入侵新疆

时间1865年,中亚浩罕国(18世纪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封建国家1876年被俄国吞并)派陆军司令阿古柏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接着连续攻占了天山南路各城。后来,阿古柏宣布建国,几年后,阿古柏把势力又扩展到了北疆。 『板书』

3、英、俄对新疆的侵略

阿古柏的入侵,加剧了英国和俄国侵略我国的步伐。俄国在1866年,是浩罕国臣服成为沙俄的附庸。1871年,俄国扬言“伊犁永归俄辖”。并通过和阿古柏签订条约,取得了在南疆通商、设置商务专员等特权。

教师过渡:面对西北边疆严重局势,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1865年阿古柏就入侵新疆,为什么直到1875年,才开始任命左宗棠出兵评判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内容。

『板书』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师讲述:1874年的时候我国东南、西北都处在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局势之中,清政府内部对海防和塞防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重要、反对出兵西征,收复新疆,要求把塞防的经费用于扩充海军。 左宗棠则提出 了海防塞防同样重要。

那么同学们认为左宗棠提出塞防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

教师总结:因为新疆的战略地位重要。左宗棠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还有就是中国通往西亚以至于更远地方的重要商道“丝绸之路”大部分位于新疆。

海防和塞防并重的观点,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清廷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收复新疆的策略

采取分三路进军,“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所谓先北后南指的是先打北疆,后进入南方,为什么?因为当时北方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敌人的主力在南方,所以他先打容易打的,然后集中力量往南打。缓进速战,就是打仗的时候不要忙,不要急,一定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准备完了以后,马上打击敌人。打起来就要快,不能慢腾腾。在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战斗是进行得非常顺利的。很快就收复了北疆乌鲁木齐,又通过达坂城之役,最后收复了南疆地区。南疆收复之后,所面对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收复伊犁,收复伊犁面对的是沙皇俄国。)

2、收复新疆的步骤

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紧接着挺进南疆,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首付喀什噶尔,阿古柏兵败身亡。1878年除了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的怀抱。

3、收回伊犁的方法

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首付伊犁问题。如果达不到目的,在采取军事手段。他的意见得到朝廷爱国人士的赞成。清政府外交官曾纪泽出使俄国,进行交涉。俄国多方要挟,蛮不讲理,曾纪泽据理力争,左宗棠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左宗棠的壮举,有力的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迫使俄国归还伊犁。因此,伊犁是 采取以外交为主、以武力为后盾的方法收回来的。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刘锦棠为新疆省第一任巡抚。

『板书』

三、收复新疆的意义

清军收复新疆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英俄企图利用阿古柏肢解和侵吞中国西北领土的阴谋。沙俄迫于阿古柏侵略势力已彻底失败、左宗棠正积极部署进军伊犁的形势,同意与清政府举行谈判。经过长期反复交涉,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从而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

第11篇:走进新疆]教案

【走进新疆,感受新疆 】 教案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欢腾的新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学拍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学跳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等相关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人民、丰富的物产等),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以音乐文化为主干进行歌曲新授,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受新疆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创作过程中个性的挖掘、及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引入新疆舞蹈、节奏

1、师生互动,引入节奏型

师:来跟杏家湾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我又非常紧张,同学们能不能用你们热烈的掌声为我加油鼓劲呢? 生:鼓掌

师:我刚刚从你们的掌声中听到了,【拿出节奏符号】这样的节奏,掌声里边有节奏,我们的语言当中更蕴含着丰富的节奏。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双手拍出我说话的节奏,注意听。

师:云阳的孩子们大家好、云阳的女孩子真漂亮、云阳的男孩子个个都很帅。 生:拍手拍出老师说的节奏

师:好棒啊,你们发现了吗,老师每一句话的开头都用了图】这样的节奏,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2、学生自由回答,揭示地名并学习舞蹈

师:不认识,呆会你们就知道了。接下来我想让同学们看一段舞蹈,仔细观察这段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放舞蹈视频】【教师可以在一边做细微的小动作边提示学生】 师:【舞蹈放完问】这段舞蹈有什么特点,这些姑娘跳舞时最喜欢动哪个地方? 生:手、屁股、脚、头。。。。。【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并让学生一起参与,从而简单接触新疆的舞蹈动作,但必须带上切分节奏】 师:她们最喜欢动的是哪啊?

师:是脖子,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学生一起动,并选个跳的好的来表演】,从刚刚这些动作来看,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同学们一起大声的告诉我。 生:新疆

师:对啦,新疆的女孩子跳舞的时候最喜欢动手腕动脖子,那你们知道男孩子跳舞最喜欢动哪吗?男孩子立正、站起来,我来告诉你们,面向那个方向跟老师一起来【抖动肩膀】手放在哪啊? 生:肩膀

云阳的,【拿出切分节奏

二、了解新疆、认识新疆 师:今天老师就想带你们走进新疆、了解新疆、感受新疆。【出示课题】你们知道新疆在我们中国的哪个方位吗? 生:不知道 师:【出示新疆地图】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红色的地方就是新疆,五角星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圆点就是我们的重庆,重庆离新疆远不远啊 。 师:新疆特别的大,同学们你们看,这弯弯曲曲的弓字啊,就好像新疆长长的边界线,新疆的土地面积占据了中国的六分之一,这三条横行就好像衡跨着新疆的三座大山,这两个田字就好像家一样在山与山之间那富饶的盆地。这就是新疆就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养育了一群能歌善舞,勤劳善良的新疆人民。

三、运用铃鼓感受新疆手鼓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通过音乐活动巩固节奏。

1、师生互动,感受新疆手鼓 师:接下来罗老师想请你们听一下从遥远的新疆传来阵阵动人的声音。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放新疆手鼓音乐】

师:这是什么乐器啊?生:鼓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这是什么鼓呢,这是新疆特有乐器,叫手鼓【出示新疆手鼓图片】。在新疆啊,只要一敲起手鼓,那里的姑娘就会偏偏起舞。【放手鼓舞蹈视频】很多小朋友看着都笑了,是的多漂亮的女孩子,多帅气的小伙子,接下来让我们在来听一下它的节奏。【放新疆手鼓音乐】师:哪个同学可以把刚刚听到的那个节奏用手拍出来【学生一起打】

2、切分节奏练习

师:太棒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节奏是怎么写的?【打开节奏型图

、】看一看这就是我们刚刚模仿的节奏型,这红色的一块就叫做【出示切分节奏】。你现在认识它了吗?它是什么节奏【拿出节奏图纸】? 生:切分节奏

师:切分节奏,它是新疆音乐中最典型的节奏了,你们看看,这是三个鼓点差,你们听一下哪个是最长的【拿节奏图纸,教师口唱出切分节奏,找一个学生回答】

生:中间、

师:你们同意吗?那哪个声音又最重呢?、生【思考】师:你们一起告诉我,第几个啊 ?生:第二个

师:对啦,第二个最重最强,在一般的节奏当中重音在第一拍,但切分节奏的重音在后面一拍,重拍移到后面去了,这是切分节奏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让我们来拍一拍这个节奏。【切分节奏练习,教师教一遍学生跟一遍】

四、唱新疆、游新疆、边游边赏边唱

1、欣赏新疆音乐 师:这么欢快的节奏老师不由想跳起舞来,学完了切分节奏之后老师想请你们听一段新疆音乐,仔细听这段音乐除了前奏以外共有几个乐句?【播放音乐】 师:共有几个乐句,谁来告诉我? 生:四句

