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体会

2020-03-03 06:18: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 。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作公开演讲 。同年8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连载。曾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 。1949 年和 1962 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对教育和鼓舞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创立伟大的革命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中指出,一个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修养的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刘少奇的“慎独观”,在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意义,我认为,“慎独”是最高的廉政境界 ,所以,我把慎独观作为大若岩镇中学廉政文化进校园主要教育内容加以落实,我要求全校的教师和学生要做到“慎独,明礼、勤事、敏思、快乐、笃学、榜样”。我曾经三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次是刚刚参加工作时,一次是卸任乡镇教委主任到中学当教师时,第三次是今年学习科学发展观。可以这样说,刘少奇的“慎独观”是我二十年工作的“法宝”。她培养了我不计得失、拒绝诱惑、坦然待人、荣辱不惊的平静心态。

“慎独”,就是在独处、无人监督时,能够谨慎不苟,严于律己。一般来说,在大庭广众之中,人们都会比较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但在单人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有的人就会放松警惕,心存侥幸而犯错。慎独这个词,现在不怎么常见了,但在传统文化里,特别是在讲传统伦理道德时,这是一个使用得十分普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词语。 这个词最早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要谨慎小心,自觉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为别人不在场或不注意的时候而干坏事。这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或方法,称之为“慎独为入德之方”。南宋学者朱熹对这个词作过这样的说明: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 (《朱子语类》)。 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以“慎独”出名的人物,名声最大的是东汉安帝时的荆州刺使杨震。这位以“性公廉,不受私谒”著称,留下了个“清廉诫四知”的典故。《后汉书·杨震传》有这样的记载:杨震去荆州赴任,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当年举荐上来的,王密为了表示对杨震当年提挈之恩的感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羞愧而出”。后人就把这件事当成“慎独”的典型,流传下来。

真正代表人类美好精神的东西,总是能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界限的。这种高尚慎独的精神就是这样。在法国人写的一本书上说的一则故事,与杨震的故事很相似,故事说:“我的朋友到泰国旅行,在货摊看见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了三个后就问价,女摊贩回答是每个一百铢。他还价六十铢。说了半天,她就是不同意。最后她说:‘我每卖出一百铢,老板才能给我十铢报酬。若六十铢卖了,我就什么也赚不到。’我这位朋友听了心生一计,说:‘这样吧,你卖给我六十铢一个,我额外给你二十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些钱。双方都有好处。’他满以为她会立刻答应的,却见她摇摇头。他便补充上一句:‘你的老板不会知道的,别担心。’她看看我的朋友,坚决地摇摇头说:‘佛会知道。’”

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还有这位泰国女摊贩说的“佛会知道”,去掉里面的神秘成分,其实说到底了,如果是两个人办的事,那是“你知、我知”,如果是一个人办的事,那是“我知”,说“无人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所谓“慎独”,就是要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明白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这样,把慎独与诚实、不自欺欺人、无愧于心相联系,就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对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觉。表面上的君子好当,表里如

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君子难做。“人生而有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世,在物欲横流,惟利是得的商品大潮中,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权利场上,人人都面临着“制欲”的考验。多少人在这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落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场,这样的事例举目皆是,用不着在这里罗列了吧。如何将“欲”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当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真君子,这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过好“慎独”关。

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认为要深刻领会、落实刘少奇的“慎独观”,我们必须要做到“明礼,勤事,敏思,快乐,笃学,榜样”,这样,才能实实在在成就慎独。明礼,就是要学明白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使之成为我们做事情不可逾越的准绳。在此基础上,我们勤劳做事。勤劳做事时,要做到“敏思”,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行:有没有逾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没有逾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的事情,有时候做起来可能很辛苦,这就要我们快乐自己,以苦为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创新、要学习,不要墨守成规,这就是“笃学”。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肯定是符合廉政建设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成就廉政的最高境界 ——“慎独”。

上述只言片语,算是我三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点感悟和体会。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思想汇报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 (二)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学习心得2000字

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心得体会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 (三)党建党委

《论共产党员修养》

读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读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论警务工作者的修养 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有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体会.doc》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