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2020-03-03 08:00: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对公文写作的理解

一,关于公文的写作

公务写作也是写作,写作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何以见得?理由有三,: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论是大师还是大侠,相见都说“你的功夫如何如何,在下不才愿讨教几招”实则是不服,接下来就是你死我活,总能分出个胜负来,这叫武无第二。确从来没有文人到一起交手过招,虽然中国古代是科举制,以文取士,那孰强孰弱也难分高下,从没有一个人说自己的文章天下第一,文章的好坏要看世人的好恶,好文章也有不能高中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文无第一。特别是公文的写作,其是好是坏不是作者个人说了算,是要由施令者决定其好坏,是否能够过关全凭领导人的一句话,有句话用到这里也很贴切“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文章难作,公文更难作,那么讲写文章之难可想而知也。我们常听到行医的有祖传秘方,武把子练家子家传有绝活,“武功秘笈”,谁听说过谁家有写文章的什么什么?虽然唐宋八大家有苏氏三父子,但我敢说他家也没有祖传秘方,要不然怎么能失传呢。再者说如果有什么秘方那么为什么周海鹰一篇匡世之作都没有呢。同时这也是敢在这讲的原因,中国有句老话“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办法多”,因不知利害,加之是自己家人,亮亮像,也算有丑可现,驴和牛顶架,全靠皮脸厚。

那么,既然如是说,公文还可不可学,能否学好学会。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按规律办事那就可以得心应手。这就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认识的事物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事物才能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学习公文,写好公文只有靠实践认识提高,再实践再认识再提高。说白了就是一个“干”字。只有在这个位置,干这个活,才能学会,才能干好。只有在实践中学,光靠看书听讲课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二,公文写作的规则

规则一,公文的定义:公文是社会组织,政党,集团,国家政权在社会活动中,为一定目的而使用的运行载体,工具。常用的公文有十三种之多。不一一例举。

规则二,公文的功能:公文有六项功能。一是明法作用。一个政权,一部国家机器,用来规范各种行为,调整各种关系的法律法规的公布和实施。二是传令作用。常规以外的突发的,需要紧急处置的,而且涉及面广的事件协调,处置等。如今年的汶川抗震,救灾等的组织,协调,指挥都是以公文为载体的。三是互通信息作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等。四是宣传作用。要使大家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就得发出号令,提出要求,告诉大家为什么,说明理由,讲清道理,起到宣传鼓动作用。五是凭证作用。如大家常说的拿文件来即是。六是记录作用。如会议记要,会议决议等。不论公文有多少种,其基本作用就是这六个方面。

规则三,公文的特点:一是政治,政策,现行性强。前面说过,公文是统治阶级实施执政的载体和工具,那么公文的政治政策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求公文要旗帜鲜明,态度明朗,绝不能含糊其辞,暧昧支吾,要丁是丁,卯是卯,是就是,非就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人一目了然。关于现行性,是指所发公文的时效性,“旧黄历翻不得”,用在公文的时效性上是再恰当不过。二是权威性。公文是用来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三个代表”本质属性的一个载体,必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这个权威性决定我们办公文的要掌握的一个度,吃的准的叫的硬的,就往里写,不能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真得有点“敲钟问响届时问效”的叫真精神,维护政令尊严,否则日久天长就会出现官不官权不权的现象。权威虽是领导们的事,但维护领导的权威和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则是文秘工作者的职责。三是定向表述性。此文发给谁,是上行还是下行,是泛指还是特指,是通报了之还是需要反馈,报告结果,是广而告之,还是专一送达,不能形成这个文件那个部门都能发,发给谁都行的很随意状态。开句玩笑说公文的定向性表述,比情书都要专一。一定要整明白是谁发的,发给谁,什么事,办到什么程度,要求什么时间办妥。在这方面的最大秘诀就是一事一议,这样才能说清道明。四是逻辑思维。公文的逻辑思维是相对于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而言的。文学作品是靠创造一种氛围,塑造一个形象,通过叙述情节,组织矛盾冲突,剖析人物内心感受来吸引读者来实现创作目的的。公文则不然,公文是靠严谨的推理,准确的判断,周延的概念,贴切的语言表述,来达到告知目的的。这就是说,公文是实事求是的必然,撰写公文决不是创作,是公务工作的具体化。五是直书不曲。也就是直来直去,无须修饰。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反映事物本来面目。但在驾驭能力强的前提下,讲究点语法和修辞提高公文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适度。六是特定的体式。十三种公文都有特定的格式要求,我不说了,不浪费大家时间