师:确定是四句吗?【学生思考回答】那下面我们在听一遍,同学们听到第一句我们手比一,听到2句手比二,这样依次类推好吗。【在播放一次,教师带领比划手指】 师:【听完后问学生】你能用节奏为这四个乐句伴奏吗? 生:【考虑回答】能

师:能的同学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

2、师生参与、斗舞击拍

师:你能用双手为这段音乐拍节奏,罗老师这有你们熟悉的铃鼓,谁能够用这个拍出刚才的节奏为这段音乐伴奏。

3、乐曲练习,五音模唱

师:刚刚我们听了这段美丽的旋律,你们会不会用五音哼唱?接下来老师唱第

1、3句你们接着唱

2、4句好吗。

生:好【播放音乐】

师:很好哟,下面我们加点难度把动作加上,女孩子起立,【教师动手腕,唱哒】接着男生起来【抖肩,唱哒】大家一起来呀【用唱的形式,接下来一起唱嘟】

4、感受新疆语言亚克西

师:我看到你们都笑了,我也很高兴,你们表现的都很好,下面我想用歌声夸夸你们。仔细听我是怎么夸你们的。

教师唱的歌词:云阳的小朋友了不起呀,这里的学生有勇气,我将在这里赞美你,杏家湾小朋友真的了不起,亚克西。

师:你们知道我最后唱的亚克西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用新疆语气说】不知道,看看下面的小品你们就知道了。【播放小品新疆买买提】

师:同学们看这小品都笑了,你们的笑声里笑什么,觉得新疆的姑娘怎么样,能告诉老师吗? 生:觉得那个

师:觉得那个新疆姑娘说的哪里特别有意思是吧,新疆的姑娘特别好玩她们说话就像唱歌一样,声音有长有短。接下来我们看下面的【继续放小品视频】 师:我们新疆亚克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生:思考

师:【有激情的在说一遍】我们新疆亚克西【用肢体提醒学生意思,【竖起大拇指】你们一起告诉我什么意思啊 ?

生:很棒

师:对拉下面我们也来夸夸,我们云阳亚克西,开始

生:我们云阳亚克西

师:【找个学生】我们像新疆人一样加上动作你来说一遍我们云阳亚克西。开始 生:我们云阳亚克西

师:这个同学很棒,下面我们一起加上动作来一遍【师生一起】我们云阳亚克西。

5、用语言赞美新疆,了解新疆丰富的物产

师:你们亚克西,那么新疆亚克西的地方可多了,不光是丰富多彩的乐器以及能歌善舞的人们,新疆还有很多优美的景色,富饶的物产。接下来老师就请你们听首‘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让我们好好欣赏下这优美的风光,仔细听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播放歌曲,教师在间奏中问学生还有什么好地方啊】

师:都有些什么好地方啊,谁来跟我讲一讲啊。

生:吐鲁番的葡萄等等

师:我们看看还纳了什么地方,在听听这首歌。新疆的好地方多的数也数不清,我们在看看有些什么好地方,注意歌词【在次播放歌曲】。

师:新疆还有什么好地方啊 ,金子怎样啊 ,一起告诉我

师:对拉,新疆好的地方特别多,你们看【以问答形式来对,教师以切分节奏的形式问】 师:天山有什么

生:风光 师:花园有什么

生:瓜果 师:草原有什么 牛羊

师:果子沟有什么

风景

伊犁河

苹果

吐鲁番

葡萄

和田

玉石

阿勒泰

金子

【把这八个出示图片】

师:新疆的好地方真的很多,它不当有飘香的瓜果,那里呢还有香喷喷的羊肉串、更有响应全世界的新疆地毯,哎,孩子们,如果你的家乡这么美,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很高兴,很兴奋

师:很高兴很兴奋很骄傲很开心,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好好来看看我们这个新疆。【出示歌词】同学们,你们读第一第三段老师读第二段好吗,用你们最好的语言和动作来夸夸我们的新疆【教师示范一段的前面】新疆是个好地方耶开始

6、跟随音乐演唱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师:同学们坐下来,新疆的好地方我们夸也夸不完,你们可以用语言来夸,那么用歌声加上你们的动作还可以吗? 生:能

师:我希望用你们动听的歌声,把全世界的人民都吸引到新疆来,好不好?用你们最动听的声音和最喜欢的动作好好夸夸新疆,让我们在坐的老师一起感受感受【播放音乐

五、教学创新,激发兴趣

1、感受新疆风土人情

师:新疆的好地方唱也唱不完,罗老师下面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疆很有名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是新疆一座非常有名的山,【播放图片】相传呀,那是唐生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时候必须经过的一座山,你们知道是什么山吗? 生:火焰山

师:你们同意吗【学生回答】对拉,新疆的火焰山特别有名,相传呀【出示唐生师徒图片】孙悟空的红屁股,就是过火焰山的时候被火烧红的,是不是

生:不是

师:不是对吗,呵呵那等下把你知道的告诉我好吗,那么罗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在新疆民间流传着一个人物,留着两片胡子,骑个小毛驴,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思考】:阿凡提【出示图片】

师:对拉是阿凡提,阿凡提的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我们要记住他哟。

2、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师:【换图片新疆民歌】新疆的民歌更是在我们中国的舞台上散发出独特的花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出示歌名】,你们知道什么叫盖头吗? 生:【思考】回答

结婚时新娘头上盖的那块纱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那新娘子为什么要遮一块红红的纱布啊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生:怕羞

师:那是为了把自己最好看的时候,最先给谁看啊

生:新郎

师:老师这有几张新人结婚时的图片【出示图片】新娘美不美啊

生:美 师:想不想听听这首新疆民歌

生:想

师:好,老师有个要求,请你们边听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音乐,边用你们最热情的身体语言来祝福我们这一对新郎新娘,我叫到哪一组的同学,哪一组的同学就起立好吗。【播放音乐】

六:总结

师:【播放新疆柔美的音乐】今天听着新疆的歌曲,看到我们班的女孩子个个神采飞扬,男孩子潇洒自信个性张扬,这就是新疆民歌给我们带来的魅力,今天我们聆听到了新疆手鼓动听的声音,欣赏到了新疆姑娘那优美的舞蹈,在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更欣赏到了新疆那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和独特的物产,新疆民歌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享受,同学们你们喜欢新疆吗, 生:喜欢

师:我从你们灿烂的笑容就看出来了新疆给你们带来的美好印象,是啊,在这片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那里有巍巍的昆仑,茫茫的天山,那里有雪山有森林,有草地有沙漠有绿洲,也有花园,那里有能歌善舞的人们,那里有飘香的瓜果,那里有一群热情善良的维吾尔族老乡正等着你们,老师希望有机会你们能够真正的到新疆这片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这节课你们高兴吗?【学生答】是的有音乐相伴的日子总是很高兴很快乐的,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好啦同学们一起起立,让我们在这个动听的音乐当中给全体老师们说再见六:教学反思与评析: 本节课我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把握教学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以新疆音乐文化为主线,组织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从认识新疆独特的节奏欣赏新疆舞、介绍新疆风光开始,引入歌曲的学唱,创设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体验、领悟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开拓艺术视野。在教学中,我注重以音韵的美和浓厚的新疆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音乐、体验音乐并即兴表现音乐。例如: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把内心感受与外部行动相统一,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孩子们生动的表演、洋溢的笑容,我想每个孩子一定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染到新疆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由于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新疆了解甚少,对歌曲中出现的“阿勒泰”、“吐鲁番”地名景区都不理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以及老师个人的舞蹈表演,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认识、理解,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的体验与满足。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聆听歌曲,每次听、唱的角度、重点以及对学生都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学会了歌曲。总之,本课是师生在双向交流互动的、活泼的、和谐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歌曲,学会表现。从而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第12篇:《新疆天鹅湖》教案

