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0-03-04 01:34: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张品钰 段炳福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教学目标:

1.认识\"祭、乃、熏\"等7个生字,会写\"祭、乃、熏\"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祭、乃\"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示儿》,并能背诵、默写。

3.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板书诗题,齐读。

3.你知道诗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渗透学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过渡:陆游告诉儿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分行读古诗,相机正音。

3.指名读整首诗。

4.全班齐读整首诗。

三、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陆游告诉儿子什么?请你再读古诗,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2.交流,相机指导关键字词,读出古诗的节奏。

引导:你是从哪里读出的?读一读整行诗(整句诗)。

适时点拨:理解\"元、但、祭、乃\"的意思。相机学习生字\"祭、乃\".3.小结:(指名学生说)死后无牵无挂,但是就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空,还要叮嘱儿子们家祭无忘告统一?请同学们再读诗句:(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悲从何来?(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在南宋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称为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而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无意于祖国的统一。)

(2)引读第一句诗: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但是失地却未收复,国家还未统一,85岁的诗人陆游是何等悲痛啊!(齐读第一句)

板书:悲——国破家亡

2.感悟第二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过渡: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八十五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

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67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是——(出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引读:1210年的寒冬,这位老人85岁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面对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一再叮嘱——(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板书:告——北定中原

3.弥留之际,陆游悲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谁能给我们读读整首诗?

4.配乐齐读《示儿》。

五、课堂小结

1.尝试背诵《示儿》。

2.抄写《示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熏、亥\"等字,会写\"熏、杭\"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题临安邸》《已亥杂诗》,并能背诵。

3.合作自学古诗,感知诗文大意,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陆游临终前仍牵挂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背一背《示儿》。

二、合作学习《题临安邸》

过渡:陆游在临终之前,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会告诉我们答案。

1.板书诗题,齐读。

2.借助注释,弄懂诗题的意思。

3.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2)检查古诗朗读,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写作背景,教师简述。

写作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同桌合作学习:根据写作背景及课后注释,看看林升在临安旅店墙壁上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交流:(相机指导读出节奏)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的头脑如醉如迷,忘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5.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1.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国破家亡,而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1)暖风熏得游人醉: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说话)

(2)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乐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统治者,谁和诗人林升一样问问他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引导:为什么这样读?(全班齐读第一句。)

板书:几时休?

2.引读: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可怜这些权贵却浑然不知,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读到这儿,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这首诗写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的?(全班齐读)

三、自学《己亥杂诗》

1.板书诗题,指导写\"亥\".2.出示自学提示(分步自学)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这首诗写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古诗。

(2)交流诗意:这首诗写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板书:重抖擞 降人才

(3)交流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齐读本课三首古诗。板书:忧国忧民

2.出示阅读材料:古诗词《春望》(杜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过零丁洋》(文天祥)

师小结: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陆游、林升、龚自珍、杜甫、文天祥,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屈原、曹植、李商隐、辛弃疾、苏轼、林则徐这些诗人的爱国诗词也堪称经典之作,请同学们课后找来读一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