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南镇典型完成情况(推荐)

2020-03-03 05:35: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讷南镇农业典型完成情况

一、规范运营五个农民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其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讷南镇党委政府以规范发展为根本,着力抓好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不继完善农民合作社资产和财务管理、民主理财、二次利润返还等项制度,切实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讷南镇金龙经济作物专业合作社情况

1、基本情况。讷南镇金龙经济作物专业合作社位于鲁民村,创建于2008年11月,正式组建于2009年12月,由现任理事长郭启龙带头组建。合作社现有社员8户,耕地面积1244亩。注册资金100万元,固定资产486万元,流动资金240万元。有占地68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其中:办公室面积500平方米,库房1000平方米,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其中加工车间600平方米,库房1400平方米。加工机械全部采用电脑控制。

合作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17人,其中:理事会7人,监事会5人,技术人员1人,会计1人,出纳1人,微机管理员1人,保管员1人。

合作社以种植有机水稻为主,兼营其它经济作物。产出的有机米具有安全、无公害、无药物残留及食味特优的特点。从育苗到产品上市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执行标准:GB/T19630—2005进行操作。并于2011年取得了国家有机米质量认证,以“鑫龙源”牌有机米的

品牌上市销售。

2、合作社运营机制。合作社的8户成员在2009年一次性从农民手中买断面积1000亩,承包期限到二轮承包末计17年,承包价格350每亩,先行支付3年承包费用,三年后的承包价格随行就市。这些土地全部实行旱改水,种植有机稻。共投入304.04万元,其中承包地支出130.62万元,打井通电及平整地支出183.42万元.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股份制核算方式运营,走产加销一体化路子。合作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耕地、统一品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

3、2011年收益情况。2011年共产有机米280吨,最高价达到28元/㎏,销往广州、东莞、北京的大型超市,共计767.2万元。扣除有机稻种植成本每亩2444元计304.04万元,有机米包装费6元/㎏,计328.8万元,2011年有机水稻盈余134.96万元.经理事会讨论决定拿出盈余部分的20%即27万元作为公积金,留作下年扩大再生产及风险基金;拿出8%作为公益金即10.7万元作为以后的福利基金.这两项基金全部存入股东的账户上.其余97.26万元则按8户均摊年终进行了股东分红.

4、2012年的运行情况。

(1)、生产情况。1244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以龙粳

25、29为主栽品种,全部使用农家肥,使用水源是享誉全国的五大连池地下水系资源,通过渠道增温流入稻田。全部采用人工除草,深耕细作。现在

有机稻已完成插秧.预计总产600吨。

(2)、切实加强合作社的规范管理。一是成员的组织管理。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取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采用入社自由,退社自由,成员平等,实行民主管理。二是合作社的章程管理。合作社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出纳员岗位责任制、学习培训制度及保管员责任制度等一整套的监督制约机制。遇到重大事项及时召开理事会,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三是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合作社在信用社开设了独立的账户,实行单独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分配,对成员实行30%的盈余返还,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定期向成员报告,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3)、强化市场化运作、将品牌作强作大。合作社把市场营销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多方联系,积极参加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提高“鑫龙源”牌大米的知名度,以订单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北京建立了销售网站,在哈尔滨设立了经销处。通过不懈的努力,已同宁波客商签订了120吨的购销合同、同北京客商签订了12吨的购销合同,并将销售价格提高到了60元/㎏。预计销售“鑫龙源”牌大米360吨,产值2000万元。

(4)、继续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今年内再投资3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新上一套加工设备。将加工能力由日加工60吨提高到150吨,同时也提高了米的精细度。

(5)、延长生产链条,增加有机项目。合作社计划种植反季节有机蔬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初步计划建大棚1000平方米。今后还

要增加其它有机农作物的种植,不断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二)、讷南镇鲁民村粉条专业合作社