《新疆天鹅湖》教案

知识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揣摩本课生字、生词的意思。

2.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美。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天鹅湖的美,湖中天鹅的美。

2.激发学生对天鹅湖的喜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优美舒缓的音乐,本课的天鹅形生字卡片。

学生:收集有关天鹅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自制喜欢的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都到过哪些地方?看来,大家去过的旅游胜地还真不少。前不久,我也去了一个很不错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还有天鹅呢。我还带回来一些照片,想看吗?(出示课件)喜欢这个地方吗?它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新疆天鹅湖。

齐读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可是生字宝宝发话了,他说,要想去参观天鹅湖,可先得记住我这个“疆”字。

学生说识字方法。

教师:看来大家都很想去,那我们就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二、检查认字情况

1.同桌考卡片。

教师:通过预习,咱们已经圈出了生字生词,还制作了生字卡片。在预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办的呢?(问爸妈、老师、同学,找拼音小朋友帮忙,查字典……)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还可以交流好的记字方法。快开始吧。

2.你们圈出的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看,他们已经跳上了大屏幕,想和他们交朋友吗?(想)那咱们就来读一读,会读哪个读哪个。

3.请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有些字变红了)变红的字是什么字呀?(是生字)对呀,读生字的时候,可要特别用心了。咱们来开火车读,好吗?

提示:在开小火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字?这个字你怎么记住的?你能给它找朋友组词吗?”等话提醒“疆、畔、赏、僚、碧”的读音和记字法,并请读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遍。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把生字解决了,下面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把你喜欢的句子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

参考句子:

A.第一段第二句。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个同学喜欢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2.天鹅湖这么大,我看同学们都很喜欢,来,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自己先练一练,待会儿老师请同学来读。

3.抽生读。

B.第一段第三句。

1.指名读第一段第三句。

2.我也喜欢这句话,(课件)请看屏幕,我很想读读这句话,想听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3.生交流看到的景色:山峰、松树、柏树、红花、绿草……

教师:天鹅湖周围只有这些吗?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象到什么?与课文不同的,就更棒了。谁来?

教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亲自去感受感受冰峰雪岭一片雪白,青松翠柏一片碧绿,五彩缤纷的野花,还有那碧蓝色的湖水。

教师:天鹅湖周围的景色怎么样啊?(很美,很迷人)

4.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天鹅湖周围的景色有雪白的山峰,美丽的花草树木,这些景物倒映在碧蓝色的湖中,同学们,那景色真是太——(生:迷人了)

板书:湖迷人

5.这么美的景色,相信同学们能把这句话读得更美。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先练一练,等会儿老师请同学来读。

学生自由读。

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字音读准没有,有没有添字漏字。

学生评价。(你真能干,很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能给他人提出小建议)

教师:这一次同学们仔细听听,他读得流利吗?每句话之间停顿得好不好?谁愿意再试一试?(再抽读)

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觉得天鹅湖怎么样?(生:美)

教师:能把天鹅湖的美读出来吗?谁愿意再读读?我感受到美了。谁愿意再试一试?争取读得更棒!

教师: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愿意读的都勇敢地站起来读读吧。

6.学习生字“峰”。

教师点击“峰”:这里“冰峰雪岭”的“峰”字会写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要写好这个“峰”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说,教师示范)

教师提示:右边部分是什么?这里要写得舒展一点。请同学们拿出手来,跟着我练一练。

右边下面有几横?(三横“丰”)可不要少写一横哟。请小朋友们翻到139页,写一写这个“峰”字,描红一个,写两个。

学生写,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你们觉得这个字哪里写得好?

7.学习生字“碧”。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写这个“峰”字的方法很不错,还想写吗?

教师:(点击“碧”)请看这个“碧”字,老师考考大家,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上下)上面左边是个(生:“王”字),

最后一笔要变成(生:一提),右边是个(生:“白”字),下面“石”字在正中。

请同学们接着写,教师巡视。

同桌互相评一评。哪个字写得好就送他一颗小五星,不够好的给他提提建议。

8.课件出示整幅图:同学们,请看,天鹅湖有大小不一的湖面,映着雪白的峰岭,苍翠的松柏,缤纷的野花,让我们再次走进天鹅湖。请同学们拿起书来,把第一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遍。

刚才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天鹅湖不但很大,而且还很——(生:美)

C.第二段第一句。

1.你知道这句话写什么呀?(生:天鹅)

2.教师:是的,它们就是天鹅湖的主人,天鹅们也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们看,(课件)这些天鹅正在干什么?想象一下天鹅可能会干什么。小伙伴们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教师:是呀,它们生活得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让我们再远远地看看天鹅,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看,(课件)远远望去这些天鹅像什么?(像白帆)你是从哪儿学会这个词语的?(生:从书上)

教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男生读。

教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天鹅们的轻松快乐、无拘无束,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句,感受一下天鹅们的悠然吧!

女生读。

教师:读了以后,人们觉得天鹅生活得怎么样?刚才你们所说的天鹅生活得快乐、自由,书上用了一个很美的词语,能找到吗?(生:悠然嬉戏)

教师:对,天鹅生活得那么悠然。

板书:天鹅悠然

教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天鹅湖的天很蓝、云很白,湖周围的景色以及湖中的倒影都很美,再加上湖中那悠然嬉戏的天鹅,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你们知道什么季节去是观赏天鹅的最好时候?(生:每年的3月到10月)

教师:我们可赶上了这个好时机。新疆的天鹅湖这么漂亮,你们想去吗?(想去)那好,咱们就读好最后一句话,一边读

一边想。你有小问题考大家吗?(自由读)

生提问:为什么要登上瞭望塔?尽收眼底是什么意思?优雅是什么意思?抽生解疑。

教师:你们真会理解,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抽生读)

教师:同学们,这句话很长,读好它可不容易,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呢?

教师:你们很会读书,来,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把这句话练一练。(手指大屏幕)

教师:刚才,你们给老师提了这么多好的建议,老师也很想试一试。(师范读)

教师:请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棒!来,让我们一起登上瞭望塔,去欣赏天鹅湖的迷人风光吧。(课件:音乐)

四、小结

教师:领略了新疆天鹅湖优雅的自然风光,观赏了美丽的天鹅,你们的心情怎样?(生:开心、高兴)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天鹅湖太美了。(师板书:美)

教师: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游览了新疆迷人的天鹅湖,如此这般的美景,想和自己的父母分享一下吗?