规则四。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就是写到什么程度为好。概念的说,能够吸引人看,让人看得懂,能说服人,打动人。具体地说就是篇幅很大,让人看了听了不感觉长,不烦不厌,这是好的公文,写到位了。反之篇幅不大,感觉厌烦,就是没写到位,就可认为不是好的公文。具体标准:一是,符合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观点有出处,口径要适合。观点有出处是指所有的概念,提法,观点都是公认的,绝不允许生造硬编。关于口径是指表述事物与使用的材料要统一吻合。科级单位有科级的口径,处级单位有处级的口径,全局和局部要分清,上级和下级分明,总之角度层面要对路。二是情况真实,观点正确,符合实际“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没有那篇传世之作是虚假的,“存在就说明有道理”,所表达的内容和信息一定要做到真实。不能言东而忘西,不允许褒贬而至极,有材料无观点是罗列,有观点而无材料是空洞的说教。所谓逻辑思维就是指论点论据结论要统一,要一致,用事实说话,用真理征服他人。三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逻辑严谨,无懈可击。就是要谋好篇,布好局,做到眉清目秀。公文虽然有固定的格式,但“文无定法”则说明布局谋篇大有学问。结构安排要考虑四个因素:(1)全面考虑主题的需要,围绕行文宗旨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开头结尾,材料的取舍,详略的搭配,叙议编派,甚至遣词造句都要从主题需要出发,还要方便表述,使各部分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2)按文义分好自然段,说什么是什么,把该说的说完,段的大小要适中。(3)按逻辑关系排列顺序,要照顾好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先则先处理好服从与主从的隶属地位,来决定材料详用和略说,临近段落要有照应,避免大转大落。(4)写好开头结尾。一忌千篇1律,二忌罗里罗嗦,三忌闲言碎语。四是,语言丰富贴切,准确鲜明生动,表现感染力强,要做到色彩浓厚,准确简洁,庄重生动。与时俱进这句话在公文写作中主要体现在遣词造句上,如“建立平台,整合,备份,同比,与时俱进”等等,新的语汇,提法一定要跟上。公文用语有五个明显特征:(1)经常用介词结构“关于”成为标题的要素。(2)经常使用专用词语,文言句式。(3)经常用所在部门专业语言。(4)经常用无主句。(5)经常用联合词组。五是,格式完整规范,不标新立异。公文有公文的固定格式,这是约定俗成的,被社会认可世人接受的,公文的公其中也包含公众认可的固定的格式这层含义,不要异想天开,另辟蹊径免得贻笑大方。

三,如何提高公文写作的水平

关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我认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还是实践”。一是,加强学习,练基本功,充分表达他人意图生产出精神产品。学习什么,怎么学,要想搞好公文的写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有的公文篇幅很小,内容也简单,有的虽然篇幅长些,看起来也不复杂,可以说所要的公文没有生辟字更没有读不懂的句子。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要按“规则”要求写的鲜明生动也不容易。不知大家能否相信,我们所有公文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都能读懂,表面上看也不比他们的作文难,可让他们写出同样公文来,那就不行了。要做一个合格公文撰写者,虽然平时可能只需要一勺水,一碗水,但作为当事人,你要具有一桶水一缸水,这样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根据“规则”的需要我们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要学好政治,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要学好方针政策,学习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了解熟悉情况,总而言之要学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二是,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在这方面不是叫你去揣摸领导心理,而是要和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认识上保持一致,在观念上理论上你要和领导站在同一高度,在了解情况方面你要比领导占有的更多。我们常说的“干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水平你就做不到“由东”。我的经验是领导想到的你没写出来,领导绝不会满意,有时文章相当出色也不能通过,可能原因就在这里。反之,你写出了领导没想到的,而且很有见地,那么久而久之情况就不一样了。要做到知道领导时刻在想什么,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三是搞好知识积累,占有丰富的材料。好像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写作和搞建筑同理,没有足够的材料,缺砖少瓦,有沙石没木料即使再高再大的手也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上有剪裁一说,公文的剪裁就是材料的取舍,如果不占有足够多的材料那就无从谈剪裁,其实材料的积累是知识基础组成部分,单独说材料占有,主要是说学习公文要知识面宽。有句话:“事事留心即学文,人情练达是文章”,材料的积累有心就行。四是,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思维是通过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为思维训练就是通过学习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哲学理论,来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一个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也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公文写作的角度来讲,只有正确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才能确保公文的观点正确,只有达到论点,论据,论证的统一,推理正确才能确保公文的逻辑严谨,只有使用概念准确用词贴切,文章结构符合章法,才能使公文完整表述。有一种说法,学习有如加法,不论你如何努力等号后始终只能是“和”,创作就是乘法,你努力的结果是用“积”来表现的。这个积是由和的大小来决定的,和大积就大。

如果说人的综合素质是和,那么他在公文写作方面所释放的能量就是用乘积的形式体现的。五是反复推敲修改。这是属于消极修辞的内容,“文不厌改”,文章出炉后要反复研读,主要是修正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字句。达到增加一字多余,减少一字不行,“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的境界。

浅谈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公文写作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doc》
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