1、基本情况。鲁民村马铃薯粉条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9年10月,刘广喜任理事长,合作社注册资金120万元,入社农户26户,资产总额802万元。合作社总部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厂房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现有马铃薯及其制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加盟网点150个,粉条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成品库3300平方米,2011年加工销售马铃薯产品6000吨,实现产值3800万元,利润200万元。

2、2012年运营情况。合作社在运营的过程中,一是健全机制,规范运营。建立了组织机构,健全了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关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和成员代表大会,细化了财务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为合作社的规范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提升质量,严把标准。

(1)重点是应用新设备。现有四个合作社成员准备投资140万元更新设备,取缔明矾带来的危害,并将加工能力由日生产8000斤干粉提高到2万斤。这种方法可节约生产时间,由原来的早3点至晚12点缩短到早6点至晚8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劳动力由原来的男9人降到男2人、女3人,每天可节约人员工资1000元,降低了生产成本。

(2)开发新品种,实现精包装。在原有的6个品种基础上增加到8个,满足了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从而拉动了市场,促进了销售。同时在有机上作文章,进行初步的尝试。今年合作社种植了有机马铃

薯300亩,并与同心乡签订了300亩的有机马铃薯的加工合同。三是打造品牌,抢占市场。经过合作社近两年来的不懈努力,“鲁民”牌薯产品再次以全新的风范走到了省外,走进了超市。四是创新机制,畅通销路。在经营模式上,该社采用“二分七统”的经营方式。2011年二次分配每户分到2000—3000元的分红。从而使利益分配公平了,社员收入提高了。五是吸纳更多的加工业户加入合作社,将合作社成员增加到30户,形成统一的销售渠道。

(3)、2012年预计可加工鲜薯800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

(三)、讷南镇鲁民村玉丰玉米专业合作社

1、基本情况。讷南镇鲁民村玉丰玉米专业合作社筹建于2011年10月,正式组建于2011年12月,由刘广臣任理事长。合作社现有入社社员4户,耕地面积4700亩。注册资金300万元,固定资产7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合作社全部种植哲单37玉米。该合作社由鲁民村刘广臣和其他三位农民以合作社形式组成,由股东出资,以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农户手中的土地,承包期至二轮土地承包期末。

2、运营情况。

(1)、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耕地、统一品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经营模式。其中2000亩采用大垄双行通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足肥密植、节水增粮灌溉和大型机械耕作等多种技术组装措施,实现了农艺、农机、水利的有机结合;2700亩采用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现在苗已出齐。

(2)今春利用国家节水增粮项目,新增大型机电井9眼,中型机电井3眼,小型机电井5眼,安装了大时针式喷灌7套、卷盘式喷灌3套,走流泵5套,充分满足了用水需要。计划玉米亩产800公斤。

(3)对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该合作社需要进一步作如下规范:一是规范工商登记。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服务场所,挂有合作社的牌匾。二是规范章程制度。要有符合本社特点的规范的章程。三是规范组织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监事会、理事会每年都要召开2次以上,并有会议记录。四是规范民主管理,采用入社自由,退社自由,成员平等,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项必须由社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五是规范财务管理。要设立现金、出纳,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公积金、本社交易额。六是规范盈余分配。按照章程规定比例提取公积金,并按规定用途使用。

(四)、讷南镇东兴村养猪专业合作社

1、基本情况。讷南镇东兴养猪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10年1月,社址在东兴村,下设5家专业养殖场。注册资金800万元,固定资产1200元,流动资金400万元。现有可繁母猪500头,育肥猪3200头。合作社社址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猪舍5000平方米,办公室及料库占地800平方米.核心场区现有可繁母猪400头,后备母猪200头,种猪17头,育肥猪2200头.