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美丽的天鹅湖,可以读一读,也可以讲一讲。

2.画一画你心中的天鹅湖。

第13篇:新疆教案修改版

第六章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知识目标】

1.了解新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重要性。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新疆自然环境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懂得珍爱自然、敬畏自然。2.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三山夹两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形成本区高山、荒漠、山地牧场及绿洲等自然景观。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

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疆的特色水果比较熟悉,对新疆熟悉的还有沙漠、戈壁,但是并不熟悉新疆大尺度的农田景象和优美的湖泊、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和人文的风光,对新疆的经济状况基本没有概念,从新疆的美景逐步分析其自然景观的特征和原因,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超市和农贸市场产品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农产品深加工的问题。 【教学方法】

地理图像、旅游导学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和学生对旅游的兴趣,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学法指导】

任务引领、自主读图、探究学习【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学生搜集有关新疆自然、人文景观的资料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与内容】

[引入]播放富有新疆特色的音乐同时配新疆美景视频短片。

教师:听到这样的音乐,看到这样的美景,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个地方——新疆,新疆旅游这几年也开始被大家广泛关注,我自己也一直对新疆十分向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新疆旅游的方案。

教师:作为旅游者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从我们的居住地到目的地的交通方法。

教师出示西安至乌鲁木齐的航班时刻表和列车时刻表,学生选择航班和车次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1085次的两个时间。

教师:从航班和列车运行时间、价格来看,新疆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可能的回答是距海遥远,位置比较偏僻

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出示“亚心”图片,和几个“新疆之最”。 学生读图——地图册p28页,找出与新疆接壤的邻国和相邻的省份。 [教师小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 [承转] 选好了赴新疆的交通方式,下来我们就要看看新疆有哪些美景值得我们欣赏,你知道去新疆可以看哪些美景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除了这些美景之外,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评选出中国最美的自然风景,新疆入选的美景最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展示选美中国入选项目,并加以简单介绍。

教师出示新疆美景分布图,学生观察新疆入选美景分别分布于哪些地形?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出示新疆地形图,学生归纳新疆地形特点,并用一种常见的食品比喻。 学生回答:略(可能是汉堡包,三明治) [承转] 选择好了交通,了解了新疆的美景,对于旅游者来说下一步该选择赴新疆旅游的时间和旅行用的衣物及其它用品的准备?

教师出示资料,学生阅读乌鲁木齐年内各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及与西安的对比数据资料,找出新疆气候方面的特征。(教师注重读图方法的引导) [学生活动] 分析新疆旅游的最佳时间和旅行准备的衣物及用品 学生回答:略 [承转] 交通、时间、准备的物品都确定了,下一步该设计一下到达新疆之后的旅行路线了。 教师出示新疆旅游景点分布图,分小组设计本小组的旅行路线,强调有所取舍,发言、记录。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分小组说明,展示。 [教师提问] 从大家设计的路线来看,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小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地的环绕,因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因为有了周围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新疆人口、城市和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交通线路也就将这一个个绿洲连接起来。 [承转] 在旅游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品尝当地的美食,你知道新疆有哪些好吃的? 学生:略

教师:这些好吃的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联系?主要出产于什么样的地方呢?

学生:略

教师:介绍绿洲上古老的灌溉设施——坎儿井。

教师:除了这些好吃的,在新疆还有一些农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教师展示) 教师:为什么新疆有这么多好东西呢?

学生:略(估计会提到昼夜温差、光照等原因。) [承转] 教师:我们出外旅行一般还会给家人带一些旅游纪念品,你认为有哪些物品可以选择?

学生回答:略(可能会提到干果、和田玉、肉干、民族工艺品等)

教师:和田玉是新疆著名的矿产,除了地上的好风景、好东西,在新疆,地下还有很多好宝贝,请你根据地图找一找。

学生读图查找新疆的主要矿产。 教师出示资料 [教师引导]

新疆拥有众多丰富的物产和多样的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来说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因素? [学生分析]

[小结] 教师:新疆拥有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众多的地下宝藏、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对滞后,如果你是农户、商人、地方官员、旅游者,提出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14篇:新疆地方教案

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巴音布鲁克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知道保护对象为天鹅等珍稀水禽及其栖息繁殖地

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天鹅繁殖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对旅游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保护对象为天鹅等珍稀水禽及其栖息繁殖地 教学难点:知道保护对象为天鹅等珍稀水禽及其栖息繁殖地 教师资料与媒体:课件、视频、投影„

学生资料:搜集与天鹅湖有关的文字信息或者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天鹅湖有关的文字信息或者图片资料

2、组织教学

将课前准备资料放在桌面。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环节

展示课件,出示天鹅湖图片。 提问:这里美吗?

提问:谁知道这美丽的地方是哪里? 出示课题(天鹅湖)

1、继续在多媒体中展示天鹅湖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提问:欣赏了这么多图片,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

教师补充:天鹅湖位于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音郭楞州和静县西部。 (出示地图,明确位置)

2、教师阐述:天鹅湖平均海拔2400米,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丰富的山泉”,天鹅湖是由众多相通的小湖组成的湖沼地。 提问:这么美的景象,是谁发现的呢?

3、教师提问:天鹅湖有什么物种资源?

4、欣赏天鹅湖的视频,再次感受天鹅湖的神奇力量。

5、翻开书的22页学生阅读课文。

欣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1:天鹅湖在和静县。

同学2:因为天鹅湖有许多天鹅在那里栖息所以被人命为“天鹅湖”。 欣赏天鹅湖的图片,并认真听老师描述天鹅湖的样貌。

学生:天鹅湖有鸟类128种,繁殖鸟95种,其中留鸟34种,栖息着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是鸟类繁殖和渡夏的栖息地。兽类有20余种,其中,两栖类2种,鱼类5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8种,如雪豹、黑鹳、金雕、白肩雕等,二级保护的有25种,如天鹅、盘羊、雪鸡等。

由于大多数学生能养成习惯并按照要求做好课前资料搜集准备,因此在导入环节能够进展的十分顺利。

此环节重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美丽的图片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在授新的过程中语调要有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 视频让学生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

四、总结

1、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天鹅湖,谁来说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2、天鹅湖有什么物种?

学生1: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音郭楞州和静县西部。。 学生2:天鹅、盘羊、雪鸡 马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当学会归纳总结,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出自己在本堂课中的收获。

板书设计:

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巴音郭楞州和静县西部

物种:天鹅、雪豹、黑鹳、金雕、白肩雕

马晓娟

第15篇:新疆民族团结教案

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五、六年级)

民 族 团 结 教 案

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

2011年9月

民族团结知识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C ) A:蒙古族B:满族C:壮族D:回族

2、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D)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

A:维吾尔B:哈萨克C:乌兹别克D:柯尔克孜

3、“乌鲁木齐”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原意是(A)

A:优美的牧场B:青色的城C:日光之城D:平坦的地方

4、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于(D)年10月1日

A:1952B:1953C:1954D:1955

5、“麦西莱甫”是一种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A)族歌舞。

A:维吾尔B:哈萨克C:柯尔克孜D:塔塔尔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c),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四分之一,b、五分之一,c、六分之一,d七分之一

7

2、每年的(c)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a、1月,b、3月,c、5月,d、6月

7、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包括: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回族自治县、(b)县、和硕县、博湖县。

a、策勒b、和静c、柯坪

8、“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一句话是(A)提出来的。

a、江泽民b、邓小平c、毛泽东

9.(

A )是我国最热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摄氏度,堪称中国“热极”。

A、吐鲁番

B、三亚

C、海口

10、“麦西来甫”是一种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

A )族歌舞。

A、维吾尔

B、哈萨克

C、柯尔克孜

1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吐鲁番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吐鲁番。1990年3月,西北五省区第二次对外宣传会议确定:自1990年起,每年8月,在吐鲁番市举办(A) A.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B.中国吐鲁番文化节 C.中国吐鲁番万人麦西来甫节

