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研究报告 (500字)

2020-03-02 12:27: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阜阳市第三中学 孙玉芬 2008年10月10日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立项简介

项目名称:《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项目类别:“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教电馆研062921401;立项时间:2007年3月;项目负责人:张晓丽

项目子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立项时间:2007年3月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孙玉芬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课题提出背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信息技术手段也一定程度的应用于学科教学。但是,应该看到,在现阶段整合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整合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没有形成系统的整合模式及应用策略。而这又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会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带来负面影响。 ? 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是安徽省教育系统的“卫生文明单位”,示范性高中,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明确:广泛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库、开展教学试验和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职责。在理论上,可以完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本课题将以教学模式的重建为研究基点,着力探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各学科教学策略中产生的影响。根据我校特点,通过研究,总结、归纳提炼,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及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可以指导学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帮助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强化教师的整合意识,提高整合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1、从推进课程改革层面看,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保证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变革学习的评价方式等都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

2、从开展素质教育层面看,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能充分体现教师在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信息导航、指导情境观察、学习过程辅导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发现学习问题、探究疑难问题、参与协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意义建构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学力水平。

3、从尝试创新教育层面看,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是成才关键。本课题研究突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和问题意识,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4、从实施终身教育层面看,现代社会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本课题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是研究的核心。

5、从国家教育的发展层面来看。在“十五”课题研究中,我校的广大教师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重点解决的是作为技术手段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和手段,但却忽略了或者说没有很好地研究并解决好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有效地形成适合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整合的模式与策略。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对形成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和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以认知科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理论基础,跟踪国际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基于信息化环境,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目的在于通过试验,形成多样化的学科课程教学策略和学习途径,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

(1) 对地理学科课程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研究;(2) 每种课程类型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分类研究;

(3) 信息技术环境下每种课程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以及教与学困难

解决模式及方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进行课程分析,系统研究学科课程类型;每种类型的可能教学模式、教与学环节、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信息技术手段所能够营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有效支撑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每种模式不同教学环节困难的模式及方法,系统总结有效整合的策略。

2、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经验总结法:同伴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及时地总结,再从理论高度提炼为案例、论文。 ?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查阅学习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文

章。

? 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

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4年,分为4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3-2007.3)。

阶段主要任务:策划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 2.课题实施研究和小样试验阶段(2007.3-2007.12)。

阶段主要任务: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对学科课程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确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别,开展局部范围的小样试验,尝试研究。 3.实施阶段(2008.1-2009.12)。

阶段主要任务: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探究、实践、总结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并通过中期评估,深化研究。 4.总结阶段(2009.12-2010.6)。

阶段主要任务: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上报给总课题组。

七、课题研究保障机制 1.“九五”与“十五”期间,我们地理组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与兄弟学校的地理组有着广泛的的合作和交流,并以高校为依托,得到了理论及技术上的指导及支持。通过近几年的课题试验,尤其是通过承担的“十五”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有效整合模式的研究”的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大量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网络方面:校园网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所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都有网络端口,实现了教学、科研、办公的网络化。计算机教室方面:拥有4间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5个专业多媒体教室,专用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研究。多媒体方面:大部分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包括计算机、背投一体机及音响设备,构建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平台,实现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化。更为重要的是,本组拥有一批专业素质出众、在本地具有学科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

3.学校已形成“专题研究——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制度。对获得研究成果的教师与研究人员优先获得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确保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完成此次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课题进展情况

自从2007年3月课题立项以后,学校立刻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本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指导与管理;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控制与评估;收集、总结、形成、推广最终研究成果。

总课题组组长:张晓莉 (阜阳三中电教中心副主任 高级教师)

李 奇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组长 高级教师)

子课题组组长:孙玉芬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高级教师)

负责子课题组研究工作的全面协调工作,执笔:子课题的申报,

课题方案的制定、落实,课题培训、整合网站制作、管理、撰写子课题

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

成 员:马 静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高级教师)

负责地理新课程模块课程分类、研究策略的制定、实施、指

导、检查、落实相关的措施。

丁 彬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培训、整合网站制作、管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

实践,及研究理论的总结。

韦正周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硕士 一级教师)

负责地理新课程模块课程分类、研究策略的制定、实施、指导、

检查、落实相关的措施。

吴 强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二级教师)

董 瑞 (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二级教师)

