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2020-03-03 20:03: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实施多年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仍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过多倚重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评价的特点不相符,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查找学习成败的原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通过反馈,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例如教师为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是否具备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是否具备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等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课内知识一维评价,虽然发挥了量化评价的作用,重视了评价的选拔功能,但对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的方式比较简单,这种评价完全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已在解题策略、思维或学习上长处和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评价内容要综合化,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基础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查时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操作实践、归纳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等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张扬,让各类学生在考查中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的是全体适龄的少年,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积极主动地发展,长大后能适应社会,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现在有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以期中、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做法,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貌似公平、客观,实际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挫伤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评价是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这种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在获得答案 过程中的情 感体验却漠不关心。 教师对于考试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结果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精神和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肋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定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要体现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用同一个目标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尖子生,多给予启迪。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上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

对中等生,诚挚地欣赏。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对学困生,热切地激励。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评价中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左倾”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右倾”了,无法起到评价的作用。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老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可为他设置下失败台阶:“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教学中,就一定能够唤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论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doc》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