12、我国的五大宗教是指(A)。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b、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

c、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

13、最近成立的自治区是(C)自治区日成立。1965年9月1日成立。

A、内蒙古B、新疆C、西藏D、广西

14、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在47个民族成分中,有( B)个是世居民族。

A、17 B、13 C、15

二、填空题:

1、新疆是1949年和平解放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

2、“三个离不开”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3、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4、新疆的地理特点是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5、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6、从83年起自治区把每年的5月份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

7、新疆的面积是160万平方公里。

8、新疆下辖五个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七个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二个地级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

9、新疆相邻的省有甘肃、青海和西藏。与新疆接壤的国家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

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于1954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守边的职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现有14个师。

11、新疆气候的三个特点是:干、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12、新疆有47个民族,共1963万人。其中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十三个是新疆的世居民族。

13、维吾尔的含义是:团结、联合。

14、新疆历史上没有工业。解放初,驻疆解放军生产部队官兵节衣缩食,白手起家,先后建起了42个厂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八一钢铁厂。

15、维吾尔民族能歌善舞,驰名中外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传统舞蹈以“赛乃姆”、“刀郎”为代表。“麦西来甫”是最具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受群众欢迎的集体歌舞。

16、《十二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曲牌和72首乐曲,长期流传于新疆各地。木卡姆(大曲)因地区不同又分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5种。其中,“喀什木卡姆”的规模最大,形式最完整,曲调也最丰富,从头至尾演唱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

17、都塔尔、东布拉、库木孜、那艺分别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的乐器。

18、石油、天然气和煤是新疆最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

19、2003年2月,新疆巴楚、伽师一带发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境内最强烈的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71亿元。

三、判断题:

1、汉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分布。(对)

2、维吾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错)

3、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对)

4、最近成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日成立。1965年9月1日成立。(对)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民族?

答: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2、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什么是民族平等?

答:⑴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异同,都一律平等,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各民族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拥有特权;⑶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克服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享受某些权利的制约,使法律的规定变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5、什么是民族共同语言?

答:民族共同语言是指组成的人们在内部相互联系中所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

6、“维吾尔族”与“穆斯林”是一个概念吗?

答:不是。维吾尔族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只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才被称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我国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撒拉族等。这些民族当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都被称作“穆斯林”。

7、解决民族问题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什么? 答: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8、维吾尔族最著名的古典乐曲是什么? 答:十二木卡姆。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何时成立的? 答:1955年10月1日成立的。

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10、四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人民利益。

11、“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答: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2、为什么要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

答: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就是胜利的前提要素。”、“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新疆的历史,就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盛,就繁荣,分裂就*,就衰败。这是新疆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重要的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

13、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是什么? 答:爱国、团结、进步、稳定、发展。

14、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答: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9

6、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答 :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第16篇:新疆音乐教案

【课 题 】音乐鉴赏课《新疆音乐》 【授 课 人】张巧利 【年 级 】学前教育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标】人文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愿意欣赏并学唱新疆民歌;利用远程网络资源,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疆音乐的发展与传播过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达到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与歌唱,了解新疆音乐的艺术特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自信地表演,大胆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感受和评价鉴赏音乐的能力,了解新疆音乐的艺术特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与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新疆音乐)

这些音乐是哪个地方的音乐,有什么特点?主要用了哪些伴奏乐器?再次播放音乐,让同学们带着上面的问题聆听,并分小组讨论回答。可以利用互联网查到的知识,也可翻阅资料。 教师总结:

(一)新疆音乐的特点

1、调式种类丰富,七个乐音都可作为调式主音

2、节拍种类繁多,乐曲节奏多变,音乐与语言节奏密切配合,有多种切分节奏。

3、旋律上,音乐语汇生动,篇幅短小的歌舞音乐据多,音域一般不超过八度,形象鲜明。这些典型特征是如何在歌曲中体现呢?让我们通过欣赏与演唱来共同体会。

(二)走进新疆,了解新疆(利用互联网)

• 教师带领同学们了解新疆,从地理、气候、特产等各方面认识了解新疆。 • 穿插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开发资源:代表曲《青春舞曲》

1、歌词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

2、让学生一起学唱此歌,并分组演唱。

3、跟着老师打节奏,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方式打节奏如:拍手、跺脚、击打桌子等。

4、音乐的特点:让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5、节奏性强,十六分、切分节奏很多。活泼、充满朝气

(三)知道这些歌是谁把他从西北带入中原乃至世界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上网搜集资料,让学生交流)

• 王洛宾简介

• 西部歌王王洛宾同志为传播和发展祖国的西部民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30年代,王洛宾还未进入新疆,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疆民歌的收集整理,第一个把新疆民歌传入内地。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 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 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达尔和玛利亚》、《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

爬上来》被选录入《 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著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还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 .罗伯逊,卡雷拉斯等人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被享誊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编入音乐教材,并于1992年10月荣获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四)教师带领同学们再次感受、欣赏新疆著名曲目《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可跟着音乐跳舞,会跳的学生也可一起跳。

三、总结:课堂教学延伸

• 通过欣赏歌曲,我们已领略了新疆歌曲的美妙之处。它结构短小,曲调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四、布置作业:有条件的上网收集《十二木卡姆》他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下节课交流《十二木卡姆》,另学唱一首新疆民歌。下节课汇报表演。

• 结束语:新疆的歌多吗?丰富多彩。长大了一定去新疆欣赏那美丽的风光和美妙的歌曲。再次播放歌曲,在歌声中结束课堂。播放西域胡杨的《青春舞曲》 •

• •

张巧利

嵩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

第17篇:四年级新疆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第一课时 新疆内地手拉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大连新村”由来以及“西气东输”工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老师加以讲解,掌握本课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新疆与内地的紧密联系,知道新疆是内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知道“大连新村”由来 教学难点:知道“西气东输”工程。 教法:阅读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具: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知道大连在哪里吗?请同学们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我们的新疆,有一个地方叫大连新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疆内地手拉手”。

二、板书课题。

三、请同学们阅读“阅读角”材料。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四、提问:

1、大连新村在哪里。

2、为什么叫“大连新村”

3、大连新村是什么样子的。

4、你想去大连新村么?为什么?

五、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回答。

六、请同学们阅读“探究窗”,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七、提问: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哪里、东至哪里?

2、“西气东输“工程有什么样的意义。巩固练习:

八、请同学们观察第四页“西气东输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该管道都经过哪些城市。

小结: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一课 新疆内地手拉手

“大连新村” 内地--------------新疆 新疆--------------大连

“西气东输”

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解“西气东输”工程。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第二课 地方兵团齐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承担的使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教师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生产建设兵团存在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新疆与内地的紧密联系,知道新疆是内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生产建设兵团所承担的使命。 教学难点:理解“兵团精神” 教法:阅读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具: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知道喀什附近有哪些团场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方兵团齐发展”。

二、板书课题。

三、请同学们阅读“阅读角”材料。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四、提问:

1、新疆兵团承担着使命样的使命?

2、兵团哪一年成立?

3、兵团对于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五、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回答。

六、请同学们阅读“探究窗”,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七、提问:地方和兵团齐发展有怎样的优势? 巩固练习:

八、齐读《兵团之歌》。

小结: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地方兵团齐发展

兵团的使命: 兵团精神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第三课 军民鱼水情谊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切体会到军民团结一家亲。

过程与方法:师通过讲解、举例子,使学生了解到为何军民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互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珍惜这军民团结如一家的美好局面。

教学重点:深切体会到军民团结一家亲。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到为何军民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互助。 教法:阅读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具: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经常可以在街上看到解放军叔叔在巡逻,你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么?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请同学们阅读“阅读角”的材料。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四、问:

1、卡德尔〃巴克是哪里的人?