负责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制作教学课件,新课程有效

整合的教学实践,及研究理论的总结。课题组长职责、课题负责人职责、课题组成员职责、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并且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条件,具体工作如下:

1、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每人一台手提电脑,班班有多媒体设备,做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较好的进行课题研究。 学校为教师订阅的了大量报刊、书籍、杂志,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论坛》、《电化教育》等,还每年拨款用于教师购买专业书籍,如《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这些书籍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2、学校科研室进行好组织、监督、指导课题研究和总结工作。课题组每月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学校在学期末要对实验教师的实验工作进行总结、评比,把教师科研工作的量化作为教师工作成绩中重要的一项。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促进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3、对教师进行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学习方式有校内集体学习(请专家讲座,校领导讲座、教师集体交流研讨)、教师自学(阅读定阅的书籍杂志、印发的学习材料等)外出参观、听课、听讲座等。通过学习使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新课程理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学科整合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了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学会运用一些教育科研常用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4、对教师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对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上课(包括计算机、录象机、实物投影等)进行了分阶段、多渠道、多层次的滚动式培训,使教师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如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演示课件,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件等),还学习使用因特网、校园网进行教师、学生、家长的相互沟通、交流等。学校要求每位实验教师都要学会制作课件,学校在每学年进行课件评比,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里和市里的课件评比,使教师在学习、制作、使用,互助、互评、互学中计算机水平逐步提高。

5、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得分工,逐步实施,定期座谈交流,定期汇报上交研究成果,积极参加省市级教研活动。

6、课题教师上课题研究课: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每人每学期要上展示课,展示课必须使用cat课件进行教学。学校组织校级课题研究课,积极参加市级研究课、优质课,每节研究课都要进行反复修改,精心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以达更佳效果。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要互相说课、听课、评课,教师们经常一起网上查阅资料,一起设计教学方案、一起制作课件,在集体的智慧中迸发灵感,加强改进,不断进步。教师在课后及时整理教学案例,并上交学校课题负责人。

实验一年多来,实验教师积极上课题实验课,上交课题实验课教案及反思,撰写实验论文,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学期末,课题负责人组织实验老师进行交流,课题负责人撰写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十、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自从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不仅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其他教师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老师们都知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因而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程度的带动了学校广大教师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成果:

(一)我们初步探索出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媒体,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自主探索,交流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并通过延伸来拓宽学生视野。

(二)我们小组在尝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融合的同时,主要尝试着构建全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发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智慧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建构实践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建构提供资源并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借助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对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初步建构,并把自己的想法借助信息技术表达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具体实践过程(师生共同协作尽力完成时间活动

过程)——总结反思(教师指导学生对实践过程总结,然后教师再通过布置更加具体复杂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完善。例如:太阳高度的教学设计《重体验、重探究、重实践》)

(三)我们课题小组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研究出教学模式组合。

制作出一批优秀课件,并撰写出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例如,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尝试出一种教学模式组合:

基本教学模式+自然地理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 (多媒体)

新 /规律(运用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练习(利用多媒体解决实际问题)

拓 展

实验一年半,我组一共有4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一节评比课获市级一等奖,孙玉芬荣获市级“教坛新星”。我组教师在本课题的指导下,参加市级研究课都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我们课题小组创建了自己的网页,建立了地理资源库,做到了资源共享,为我们的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如下:精美的地理图库(地貌选图)

五、自该课题开展以来,我组教师积极研究,并取得了可西德教科研成果。 如下为我组教师取得的研究成果。附表1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太多,计划的时间总在不断调整,老师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障。

2、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平时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课件,没有足够的时间制作较好的教学课件。

3、教师们还不善于整理科研成果。教师往往干得很积极,但不善于积累素材、经验,有很多事做了,但不会写,只限于表面现象,无法深入挖掘,这也需要教师的深入学习与专家的指导、帮助,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七、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 继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使实验教师能随时积累材料,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实验教师上课题研究课,积累研究素材;组织教师进行

定期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变化;进行课题的总结与结题工作,撰写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文章。

具体时间安排

(1)

2008 年10月——2009年12月: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

深入、细致的研究,每人都讲一节交流课,并上交研究体会。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探究、实践、总结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并通过中期评估,深化研究。 (2)

2010年1月——2010年6月:继续进行实验,对整个研究过程

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学科的教学模式,并馔写论文或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上报给总课题组。

附表2参考文献

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500字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6、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格式

十五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 (500字).doc》
中期研究报告 (5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