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2020-03-02 22:50: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综 合 实 践 教 案

二年级 2015.9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上学路上保安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

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患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 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活动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的符号。

一、本次活动分为二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设计其它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二、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成立调查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①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 ②事故调查组:到学校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里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让学生搜集各种安全警示的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①实地考察。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可出示照片辅助介绍学校安全隐患情况)

②事故调查。向学校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第二环节:

1、谈话导入:通过前阶段对学校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调查,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家愿意继续研究有关校园安全的问题吗?(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2、成果汇报展示

下面请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①请实地考察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在校园内发现的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

②请事故调查组的组长汇报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大致情况。(表格) ④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学们分工合作,通过采访调查,发现了许多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全校同学引起注意,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⑤各小组讨论后各自提出合理化建议。

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金点子真不少。大家知道本学期我们开展“我与安全同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口号是:“心系安全,关爱生命”。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你们比较喜欢的,在这节课上又能办到的校园警示方式是哪一种?如果小组成员中有不同意见的不必强求,要尊重他本人的意见。 ⑦教师征求学生的设计意向。

3、各小组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1)如果你想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标志、标语,那么请大家参考搜集来的标志,选择好校园隐患设置点(出示幻灯提供帮助)设计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老师建议大家:设计的标志、标语要美观、醒目。 (2)动手制作。

各小组取出材料:白纸、铅笔、彩色笔等。 各小组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标志设计地点。

小组成员全作制作安全警示标志,要求醒目、美观。 (3)展示设计成果

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作品放置地点。

请采取其它方式警示校园安全的同学上台说说你的创意。

4、安置安全警示标志(课后延伸)

请同学课后把自己做的安全警示标志安置到相应的地方。如果是墙壁、玻璃、活动器具等可粘贴在上面,如果是地面上的,可用小木棍插在地面上,要求指向明确。下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继续研究其它校园安全问题。

三、活动评价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认识、分辨安全警示标志含义、作用。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4、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是否树立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社会公德的意识,是否具有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自觉地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6、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我们的学习用品

分课题:

一、文具调查。

二、设计未来书包。 活动目标 :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通过搜集书包及其内部文具的资料,提升获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写相关研究报告。

2、过程与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以班队会活动为主,适当配合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主要以小组交流、实践法、查阅法、发现法、研究法、试验及动手制作法等开展各种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司空见惯的学习用品---书包的关注与研究,让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的书包等学习用品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激发其乐于从小处着眼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 活动过程 文具调查 活动目的:

学生去商场调查文具的价格、品牌、样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书包,进行调查了解,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学生设计调查表

市场上的文具调查表

品牌 价格 样式 颜色 材料

学生调查后结论:通过对市场上文具品牌与价格的比较,我们发现价钱越贵的书包,质量相对好一些,但也不是价格贵的文具就适合我们。在选购文具时,我们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尽量选购物美价廉的文具。

二、设计书包 活动目的: 这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对书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他们的创意提供范例和空间。通过与小组同学的交流 ,互相启发、互相提高。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都想让自己的书包朋友更完美、更能突出自己的个性,那么我们就赶紧开动脑筋想出自己的的创意吧设计未来书包,比较自己的书包。选出合理的设计继续保持,改进那些不合理的设计,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书包。把好的建议保留。

生成新课题:课桌的研究、设计。

为了让书包能放进课桌里面,同学们集思广益,调查、研究了课桌椅,并设计了功能齐备、型号适中的学生课桌椅,提供给做课桌椅的厂家。

采访身边的能人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2、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3、通过活动探究,对某位名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步骤:

一、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手头现有的资料确定所要研究的人物。

二、分组并初步拟订研究方案

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讨论:研究主题(越小越好);具体分工(侧重查找资料的分工);资料汇总时间(即下次讨论时间);成果呈现形式(如幻灯片、论文、采访、手抄报、表演……);困难等。 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教师可根据方案进行建议和指导。

三、收集资料并阅读消化资料

根据讨论的分工分头查找资料。

教师可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并下载到软盘上备用。

资料找到后应及时阅读,及时记下点滴感受。

四、整理、筛选资料

组内交流所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确立更细致的选题或研究角度,据此讨论资料的筛选和利用,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成果的形成)作具体分工。