2、他为什么写日记?

3、他的日记内容都写了些什么?

五、四人一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六、指名回答问题。

七、请同学们阅读“探究窗”的内容。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八、问:说一说解放军叔叔都为我们做出了什么贡献?

九、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

十、指名回答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

一、师教学生唱《双拥花开》并且深刻了解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军民鱼水情谊深、

卡德尔日记 军民团结一家亲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 多种宗教共和谐 时间 课时:第一课 新疆自古多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自古以来都是多宗教的地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新疆地区存在的哪些宗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疆的民族文化,树立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自古以来都是多宗教的地区。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新疆地区存在的哪些宗教。 教法:阅读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具: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知道在新疆都有哪些宗教么?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请同学们阅读“阅读角”里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四、问:

1、王晓鹏是哪里的小朋友?他为什么有机会来新疆游玩?

2、买买提江大哥哥都带他去哪里玩了

3、新疆有哪些宗教呢?

五、阅读“探究窗”的内容。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六、问:新疆的宗教是怎样传播来的?

七、师带领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

八、找一找,图片中的历史遗址叫什么名字?

九、小结:根据板书,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内容?板书设计: 第一课 新疆自古多宗教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 多种宗教共和谐 时间

课时:第二课、和睦相处互尊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新疆历史上宗教的发展演变。

过程与方法:教师提问、讲解,教育学生倡导各种宗教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各民族都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简单了解新疆历史上宗教的发展演变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倡导各种宗教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教法:阅读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具: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知道少数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么?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请同学们阅读“阅读角”里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四、问:

1、吐峪沟宗教遗址在哪里?

2、吐峪沟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

3、吐峪沟内不同的宗教遗址说明了什么?

五、指名回答问题。

六、请同学们阅读“探究窗”里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提出问题。

七、问:

1、说一说新疆历史上宗教的发展演变。

八、师讲解我国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宗旨。

九、小结:自读活动园、说一说你对这节课的理解。板书设计: 第二课 和睦相处互尊重

保护合法 制止非法 遏制极端 地址渗透 打击犯罪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 多种宗教共和谐 时间:

课时:第三课 崇尚科学促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课题: 第一单元 血脉相连一家人 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第18篇:《走进新疆》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新疆》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音乐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本节课先由新疆传统文化,如:美食、民俗、服饰导入,进一步探索新疆音乐文化,重点感受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特点且从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新疆音乐歌舞性特点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能用圆润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2.通过学习歌曲《青春舞曲》,能从中体会青春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3.通过音乐活动,能够积极参与歌曲创编,从而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特点。 学习重点

准确且有感情的演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学习难点

体验新疆典型舞蹈动作摆脖子、挽花、托帽、撇胡子。 学习方法

演示、欣赏、体验、讲授、互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猜一猜”游戏 师:请在我的描述中猜出他是谁? a他是男性,年龄不详 b他性格幽默、开朗、机智、极具正义感 c他是我国少数民族人 d他是动画片中的人物 e他有一头聪明绝顶的毛驴为伴 生:阿凡提

师:没错,今天我要带大家走出河南,一起到阿凡提的家乡——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去感受哪里的风土人情与音乐文化。

二、新课学习

(一) 介绍新疆

师:同学们,遥远的新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方面?大家能谈谈吗?

生:羊肉串、拉条子、手抓饭、瓜果„„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哪位同学能用当地普通话叫卖一下?(找一位男生向大家表演)

教师讲述新疆服饰文化,新疆服饰以维吾尔族服饰最富盛名,被人们熟知,其特点是:

A男女老少喜欢戴四楞小花帽,姑娘多扎辫子 B男士长衫为主,女士喜欢穿连衣裙

C服装色泽艳丽,五彩缤纷,与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师:新疆人民每天以自然做伴,也早就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活泼开朗的、自由的性情,那么下面我们一同去领略下他们的音乐文化是不是和他们的性格一样开朗活泼!

(二)学唱《青春舞曲》

1.出示歌谱,聆听第一遍(思考:歌曲的拍子、小节数、作者) 4/4拍,7小节,编曲王洛宾

2.再次聆听,把握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4.学生演唱,教师纠错 5.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青春舞曲》创作背景及王洛宾简介

《青春舞曲》原始曲调为新疆达瓦孜艺人表演时的伴奏曲,1939年秋,王洛宾从一个卖葡萄干的维族商人处寻得此调。当时王洛宾正经历着与前妻分手的痛苦,于是这位25岁的青年在及其欢快的原曲调下写出了这些歌词。

(四)《青春舞曲》告诫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出示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中的一段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五)露一手:学跳新疆舞 1.师: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有哪些? 生:摆脖子

教师补充:此外还有挽花、托帽、撇胡子、打响指、耸肩 2.教师教授简单新疆舞动作,同学们学跳

3.请几位跳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找男生贴上道具胡子进行表演 4.尝试边唱边跳

(六)总结:新疆音乐特点? A歌舞性特点

B节奏活泼、明快、具有舞蹈性

结束语:今天我们表演了《青春舞曲》这首歌,也对西部的新疆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9篇:五年级新疆教案

五年级2016-2017下册新疆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有三课。分别是《民族关系谱新篇》、《平等团结新面貌》、《互助和谐促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关系的变化。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团结互助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2、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关系的变化。

3、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同时,这个时期的少年的发展也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尽管这样,他们身上也出现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质的变化,这个年龄的少年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成人感”的发展。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4课时)

第一课:民族关系谱新篇

1课时 第二课:平等团结新面貌

2课时 第三课:互助和谐促发展

1课时

第1课 民族团结谱新篇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关系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2、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2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毛主席诗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 民族团结谱新篇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你们知道新疆解放前各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存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加上外国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制造民族纠纷,培植民族分裂势力,造成了新疆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严重的局面。

这些发生在解放前的新疆。

师: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的共同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有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等。在党的领导下,新疆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旧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师:请同学们看第4页的探究窗:老一辈革命家情系新疆 学生阅读小故事,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各民族关系发生很大改变,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新疆各族民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布置作业:思考题:查找资料,说一说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关心新疆发展的。 板书设计:

第1课 民族关系谱新篇

解放前:民族关系复杂 民族矛盾严重 解放后:新疆各族民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教学反思:

第2课平等团结新面貌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6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铁木尔。达瓦买提-----从普通农民成长为国家领导人

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平等团结新面貌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给新疆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拥护。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新疆的和平解放和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是新疆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开辟了新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解放后的变化。

师:在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高低,都具有同等地位,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族人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同时还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宗教信仰自由、接受教育、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等各项权利。新疆作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之一,保证了各民族当家作主和各民族间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新疆还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努力使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落实和保障。

师:请同学们看第8页的探究窗: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学生阅读小故事,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各族人民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宗教信仰自由、接受教育、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等各项权利。 布置作业:思考题:说一说你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板书设计:

第2课平等团结新面貌

解放前:民族纠纷不断 民族矛盾尖锐

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解放后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6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铁木尔。达瓦买提-----从普通农民成长为国家领导人

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平等团结新面貌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给新疆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拥护。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新疆的和平解放和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是新疆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开辟了新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解放后的变化。

师:在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高低,都具有同等地位,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族人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同时还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宗教信仰自由、接受教育、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等各项权利。新疆作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之一,保证了各民族当家作主和各民族间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新疆还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努力使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落实和保障。