2、2012年 运营情况。

(1)、合作社规范措施。该合作社,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的

原则,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经营管理,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经济。一是把统一运作作为基础。合作社以东兴畜牧养殖场为龙头,向社员供应种猪、仔猪,提供防疫、养殖、饲料、销售等系列服务,形成了以合作社带动养殖场,以技术谋发展,以服务为保障,以销售促增收的良好运作方式。二是民主管理作为根本。合作社的每个重要事项都由合作社集体表决,让每一个养殖户的想法和意愿能够得到充分表达,民主研究决定养殖、繁改、经营等各环节的具体事项,实行财务、事务公开,让合作社成员充分享有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是把效益吸收作为核心,入社养殖户由合作社统一购进饲料每吨节支500元,每头猪节支40元。统一购臵防疫药品每头节支2元。统一繁育仔猪每头节支10元。统一确定销售价格,生猪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2元,生态猪高出0.5元,累计每头猪年节支增收100多元.通过效益吸收,2012年有讷南村、鲁民村12户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场加入了合作社.(2)不断提升饲养规模和水平。一是确立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2012年合作社出栏生猪达到15000头,实现利润450万元;两年内合作社核心东兴猪场发展原种猪达到650头,其中基础母猪500头,后备母猪150头;每年向周边养猪户提供纯种公猪500头,向合作社成员提供优质二元母猪2000头,年出栏商品猪达万头;五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五年内带动农户200户,每户达到基础母猪50—100头,年出栏商品猪500—1000头,产值达到100—150万元。二是新建养猪舍3000平方米,达到生猪批存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三是向

上争取150万元建设大型沼气池,供应养殖场及周边村屯燃气;自筹资金120万元利用猪的粪尿生产复合生态肥,变废为宝,既实现节能减排,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五)、讷河市讷南振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1、基本情况。合作社位于讷谟尔河南岸讷南镇政府所在地。合作社以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水稻收购和大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同时合作社本着以农民增产、增收、增效,农业发展增后劲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手段,突出抓好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建设。合作社始建于2009年2月份,注册资金50万,流动资金500万,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占地360平方米,加工车间390平方米。经过几年的发展,入社社员达到750多户,土地面积12500亩。合作社下设生产资料采购部、农机服务部、农业技术指导部、良种繁育基地等职能机构部门,现有员工20余人,高级农艺师2人,技术员4人。同时拥有120吨大米加工生产线一条,已注册“红福泉”牌大米商标,产品远销云南,浙江,上海等省市。2011年销售“红福泉”大米200吨,以2.4元/斤的价格销往昆明,实现产值96万元.

2、合作社运营机制。合作社以土地形式入股入社,入社成员共同购买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机具等;共同承租土地种植粮食作物赚取利润,共同收割农作物节约成本;统一农产品的销售,社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产出的农副产品,合作社除能够在本地销售外,还能大量销往其它城市,签定

订单出售粮食,提高粮食作物出售价格,赚取更多利润;提供农产品的加工服务,社员所产出的产品,集中收购,除一部分能即时销售外,还有大部分的需要进行生产加工,使其增值销售。按照3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配。

3、2012年新增旱改水120亩,已完成插秧。向省发改委申请旱改水项目5000亩,计划投资200万元,此项目正在运作中。

4、2012年合作社预计生产加工销售“红福泉”大米3000吨,纯利润60万元。

二、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1、讷南镇光辉村玉米大垄通透栽培高产示范区。该项目位于光辉村村西、讷克公路南侧,讷南镇直南4公里处,是由光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由村四五六屯农民自行协商后实现的连片种植。规模经营涉及农户70户。示范区种植玉米2000亩。一是采用大垄通透栽培技术。垄距110厘米,垄上双行,垄上行距30厘米,垄间行距80厘米。二是实行规模经营连片种植。2000亩玉米中间不插种任何其它作物。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该地块的土壤测试结果,采用玉米测土配方肥料,亩施底肥30公斤,硫酸锌2公斤,追肥尿素10公斤,做到了科学施肥、施足肥,充分满足作物的需肥要求。四是采用先进机械标准作业。该地块从整地到播种、中耕,全部采用大型现代化机械作业,保证了作业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五是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该地块今春安装大时针喷灌10台套。新打大型机电井10眼、中型