形成第二份研究方案,教师进行建议和指导。

五、形成各类研究成果并展示。

手抄报可张贴;幻灯片可边讲解边演示,此外还可以进行“人物专访”、表演、论文宣读……

六、评价

1、评价形式。可评出多种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深刻奖、优秀成果奖。

2、教师全面评价。对每一个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从态度、方式、过程、成果等

多方面进行总结。

采访身边的能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目标:

1、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为本次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常言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空中的闪闪群星构成了璀璨夜空,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则构

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走近那最亮的几颗星,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进行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探究、整理、修改,完成了你们心爱的作品。今天就是你们展示自己风采的时刻。

请同学们作好评价记录,我们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听众,更是评委。

二、小试牛刀

我们把全班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小试牛刀”,这是一组竞答题,选题后,可以汇集全组力量答题。(教师出题,考查学生对名人知识的积累)

三、民族魂

四、人物面对面

采访是了解人物的好形式,看看谁的“人物访谈”更胜一筹。

五、名家名作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还因为他有伟大的作品流传于世,作为语文学科,我们更关注他们的文学作品。

六、评价

1、请同学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总结。以鼓励为主,注重过程。

吃的学问

一、早餐研究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活动开展:

(一)制定活动方案

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 问题设计:

(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

(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

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

(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

(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

(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

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e.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二)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营养师”

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

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六)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在家做些实践活动,为自己或爸妈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活动成果:

活动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照片等 成果汇总:

1、调查统计表。

2、设计宣传画。

3、写活动后的收获。

4、自己设计的营养早餐 实施时的相关要求:

1、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主题,对同一主题的学生合并为同一小组,选出组长,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2、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查找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平时的观察尽量设计较科学的调查问卷

3、对校外学生早餐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调查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找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5、采访组:

(七)活动评价,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呢?你最欣赏哪个小组?

二、零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有趣的鸡蛋

一、玩鸡蛋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探究帮助瓶子“吃”进鸡蛋的力量是什么,培养学生探究大气压的兴趣。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设疑引题。

出示“吃”进鸡蛋的瓶子,学生思考:鸡蛋是怎样进去的?

揭题:瓶子“吃”鸡蛋。

2、瓶子“吃”鸡蛋的方案设计和尝试。

(1学生讨论:怎样让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鸡蛋“吃”进去?

(2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

(3学生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

3、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1)思考、讨论:是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2)集体汇报,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推断。

(3)小结:是天气压力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4、生活中的大气压。

(1)思考:还能在哪里找到帮助瓶子“吃”鸡蛋的力量?

(2)小组交流,用学生带来的材料或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实践。

(3)全班交流,教师再可适当举例。

5、垫板会不会掉下来?

(1)让学生猜猜垫板会不会掉下来。

(2)学生实践,亲身经历垫板是否会掉下来。教师强调杯子内不能留有气泡。

(3)思考:垫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6、总结评价。学生自评。

7、活动延伸。

学生思考:能否让瓶子把“吃”进去的鸡蛋再“吐”出来? 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并要求在课外和家长一起让瓶子“吃”进鸡蛋,再来验证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否让瓶子“吐”出鸡蛋。

二、蛋壳制作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作画的多种方法。通过作画、欣赏、感受、评价蛋壳画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通过学生探索和尝试蛋壳画的制作,以及蛋壳作画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蛋壳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活动设计按照欣赏――探索――总结――再探索的思路进行安排。 欣赏部分可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活动。探索活动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准备一个生鸡蛋。探索的第二步是如何在蛋壳上作画,这一步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构图、

造型、涂色,达到学习自主性,作品的创造性,艺术效果的个性化等要求。

总结是活动的第三步,这一步从彩蛋画展览和赠送彩蛋画两个方面进行。 再探索主要指活动延伸部分,这部分以引导学生的工艺品创作为主线,努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选择新的题材,运用新的方法来进行蛋壳工艺画的制作。

声音与生活

一、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①活动目标:

⑴能举例说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⑵能把自己知道的声音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交流。 ⑶能举例说明声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②实施过程:

(1)可两个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开始前,老师提问题:“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3)教师对活动提出要求:A、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B、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C、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4)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新巡罗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进行交流。

(5)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声纳”、“乐音”、“噪声”等内容的理解。

(6)启发学生思考:噪声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少噪声? 评价建议:

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进行自评。

二、自制乐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

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教学重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难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制作乐器三步骤:

(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

(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要求:(1)2人一个小组

(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

(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小结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