师:请同学们看第8页的探究窗: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学生阅读小故事,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各族人民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宗教信仰自由、接受教育、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等各项权利。 布置作业:思考题:说一说你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板书设计:

第2课平等团结新面貌

解放前:民族纠纷不断 民族矛盾尖锐

解放后: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教学反思:

第3课 互助和谐促发展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团结互助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情谊。

2、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团结互助民族关系。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10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团结村的故事

学生自主阅读

师:这个故事是如何体现各民族相互帮助的?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 互助和谐促发展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既是新疆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疆进步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生边听边思考,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 师:在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高低,都具有同等地位,依法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义务。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的社会制度、共同的政治经济组织、共同的社区生活,使不同民族的群众结成同志、同事、邻居和朋友,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大大增强。新疆各族青少年从小就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大家应当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好榜样。

师:请同学们看第13页的探究窗:米吉提江的新生活 学生阅读小故事,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布置作业:思考题:讲一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曲。 板书设计:

第3课 互助和谐促发展 新疆自古以来 多民族聚居

新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教育科技添动力》,有三课。分别是《科技教育大变化》、《教育发展显成效》、《科技进步新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科技、教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了解新疆教育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新疆科技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新疆、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了解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科技、教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3、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4、了解新疆教育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教法与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五、学情分析: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同时,这个时期的少年的发展也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尽管这样,他们身上也出现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质的变化,这个年龄的少年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成人感”的发展。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

六、课时安排:

第二单元:教育科技添动力(4课时)

第四课:科技教育大变化

1课时 第五课:教育发展显成效

1课时 第六课:科技进步新成就 2课时

第4课 科技教育大变化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科技、教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新疆、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了解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科技、教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16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从“马背学校”到“寄宿制学校”的变迁

学生自主阅读

师: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教育和科技事业有了哪些变化?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 科技教育大变化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疆在解放前,教育落后,科技基本空白。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教育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60多年的奋斗,新疆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各族学生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2013年,南疆四地州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领先。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师:解放前,新疆的科技事业一片空白。经过60多年的努力,新疆的科技从无到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和农业走上了科技现代化,科学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治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各民族整体素质。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科技、教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师:请同学们看第18页的探究窗:棉花地里的信息化 学生阅读小故事,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教育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科技、教育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布置作业:思考题:查找相关资料,自己动手办一份新疆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第4课 科技教育大变化

解放前:教育落后,科技基本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 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反思:

第5课 教育发展显成效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教育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新疆、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2、了解新疆教育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21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把知识财富传给孩子

学生自主阅读

师:艾海提的家里并不富裕,但为什么他的孩子都能上学?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 教育发展显成效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都离不开教育。新疆在解放前,教育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努力,新疆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的培养逐步扩大。学前双语幼儿园、内初班、内高班、内职班的建立,有利于各族少年儿童交往、交融、交流,也让新疆各民族孩子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很多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教育事业的历史性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师:新疆各民族学生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如今奋斗在祖国的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上,放飞着心中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请同学们看第23页的探究窗:和我们有关的教育政策 学生阅读相关知识,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新疆各族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

布置作业:思考题: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 板书设计:

第5课 教育发展显成效

教育政策:两免一补

内初班 内高班 教学反思:

第6课 科技进步新成就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科技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新疆、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2、了解新疆科技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25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行驶在罗布泊中的世界硫酸钾“航母”

学生自主阅读

师:曾经是“生命禁区”的罗布泊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的硫酸钾生产基地?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 科技进步新成就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新疆的科技人员从1949年的56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15.8万人),拥有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多民族科技队伍。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科技事业的历史性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师:在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新疆借助科技力量已初步形成石油与石油化工、食品、轻纺、能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体系,促进了新疆的飞速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第26页的探究窗:新疆的六位院士 吴明珠:西瓜、甜瓜育种 刘守仁:细毛羊之父 陈学庚:农业机械研究 王小东:建筑大师

康玉柱: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查 吾守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 学生阅读相关知识,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给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布置作业:思考题:查找新疆科技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6课 科技进步新成就

五大支柱产业:石油与石油化工、食品 轻纺、能源、建材

教学反思:

第6课 科技进步新成就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科技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新疆、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2、了解新疆科技事业的发展给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25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行驶在罗布泊中的世界硫酸钾“航母”

学生自主阅读

师:曾经是“生命禁区”的罗布泊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的硫酸钾生产基地?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 科技进步新成就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新疆的科技人员从1949年的56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15.8万人),拥有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多民族科技队伍。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科技事业的历史性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师:在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新疆借助科技力量已初步形成石油与石油化工、食品、轻纺、能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体系,促进了新疆的飞速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第26页的探究窗:新疆的六位院士 吴明珠:西瓜、甜瓜育种 刘守仁:细毛羊之父 陈学庚:农业机械研究 王小东:建筑大师

康玉柱: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查 吾守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 学生阅读相关知识,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给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布置作业:思考题:查找新疆科技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6课 科技进步新成就

五大支柱产业:石油与石油化工、食品 轻纺、能源、建材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发展稳定新理念》,有三课。分别是《依法治疆保稳定》、《生态文明促发展》、《开放包容共进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过程与方法: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保护环境的做法。了解开放包容的的新疆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丽新疆、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懂得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

3、了解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

4、了解开放包容的的新疆精神。

四、教法与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同时,这个时期的少年的发展也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尽管这样,他们身上也出现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质的变化,这个年龄的少年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成人感”的发展。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

六、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发展稳定新理念(4课时)

第七课:依法治疆保稳定

1课时 第八课:生态文明促发展

2课时 第九课:开放包容共进步

1课时

第7课 依法治疆保稳定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过程与方法: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做遵纪守法好孩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懂得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30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我们不信谣 我们不传谣

学生自主阅读

师:我们使用手机时应注意些什么?如何辨别不良短信?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 依法治疆保稳定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我们每个年满18周岁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公民所承担的义务中,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职责是最根本的,也是第一位的。公民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违法犯罪,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学生边听边思考,应当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师:我们小学生要认真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师:请同学们看第32页的探究窗:12月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学生阅读相关知识,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作为小学生要认真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布置作业: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做一个守法小公民。 板书设计:

第7课 依法治疆保稳定 12月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学法、懂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教学反思:

第8课 生态文明促发展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保护环境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2、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保护环境的做法。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34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哈萨克族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大自然

学生自主阅读

师:结合阅读角的内容,说说你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 生态文明促发展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疆每年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16万公顷以上,全疆大部分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新疆还先后启动了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改善和保护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人民为保护环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师: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拥有蓝天、青山、绿水,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疆幅员广阔,有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还有茫茫的戈壁荒滩。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心情更加舒畅,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新疆来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家园,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师:请同学们看第37页的探究窗:柯柯牙精神

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不再受风沙的侵扰,阿克苏各族群众义务投身到绿化工程中来,利用业余时间,开荒拓地,兴修水利,修建道路,20几年,从未间断,形成了一种阿克苏人民独有的自力更生、改变恶劣生态环境的“柯柯牙精神”。

学生阅读相关知识,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拥有蓝天、青山、绿水,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为爱护好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

布置作业: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做一个守法小公民。 板书设计: 第8课 生态文明促发展 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

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

柯柯牙精神 教学反思:

第8课 生态文明促发展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保护环境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2、了解新疆各族人民保护环境的做法。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34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哈萨克族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大自然