机电井3眼、小型机电井2眼,,卷盘式喷灌1套。浇灌一次只需要20小时。从而使这块地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该地块由村集体进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中耕、统一收获,统一核算。统一种植了庆单5号,现在苗已出齐。计划该地块的产量指标为800公斤,亩效益900元,总效益为180万元。

2、讷南镇鲁民村现代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位于讷克公路南侧,鲁民村东。示范面积4700亩。是由鲁民村刘广臣和其他三位农民以合作社形式,实现的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由股东出资,以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农户手中的土地,承包期至二轮土地承包期末。 示范区实行统一管理、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示范区种植玉米4700亩,种植品种哲单37。其中:2000亩采用大垄双行通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足肥密植、节水增粮灌溉和大型机械耕作等多种技术组装措施,实现了农艺、农机、水利的有机结合;2700亩采用65公分垄连片种植。

今春示范区利用国家节水增粮项目,新增大型机电井9眼,中型机电井3眼,小型机电井5眼,安装了大时针式喷灌7套、卷盘式喷灌3套,走流泵5套,充分满足了用水需要。现苗已出齐。预计玉米亩产800公斤,亩增产200公斤。预计亩增收380元,总增收178万元。

3、新建水稻大棚小区6处,使讷南镇大棚小区达到7处。 全胜村水稻大棚小区1处位于全胜村房后,17栋,每栋360平方米,共栽植水稻850亩。水源由农户自行解决。

前进村水稻大棚小区位于村东讷克公路南,14栋,每栋360平方米,共共栽植水稻700亩.有水源井6眼,其中新打井4眼(由农户自筹资金)。

东兴村水稻大棚小区位于四屯房后和六屯屯西道北2处.四屯小区30栋,每栋360平方米,共栽植水稻1500亩,六屯小区45栋,共栽植水稻2250亩.采取措施:一是解决大棚占地问题.村出资22500元以每亩地300元/年的价格购买土地75亩,解决了大棚的占地问题.二是解决水源问题,共打井20眼,村里每眼井补贴700元,共计14000元.平房村水稻大棚小区位于平房村四屯屯南和九屯屯南,讷克公路北共2处.四屯小区32栋,每栋360平方米,共栽植水稻1600亩.九屯小区24栋,每栋360平方米,共栽植水稻1200亩.为充分发挥大棚小区的示范作用,平房村党支部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从农户手中承包土地解决大棚占地问题,承包期五年,每年承包费每亩350元.四屯小区占地32亩,九屯小区占地24亩,承包费共计98000元.二是解决大棚育秧的水源问题.四屯小区打机电井6眼,九屯小区打机电井4眼.费用共计20500元.三是为小区架设了供电设备.共计40000元.所有费用全部由平房村承担,共计158500元.鲁民村大棚小区1处位于村东、讷克公路北500米,32栋每栋240平方米,共栽植水稻800亩。

全镇共建大棚小区7处,224栋,育苗栽植水稻10400亩,占全镇水稻总面积的9%。采用标准化育苗大棚,可以提早育苗,增积

温,便于棚内管理,培育壮苗,从而达到早育早插,抢农时、促分蘖、饱籽粒、增产量的目的

4、扩大讷南镇鲁民村粉条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鲁民村马铃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6户,资产总额802万元。合作社总部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厂房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现有马铃薯及其制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加盟网点150个,粉条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成品库3300平方米,2011年加工销售马铃薯产品6000吨,实现产值3800万元,利润200万元。有鲁民牌淀粉、粉条、粉丝、粉皮、鲜粉条五大品种,各种包装20个。

