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2020-03-01 18:48: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白山小学:方朝庆

传统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只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还理解不透;有购买经验,但支付方式和购买方式欠灵活,实践能力差。教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认为人民币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认识人民币时通过利用聪聪乘车买票、为自己购生日礼物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提问:你们用过人民币吗?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认识人民币作好铺垫。再进行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教师应重视情境的创设。如:为学生先送生日礼物——玩具飞机等。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帮助解决,这样就把数学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身临其境地去解决问题。又如自由购物活动,教师学生将自己所带的东西创设成一个购物小超市,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目前在市场上已经用得很少了,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见过面值是分的人民币,所以给教学认识“分”带来困难。在探究1角=10分时,已经很难找到10个一分的硬币进行直观演示,因此还要指导学生自制分币学具,以便在教学时灵活运用。

二、注重动手操作,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时比较抽象。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及1元、1角的币值的大小。

教学大额人民币的换算,可以设疑引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用学具操作、游戏,学会简单的购物及求几件物品的总钱数,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快乐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知道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还要懂得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知道用人民币可以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研究.doc》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