学生自主阅读

师:结合阅读角的内容,说说你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 生态文明促发展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疆每年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16万公顷以上,全疆大部分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新疆还先后启动了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改善和保护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学生边听边思考,新疆人民为保护环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师: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拥有蓝天、青山、绿水,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疆幅员广阔,有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还有茫茫的戈壁荒滩。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心情更加舒畅,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新疆来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家园,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师:请同学们看第37页的探究窗:柯柯牙精神

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不再受风沙的侵扰,阿克苏各族群众义务投身到绿化工程中来,利用业余时间,开荒拓地,兴修水利,修建道路,20几年,从未间断,形成了一种阿克苏人民独有的自力更生、改变恶劣生态环境的“柯柯牙精神”。

学生阅读相关知识,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拥有蓝天、青山、绿水,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为爱护好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

布置作业: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做一个守法小公民。 板书设计:

第8课 生态文明促发展 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

柯柯牙精神 教学反思:

第9课 开放包容共进步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了解开放包容的的新疆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疆各族人民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故事。

2、了解开放包容的的新疆精神。

教法学法:引导、阅读、探讨、交流 教学准备:图片及有关资料 课型课时:新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

一、引入:

师:请大家打开书看第38页阅读角中的文章 “阿布拉的馕”的精彩蜕变

学生自主阅读

师:结合阅读角的内容,说说“阿布拉的馕”为什么能走向世界。 师请几个学生来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 开放包容共进步 【启智探究】

二、呈现新课:

师: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格迥异。在新疆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了美丽的家园。开放包容已成为新疆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生边听边体会,开放包容的新疆精神。

师:海乃百川,有容乃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不足和缺点。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当今社会,任何民族的封闭、落后、保守、必将限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而包容、开拓、创新、相互交融、交往,将带来文明和幸福。

师:请同学们看第40页的探究窗:朋友,新疆人蛮拼的-------给全国外出务工创业新疆籍朋友的一封信 号召在外打拼的新疆人祝福祖国,祝福新疆,为新疆代言,为新时代下的新疆精神代言。 学生阅读这封信,交流谈感受。

师作教学小结。 【反馈矫正】

三、巩固提高: 说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运用】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新疆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了美丽的家园。开放包容已成为新疆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布置作业:思考题:作为生长在新疆的小学生,说一说,你的哪些行为能为新疆代言? 板书设计:

第9课 开放包容共进步

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共同建设美丽新疆 教学反思:

第20篇:三年级新疆教案

第五单元 热情好客的新疆人 第13课 欢迎您到我家来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人的热情好客;

2.知道新疆人的好客老传统、热情新风尚;3.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及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友好与热情的品德。 教学准备:音乐素材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甜甜的歌儿迎宾客》歌曲,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的歌儿多,吐鲁番的天气暖,比不上我心里热??

二、进入新课:

1.同学们阅读“我的新疆行”

2.引导学生了解新疆广袤的大地,豪气的饮食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

三、知识窗

1、翻开书本的44页,阅读知识窗——笑容灿烂应宾客。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中国-亚欧博览会的认识以及看法。

3、问:为了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老师总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是每个新疆人的美好品质,向世界展现家乡人的热情与友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活动园 学唱歌曲“甜甜的歌儿迎宾客”,有机会唱给你来自远方的朋友听。

五、板书设计:

第13课 欢迎您到我家来 热情好客 我的新疆行

笑容灿烂迎宾客 甜甜的歌儿迎宾客

六、教学反思:

第14课 五湖四海是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独特的风光和文化魅力。2.知道“五湖四海”的含义。 3.学会与各族人民做朋友。

教学重点:五湖四海相聚在一起都是朋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懂得广交好友的品德。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及有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角——在新疆生活的外国留学生,看看资料,了解留学生生活。

二、知识窗

1.阅读“五湖四海的由来”

(1)背诵唐代诗人吕岩的《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5)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在辽阔宽广的新疆感受这份美丽。 (6)通过学习这一课,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组讨论,请小组长代表发言。

小结:新疆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这里,同学们作为新疆的一份子,也要心怀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喜欢上新疆,给他们留下美好 的回忆。

三、活动园

同学们,如果有外地来的朋友到你家做客,你和你的家人会怎么样热情的接待他呢?

四、板书设计:

第14课 五湖四海是朋友

在新疆生活的外国留学生 “五湖四海”的由来 接待朋友

第15课 互相尊重懂礼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秀珍大妈的家庭组成。 2.知道少数民族的交往礼仪。 3.培养学生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讲究礼仪的品质。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及有关参考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 讲?

那么同学们都是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讲究礼仪的重要性。

二、进入新课:

1.阅读书48页“回族大妈白秀珍家的春天”大家说说,白秀珍大妈家有几个民族呀?这一家人为什么能生活得和谐、幸福呢? 2.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你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国是礼仪之邦,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到恰到好处。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大家都要争做讲究礼仪的好孩子!

三、活动园

说说你所知道的民族的礼仪,查看资料,然后了解新疆各民族的交往礼仪,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第15课 互相尊重懂礼貌 讲究礼仪 白秀珍大妈的家庭 少数民族的交往礼仪

第六单元 能歌善舞的新疆人

第16课 大家来跳新疆舞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舞蹈悠久的历史以及对其它民族和国家音乐与舞蹈的影响。2.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

3.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感受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舞蹈悠久的历史,感受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各民族的舞蹈形式。 教学准备:民族舞蹈的相关视屏及图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屏,导入新课

视屏播放一段各民族齐跳广场舞的视屏让学生欣赏,初步体会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自己说看完之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总结与表述能力。

让学生分小组阅读“各民族共跳广场舞”。 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跳广场舞? 二.知识窗

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选代表读一段知识窗。

问: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那么你从这儿了解到了哪几个民族的民间舞蹈?

他们的民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咱们班上的少数民族的同学你们来说说你们民族的民间舞蹈?可以给大家跳一下吗?

小结:新疆舞蹈历史悠久并对其它民族和国家的音乐与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欢快的舞步抒发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希望咱们同学们能学会新疆舞蹈这门艺术。 三.活动园

请班上会跳民族舞的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其他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四.板书设计:

第16课 大家来跳新疆舞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麦西来甫、卡拉角勒哈、鹰舞 五.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 新疆歌曲传四方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及他的音乐作品。2.了解新疆各民族民歌。

3.学会欣赏各民族民歌优美动听的旋律。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疆民族民歌,培养学生欣赏民族歌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各民族民歌优美动听的旋律。 教学准备:新疆民歌的音乐素材以及一些图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达坂城的姑娘,欣赏完后问: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有人会唱吗?会的同学给大家唱一下。

幻灯片出示王洛宾的图片以及歌曲与他的简介让学生了解。 二.知识窗

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选一组代表朗读知识窗新疆民歌。让学生给他改正错误并请其他组学生评价。

问:从他刚才读的这篇文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歌曲的伴奏乐器有哪些? 著名的民族民歌有哪些?

小结: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这里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所以新疆有“歌舞之乡”之称,新疆各民族民歌优美动听,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还有好多流传全国的民歌。所以同学们生长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更应该多多学习咱们的新疆民歌。 三.活动园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的歌曲和乐器,互相说说,会唱的学生给大家唱一唱。

四.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新疆歌曲传四方 达坂城的姑娘 西部歌王王洛宾 五.教学反思:

《新疆文化教案模板.doc》
新疆文化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