2012年合作社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生产加工能力,在有机和销售上做文章。

(1)、更新设备、提高生产加工能力。现有四个合作社成员准备投资140万元更新设备,取缔明矾带来的危害,并将加工能力由日生8000斤干粉提高到2万斤。这种方法可节约生产时间,由原来的早3点至晚12点缩短到早6点至晚8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劳动力由原来的男9人降到男2人、女3人,每天可节约人员工资1000元,降低了生产成本。

(2)开发新品种,实现精包装。在原有的5个品种基础上增加到8个,满足了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从而拉动了市场,促进了销售。同时在有机上作文章,进行初步的尝试。今年合作社种植了有机马铃薯300亩,并与同心乡签订了300亩的有机马铃薯的加工合同。三是打造品牌,抢占市场。经过合作社近两年来的不懈努力,“鲁民”牌

薯产品再次以全新的风范走到了省外,走进了超市。四是创新机制,畅通销路。在经营模式上,该社采用“二分七统”的经营方式。2011年二次分配每户分到2000—3000元的分红。五是吸纳更多的加工户加入合作社,将合作社成员增加到30户,形成统一的销售渠道。

(3)、建立稳固的原材料基地。没有原材料就是无米之炊更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为此,合作社从年初开始,就与周边的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4000亩。合同约定在秋季马铃薯收获时以高于市场价0.02元的价格收购,充分保证了原材料的供给.2012年预计可加工鲜薯800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

5、扩大“鑫龙源”牌有机米的生产和销售。

“鑫龙源”牌有机米是讷南镇金龙经济作物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通过旱改水于2011年开始连片种植生产的。以种植有机水稻为主,有机水稻面积1244亩。

2011年收益情况。2011年共产有机米280吨,最高价格卖到28元/㎏,销往广州、东莞、北京的大型超市,共计767.2万元。扣除有机稻种植成本每亩2444元计304.04万元,有机米包装费6元/㎏,计328.8万元,2011年有机水稻盈余134.96万元.经理事会讨论决定拿出盈余部分的20%即27万元作为公积金,留作下年扩大再生产及风险基金;拿出8%作为公益金即10.7万元作为以后的福利基金.这两项基金全部存入股东的账户上.其余97.26万元则按8户均摊年终进行了股东分红.2012年有机稻规模种植情况。采取有力生产措施,提高单产。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大棚育秧、早育早插、稀播稀植、良种足肥、防控结合。经营模式是合作社运作,七统一管理。产品加工后销售。1244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以龙粳

25、29为主栽品种,全部使用农家肥,使用水源是享誉全国的五大连池地下水系资源,通过渠道增温流入稻田。全部采用人工除草,深耕细作。现已全插秧完毕。预计产有机稻600吨.鑫龙源”牌有机米的生产加工情况.继续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今年内再投资3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新上一套加工设备。将加工能力由日加工60吨提高到150吨,同时也提高了米的精细度。

“鑫龙源”牌有机米的销售情况。合作社把市场营销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多方联系,积极参加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提高“鑫龙源”牌大米的知名度,以订单来壮大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北京建立了销售网站,在哈尔滨设立了经销处。通过不懈的努力,已同宁波客商签订了120吨的购销合同、同北京客商签订了12吨的购销合同,并将销售价格提高到了60元/㎏。2012年有机米生产销售量由去年的280吨增加到360吨,新增产值500万元。

三、扩大生猪的养殖规模。目标是使双盛养猪和东兴村养猪合作社年出栏生猪超万头。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小型猪场达到40户。

(一)、讷南镇双盛养猪场

讷南镇双盛养猪场位于讷南镇前进村,讷克公路道南,全胜乡直东200米处。成立于1998年7月,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1100万元。饲养人员16人,技术人员6人。现存栏可繁母猪310头,后备母猪200头,种公猪20头,育肥猪3200头。该场主要饲养种猪、仔猪、育肥猪,品种为大白、长白、杜洛克。场内有消毒池、兽医室、办公室、饲料间、污水处理设备和病死畜处理设备,并备有健全的清洗消毒设施能有效的防止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

