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资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2020-03-03 21:06: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强化“三资”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我镇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滋生腐败的土壤,“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省农委命名为“农村财务管理示范镇”、农经站被省农委授予“农经系统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荣誉称号,许多经验被国家和省、市报刊进行推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运作,强化“三资”管理力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文件精神,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利益,我镇于2010年初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党政办、农经站、财政所、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经站,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和指导。“三资”管理办公室与各村签订“三资”委托代理协议,明确代理范围,规范代理程序,理顺代理事项。同时,建立村级管理监督小组,对村级“三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三资”管理安全有序运行。

(二)全面清核,摸清家底。加强“三资”管理,资产清核是前提和基础。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精神,按照“范围全面覆盖、数据真实准确”的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对村所有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了解现状。同时对“三资”数据及时进行电脑录入,建立健全资产台帐和资源登记簿,为“三资”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制度,民主监督。在“三资”清核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各项制度建设,年初,我镇制定与发《陈集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意见》,完善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财务预决算、结账报账、开支审批及责任追究等10多项制度,并公布上墙。同时,强化民主监督,深化村务公开,坚持民主理财,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三资”管理有章可循。

(四)构建平台,信息监管。去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推广建立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投资配置更新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触摸屏等必要的硬件设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开放村级资产信息化系统,实行市、县、镇、村四级联网,实现了农村 “三资”管理全方位、控制全过程、运作全透明、监管一体化。今年8月,我镇制定出台了《陈集镇廉情监督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在农经站设立农村廉情监督点,及时了解掌握“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进一步增强了“三资”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二、创新举措,提高“三资”管理水平

(一)规范“村账镇管”。年初,由镇农经站与各村签定规范的代理协议,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村财务由农经站代理与监管,保证村级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做到互相监督,互报财务信息资料。村级财务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取消村级所有银行帐户,由农经站统一在银行分别开设收入专户和基本支出户两个账户,收入户不提现,支出户款项必须从收入户划入。做到村一切收入先入专户,一切支出通过支出户核算。

(二)管理重心前移。实现“三资”管理由支出管理向收入管理转变。一是强化收入票据管理。村级所有票据统一由农经站收入会计保管,村限人、限量、分类领用,并按月报送“村票据使

用情况月报表”,收入会计按“月报表”和收据存根及收入帐单监管收入,并做好各类票据的领、发、核、销工作,村领用实行以旧换新,确保从财务源头上促规范;二是村级相关收入一律实行“年初入帐”制,特别是村组发包收入,农户合同上缴等一律凭合同(表)通过“应收款”或“内部往来”核算,严防收入体外循环或流失;三是定期核查村级收入执行情况,督促村级收入序时收缴,严格收入考核,否则一律停止相应的支出,并适时实行收入专项审计;四是严格支出管理。村级所有支出实行预算管理,执行“收入与支出配比、以收定支”、定项、定额、配比的原则。同时做到“三个不支”,即无预算(审批)的项目不支、手续不规范的票据不支、收入专户无余额的不支。

(三)优化便民措施。“三资”管理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我镇在农经站设立为农综合服务大厅,大厅设置财务结算、新农合、新农保报销、政策性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10多个服务窗口,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同时,大厅分设四个岗位,村级财务收支结报审核岗位,由主任把关;收入专户会计兼票据管理岗位,负责村级收入的收缴、划拨和核算工作;支出会计岗位,负责全镇各村的支出结算、凭证编审工作;电算化会计岗位,负责全镇村级财务电脑记账工作。通过岗位设置,保证了财务制度的有力执行,使财务操作流程一气呵成,促进了财务操作的规范化,使老百姓进一个门就能办结所有的事,不需要再进第二个门。

(四)实行分级管理。为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镇按照农村“三资”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村级“三资”实行分级管理,即标的资金在1万元以下的由村申请,报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由村自行实施;标的资金在1万元至5万元由镇“三资”管理办公室核批后,明确专人全程参与监督,村级

实施;标的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报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核审批后,由镇“三资”管理办公室统一实行招标方可实施。通过“三资”的分级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健全机制,巩固“三资”管理成果

(一)推行村级会计委派制。为了推进民利监督,强化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我镇经过充分的调研考察,于2006年在全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派制,对14个行政村村会计实行统一招聘,任期3年。截止目前,我镇已经实行两轮会计委派,调换农村会计8名。通过委派,提高了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了财务人员的年龄结构,稳固了农村财务工作的会计基础。

(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我镇坚持把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强化监管工作作为关键来抓。一是积极开展村级财务日常审计,规定除一些专项性、突击性审计外,做到每两年对村财务实行专项轮审一次,并按规范要求,及时出具书面审计报告。二是推行送(回)审制度,实行村账镇管后,每半年将村级财务帐册、原始凭证等送回村,由村组织村干部、民主理财人员和群众代表再进行逐一回审,并填报书面材料,记录回审意见及整改情况。三是开展村组财务“单月查”和“推磨”式互查活动。每月由农经站监审会计对其所分工片上的村组财务进行全面检查,填报当月检查记录表,镇农经站长定期进行检查。每年由农经站牵头两次,组织村会计分片进行 “推磨”式财务检查,将检查结果量化打分,年终作为村会计工作考核和村目标考核依据,与工资挂钩。四是建好用好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做到村级财务公开监督小组不少于7人,民主理财小组不少于5人,成员姓名、照片等信息资料在村务公开栏上常年公布,与村委会换届同时进行推选,产生过程记录在册。

(三)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近年来,上级部门不断加大对农

村基础实施的投入,村级固定资产标的额逐步增大,为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我镇强化对农村重大项目的管理,制定完善有关招投标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对交易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由镇纪委、监察室及“三资”管理办公室人员全程参与管理与监督,同时建立项目管理档案,做到一项一档的管理标准。

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全面公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进了全镇农村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民群众普遍满意。通过这些措施,保证 了群众对村级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心里有了一本明白帐,真正感受到了公平、公正和带来的便利。

二是镇村干部清白了。强化“三资”监管,按规则办事议事决事,村中大小事务由群众 集体决定,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猜忌和疑虑,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是促进了农村稳定。进一步理顺和密切了干群关系,化解了矛盾,减少了不稳定因素。2012年我镇农村信访量大幅减少,没有到市(县)以上集体上访案件,绝大多数村实现了零上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四是基层党员干 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减少。通过健全决策、服务、公开等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基层 党员干部的行为,违纪违法和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风气越来越浓,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仪征市陈集镇农经站)

强化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三资监管 打造阳光政务

强化管理 提高执行力 创新服务水平

强化自身素质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村务公开作用 加强农村“三资”监管

强化行业作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

强化管理 创新机制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强化监管

提高餐饮服务水平

《强化三资监管提高服务水平.doc》
强化三资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