该场致力于生猪的繁育、改良,以出售优质种猪、仔猪、商品猪为经营手段。猪场坚持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科学饲养,有效的规避了养殖的风险。场内安装了监控设备,便于随时掌握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解决问题。严密防疫程序,坚决谢绝参观,场内人员进出也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正是科学的管理,双盛猪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向标准化现代养殖场迈进。

该场2012年,新建猪舍2000平方米,继续扩大饲养规模,年末出栏生猪可达万头,纯收入400万元。

(二)、东兴村生猪养殖合作社

1、基本情况。讷南镇东兴养猪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10年1月,社址在东兴村,下设5家专业养殖场。注册资金800万元,固定资产1200元,流动资金400万元。现有可繁母猪500头,育肥猪3200头。合作社社址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猪舍5000平方米,办公室及料库占地800平方米.核心场区现有可繁母猪400头,后备母猪200头,

种猪17头,育肥猪2200头.

2、奋斗目标。2012年合作社出栏生猪达到15000头,实现利润450万元;两年内合作社核心东兴猪场发展原种猪达到650头,其中基础母猪500头,后备母猪150头;每年向周边养猪户提供纯种公猪500头,向合作社成员提供优质二元母猪2000头,年出栏商品猪达万头;五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五年内带动农户200户,每户达到基础母猪50—100头,年出栏商品猪500—1000头,产值达到100—150万。

3、采取措施。一是新建养猪舍3000平方米,达到生猪批存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二是向上争取150万元建设大型沼气池,供应养殖场及周边村屯燃气;自筹资金120万元利用猪的粪尿生产复合生态肥,实现节能减排。三是聘请技术人才。合作社已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5人,其中:2人负责种猪场内技术,3人对入社养殖户进行经常性入户技术指导,服务内容包括:圈舍设计、饲养技术、防疫去势、消毒保健、人工授精等。四是选择优良品种,采用三元杂交的方式,产出最好的仔猪进行繁殖。五是做好饲养工作。定期组织养猪户到猪场学习、交流养殖过程中的经验,探讨养殖中的实际困难。六是加强防疫。七是严把销售环节。

(三)、通过效益吸引,促进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使我镇年出栏超过200头的猪场达到40户。

1、基本情况

现存栏宫贵100头、刘方海90头、兰俊生115头、张桂新270

头、李传旺85头、庞作稳92头、张守军78头、谢宪成120头、陈凤伍94头、桑凤喜170头、吴运江260头、孙金友240头、王艳忠260头、赵刚330头、李国臣220头、唐振昌300头、关明武150头、李军220头、刘海峰300头、魏敬雨230头、王国友170头、丁立臣300头、郑连胜140头、郑大军85头、李先让220头、高明110头、宫兵150头、宫友140头、宫辉130头、刘伟东200头、石国春95头、李君82头、卢照江70头、单殿有120头、于友臣80头、张洪兴85头、毕国文85头、龙诗江320头、李玉卓86头、马立国90头.

2、推进措施。一是饲养优良品种。要发展养猪业,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引导养殖户引进三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的品种,如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并采用人工授精,提高生猪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购买优质的饲料。要到大型饲料厂采购仔猪料、保育料、妊娠料、哺乳料,自配育肥料。三是加强防疫工作。养猪的关键是防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各阶段的防疫工作。镇畜牧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养猪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难题。四是严把销售关。善于捕捉信息,随市场行情不断调整饲养量和销售,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

讷南镇“三创”工作总结

讷河市讷南镇中心卫生院简介

关于讷南镇经济发展的探讨

讷南镇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讷河市司法局讷南司法所

讷河市司法讷南司法所

讷河市司法局讷南司法所

某镇农业典型完成情况

敬南镇社区矫正工作典型材料

南河乡典型材料

《讷南镇典型完成情况(推荐).doc》
讷南镇典型完成情况(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